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填采矿的砼假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6188发布日期:2018-06-15 23:28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充填采矿的砼假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采矿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充填采矿的砼假底结构。



背景技术:

当地下金属矿山为开采矿石品位较高、矿床价值较大的极薄极倾斜脉状矿体时,多采用削壁充填采矿法,在回采过程中分别崩落围岩和矿石,采下矿石则经溜井放出,崩落的废石则存留在采空区进行充填,支撑围岩并作为回采工作平台,该方法采用设置底柱的方式进行采准,安全性差,采矿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充填采矿的砼假底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充填采矿的砼假底结构,所述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矿块底部巷道中的砼假底本体和溜井,所述砼假底本体将所述底部巷道分隔为上方的采场空间和下方的放矿空间,所述溜井由上至下贯穿所述砼假底本体以用于放矿。

可选的,所述砼假底本体为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多块,且相邻砼假底本体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溜井设置于所述间隙中。

可选的,所述溜井侧面的间隙上覆盖有过梁,所述过梁搭接在相邻砼假底本体上方。

可选的,所述过梁为砼过梁,其包括钢筋、位于钢筋上方的钢网以及包裹在钢筋和钢网外侧的混凝土。

可选的,所述过梁与所述砼假底本体搭接的长度为25-50厘米,所述过梁的厚度为15-40厘米,所述过梁的长度为1.5-2.5米。

可选的,所述溜井包括设置于相邻砼假底本体之间的溜井筒和从所述间隙向下延伸的溜井嘴。

可选的,所述溜井嘴的内径由上至下缩小。

可选的,所述溜井筒为由上至下同轴相连的多个,上下相邻的溜井筒之间通过铁丝相连。

可选的,所述溜井筒为上大下小的缩径段,相邻溜井筒之间套设连接。

可选的,所述间隙上架设有两根平行的支撑杆,所述溜井嘴挂设在所述支撑杆上,最下方的溜井筒架在所述支撑杆上方。

本公开通过砼假底本体隔开底部巷道为采场空间和放矿空间,从而使采场空间爆破下来的矿石能够通过溜井下放至放矿空间中,并便于矿车运输,提高了采矿的安全性和效率。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提供的结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提供的结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方向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B方向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砼假底本体 2溜井 3间隙

4支撑杆 5过梁

100矿块 200采场空间 300放矿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结构实际使用时的“上、下”,具体可以参考图1的图面方向。

如图1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充填采矿的砼假底结构,所述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矿块100底部巷道中的砼假底本体1和溜井2,所述砼假底本体1将所述底部巷道分隔为上方的采场空间200和下方的放矿空间300,所述溜井2由上至下贯穿所述砼假底本体1以用于放矿。本公开提供的结构能够将底部巷道分隔为上方的采场空间和下方的放矿空间,从而使上方采场空间中爆破落下的矿石能够通过溜井下落至放矿空间的矿车中,并且随着开采的上行,砼假底本体上可以充填爆破下来的废石,以便于在采场空间的顶板上进行掏槽落矿,提高了采矿的安全性和运矿方便性。

根据本公开,砼假底本体由混凝土浇筑,为了方便浇筑的进行,如图2和4所示,所述砼假底本体1可以为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多块,且相邻砼假底本体1之间可以形成有间隙3,该间隙一般为长条形,所述溜井2可以设置于所述间隙3中,从而使每块砼假底本体的浇筑可以独立进行,而溜井可以安设在间隙内即可,方便快捷。每块砼假底本体的长度可以为8-10米,间隙可以为1-2米。

为了防止矿石和废石从间隙中掉落至放矿空间中,如图2-4所示,所述溜井2侧面的间隙3上可以覆盖有过梁5,所述过梁5可以搭接在相邻砼假底本体1上方,从而使过梁覆盖部分间隙,减少了砼假底本体之间的落矿和落废石。

根据本公开,过梁一般为刚性材料所制备,可以为木头和钢材等,但是采场回采时预留的间隙上部为采场充填的废石,随采场回采高度的增加,压力逐步加大,从而对溜井嘴位置的棚护强度要求较高,木材和钢材棚护的成本较高,且受低压和地下水侵蚀影响,木材和钢材易腐烂变形,形成安全隐患,增加维护成本,不利于安全管理。而且若溜井嘴棚护材料变形,下部中段采场的顶柱回收作业时,对应位置的矿柱无法回收,造成矿柱损失,影响经济效益。因此,所述过梁5优选为砼过梁,其可以包括钢筋、位于钢筋上方的钢网以及包裹在钢筋和钢网外侧的混凝土,从而解决了现有溜井口棚护时的强度低、易变形腐烂和安全环境差等问题,为底部中段采场顶柱回收创造了条件,减少了矿柱损失,增加了效益。

根据本公开,过梁可以随砼假底一起施工,过梁搭接在砼假底本体上,以便于支撑上方的充填废石,经验表明,所述过梁5与所述砼假底本体1搭接的长度优选为25-50厘米,所述过梁5的厚度优选为15-40厘米,所述过梁5的长度优选为1.5-2.5米,根据过梁所用材料的不同,上述尺寸可以进行调整,本公开不再赘述。

根据本公开,为了方便随着回采高度的增高,溜井高度的增高,所述溜井2可以包括设置于相邻砼假底本体1之间的溜井筒和从所述间隙3向下延伸的溜井嘴,而当砼假底本体1上需要充填废石时,可以在溜井筒上方再次搭接溜井筒,从而使溜井筒随着回采高度增高而增高,提高了采矿的效率。

为了方便放矿至矿车中,如图1所示,所述溜井嘴的内径由上至下缩小,从而使溜井嘴底部的矿石能够准确下落至矿车中,减少了矿石的损失并提高了矿石输送的效率。

根据本公开,所述溜井筒可以为由上至下同轴相连的多个,上下相邻的溜井筒之间可以通过铁丝相连,从而使溜井筒连接方便,另外,为了使溜井筒之间的接缝减小,所述溜井筒可以为上大下小的缩径段,相邻溜井筒之间套设连接,从而减少了溜井筒之间间隙中矿石的损失。

根据本公开,为了方便架设溜井,如图4所示,所述间隙3上可以架设有两根平行的支撑杆4,所述溜井嘴可以挂设在所述支撑杆4上,最下方的溜井筒可以架在所述支撑杆4上方,从而使溜井嘴和溜井筒架设方便,提高工作效率。所述溜井嘴的相对两端可以设置有挂在支撑杆上的挂耳,所述支撑杆可以为钢柱。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公开,但是本公开并不因此而受到任何限制。

实施例

砼过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用φ10mm圆钢配网,网度25cm。混凝土采用425水泥、中细河沙、3-6cm碎石,按1:2:4进行配比(重量比),砼过梁强度达到C20,厚度25cm。砼过梁随砼假底一起施工,搭接在砼假底上部,长度2.0m,两侧搭接长度25cm以上,宽度从巷道上盘开始至溜井嘴位置。覆盖除溜井嘴以外的所有空间。

按80m削壁充填法布置采场,砼假底每段长8.0米,共计有8个溜井嘴需要棚护,若使用木材和钢材棚护,需要木材2.4m3,钢材960kg,加上采场下采后工字钢维护,须钢材670kg,总计消耗材料成本8400元(支护成本)。底部中段采场留永久矿柱8段,每段2.0m长,3.0m厚,损失矿量约120t,损失经济效益约为13000元。采用砼过梁消耗成本170元/段×8段=1360元。对比一般方法8400+13000=21400元节约20000余元。

本公开的结构节约了木材、钢材的消耗和后期的维护成本,增加了作业环境的安全性。底部中段采场顶柱回收时可不再预留永久矿柱,减少了矿石损失。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