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盾构区间活塞风道回填过站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35608发布日期:2019-04-05 22:26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盾构区间活塞风道回填过站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地铁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盾构区间活塞风道回填过站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减少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城市地铁施工受管线迁改、交通导改、征地拆迁、雾霾治理等影响因素多,造成地铁施工工期紧。盾构区间活塞风道过站面临着在短距离内盾构机需要多次接收、始发,施工作业风险大,端头加固空间受限且加固周期长,给施工安全带来了风险,采用传统方法难以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盾构区间活塞风道回填过站的施工方法,解决活塞风道盾构过站时,由于工期紧张等待活塞风道主体施工完后进行盾构过站无法满足节点工期、无法进行端头加固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盾构区间活塞风道回填过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施工活塞风道底板防水及钢筋混凝土;

s2、施工左、右线盾构机混凝土导台;

s3、对盾构通过范围及新增钢支撑位置进行测量放样;

s4、盾构范围向外扩3m分层回填塑性改良土,其余部位回填一般土,回填至第三道钢支撑底拆除盾构范围内第五钢支撑,架设第六钢支撑并施加预加轴力,逐步分层回填压实至第二道钢支撑顶上1m,施作20cm厚c20钢筋混凝土封堵板,继续分层回填至地下水位线处;同时将坑内降水井用钢管引出到回填土以上,确保降水正常进行;

s5、左、右线盾构机先后通过活塞风道,通过时盾构机推力不得大于1000t,对盾构范围围护结构进行慢速磨除;并进行同步注浆,加强二次径向注浆,封堵管片与围护结构流水通道;

s6、盾构通过后开挖回填土并对钢筋混凝土封堵板进行破除,开挖至第二道钢支撑顶1m,人工清理钢支撑周边土方,开挖过程避免机械及土方对原有钢支撑产生影响;开挖至第五钢支撑底对第五钢支撑进行拆除;开挖同时,发现围护结构接缝、管片与围护结构接缝出现渗漏水现象及时进行注浆堵漏,必要时进行回填反压;

s7、回填土开挖完成后,对活塞风道内管片进行拆除;先破除中部一环管片,起重机配合依次向两端进行管片拆除作业。

s8、依次施工活塞风道侧墙、中板、负一层侧墙、顶板等主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在回填土前在底板上设置盾构机混凝土导台,防止盾构机通过时发生“栽头”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风道洞门范围向外3m内回填土为10%水泥土,回填时分层压实,压实度不小于85%,其余部位回填普通素土。

进一步地,所述坑内降水井在回填土过程中采用钢管引到回填土顶,保证坑内降水能有正常进行,确保坑内结构的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在拆除第五钢支撑时需在回填土填至第五钢支撑底部方可进行。

进一步地,所述新增第六钢支撑在回填土回填至相应第六钢支撑底部时进行架设,并对新增第六钢支撑施加预加轴力,每根钢支撑的预加轴力不大于300kn,防止预加轴力过大对围护结构产生不均匀变形,影响原有支撑体系的受力。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混凝土封堵板在回填土至第二道钢支撑顶1m范围时进行设置;钢筋混凝土封堵板厚20cm,配筋采用直径为10mmhpb300单层钢筋,网格尺寸25cm×25cm;设置封堵板使盾构通过区域形成密闭空间,能有效保证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风道围护结构盾构通过范围均采用玻璃纤维筋;盾构机通过时推力不得大于1000t,对活塞风道围护结构进行慢速磨除,避免产生大块影响盾构机出土。

进一步地,所述盾构通过后需对洞门坑外6环管片范围内加强二次注浆,确保洞门与管片接缝的注浆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回填土开挖过程中钢支撑附近1m范围内采用人工开挖,最大限度减少对钢支撑的扰动,开挖过程中如发现基坑围护结构有渗漏水现象及时进行注浆堵水,必要时进行回填反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盾构区间活塞风道回填过站的施工方法,在回填土至钢支撑底对盾构范围钢支撑进行拆除,并在活塞风道洞门范围外50cm周边均匀设置5道钢支撑,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有支护体系,且在盾构通过范围内全部设施玻璃纤维筋,有效保证了盾构活塞风道围护结构的安全,为后期活塞风道主体施工提供了保证;在回填土中设置钢筋混凝土封堵板,为盾构掘进、同步注浆、二次注浆提供了密闭空间,能提高二次注浆的施工质量,开挖过程中对洞门与管片接缝处再次进行注浆,从而保证围护结构与管片相交处的封堵质量,能有效减少后期施工风险;活塞风道内回填土至水位线,能保证坑内外土压平衡,可以避免端头加固、坑外降水井及洞门处止水装置的施工,减少了施工成本,缩短了施工周期,规避了盾构多次接收、始发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施工工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活塞风道与盾构隧道平面布置图;

图中:1-活塞风道围护结构、2-第一道水平支撑、3-第二道钢支撑、4-第三道钢支撑、5-冠梁、6-底板、7-盾构机混凝土导台、8-坑内降水井、9-第四钢支撑、10-第五钢支撑、11-第六钢支撑、12-钢筋混凝土封堵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盾构区间活塞风道回填过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施工活塞风道底板6防水及钢筋混凝土;

s2、施工左、右线盾构机混凝土导台7;

s3、对盾构通过范围及新增钢支撑位置进行测量放样;

s4、盾构范围向外扩3m分层回填塑性改良土,其余部位回填一般土,回填至第三道钢支撑底拆除盾构范围内第五钢支撑10,架设第六钢支撑11并施加预加轴力,逐步分层回填压实至第二道钢支撑顶上1m,施作20cm厚c20钢筋混凝土封堵板12,继续分层回填至地下水位线处;同时将坑内降水井8用钢管引出到回填土以上,确保降水正常进行;

s5、左、右线盾构机先后通过活塞风道,通过时盾构机推力不得大于1000t,对盾构范围围护结构进行慢速磨除;并进行同步注浆,加强二次径向注浆,封堵管片与围护结构流水通道;

s6、盾构通过后开挖回填土并对钢筋混凝土封堵板12进行破除,开挖至第二道钢支撑3顶1m,人工清理钢支撑3周边土方,开挖过程避免机械及土方对原有钢支撑产生影响;开挖至第五钢支撑10底对第五钢支撑10进行拆除;开挖同时,发现围护结构接缝、管片与围护结构接缝出现渗漏水现象及时进行注浆堵漏,必要时进行回填反压;

s7、回填土开挖完成后,对活塞风道内管片进行拆除;先破除中部一环管片,起重机配合依次向两端进行管片拆除作业。

s8、依次施工活塞风道侧墙、中板、负一层侧墙、顶板等主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在回填土前在底板6上设置盾构机混凝土导台,防止盾构机通过时发生“栽头”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风道洞门范围向外3m内回填土为10%水泥土,回填时分层压实,压实度不小于85%,其余部位回填普通素土。

进一步地,所述坑内降水井8在回填土过程中采用钢管引到回填土顶,保证坑内降水能有正常进行,确保坑内结构的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在拆除第五钢支撑10时需在回填土填至第五钢支撑10底部方可进行。

进一步地,所述新增第六钢支撑11在回填土回填至相应第六钢支撑11底部时进行架设,并对新增第六钢支撑11施加预加轴力,每根钢支撑的预加轴力不大于300kn,防止预加轴力过大对围护结构产生不均匀变形,影响原有支撑体系的受力。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混凝土封堵板12在回填土至第二道钢支撑3顶1m范围时进行设置;钢筋混凝土封堵板12厚20cm,配筋采用直径为10mmhpb300单层钢筋,网格尺寸25cm×25cm;设置封堵板12使盾构通过区域形成密闭空间,能有效保证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风道围护结构1盾构通过范围均采用玻璃纤维筋;盾构机通过时推力不得大于1000t,对活塞风道围护结构进行慢速磨除,避免产生大块影响盾构机出土。

进一步地,所述盾构通过后需对洞门坑外6环管片范围内加强二次注浆,确保洞门与管片接缝的注浆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回填土开挖过程中钢支撑附近1m范围内采用人工开挖,最大限度减少对钢支撑的扰动,开挖过程中如发现基坑围护结构有渗漏水现象及时进行注浆堵水,必要时进行回填反压。

所述活塞风道围护结构水平支撑体系包括哟第一道水平支撑2和冠梁5,所述活塞风道围护结构还设置有第四钢支撑9,所述第四钢支撑9与第五钢支撑10为同一水平高度。

上面仅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各种变化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