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92944发布日期:2018-08-29 01:08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油气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油气井钻井过程中,常常由于要进行一些施工作业,例如,接单根或者立钻柱,需要停止泥浆泵,以卸掉立柱内的压力,待完成相关施工作业后,再启动泥浆泵。上述施工过程中,泥浆泵停止会使得井筒中的钻井液处于静止状态,没有环空循环压耗,导致井底压力往往会比泥浆泵启动时的循环钻井液低,进而容易存在井涌、漏失、卡钻、气侵等安全隐患。

为了预防上述安全隐患,现有方法大多是利用回压泵系统和控压钻井设备,提供地面钻井液循环,将井口压力传递至井底,以弥补环空循环压耗,达到保证井底压力稳定的效果。但是,具体实施时,上述回压泵系统本身结构较为复杂、工作要求较高;且由于所需的启动电流较大,往往需要独立配置供电系统,实施成本也相对较高;此外,上述回压泵系统的应用范围有限,往往无法满足多种不同的施工目标。综上可知,现有系统具体实施时,往往存在结构复杂、实施成本高、应用范围有限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和方法,以解决现有系统存在的结构复杂、实施成本高、应用范围有限的技术问题,达到可以快速、简易地针对多种施工目标进行对应的钻井液分流控制以稳定井底压力、保障钻井安全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并联,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并联的第一端与井口相连,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并联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通道相连,所述第三通道与控压钻井设备相连,其中:

所述第一通道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手动节流阀、第一气控旋塞阀、气控节流阀、第二气控旋塞阀,且在所述气控节流阀和所述第二气控旋塞阀之间还连接有泄压管线,其中,所述泄压管线与泥浆罐相连;

所述第二通道上依次设置有第二手动节流阀、第三气控旋塞阀、第四气控旋塞阀;

所述第三通道上依次设置有第五气控旋塞阀、单流阀;

所述泄压管线上设置有第六气控旋塞阀。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通道上设置有第一压力表,所述第一压力表用于测量分流出来的钻井液的压力。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通道上还设置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用于测量分流出来的钻井液的流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用于连接所述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和井口处的立管,其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直通通道、第一连接线路、第二连接线路,所述直通通道用于连接泥浆泵和所述井口处的立管;所述第一连接线路设置于所述直通通道靠近井口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线路用于连接所述直通通道和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并联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线路的一端与所述直通通道靠近泥浆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线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中第三气控旋塞阀和第四气控旋塞阀之间的管线相连。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直通通道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手动平板阀、第七气控旋塞阀。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线路上设置有第二手动平板阀,所述第二连接线路上设置有第三手动平板阀。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立管上设置有第二压力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压钻井设备还与井口的旋转控制装置相连。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旋转控制装置与所述控压钻井设备之间还依次设置有液控平板阀、第四手动平板阀。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钻井液分流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施工目标,通过分别控制第一气控旋塞阀、第二气控旋塞阀、第三气控旋塞阀、第四气控旋塞阀、第五气控旋塞阀、第六气控旋塞阀的开启或关闭,调整所述气控节流阀的开度,以进行钻井液分流,其中,所述施工目标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填充管线、钻进循环、完成地面循环、完成井筒循环、立管泄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施工目标为填充管线的情况下,所述通过分别控制第一气控旋塞阀、第二气控旋塞阀、第三气控旋塞阀、第四气控旋塞阀、第五气控旋塞阀、第六气控旋塞阀的开启或关闭,调整所述气控节流阀的开度,以进行钻井液分流,包括:

打开第一气控旋塞阀、第二气控旋塞阀、第六气控旋塞阀,关闭第三气控旋塞阀、第四气控旋塞阀、第五气控旋塞阀,并调整气控节流阀的开度为全开,以进行与填充管线相应的钻井液分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施工目标为钻进循环的情况下,通过分别控制第一气控旋塞阀、第二气控旋塞阀、第三气控旋塞阀、第四气控旋塞阀、第五气控旋塞阀、第六气控旋塞阀的开启或关闭,调整所述气控节流阀的开度,以进行钻井液分流,包括:

打开第二气控旋塞阀,关闭第一气控旋塞阀、第三气控旋塞阀、第四气控旋塞阀、第五气控旋塞阀、第六气控旋塞阀,并调整气控节流阀的开度为半开,以进行与钻进循环相应的钻井液分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考虑到控压钻井作业的施工特点和要求,设置有多条分流通道,且分流通道上又设置了多个控制阀以配合与多种施工目标对应的分流控制,使得在进行钻进等施工目标时,可以快速、平稳地将钻井液循环系统切换为井筒循环;在进行接单根或起下钻等施工目标时,可以快速、平稳地将钻井液循环系统切换为地面循环,以稳定压力环境,从而解决了现有系统中存在的结构复杂、实施成本高、应用范围有限的技术问题,达到可以快速、简易地针对多种施工目标进行对应的钻井液分流控制以稳定井底压力、保障钻井安全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是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和方法接单根时的流量分流与压力控制的示意图;

附图说明:

1、泥浆罐,2、泥浆泵,3、第一手动平板阀,4、第七气控旋塞阀,5、第二手动平板阀,6、第三手动平板阀,7、第二压力表,8、旋转控制装置,9、液控平板阀,10、第四手动平板阀,11、第一手动节流阀,12、第二手动节流阀,13、第三气控旋塞阀,14、第一气控旋塞阀,15、第四气控旋塞阀,16、气控节流阀,17、第二气控旋塞阀,18、第六气控旋塞阀,19、第五气控旋塞阀,20、第一压力表,21、流量计,22、单流阀,23、控压钻井设备,24、钻井,1001、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考虑到现有的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由于大多依赖回压泵系统,配合控压钻井设备进行钻井液分流控制,而回压泵系统本身结构较为复杂、工作要求较高;且所需的启动电流较大,实施成本也相对较高;此外,上述回压泵系统基于本身结构、使用要求的限制,应用范围相对较为有限,无法全面地满足不同的施工目标。综上可知,现有系统具体实施时,往往存在结构复杂、实施成本高、应用范围有限的技术问题。针对产生上述技术问题的根本原因,本申请考虑到控压钻井作业的具体特点,针对性地设计专门用于钻井液自动分流控制的结构,具体的,可以设置有多条分流通道,且分流通道上又设置了多个控制阀以配合与多种施工目标对应的分流控制,以稳定压力环境,从而解决了现有系统中存在的结构复杂、实施成本高、应用范围有限的技术问题,达到可以快速、简易地针对多种施工目标进行对应的钻井液分流控制以稳定井底压力、保障钻井安全的技术效果。

基于上述思考思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具体请参阅图1所示的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具体可以包括以下结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具体可以与所述第二通道并联,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并联后的第一端具体可以进口24相连,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并联后的另一端,即第二端具体可以与所述第三通道相连,所述第三通道的另一端具体可以与控压钻井设备23相连,其中:

所述第一通道沿井口24至控压钻井设备23的方向上具体可以依次设置有第一手动节流阀11、第一气控旋塞阀14、气控节流阀16、第二气控旋塞阀17;且在所述气控节流阀16和所述第二气控旋塞阀17之间具体还可以连接有泄压管线,其中,上述泄压管线具体可以与泥浆罐1相连;

所述第二通道沿井口24至控压钻井设备23的方向上具体可以依次设置有第二手动节流阀12、第三气控旋塞阀13、第四气控旋塞阀15;

所述第三通道沿井口24至控压钻井设备23的方向上具体可以依次设置有第五气控旋塞阀19、单流阀22;

所述泄压管线上具体可以设置有第六气控旋塞阀18。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气控旋塞阀具体可以用于自动控制通道的通或断。气控节流阀具体可以用于将高压钻井液泄压成低压钻井液。单流阀具体使用时可以用于使得钻井液按照规定方向流动,防止钻井液回流。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在进行正常钻进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存在一个钻井液循环系统。上述钻井液循环系统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内容:由泥浆泵2将泥浆罐1中的钻井液经井口24处的立管泵入井底,钻井液经过井筒循环后,会通过井筒环空由旋转控制装置8返回地面,最后进入控压钻井设备23,从而完成钻井液的循环。而当进行接单根或者起下钻等其他类型的施工时,通常不需要将钻井液输入井底,此时要求将原本输入井下的钻井液分流至地面形成循环,以便相应的施工,即需要将原本的井筒循环切换为地面循环。如此,可以避免启停泥浆泵1引起压力波动产生安全隐患。此外,上述施过程中为了保证实施过程的安全,要求采用尽可能平稳的切换方式进行切换,以稳定压力环境,降低井涌、漏失、卡钻、气侵等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针对上述施工情况,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包括了: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且在上述通道上有分别设置了多个气控旋塞阀、气控节流阀、手动节流阀等多种控制阀,以便在进行不同类型施工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施工特点,通过调整通道上的气控旋塞阀、气控节流阀灵活组合使用上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已形成与施工目标相对应的分流管线,从而可以通过该分流管线有针对性地根据施工特点快速、平稳地进行钻井液循环系统的循环模式的切换,以满足多种不同施工目标的施工要求。此外,上述钻井液循环系统还设置有泄压管线,用于在较高压的情况下及时进行泄压保护,进一步提高了钻进过程的安全度和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调整设置在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上的气控旋塞阀、气控节流阀、手动节流阀等不同控制阀的开启、关闭以及开合度,调整基于上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二通道组合而成的分流管线的具体结构和工作状态。从而可以达到可以根据具体的施工目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灵活调整分流管线进行平稳、快速的钻井液循环系统的循环模式切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将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较好地接入原有的钻井液循环系统中,具体实施时,考虑到了原有的钻井液循环系统的结构特征、上述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的结构特征,以及具体的钻井工艺,上述系统具体还可以包括连接结构1001,述连接结构1001具体可以用于连接所述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和井口24处的立管,即将上述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接入原有的钻井液循环系统,以便能够更好地用上述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进行钻井液循环模式的切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上述第三通道的另一端具体可以与控压钻井设备23相连。其中,第三通道上的第五气控旋塞阀19具体可以用于控制第三通道与控压钻井设备23之间的连接线路的导通或断开。具体的,当根据施工目标需要将钻井液循环系统的循环模式由井筒模式切换为地面模式时,可以通过打开第五气控旋塞阀19以打开第三通道,调整其他通道上的相关控制阀,使得原本流入井筒的钻井液没有流入井口24,而是流经其他通道后经第三通道后经第二出口,最终流入控压钻井设备23,完成地面循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泄压管线上设置有第六气控旋塞阀18,且上述泄压管线的一端与气控节流阀16和第二气控旋塞阀17之间的位置相连,上述泄压管线的另一端与泥浆泵1相连。利用上述泄压管线,在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可以打开第六气控旋塞阀18以开启泄压管线,使得钻井液可以通过泄压管线经第一出口快速返回泥浆罐1,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统中的压力,保证施工安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泥浆泵2的排量,选择合适尺寸的气控节流阀作为上述气控节流阀16。具体的,在泥浆泵2的排量小于等于30l/s的情况下,可以选择2寸的气控节流阀作为本系统使用的气控节流阀16;在泥浆泵2的排量大于30l/s,且小于等于30l/s的情况下,可以选择3寸的气控节流阀作为本系统使用的气控节流阀16。并且具体操作时,可以根据具体施工情况,例如泥浆泵的排量,合理地控制该气控节流阀16的开度由全闭变为全开的时间,这样在进行钻井液循环系统的循环模式的切换过程中,可以让井筒循环时的高泵压平稳地降至地面循环的低泵压,预防压力突然波动产生的安全事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结构1001具体可以包括以下结构:直通通道、第一连接线路、第二连接线路。其中,所述直通通道具体可以用于连接泥浆泵2和所述井口24;所述第一连接线路具体可以设置于所述直通通道靠近井口24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线路具体可以用于连接所述直通通道和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并联的第一端(即第一入口);所述第二连接线路的一端与所述直通通道靠近泥浆泵2的一端(即第三入口)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线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中第三气控旋塞阀和第四气控旋塞阀之间的管线位置即第二入口相连。按照上述的连接方式,可以较好地将上述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接入钻井液循坏系统,以便可以充分发挥上述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的分流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还可以在上述直通通道上沿泥浆泵2至井口24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第一手动平板阀3、第七气控旋塞阀4,以便可以根据施工要求,及时打开或关闭与进口24相连的直通通道,从而控制流入井口24的钻井液。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在进行钻进等项目目标的施工时,可以将钻井液循环系统的循环模式切换为井筒模式,这时可以打开第一手动平板阀3、第七气控旋塞阀4,以开启上述直通通道。从而,钻井液可以经过直通通道,从第三出口经立管流入井口24,进入井筒循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还可以在上述第一连接线路上设置第二手动平板阀5。其中,所述第二手动平板阀5具体可以用于控制第一连接线路的导通或关闭,从而可以控制通过第一连接线路经第一入口进入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钻井液。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还可以在上述第二连接线路上设置第三手动平板阀6。其中,所述第三手动平板阀6具体可以用于控制第二连接线路的导通或关闭,从而可以控制通过第二连接线路经第二入口进入的钻井液。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上述控压钻井设备23的一端具体可以与井口24位置处的旋转控制装置8相连。利用上述结构,井筒中的钻井液可以经旋转控制装置8返回地面,最后进入控压钻井设备23,以完成钻井液循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还可以在控压钻井设备23和旋转控制装置8之间的连接线路上沿井口24至控压钻井设备23的方向依次设置液控平板阀9、第四手动平板阀10。如此,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调整液控平板阀9、第四手动平板阀10的开启或关闭,以调整控压钻井设备23和旋转控制装置8之间的连接线路的导通或断开,从而可以更好地配合进行钻井液循环模式的切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进行需要将钻井液循环模式切换为地面模式的施工目标时,具体可以通过控制第一气控旋塞阀12、第二气控旋塞阀17、第三气控旋塞阀13、第四气控旋塞阀15、第五气控旋塞阀19、第六气控旋塞阀18、第七气控旋塞阀4和第一手动平板阀3的开启或关闭,并调整所述气控节流阀16的开度,以关闭直通通道,调整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组合成的分流管线的结构将原流入井口24的钻井液分流至地面,以平稳地完成地面循环模式的切换。相似的,在进行需要将钻井液循环模式切换为井下模式的施工目标时,具体可以通过控制第一气控旋塞阀12、第二气控旋塞阀17、第三气控旋塞阀13、第四气控旋塞阀15、第五气控旋塞阀19、第六气控旋塞阀18、第七气控旋塞阀4和第一手动平板阀3的开启或关闭,并调整所述气控节流阀16的开度,以打开直通通道,使得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组合的分流管线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可以将钻井液输入井口24,以平稳地完成井筒循环模式的切换。在上述调控过程中,具体可以根据系统内的压力情况,调控泄压管线上的第六气控旋塞阀18,以便于在系统内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及时开启泄压管线,以便系统中的钻井液可以快速地通过泄压管线流入泥浆罐1达到泄压保护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钻井过程中的安全度和稳定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相较于现有装置,由于考虑到控压钻井作业的施工特点和要求,设置有多条分流通道,且分流通道上又设置了多个控制阀以配合与多种施工目标对应的分流控制,使得在进行钻进等施工目标时,可以快速、平稳地将钻井液循环系统切换为井筒循环;在进行接单根或起下钻等施工目标时,可以快速、平稳地将钻井液循环系统切换为地面循环,以稳定压力环境,从而解决了现有系统中存在的结构复杂、实施成本高、应用范围有限的技术问题,达到可以快速、简易地针对多种施工目标进行对应的钻井液分流控制以稳定井底压力、保障钻井安全的技术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上述第三通道上具体还可以设置有第一压力表20,所述第一压力表20具体可以用于测量分流管线分流出来的钻井液的压力。以便后续可以利用所测得的分流出来的钻井液的压力作为参考,更加准确地调整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上的相应阀门,更好地进行钻井液循环系统的循环模式切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上述第三通道上具体还可以设置有流量计21,所述流量计21具体可以用于测量分流管线分流出的钻井液的流量。以便后续可以利用所测得的分流出来的钻井液的流量作为参考,更加准确地调整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上的相应阀门,更好地进行钻井液循环系统的循环模式切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流量计21具体可以是一种电磁流量计。利用上述电磁流量计可以更加准确地测得分流管线分流出的钻井液的具体流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还可以在上述连接结构1001与井口24之间的立管上设置第二压力表7。其中,上述第二压力表7具体可以用于测量进入井口的钻井液的压力,以便后续可以利用上述进入井口的钻井液的压力作为参考,指导调整上述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达到更好地进行钻井液循环系统的循环模式切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利用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将钻井液循环由井筒循环切换为地面循环时,可以根据第二压力表7与第一压力表20测得的压力的差值确定分流的流量大小。具体的例如,如果分流流量过小,则上述两个压力表的测得的压力差数值会相对较大,导致无法正常开启第四气控旋塞阀15,进而可能会出现高压刺漏。通常为了保证气控旋塞阀可以正常开启、关闭,要求上述压力的差值不超过7mpa。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由于考虑到控压钻井作业的施工特点和要求,设置有多条分流通道,且分流通道上又设置了多个控制阀以配合与多种施工目标对应的分流控制,使得在进行钻进等施工目标时,可以快速、平稳地将钻井液循环系统切换为井筒循环;在进行接单根或起下钻等施工目标时,可以快速、平稳地将钻井液循环系统切换为地面循环,以稳定压力环境,从而解决了现有系统中存在的结构复杂、实施成本高、应用范围有限的技术问题,达到可以快速、简易地针对多种施工目标进行对应的钻井液分流控制以稳定井底压力、保障钻井安全的技术效果;又通过在第一通道上连接泄压管线,以进行泄压保护,提高了钻井施工的安全性;还通过针对性地设计连接结构连接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与待分流控制的井口,达到能配合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准确、有效地进行钻井液分流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利用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进行钻井液分流控制的方法,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钻井液分流控制方法解决问题的原理与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相似,因此钻井液分流控制方法的实施可以参见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具体可以利用图1所示的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进行钻井液分流控制。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根据施工目标,可以通过分别控制第一气控旋塞阀14、第二气控旋塞阀17、第三气控旋塞阀13、第四气控旋塞阀15、第五气控旋塞阀19、第六气控旋塞阀18的开启或关闭,调整所述气控节流阀16的开度,以进行钻井液分流,从而可以达到根据施工目标的施工特点和要求,平稳、安全地进行钻井液循环模式的切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所述施工目标具体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填充管线、钻进循环、完成地面循环、完成井筒循环、立管泄压等。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列举的多种施工目标只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施工要求,引入除上述所列举的施工目标以外的其他施工作为施工目标,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也能进行相应的钻井液分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在所述施工目标为填充管线的情况下,所述通过分别控制第一气控旋塞阀、第二气控旋塞阀、第三气控旋塞阀、第四气控旋塞阀、第五气控旋塞阀、第六气控旋塞阀的开启或关闭,调整所述气控节流阀的开度,以进行钻井液分流,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打开第一气控旋塞阀、第二气控旋塞阀、第六气控旋塞阀,关闭第三气控旋塞阀、第四气控旋塞阀、第五气控旋塞阀,并调整气控节流阀的开度为全开,以进行与填充管线相应的钻井液分流。此外,可以保持第一手动平板阀、第二手动平板阀、第三手动平板阀处于常开状态,打开第七气控旋塞阀,保持第一气控节流阀、第二气控节流阀不变。按照上述方式可以完成针对填充管线的施工目标的钻井液分流处理,使得气控节流阀后的管线充满。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在所述施工目标为钻进循环的情况下,通过分别控制第一气控旋塞阀、第二气控旋塞阀、第三气控旋塞阀、第四气控旋塞阀、第五气控旋塞阀、第六气控旋塞阀的开启或关闭,调整所述气控节流阀的开度,以进行钻井液分流,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打开第二气控旋塞阀,关闭第一气控旋塞阀、第三气控旋塞阀、第四气控旋塞阀、第五气控旋塞阀、第六气控旋塞阀,并调整气控节流阀的开度为半开,以进行与钻进循环相应的钻井液分流。此外,可以保持第一手动平板阀、第二手动平板阀、第三手动平板阀处于常开状态,打开第七气控旋塞阀,保持第一气控节流阀、第二气控节流阀不变。按照上述方式可以完成针对钻进循环的施工目标的钻井液分流处理,使得隔离压控钻井设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在所述施工目标为接单根前准备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操作:关闭第一气控旋塞阀、第三气控旋塞阀、第四气控旋塞阀、第六气控旋塞阀,打开第二气控旋塞阀、第五气控旋塞阀,并调整气控节流阀的开度由渐关调整为全关。此外,可以保持第一手动平板阀、第二手动平板阀、第三手动平板阀处于常开状态,打开第七气控旋塞阀,保持第一气控节流阀、第二气控节流阀不变。按照上述方式可以完成针对接单根前准备的施工目标的钻井液分流处理,使得气控节流阀后的管线通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在所述施工目标为转入自动分流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操作:关闭第三气控旋塞阀、第四气控旋塞阀、第六气控旋塞阀,打开第一气控旋塞阀、第二气控旋塞阀、第五气控旋塞阀,并调整气控节流阀的开度由渐关调整为全关。此外,可以保持第一手动平板阀、第二手动平板阀、第三手动平板阀处于常开状态,打开第七气控旋塞阀,保持第一气控节流阀、第二气控节流阀不变。按照上述方式可以完成针对转入自动分流的施工目标的钻井液分流处理,使得可以更好地观测系统中的分流压力和流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在所述施工目标为完成地面循环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以方式操作:关闭第三气控旋塞阀、第六气控旋塞阀,打开第一气控旋塞阀、第二气控旋塞阀、第四气控旋塞阀、第五气控旋塞阀,并调整气控节流阀的开度为全开。此外,可以保持第一手动平板阀、第二手动平板阀、第三手动平板阀处于常开状态,打开第七气控旋塞阀,保持第一气控节流阀、第二气控节流阀不变。按照上述方式可以完成针对地面循环的施工目标的钻井液分流处理,使得钻井液完全转入地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在所述施工目标为立管卸压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以方式操作:关闭第二气控旋塞阀、第三气控旋塞阀,打开第一气控旋塞阀、第四气控旋塞阀、第五气控旋塞阀、第六气控旋塞阀,并调整气控节流阀的开度为全开。此外,可以保持第一手动平板阀、第二手动平板阀、第三手动平板阀处于常开状态,关闭第七气控旋塞阀,保持第一气控节流阀、第二气控节流阀不变。按照上述方式可以完成针对立管卸压的施工目标的钻井液分流处理,使得可以卸掉立管管线的压力。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在所述施工目标为接单根时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以方式操作:关闭第一气控旋塞阀、第二气控旋塞阀、第三气控旋塞阀、第六气控旋塞阀,打开第四气控旋塞阀、第五气控旋塞阀,并调整气控节流阀的开度由渐关变为半开。此外,可以保持第一手动平板阀、第二手动平板阀、第三手动平板阀处于常开状态,关闭第七气控旋塞阀,保持第一气控节流阀、第二气控节流阀不变。按照上述方式可以完成针对接单根时的施工目标的钻井液分流处理。在第二压力表测得的压力值变为0后,即可以进行接单根施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在所述施工目标为切换回立管通路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以方式操作:关闭第一气控旋塞阀、第二气控旋塞阀、第六气控旋塞阀,打开第三气控旋塞阀、第四气控旋塞阀、第五气控旋塞阀,并调整气控节流阀的开度为半开。此外,可以保持第一手动平板阀、第二手动平板阀、第三手动平板阀处于常开状态,关闭第七气控旋塞阀,保持第一气控节流阀、第二气控节流阀不变。按照上述方式可以完成针对切换回立管通路的施工目标的钻井液分流处理,以增加井口回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在所述施工目标为分流立管压力平衡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以方式操作:关闭第一气控旋塞阀、第二气控旋塞阀、第六气控旋塞阀,打开第三气控旋塞阀、第四气控旋塞阀、第五气控旋塞阀,并调整气控节流阀的开度为半开。此外,可以保持第一手动平板阀、第二手动平板阀、第三手动平板阀处于常开状态,打开第七气控旋塞阀,保持第一气控节流阀、第二气控节流阀不变。按照上述方式可以完成针对分流立管压力平衡的施工目标的钻井液分流处理,以便可以更加清楚地观测立管压力和分流压力。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在所述施工目标为完成井筒循环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以方式操作:关闭第一气控旋塞阀、第二气控旋塞阀、第三气控旋塞阀、第四气控旋塞阀、第六气控旋塞阀,打开第五气控旋塞阀,并调整气控节流阀的开度为半开。此外,可以保持第一手动平板阀、第二手动平板阀、第三手动平板阀处于常开状态,打开第七气控旋塞阀,保持第一气控节流阀、第二气控节流阀不变。按照上述方式可以完成针对完成井筒循环的施工目标的钻井液分流处理,以降低井口回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在所述施工目标为隔离分流管汇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以方式操作:关闭第一气控旋塞阀、第二气控旋塞阀、第三气控旋塞阀、第四气控旋塞阀、第五气控旋塞阀、第六气控旋塞阀,并调整气控节流阀的开度为半开。此外,可以保持第一手动平板阀、第二手动平板阀、第三手动平板阀处于常开状态,打开第七气控旋塞阀,保持第一气控节流阀、第二气控节流阀不变。按照上述方式可以完成针对隔离分流管汇的施工目标的钻井液分流处理,使得钻井液完全由井筒返回地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在所述施工目标为分流管汇卸压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以方式操作:关闭第一气控旋塞阀、第三气控旋塞阀、第四气控旋塞阀、第五气控旋塞阀,打开第二气控旋塞阀、第六气控旋塞阀,并调整气控节流阀的开度为半开。此外,可以保持第一手动平板阀、第二手动平板阀、第三手动平板阀处于常开状态,打开第七气控旋塞阀,保持第一气控节流阀、第二气控节流阀不变。按照上述方式可以完成针对分流管汇卸压的施工目标的钻井液分流处理,将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中的分流管汇(即分流管线)进行泄压处理。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为了描述的方便,在本说明书中,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这样的形容词仅可以用于将一个元素或动作与另一元素或动作进行区分,而不必要求或暗示任何实际的这种关系或顺序。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参照元素或部件或步骤(等)不应解释为局限于仅元素、部件、或步骤中的一个,而可以是元素、部件、或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等。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钻井液分流控制方法,由于考虑到控压钻井作业的施工特点和要求,通过利用多条分流通道,且利用分流通道上设置的多个控制阀,配合与多种施工目标对应的分流控制,使得在进行钻进等施工目标时,可以快速、平稳地将钻井液循环系统切换为井筒循环;在进行接单根或起下钻等施工目标时,可以快速、平稳地将钻井液循环系统切换为地面循环,以稳定压力环境,从而解决了现有方法中存在的过程复杂、实施成本高、应用范围有限的技术问题,达到可以快速、简易地针对多种施工目标进行对应的钻井液分流控制以稳定井底压力、保障钻井安全的技术效果;又通过利用设置在第一通道上连接泄压管线进行泄压保护,提高了钻井施工的安全性;还通过利用针对性设计的连接结构连接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与待分流控制的井口,达到可以配合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准确、有效地进行钻井液分流的技术效果。

在一个具体实施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和方法对某工区钻井过程中的不同施工阶段的钻井液进行分流控制。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参阅以下内容执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先参阅图1所示的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的具体结构,完成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的组装,并将上述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连接至井口。其中,上述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也可以称为钻井液自动分流控制装置系统,包括固定式分流连接系统(即连接结构)1001和自动分流管汇系统(即分流管线)1002。其中,上述固定式分流连接系统1001具体可以安装在泥浆泵2至井口24处的立管的管线上,具体可以由一条直通通道与两条分流通道(即第一连接线路和第二连接线路)组成,与外部连接需通过一个入口(即第三入口)以及三个出口。其中,直通通道由第一手动平板阀3和第七气控旋塞阀4串联组成。具体的,第一手动平板阀3的外侧是入口(即第三入口),与泥浆泵2相连;第七气控旋塞阀4的外侧是第三出口,与立管相连;两条分流通道分别安装有第二手动平板阀5、第三手动平板阀6,其中,第二手动平板阀5的外侧是一个出口,与自动分流管汇系统的第一入口相连,第三手动平板阀6的外侧是一个出口,与自动分流管汇系统的第二入口相连。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自动分流管汇系统具体可以安装在固定式分流连接系统1001与控压钻井装备(即控压钻井设备)23之间的位置。其中,该分流管汇系统有两个入口(即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两个出口(即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具体的,可以由第一入口进入有两个通道(即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手动节流阀11、第一气控旋塞阀14、气控节流阀16及第二气控旋塞阀17。第二通道上依次设置有第二手动节流阀12、第三气控旋塞阀13及第四气控旋塞阀15。第二入口与第三气控旋塞阀13、第四气控旋塞阀15相连。气控节流阀16与第二气控旋塞阀17之间安装有一条泄压管线,该泄压管线上设置有第六气控旋塞阀18,该泄压管线经第一出口连接至泥浆罐1。第四气控旋塞阀15与第二气控旋塞阀17后的管线汇合到一条管线(即第三通道),经第一压力表20、电磁流量计21、第五气控旋塞阀19、单流阀22后经第二出口,最终与控压钻井装备23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组装连接好上述系统后,具体操作时,在控压钻进等工况条件(即施工目标)下,通过泥浆泵2从泥浆罐1抽吸钻井液,并泵送至固定式分流连接系统1001的第三入口,该连接系统(即连接结构)具有三个出口,其中,出口一和出口二分别连接至自动分流管汇系统的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第三出口连接至立管,钻井液通过立管经钻柱水眼输入到井底,再沿环空向上至旋转控制装置8返回地面,经液控平板阀9和第四手动平板阀10,进入控压钻井装备23;自动分流管汇系统有两条出口管线,其一是泄压管线,泄压管线与泥浆罐1相连,其二是分流输出管线(即第三通道,第三通道与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组合成完整的分流管线),与控压钻井装备23相连。所述固定式分流连接系统1001具体可以用于将泥浆泵2泵送的钻井液在正常钻进时,通过立管输送到井底,建立较为完整的钻井液井筒循环(即钻井液循环系统中的井筒循环模式);在接单根、起下钻、更换旋转控制装置胶芯等不需要钻井液泵入井底时,将泥浆泵2泵出流量通过自动分流管汇系统分流到控压钻井装备23,以建立地面循环(即钻井液循环系统的地面循环模式),以便进行控压钻井作业。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系统所采用的是气控旋塞阀,一方面是因为上述系统可以安装于井口24附近,可以使用气源作为动力源,气控旋塞阀相对较为适于进行防爆控制。另一方面是因为气控旋塞阀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控制阀还具有启闭迅速、轻便,结构简单,体积相对小等优点,且集成后系统的体积相对较精简,可靠性、稳定性相对较高。

在针对不同施工工况(即施工目标)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进行相应的分流处理时,具体实施过程可以结合图2所示的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和方法接单根时的流量分流与压力控制的示意图,参阅以下内容执行。

在正常钻进施工工况下,要求钻井液循环模式为井筒循环,相应的,存在以下压力关系:

ppump_1=ps_in+pinner+pb+pannular+pback_1(1)

其中,ppump_1具体可以表示为钻进时的泵压(单位:mpa),ps_in具体可以表示泥浆泵出口至井口间的地面管线的压耗,pinner具体可以表示为钻柱水眼的压耗(单位:mpa),pb具体可以表示为钻头压降(单位:mpa),pannular具体可以表示为井筒环空压耗(单位:mpa),pback_1具体可以表示为正常钻进时的井口回压(单位:mpa)。

在接单根、起下钻等施工工况下,要将将钻井液的循环模式由井筒循环转入地面循环,相应的,存在以下压力关系:

ppump_2=pback_2+ps_diverter(2)

其中,ppump_2具体可以表示为接单根、起下钻等时的泵压(单位:mpa),pback_2具体可以表示为接单根、起下钻等时的井口回压(单位:mpa),ps_diverter具体可以表示为泥浆泵出口至控压钻井装备间的地面管线压耗(单位:mpa)。

其中,又存在以下关系:

pback_2=pback_1+pannular。

由此,可以推出泥浆泵的泵压变化具体可以表示为:

δppump=ppump_1+ppump_2

即:

δppump=ps_in+pinner+pb-ps_diverter(3)。

然而,又由于泥浆泵通常处于一直工作的状态,因此,在没有发生泵冲改变的情况下,还满足以下关系:

qpump=const(4)。

根据管道沿程压耗的计算公式可知,压耗基本与通过的流量的平方成正比,因此流量井筒循环转到地面循环的关键是如何将尽可能多流量的钻井液在较短时间内分流到地面,即需要选择合适尺寸的气控节流阀16。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如果泥浆泵的排量在30l/s以下时,可以选择2寸节流阀作为气控节流阀;如果泥浆泵的排量满足30-60l/s时,可以选择3寸节流阀)作为气控节流阀。并合理地控制该气控节流阀由全闭至全开的时间,才可以让井筒循环时的高泵压平稳降至地面循环的低泵压。其中,具体操作时分流流量的大小具体可以根据第二压力表7与第一压力表20测得的压力的差值确定。具体的,如果分流流量过小,则上述两个压力表的测得的压力差数值相对较大,导致无法正常开启第四气控旋塞阀15,进而可能会出现高压刺漏。通常为了保证气控旋塞阀可以正常开启、关闭,要求上述压力差的数值不超过7mpa。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可以将t1→t2对应的时期表示为井筒循环转地面循环,期间流量不变,节流阀的开度减少,井口回压增加;可以将t3→t4对应的时期表示为地面循环转井筒循环,期间流量不变,节流阀的开度增加,井口回压减少。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可以参阅表1所示的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的控制阀操作指示表,针对不同的施工工况(即施工目标)调整相应的控制阀,以利用上述分流控制系统进行对应的分流处理。

表1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的控制阀操作指示表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表1中的mv具体指的是手动平板阀,其中,代码为3的mv具体指的是第一手动平板阀3,代码为5的mv具体指的是第二手动平板阀5,代码为6的mv具体指的是第三手动平板阀。表中的av具体指的是气控旋塞阀,其中,代码为4的av具体指的可以是第七气控旋塞阀4,代码为13的av具体指的可以是第三气控旋塞阀13,代码为14的av具体指的可以是第一气控旋塞阀14,代码为15的av具体指的可以是第四气控旋塞阀15,代码为17的av具体指的可以是第二气控旋塞阀17,代码为18的av具体指的可以是第六气控旋塞阀18,代码为19的av具体指的可以是第五气控旋塞阀19。表中的mc具体指的是手动节流阀,其中,代码为11的mc具体指的可以是第一手动节流阀11,代码为12的mc具体指的可以是第二手动节流阀12。表中的ac具体指的可以气控节流阀,其中,代码为16的ac具体指的可以是气控节流阀16。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补充的是,通常情况下,在自动分流管汇系统连接到固定式分流连接系统1001后可正常实施自动分流作业时,第一手动平板阀3、第二手动平板阀5、第三手动平板阀6保持常开。第一手动节流阀11、第二手动节流阀12保持一定的开度不变,其中,具体的开度值可以通过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得到的结果数据确定。保证第三气控旋塞阀13、第一气控旋塞阀14开关的安全,防止过大压差和通过量对阀门的损害。如果自动分流管汇系统没有连接到固定式分流连接系统1001或处于维修等特殊工况,第一手动平板阀3、第七气控旋塞阀4具体可以保持打开,第二手动平板阀5、第三手动平板阀6具体可以保持关闭。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可以结合表1所示的内容,根据不同的工况,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具体操作,以便分别进行与填充管线、钻进循环、接单根前准备、转入自动分流、完成地面循环、立管卸压、接单根时、切换回立管通路、分流立管压力平衡、完成井筒循环、隔离分流管汇、分流管汇卸压等对应的分流处理。

s1:启动泥浆泵,填充管线。

具体实施时,可以先打开第七气控旋塞阀4、第三气控旋塞阀14、第二气控旋塞阀17、第六气控旋塞阀18、第五气控旋塞阀19,再关闭第三气控旋塞阀13、第四气控旋塞阀15、第五气控旋塞阀19,并调整气控节流阀16的开度保持全开,最后启动泥浆泵2以填充管线。

s2:钻进循环。

具体实施时,可以先关闭第一气控旋塞阀14、第五气控旋塞阀19、第六气控旋塞阀18,再调整气控节流阀16的开度保持半开,并保持其他控制阀处于原位状态。具体的,气控节流阀16保持半开、第二气控旋塞阀17保持开启。其中,第二气控旋塞阀17保持开启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方便气控节流阀16的开启或者关闭,另一方面是为了可以利用第一压力表20监测自动分流管汇中的控制阀门是否密封。关闭第五气控旋塞阀19是为了将自动分流管汇系统与控压钻井装备23隔离。

s3:接单根前准备。

具体的实施时,可以先关闭气控节流阀16,再打开第五气控旋塞阀19,并保持其他控制阀处于原位状态。上述操作的目的是使得气控节流阀16与第五气控旋塞阀19之间管线通畅,不要憋压。

s4:转入自动分流。

具体实施时,可以先打开第一气控旋塞阀14,再将气控节流阀16的开度逐步由全关调整为至全开,并保持其他控制阀处于原位状态,记录第二压力表7、第一压力表20、电磁流量计21的读数。在第二压力表7与第一压力表20的读数差值小于气控旋塞阀正常开关所允许的最大压差时,为了长期工作的稳定及安全,可以设置上述读数差不宜超过3mpa。从而泥浆泵排量的大部分可以由自动分流管汇转到控压钻井装备23。

s5:完成地面循环。

具体实施时,可以打开第四气控旋塞阀15,再关闭第二气控旋塞阀17,关闭第七气控旋塞阀4,并保持其他控制阀处于原位状态。从而可以使得流量完全转到地面,并通过控压钻井装备23迅速升高井口压力,以保证井底压力恒定。

s6:立管卸压。

具体实施时,可以先打开第六气控旋塞阀18,卸掉立管管线压力,以便于接单根,再关闭第一气控旋塞阀14。

s7:接单根时。

具体实施时,可以在第二压力表7的读数为零的情况下,开始接单根。具体的,可以关闭第六气控旋塞阀18,并保持其他控制阀处于原位状态。在进行起下钻、换胶芯等其它工况施工时,也可以参考此工况对应的方式处理。

s8:切换回立管通路。

具体实施时,可以先打开第三气控旋塞阀13,以切换通道,并保持其他控制阀处于原位状态。上述操作的目的是可以在接单根结束后,切换钻井液流量分流至立管平衡。

s9:分流立管压力平衡。

具体实施时,当第二压力表7与第一压力表20的读数差小于气控旋塞阀开关所允许的最大压差时,打开第七气控旋塞阀4,并保持其他控制阀处于原位状态。

s10:完成井筒循环。

具体实施时,可以先关闭第三气控旋塞阀13,再关闭第四气控旋塞阀15,并保持其他控制阀处于原位状态。通道切换完毕后,再通过控压钻井装备23迅速降低井口压力,保证井底压力恒定。

s11:隔离分流管汇。

具体实施时,可以关闭第五气控旋塞阀19,并保持其他控制阀处于原位状态。

s12:分流管汇卸压。

具体实施时,可以先打开第二气控旋塞阀17,再打开第六气控旋塞阀18,并保持其他控制阀处于原位状态。

通过上述场景示例,验证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钻井液分流控制系统和方法,由于考虑到控压钻井作业的施工特点和要求,设置有多条分流通道,且分流通道上又设置了多个控制阀配合与多种施工目标对应的分流控制,使得在进行钻进等施工目标时,可以快速、平稳地将钻井液循环系统切换为井筒循环;在进行接单根或起下钻等施工目标时,可以快速、平稳地将钻井液循环系统切换为地面循环,以稳定压力环境,确实解决了现有系统中存在的结构复杂、实施成本高、应用范围有限的技术问题,达到可以快速、简易地针对多种施工目标进行对应的钻井液分流控制以稳定井底压力、保障钻井安全的技术效果。

尽管本申请内容中提到不同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必须是行业标准或实施例所描述的情况等,某些行业标准或者使用自定义方式或实施例描述的实施基础上略加修改后的实施方案也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相同、等同或相近、或变形后可预料的实施效果。应用这些修改或变形后的数据获取、处理、输出、判断方式等的实施例,仍然可以属于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案范围之内。

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手段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客户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为分布式数据处理环境)。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或等同要素。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装置或模块等,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将实现同一功能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的组合实现等。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部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类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移动终端,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实施方式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