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洞口顶部暗埋式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4315发布日期:2018-12-07 22:13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洞口顶部暗埋式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排水工程,具体是一种隧道洞口顶部暗埋式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隧道洞口顶部的排水结构直接关系着隧道洞身结构的安全。隧道洞口属于浅埋段,为了避免山体的水流流入隧道内,通常在隧道洞口顶部设置横向截水结构,并与纵向排水结构连通,以此将水流引入地面排水结构内。但这种排水结构需要多处开挖,若遇到汇水面积较大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开挖面积,这样的排水结构存在两个问题:其一,多处开挖将对此处的原生态植被造成永久性的破坏,不仅不利于生态平衡,而且容易因缺乏植被覆盖而造成地质灾害;其二,这种开挖于山体表面的排水结构需要养护的面积较大,一旦养护不到位,极有可能造成隧道洞顶渗水、冻融,进而威胁洞身的结构安全。因此,为了解决多处开挖形成的排水结构容易破坏环境以及后期养护力度较大的问题,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排水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多处开挖形成的排水结构容易破坏环境以及后期养护力度较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隧道洞口顶部暗埋式排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隧道洞口顶部暗埋式排水结构,包括集水井筒和波纹管;所述集水井筒竖直埋设于隧道洞口顶部的山体内;集水井筒的侧壁上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的底部高于集水井筒的内底面;所述波纹管埋设于隧道洞口外的山体内;所述波纹管的一端通过排水口与集水井筒连通,另一端与地面排水系统连通。

工作原理:山体的水流流入集水井筒内部,通过连接的波纹管排入地面的排水系统内。排水口底部高于集水井筒内底面的设计使得集水井筒内的水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后排出。

所述集水井筒的筒口设有可拆卸的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入水孔。在雨水较少的时期,水流通过入水孔流入集水井筒内后排出;雨季时,可将盖板移除,保证山体水流顺畅流入集水井筒内。

所述集水井筒的底部安装有底座,保证集水井筒底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集水井筒和波纹管,波纹管沿地势埋设于山体内,减少了设置在山体表面的排水沟数量,即不设置纵向排水结构,对山体表面的植被破坏程度较小,后期维护较为容易,有效解决了多处开挖形成的排水结构容易破坏环境以及后期养护力度较大的问题,适用于隧道排水工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图。

图中:1-集水井筒,2-排水口,3-底座,4-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隧道洞口顶部暗埋式排水结构,包括集水井筒1和波纹管;所述集水井筒1竖直埋设于隧道洞口顶部的山体内;集水井筒1的侧壁上设有排水口2;所述排水口2的底部高于集水井筒1的内底面;所述波纹管埋设于隧道洞口外的山体内;所述波纹管的一端通过排水口2与集水井筒1连通,另一端与地面排水系统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井筒1的筒口设有可拆卸的盖板4,所述盖板4上开设有入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井筒1的底部安装有底座3。

具体实施过程中:

根据山体地形地势埋设波纹管。

排水口2底部高于集水井筒1内底面30cm。

底座3与集水井筒1的连接面为锥面。

集水井筒1、排水口2、底座3以及盖板4由钢筋混凝土形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