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抽油井的防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7545发布日期:2019-02-10 23:2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抽油井的防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喷装置设置在光杆密封装置与井口闸门之间,所述防喷装置包括:

壳体(10),具有供光杆(20)穿过的至少一个过孔,所述壳体(10)还具有与所述过孔连通的容纳腔;

浮子结构(3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所述浮子结构(30)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当所述光杆(20)穿设在所述壳体(10)和所述浮子结构(30)上时,所述浮子结构(30)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当所述光杆(20)从全部所述过孔脱出时,所述浮子结构(30)封堵至少一个所述过孔,且所述浮子结构(30)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过孔包括第一过孔(11)和位于所述第一过孔(11)下方的第二过孔(12),当所述浮子结构(30)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至少部分所述浮子结构(30)封堵所述第一过孔(11),以防止所述抽油井内的物质通过所述第一过孔(11)排至外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结构(30)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段(31)、第二段(32)及第三段(33),其中,所述第二段(32)上具有供所述光杆(20)穿过的通孔(321),所述第一段(31)的重量小于所述第三段(33)的重量,当所述浮子结构(30)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段(31)封堵所述第一过孔(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31)和/或所述第三段(33)的外表面为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31)与所述第三段(33)能够形成球体,且所述球体的体积为V,所述第一段(31)的体积V1与所述第三段(33)的体积V2满足:V2=2V1且V2+V1=V。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

上壳体(13),具有所述第一过孔(11);

下壳体(14),与所述上壳体(13)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下壳体(14)与所述上壳体(13)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且所述下壳体(14)具有所述第二过孔(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与所述第一过孔(11)连接的内壁为与所述第一段(31)的外表面形状相适配的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包括相互连通的锥形内腔(15)及柱状内腔(16),所述上壳体(13)具有所述锥形内腔(15),通过所述锥形内腔(15)将所述第一过孔(11)与所述柱状内腔(16)连通,所述锥形内腔(15)靠近所述第一过孔(11)的尺寸小于所述锥形内腔(15)靠近所述第二过孔(12)的尺寸,当所述浮子结构(30)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浮子结构(30)与所述锥形内腔(15)的内壁之间具有预定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3)与所述光杆密封装置螺纹连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下壳体(14)与所述井口闸门螺纹连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3)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柱状段(131)、第一外六方段(132)及第二柱状段(133),其中,所述第一柱状段(131)具有与所述光杆密封装置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第一外六方段(132)和第二柱状段(133)的内表面形成所述锥形内腔(15),所述第一过孔(11)设置在所述第一柱状段(131)与所述第一外六方段(132)的连接处。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4)包括第三柱状段(141)和第二外六方段(142),其中,所述第二外六方段(142)具有与所述井口闸门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第二过孔(12)设置在所述第三柱状段(141)与所述第二外六方段(142)的连接处,所述第三柱状段(141)与所述上壳体(13)形成所述容纳腔。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