套管丢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9097发布日期:2018-09-04 20:32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下工具技术领域,是套管丢手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气田施工中经常需要将管串送入油井内,管串通常分为上部管串和下部管串两部分,管串进入油井后通过丢手装置使上部管串与下部管串脱离,将上部管串提出地面,下部管串留在井内,从而满足现场完井作业的要求,目前现场使用的丢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靠,甚至出现无法完成丢手作业,影响后续施工作业,造成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套管丢手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传统丢手装置在丢手作业中,丢手装置不可靠,不能有效完成丢手作业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套管丢手装置,包括上接头、液缸、固定剪钉和下接头,上接头下方设有下接头,上接头下部外侧设有接头环台,下接头上端外侧设有接头外环槽,上接头与下接头通过能在外侧失去限制后解除锁定的固定装置安装在一起,接头环台位于接头外环槽内,下接头上部外侧通过固定剪钉固定安装有能沿上接头外壁上行的液缸,上接头下部位于液缸内,液缸上端内侧设有缸体凸块,对应缸体凸块与接头环台之间位置的上接头下部沿圆周分布有至少一个内外贯通的传压孔。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固定装置可为锁块,在接头环台中部沿圆周分布有至少两个锁块方孔,对应每个锁块方孔位置的接头外环槽上均设有与锁块方孔相匹配的锁块槽,对应每个锁块方孔内均安装有内端位于锁块槽内并与锁块方孔相匹配的锁块。

上述锁块的高可介于9.5mm至10.5mm之间,锁块的厚度介于7.5mm至8.5mm之间,锁块内侧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介于30度至45度之间的倒角。

上述传压孔的直径可介于8mm至12mm之间。

上述对应传压孔上方位置的上接头可与缸体凸块之间位置安装有至少一个O形密封圈,对应固定装置上方位置的接头环台与液缸之间安装有至少一个O形密封圈。

上述上接头上部外侧可设有套管公扣,上接头上部外侧通过套管公扣与接箍下部内侧固定安装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通过投球憋压剪断固定剪钉使液缸在管内液体压力作用下上行,从而解除对固定装置外侧的限制后实现上接头与下接头的脱离,满足现场需求完成后续施工作业,具有可靠、安全和简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半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固定剪钉剪断后液缸上行状态下的主视半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图1上接头与下接头脱离状态下的主视半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上接头,2为液缸,3为固定剪钉,4为下接头,5为接头环台,6为接头外环槽,7为缸体凸块,8为传压孔,9为锁块,10为锁块方孔,11为锁块槽,12为O形密封圈,13为接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3所示,该套管丢手装置包括上接头1、液缸2、固定剪钉3和下接头4,上接头1下方设有下接头4,上接头1下部外侧设有接头环台5,下接头4上端外侧设有接头外环槽6,上接头1与下接头4通过能在外侧失去限制后解除锁定的固定装置安装在一起,接头环台5位于接头外环槽6内,下接头4上部外侧通过固定剪钉3固定安装有能沿上接头1外壁上行的液缸2,上接头1下部位于液缸2内,液缸2上端内侧设有缸体凸块7,对应缸体凸块7与接头环台5之间位置的上接头1下部沿圆周分布有至少一个内外贯通的传压孔8。在使用过程中,将本实用新型连接在设计管串内,当下部管串下放到设计的井段内时,向上部管串内投入憋压球,憋压球将下行至传压孔下方,封堵管串内循环通道,进行憋压,此时高压流体将通过传压孔8作用于缸体凸块7,当压力上升到可以剪断固定剪钉3的压力值时,固定剪钉3被剪断,液缸2在管内液体压力的作用下开始上行,当液缸2下端面上行使固定装置外侧失去液缸2内壁对其产生的限制后,固定装置将不再对上接头1和下接头4起到固定作用(如图2所示),此时上接头1随之提出,下接头4与下部管串将留在井内(如图3所示),完成丢手作业。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通过投球憋压剪断固定剪钉3使液缸2在管内液体压力作用下上行,从而解除对固定装置外侧的限制后实现上接头1与下接头4的脱离,满足现场需求完成后续施工作业,具有可靠、安全和简便的特点。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套管丢手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2、3所示,固定装置为锁块9,在接头环台5中部沿圆周分布有至少两个锁块方孔10,对应每个锁块方孔10位置的接头外环槽6上均设有与锁块方孔10相匹配的锁块槽11,对应每个锁块方孔10内均安装有内端位于锁块槽11内并与锁块方孔10相匹配的锁块9。在使用过程中,当液缸2下端面上行至锁块9上方时,锁块9外侧失去液缸2内壁对其产生的压力,从而锁块9将从锁块方孔10和锁块槽11中滑脱(如图2所示),当锁块9滑脱后,上接头1与下接头4将失去锁块9的固定作用,此时上接头1随之提出,下接头4与下部管串将留在井内(如图3所示),完成丢手作业。根据需求,接头环台5中部可沿圆周均布有八个或十个锁块方孔10。

如附图1、2、3所示,锁块9的高介于9.5mm至10.5mm之间,锁块9的厚度介于7.5mm至8.5mm之间,锁块9内侧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介于30度至45度之间的倒角。在使用过程中,合适的锁块9大小将便于锁块9滑脱,锁块9内侧的倒角设置能使锁块9顺利滑脱。

如附图1、2、3所示,传压孔9的直径介于8mm至12mm之间。在使用过程中,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使本实用新型顺利剪断固定剪钉3并在剪断固定剪钉3后,液体能顺利的从传压孔9流出推动液缸2上行。根据需求,上接头1下部可沿圆周均布有四个传压孔9。

如附图1、2、3所示,对应传压孔9上方位置的上接头1与缸体凸块7之间位置安装有至少一个O形密封圈12,对应固定装置上方位置的接头环台5与液缸2之间安装有至少一个O形密封圈12。使用过程中,通过安装O形密封圈12可保证管内的密封性,从而使施工作业能够顺利进行。

如附图1、2、3所示,上接头1上部外侧设有套管公扣,上接头1上部外侧通过套管公扣与接箍13下部内侧固定安装在一起。在使用过程中,方便将本实用新型连接在设计管串内。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