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风门进风侧积水问题的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8192发布日期:2018-10-26 18:57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解决风门进风侧积水问题的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决风门进风侧积水问题的排水结构,尤其适用于矿井井下风门两侧的解决风门进风侧积水问题的解决风门进风侧积水问题的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矿井大部分采用井工开采的方式,使用主通风机下井下供风。这种方式会使井下主要进风巷和回风巷之间产生较大的压差,为满足井下作业的需求,会在进风巷和回风巷之间设计联巷,并在联巷施工正反双向风门两道,设计相应的管道和排水沟。

井下联巷设计的排水沟为人工挖掘的明渠,在联巷两侧压差不大的情况下能够满足正常的排水要求。但是在主副井附近的联巷间存在较大的压差,且为优化联巷之间的运输条件,进风巷和回风巷之间的水平差难以克服因风压造成的联巷之间的液位差产生的水压,故人工挖掘的明渠难以满足排水要求,易造成联巷内积水,给井下正常作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排水效果好,不易成联巷内积水的解决风门进风侧积水问题的排水结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风门进风侧积水问题的排水结构,包括挡板、排水管、风门墙体和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为巷道底面一侧施工的地下排水沟,在排水沟结构为一侧与巷道底板平齐,一侧为高于巷道底板的阶梯结构,风门墙体紧挨排水沟的阶梯结构一侧垂直设置,在排水沟上方的风门墙体上设有水平钻孔,巷道底板平行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两端均铰接由挡板,排水管两端分别通过前后两道风门墙体的水平钻孔,并将排水管两端铰接了挡板的端口紧贴置于前后两道风门墙体所处排水沟的积水侧。

所述排水管包括塑料管、橡胶管、金属管。挡板和排水管的铰接方式包括柔性连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所述风门墙体上设置的水平钻孔位置为风门墙体两侧水位差,水平钻孔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排水沟中间,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排水沟内部的墙体的上1/3处,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回风侧水位以上,进风侧允许的安全水位以下的位置,使水平钻孔两端分别处于积水和空气中。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井下主要进风巷和回风巷之间存在较大压差的巷道中使用,通过在相邻两个风门墙体上钻孔,并通过两端口分别设有挡板的排水管连接,排水管两端铰接了挡板的端口紧贴置于前后两道风门墙体所处排水沟的积水侧,从而通过排水管将排水沟中的积水排出干净,解决了由于风压造成的联巷之间的液位差产生的水压导致液体排不干净的问题,利用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利用排水管连通进风侧高位积水与回风侧等水平的空气,使积水从排水管自然流入回风侧水槽,从而有效的解决了风门进风侧的积水问题。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排水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挡板,2-排水管,3-风门墙体,4-排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解决风门进风侧积水问题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挡板1、排水管2、风门墙体3和排水沟4;所述排水管2包括塑料管、橡胶管、金属管,所述排水沟4为巷道底面一侧施工的地下排水沟,在排水沟4结构为一侧与巷道底板平齐,一侧为高于巷道底板的阶梯结构,风门墙体3紧挨排水沟4的阶梯结构一侧垂直设置,在排水沟4上方的风门墙体3上设有水平钻孔,巷道底板平行设置有排水管2,排水管2两端均铰接由挡板1,挡板1和排水管2的铰接方式包括柔性连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挡板具体的作用是什么?有压力才打开?挡板和排水管铰接在一起后置于墙体的洞中,挡板半径比墙体上的洞的半径大,其作用为固定排水管,挡板中间与排水管铰接的位置有洞,当水位超过洞时,水自动流过。排水管2两端分别通过前后两道风门墙体3的水平钻孔,所述风门墙体3上设置的水平钻孔位置为风门墙体3两侧水位差,水平钻孔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排水沟4中间,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排水沟4内部的墙体3的上1/3处,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回风侧水位以上,进风侧允许的安全水位以下的位置,使水平钻孔两端分别处于积水和空气中,并将排水管2两端铰接了挡板1的端口紧贴置于前后两道风门墙体3所处排水沟4的积水侧。

当水位超过排水管2的高度,积水就自动通过排水管流到回风侧,避免了进风侧积水的问题,不需要再进行其他操作,只需定期检查排水管是否堵塞即可。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排水效果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