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难动用储层底部水射流辅助采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619748发布日期:2020-05-06 20:40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难动用储层底部水射流辅助采油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油田油藏开采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难动用储层底部水射流辅助采油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东部油田相继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东部老油田的开发形势不容乐观。以胜利油田某采油厂为例,该单位历经50余年的开发生产,采出程度高达40%,其中部分高渗、高液量单元的采出程度已达到了50%以上,甚至有2个单元突破了60%。在这种开发形势下,老油田的增产空间已经不足以满足各单位持续发展的需求。为此,需要探索出一种经济有效的开发方式、开发技术和合作模式,促进有效动用,提高资源资产利用效率。

通过对胜利油田进行统计发现,油田内双低单元储量高、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仅为0.16%。因此,如何提高低产、低液、低含水井的单井生产能力是下步重要的创效点,也是特高含水老油田的潜力点。这一潜力空间包括两部分,一是中低渗透小断块,二是中高渗单元中的非主力层。

目前针对于低产、低液、低含水井的井的增产主要靠酸化、压裂及堵水措施。针对于中低渗透小断块主要通过酸化及压裂措施提高油层渗透能力,增加产液,但是酸化有效期短、效果不明显,压裂价格高昂,性价比低。针对于中高渗单元中的非主力层主要通过堵水措施来提高非主力层的动用能力,但是堵水有效率较低且有效期短,无法成为增产的主要措施。

为此研究一种井下辅助采油工具,其工具的基本设想是将目的层通过封隔器进行封隔,利用水射流及文丘里管产生的负压原理,在对高能量、高含水层生产过程中,流体经过工具时形成负压,在目的层处产生负压将油气采出,提高低液、低能量、低动用层的开发效益,对稠油冷采也一样适用。

申请号:201410694104.7公开一种油气田负压开采装置及开采方法是一种油气田井下流体开采技术,它包括一套井下组合管柱和地面负压装置,组合管柱排出口部分与泵进管相连;在泵进管上连接着泵进阀,泵进阀固定于缸体底部,缸体上部固定有泵出阀,在泵出阀上连接泵出管;缸体底部内侧连接电磁阀;地面负压装置主体为缸体,缸体本体为活塞内腔,在缸体中间内置主活塞和副活塞,主活塞和副活塞为一体式结构;在缸体内安装着密封筒;液压进管的一端连接在泵体上,液压进管的另一端与储液池连接,并且在中间安装着液压泵;储液池上连接着液压回管。

申请号:201220084613.4公开一种多级自动负压采油工具,属于石油开采设备技术领域,其特征是:自下而上,护丝与进液花管连接;进液花管与下接箍连接;单向阀与中心管焊接,组合在一起;下接箍与中心管连接;下隔环、皮碗和上隔环穿过中心管,用锁紧环紧固;中心管与上接箍连接。有益效果是:第一,利用物理法采油,不伤害油层,不污染环境;第二,加工简单,施工方便;第三,投入少,见效快;第四,长期在井下自动工作;第五,更适合于国内低渗油田的使用;第六,油井洗井作业时,又可避免洗井液对油层的污染和伤害等优点。

申请号:200420066298.8涉及一种真空负压采油装置。包括油套、抽油管柱、抽气机、抽油泵、阀门、液体流量计及其相关管路,抽油管柱设置在油套内,油套与抽油井连通,其抽油管柱通过管路连通真空储罐,真空储罐通过进气管、输油管连通抽气机、抽油泵;利用真空负压原理提取低渗透地层石油,有利于低压低产油井井底原油的聚集和采出,迅速提高原油日常产量;使低渗透性油层得到充分的开采和利用,增加采油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经济实用,使用方便、安全,适于国内低渗透性油田、低压低产油井改造安装使用。

上述公开文件技术方案均与本发明不相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难动用储层底部水射流辅助采油方法,该技术利用水射流及文丘里管产生的负压原理,能够提高低液、低能量、低动用层的开发效益,提高难动用区块油藏的动用程度,提高采收率,对稠油冷采也一样适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难动用储层底部水射流辅助采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首先是对油藏进行精细认知,找到难动用层及非主力层下方的高含水、高能量层,并将高含水、高能量层作为辅助层;辅助层高含水,本身没有开采价值,但其所蕴含的能量在底部射流辅助开采工具的作用下,能够将目的层的油流吸出并送至地面;难动用层及非主力层共同构成生产层;

第二、将底部射流辅助开采工具下入到井下,用上封隔器、下封隔器将难动用层及非主力层即生产层卡封住,使生产层与辅助层隔离;

第四、下泵进行生产,在泵的抽吸及辅助层能量的作用下,高含水流体以一定的流速进入底部射流辅助开采工具,经过射流孔,通道变小,速度增大,在混合管内形成负压,将难动用层及非主力层内低含水油流吸出,在扩散管内与高含水流体混合,提高产液能力;在泵的抽吸作用下产出地面。

如果辅助层出砂,挂滤筛管能够防止地层细分砂进入底部射流辅助开采工具。

所述底部射流辅助开采工具包括扩散管、混合管、下接套、射流管,所述混合管上端口连接扩散管下端口,混合管下端口连接下接套上端口,所述混合管内径小于扩散管下端口内径,所述下接套内部设置射流管,射流管上端开设射流孔,射流孔上端口位于混合管下端口中心处,所述混合管开设径向贯通的吸入口,所述吸入口上安装朝向外侧的吸入管,吸入管对应生产层;射流孔内径小于吸入口内径,吸入口内径小于混合管内径;所述扩散管上端口连接上封隔器,下接套下端口连接下封隔器;所述上封隔器上端连接筛管,筛管上端连接丢手防顶,所述下封隔器下端连接挂滤筛管,挂虑筛管下端连接丝堵,挂虑筛管对应辅助层。

所述射流管下半段外壁与下接套内壁连接成一体式结构,射流管上半段外壁与下接套内壁之间形成杂物存落环空;所述扩散管、混合管、下接套、射流管连接成一体式机构。

所述扩散管内腔中,中上部位置的内径最大,从中上部至扩散管下端口,内径逐渐变小,从中上部位置至扩散管上端口,内径逐渐变小,但扩散管上端口内径大于扩散管下端口内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对地下油藏认识后,部分难动用层系以下存在高含水、高能量的层系。首先在难动用层系处下入辅助开采工具,借助下部高含水、高能量层系的能量,以及泵的抽吸能力,流体在经过底部辅助开采工具时,在难动用层系处形成负压,将难动用油藏中的油流吸出,吸出的油流与下部流体混合,在泵的抽吸作用下共同采出至地面。

是将目的层通过封隔器进行封隔,利用水射流及文丘里管产生的负压原理,在对高能量、高含水层生产过程中,流体经过工具时形成负压,在目的层处产生负压将油气采出,提高低液、低能量、低动用层的开发效益,对稠油冷采也一样适用。

本发明是针对油田低渗、低液、低能量区块、难动用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工具,是一种辅助开采的井下工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所应用到的底部射流辅助开采工具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丢手防顶,2—筛管,3—上封隔器、8—下封隔器,4—扩散管,5—吸入口,6—混合管,7—射流孔,9—挂滤筛管,10—丝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1所示,一种油井井下辅助开采方法,如下:

第一、首先是对油藏进行精细认知,找到难动用层及非主力层下方高含水、高能量层,并将其作为辅助层;辅助层高含水,本身没有开采价值,但其所蕴含的能量在底部射流辅助开采工具的作用下,能够将目的层的油流吸出并送至地面;

第二、将底部射流辅助开采工具下入到井下,用上封隔器3、下封隔器8将难动用层及非主力层卡封住,使其与辅助层隔离;

第四、下泵进行生产,在泵的抽吸及辅助层能量的作用下,高含水流体以一定的流速进入底部射流辅助开采工具,经过射流孔7,通道变小,速度增大,在混合管6形成负压,将难动用层及非主力层内低含水油流吸出,在扩散管内与高含水流体混合,提高产液能力;在泵的抽吸作用下产出地面。

同时如果辅助层出砂,挂滤筛管9能够防止地层细分砂进入辅助开采工具。

请参阅图1,底部射流辅助开采工具,包括扩散管4、混合管6、下接套、射流管,所述混合管6上端口连接扩散管4下端口,混合管6下端口连接下接套上端口,所述混合管内径小于扩散管下端口内径,所述下接套内部设置射流管,射流管上端开设射流孔7,射流孔上端口位于混合管下端口中心处,所述混合管开设径向贯通的吸入口5。

所述吸入口上安装朝向外侧的吸入管,吸入管对应生产层;射流孔7内径小于吸入口内径,吸入口5内径小于混合管内径。

所述射流管下半段外壁与下接套内壁连接成一体式结构,射流管上半段外壁与下接套内壁之间形成杂物存落环空。

所述扩散管4内腔中,中上部位置的内径最大,从中上部至扩散管下端口,内径逐渐变小,从中上部位置至扩散管上端口,内径逐渐变小,但扩散管上端口内径大于扩散管下端口内径。

所述扩散管上端口连接上封隔器3,下接套下端口连接下封隔器8。

所述上封隔器上端连接筛管2,筛管上端连接丢手防顶1。

所述下封隔器下端连接挂滤筛管9,挂虑筛管下端连接丝堵10,挂虑筛管对应辅助层。

所述扩散管、混合管、下接套、射流管连接成一体式机构。

本工具的主要是应用水射流及文丘里管产生的负压原理,将低液、低能量、低动用层内的油流开采出来。

本发明实现对低渗透、低液、低含水、低能量的油层及非主力层的开发生产,实现稠油冷采。能够提高油田开发效益,提高资源资产利用效率。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指示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