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测井电缆破劲和消减电缆扭力的旋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3980发布日期:2019-02-01 20:30阅读:1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测井电缆破劲和消减电缆扭力的旋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接头,尤其是一种用于测井电缆破劲和消减电缆扭力的旋转接头。



背景技术:

测井电缆在开始使用时需要破劲,破劲平衡才能保证电缆的安全性和寿命。破劲的过程是个复杂的旋转过程,其中内外铠之间在相向扭动,同时电缆整体也在旋转,三个转动并存。一般情况下新电缆入井使用10次左右后才能达到电缆内外铠的自身平衡,但电缆的旋转是避免不了的。在测井起下电缆过程中,加重杆的惯性加大了电缆的旋转扭力,破劲的铠间滑动和电缆自身的转动产生的扭矩会带动加重杆和仪器转动。这就形成了电缆的转动与加重杆的转动不同步以及趋势背离的矛盾。如果在超深井或者斜井中,电缆扭力过大的问题更加突出,扭力过大就容易造成电缆散花、断丝、扭断、卡阻等工程事故。

目前,工具串的连接通常采用丝扣或卡扣悬挂,这些连接方式加大了电缆旋转与工具串旋转不同步以及趋势背离的矛盾。这是导致电缆工程事故的直接原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电缆破劲和消减电缆扭力的旋转接头,利于新电缆破劲,利于消减起下电缆过程中电缆上的扭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测井电缆破劲和消减电缆扭力的旋转接头,包括外筒、压帽、推力轴承和内轴,外筒为圆筒,外筒一边是大圆孔,外筒内有内螺纹,内螺纹底部是放置推力轴承的圆腔,圆腔下部是用于托住推力轴承台阶,台阶的中心带有小圆孔;压帽为两端带有外螺纹的棒体,一端外螺纹插入外筒,与外筒的内螺纹螺接并固定,另一端外螺纹用于连接工具仪器,内轴一头是端帽,另一头是带有一定长度外螺纹的螺杆,内轴的螺杆从外筒中依次穿过推力轴承的轴承内孔和外筒台阶中心的小圆孔,伸到外筒的外侧,与加重杆连接,内轴的端帽压在推力轴承的上端面,且内轴能灵活转动。

所述压帽两端外螺纹之间带有凸起环,凸起环的外径与外筒的外径相同,使压帽拧在外筒上时,凸起环正好卡在外筒的端面上。

所述内轴的端帽的外径比外筒的内径略小,安装后的内轴端帽的上端面与压帽底部之间的距离为1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电缆旋转更加灵活,消减了加重杆、仪器串对电缆旋转的干扰。利于新电缆破劲。利于减小因加重杆惯性扭力对电缆的伤害,最大限度的避免断丝、散花、断电缆,卡阻等工程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测井电缆破劲和消减电缆扭力的旋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测井电缆破劲和消减电缆扭力的旋转接头,包括外筒1、压帽2、推力轴承3和内轴4,外筒1为圆筒,外筒一边是大圆孔,外筒内有内螺纹,内螺纹底部是放置推力轴承3的圆腔,圆腔下部是用于托住推力轴承3台阶,台阶的中心带有小圆孔;压帽2为两端带有外螺纹的棒体,一端外螺纹插入外筒1,与外筒1的内螺纹螺接并固定,另一端外螺纹用于连接工具仪器,内轴4一头是端帽,另一头是带有一定长度外螺纹的螺杆,内轴4的螺杆从外筒1中依次穿过推力轴承3的轴承内孔和外筒台阶中心的小圆孔,伸到外筒1的外侧,与加重杆连接,内轴4的端帽压在推力轴承的上端面,且内轴4能灵活转动。

所述压帽2两端外螺纹之间带有凸起环,凸起环的外径与外筒的外径相同,使压帽拧在外筒上时,凸起环正好卡在外筒1的端面上。

所述内轴4的端帽的外径比外筒1的内径略小,安装后的内轴4端帽的上端面与压帽2底部之间的距离为1mm。

具体地说,外筒用于装载固定推力轴承,下部台阶用于托住轴承并承受工具串的重量;压帽通过丝扣与外筒连接,一个是限制内轴和轴承的轴向位移范围,另一端设置适当的扣型以便连接其它工具仪器。内轴形状像一个大螺杆,一头是端帽,安装后端帽压在推力轴承的上端面;另一头是带有一定长度丝扣的螺杆,安装时螺杆从外筒的小孔和轴承内孔伸出,丝扣端与加重杆连接。推力轴承为标准件,轴承刚好放置于外筒内,坐落在外筒的台阶上,另一端被内轴的端帽压住,内轴从轴承的内径穿过。

其安装过程为:把推力轴承套在内轴上,把内轴的丝扣端从外筒的大口进入小孔穿出,丝扣端与加重杆连接。把压帽经过丝扣连接到外筒的大口端,压紧。另一头的丝扣再与仪器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局限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相同领域内的有识之士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指导思想之内可以轻易提出其他的实施例,但这种实施例都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