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翼式无线随钻扶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2932发布日期:2018-08-29 01:07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钻井设备技术领域,是一种折翼式无线随钻扶正器。



背景技术:

随着钻井技术的不断提高,无线随钻仪器作为钻进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随钻仪器,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而井下事故处理工具(随钻震击器、倒扣接头、堵漏接头等)也是在深井的复杂井中必不可少的。然而,在保证井眼轨迹的控制的同时也要保证井下的安全钻进,在目前这种状况下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其主要原因是无线随钻仪器扶正器的外径大于井下事故处理工具(随钻震击器,堵漏接头等)水眼的内径而无法进通过,所以会导致这两个问题不能同时解决,也很难实现。

如果深井的复杂井只带无线随钻仪器来控制井眼轨迹,一旦井下发生复杂和卡钻事故,则难以及时的进行复杂和事故的处理。如果只带事故处理工具(随钻震击器、倒扣接头、堵漏工具等),会导致无法控制井眼轨迹和井身质量。如果两种工具同时带入井下,当在复杂井内或/和井下事故发生后,在进行打捞的时候无线随钻仪器无法在事故处理工具的水眼内通过,也无法完成无线随钻仪器的打捞,以及无线随钻仪器发生故障后的打捞维修和投放。这种矛盾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我们深井和复杂井的安全、快速钻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翼式无线随钻扶正器,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无线随钻仪器无法通过事故处理工具的水眼,导致两者无法共同使用,影响深井和复杂井的安全以及快速钻进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折翼式无线随钻扶正器,包括套筒和翅片,在套筒外侧沿圆周倾斜分布有至少三片翅片,且所有翅片的倾斜方向一致,所有翅片的外端面位于同一参照圆柱面上,且所述参照圆柱面与套筒同轴,翅片与套筒固定在一起,所有翅片的左右两外侧均设有平滑过渡的倒角,翅片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套筒的左右两端面平齐。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在套筒外侧可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三片翅片。

上述翅片的外侧面可与套筒外侧面相切。

上述参照圆柱面的直径可是套筒外径的1.5倍到2.5倍之间。

上述以倒角所在端部的翅片在其端部外侧面与套筒的切点为原点,将翅片从套筒处向外伸展的方向设为x轴,将翅片外侧面与套筒的切点的连线设为y轴,倒角的曲线坐标的公式可为y=0.1×(x-12)9/5

上述翅片与套筒可一体加工或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

本发明设计合理,构思巧妙,其通过将翅片沿圆周倾斜分布在套筒外侧,可使之与套筒之间有夹角,便于翅片靠近套筒,并减小本发明的最大外径,使其能顺利通过小径水眼,满足本发明和事故处理工具的在深井或/和复杂井内的同步作业,提高其作业的安全和钻进速度,且在常规工况下还可吸收消除钻具的各种复杂震动,起到扶正居中作用,保护仪器并提高测量精度;在翅片的左右两外侧均设有倒角可便于本发明从小径水眼的任意方向导入,且倒角呈平滑过渡可使翅片逐渐产生形变,更加方便省力,且能减小阻碍,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套筒,2为翅片,3为参照圆柱面,4为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3所示,该折翼式无线随钻扶正器包括套筒1和翅片2,在套筒1外侧沿圆周倾斜分布有至少三片翅片2,且所有翅片2的倾斜方向一致,所有翅片2的外端面位于同一参照圆柱面3上,且所述参照圆柱面3与套筒1同轴,翅片2与套筒1固定在一起,所有翅片2的左右两外侧均设有平滑过渡的倒角4,翅片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套筒1的左右两端面平齐。

在使用时,可将本发明与事故处理工具共同用于井下作业,在正常作业中,翅片2具有一定的刚性,其在未受到强力挤压时可贴紧钻具内壁,从而有效的吸收消除钻具的各种复杂震动,起到扶正居中作用,保护仪器并提高测量精度;在打捞过程中当需要将本发明穿过事故处理工具等的小径水眼时,可通过外部驱动将本发明的一端抵在小径水眼的端部,然后逐渐增大受力,由于翅片2为片状物,且与套筒1之间形成倾斜夹角,从而使之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翅片2将在倒角4的引导作用和外力的挤压作用下产生形变,并向套筒1外壁靠拢,此时本发明的最大外径将逐渐减小至能贴着事故处理工具的小径水眼内壁通过,当本发明通过小径水眼进入大水眼钻具后,翅片2会回弹复位至回复原状,此时可紧贴钻具内壁,在正常钻进时就能有效的吸收消除钻具的各种复杂震动,从而起到扶正居中,保护仪器并提高测量精度。本发明设计合理,构思巧妙,其通过将翅片2沿圆周倾斜分布在套筒1外侧,可使之与套筒1之间有夹角,便于翅片2靠近套筒1,并减小本发明的最大外径,使其能顺利通过小径水眼,满足本发明和事故处理工具的在深井或/和复杂井内的同步作业,提高其作业的安全和钻进速度,且在常规工况下还可吸收消除钻具的各种复杂震动,起到扶正居中作用,保护仪器并提高测量精度;在翅片2的左右两外侧均设有倒角4可便于本发明从小径水眼的任意方向导入,且倒角4呈平滑过渡可使翅片2逐渐产生形变,更加方便省力,且能减小阻碍,使翅片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套筒1的左右两端面平齐,可避免两者之间产生台阶和弯角,确保本发明通过小径水眼时无卡阻,进一步缩短通过时间,提高通过效率,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折翼式无线随钻扶正器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2、3所示,在套筒1外侧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三片翅片2。使翅片2沿圆周均布可使其受力更加均匀,从而便于延长其使用寿命。

如附图1、2、3所示,翅片2的外侧面与套筒1外侧面相切。由此可便于翅片2定位和加工,同时可使得翅片2的内侧面与套筒1外侧面之间形成倾斜夹角,且所述倾斜夹角为锐角,由此可便于翅片2在受到外力后产生贴近套筒1,从而减小本发明的最大外径。

如附图1、2、3所示,参照圆柱面3的直径是套筒1外径的1.5倍到2.5倍之间。由此可确保翅片2在强度满足扶正作用的同时,其形变能满足通过小径水眼的工况需求,且在形变后能恢复原状。

如附图1、2、3所示,以倒角4所在端部的翅片2在其端部外侧面与套筒1的切点为原点,将翅片2从套筒1处向外伸展的方向设为x轴,将翅片2外侧面与套筒1的切点的连线设为y轴,倒角4的曲线坐标的公式为y=0.1×(x-12)9/5。由此可使倒角4具有良好的导向效果,使得翅片2能全程无卡阻的贴近套筒1,从而缩小本发明的最大外径。

如附图1、2、3所示,翅片2与套筒1一体加工或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由此可使两者之间有足够的连接强度,满足工况需求。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