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浇筑锚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3038发布日期:2019-03-02 02:49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浇筑锚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浇筑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锚杆结构。



背景技术:

锚杆与混凝土注浆加固是目前地下工程和岩石边坡的主要支护形式之一,对岩体稳定性的维护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先用钻孔机在土层内或者岩石内钻孔,然后将锚杆插入钻出的孔洞内并通过注浆机浇筑混凝土。

现有技术中,可参考的申请公布号为CN108049902A的专利文件,其公开了一种自动修补裂缝的注浆锚杆及使用方法,属于地下工程和岩石边坡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注浆锚杆由管式灌浆锚杆和用于注入所述锚杆内部和锚杆外周的含有科氏芽孢杆菌的注浆液组成,该锚杆主要是利用水泥基体中含有的科氏芽孢杆菌和有机碳源乳酸钙或者甲酸钙的底物,不断产生矿化碳酸钙,填充混凝土之间的裂缝,修复甚至提高混凝土注浆体的强度,从而延长锚杆的使用寿命和长期加固效果。

该对比文件通过科氏芽孢杆菌和有机碳源乳酸钙或者甲酸钙产生的化学反应来不断修补裂缝,注浆锚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保证锚杆内外的混凝土填充稳定,通常需要在锚杆的外端套设止浆塞,当使用注浆机向着锚杆内注入混凝土时,混凝土注入到止浆塞的位置处时由于止浆塞的阻挡注浆机的压力表上会一直显示压力值,当压力表上的压力值到达一定位置处时注浆机会停止注浆,但是在混凝土一直填充的过程中,混凝土进入到锚杆的外部各个位置处时都有可能会出现填充不密实的情况,故而如何进一步提升锚杆外部混凝土的密实度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浇筑锚杆结构,其通过将止浆塞设置呈能够在杆身上滑动,并且杆身上均匀设置多个挡塞组件,当注浆机向中空杆身内灌注混凝土时,止浆塞会在混凝土的推力作用下向外侧移动,当移动到挡塞组件的位置处时挡块会止浆塞挡住,当混凝土的压力到达一定值时将挡块压下,止浆塞推动到下一个挡块的位置处,这样层层阻挡从而保证每段混凝土都能够充实,从而提升了混凝土浇筑的密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浇筑锚杆结构,包括杆身和螺纹连接于杆身一端的锚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杆身内部中空并且其外部套设有止浆塞,所述止浆塞的内侧壁与杆身的外侧壁相互紧贴,所述杆身的外侧壁设有多组挡塞组件,多组挡塞组件沿杆身的轴线方向均匀设置,每组挡塞组件共有多个并沿着杆身的外环面均匀设置,所述杆身上对应挡塞组件的位置处开设有容纳槽,所述挡塞组件位于容纳槽内,所述挡塞组件包括滑移连接在容纳槽内的挡块和设于挡块与容纳槽的底部之间的多个弹簧,所述挡块的侧壁与容纳槽的内侧壁紧贴,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挡块的底部和容纳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挡块的外端开设有斜面,并且该斜面靠近锚头的一侧为低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钻孔机打完孔洞之后,将杆身插入到孔洞内并且锚头抵住孔洞的底部,然后通过注浆机与杆身的外端相连,然后注浆机向中空的管身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从杆身的另一端流出然后再流到杆身与孔洞之间,当流到止浆塞的位置处时被止浆塞挡住,止浆塞此时被最靠近锚头的一个挡块卡住,当注浆机喷出的混凝土对止浆塞的压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表明此处混凝土在此处的填充已经较为充分,然后止浆塞在混凝土的压力下降将挡块顶开,然后碰触到下一个挡块停止,然后混凝土到此处的压力足够再将此处的挡块顶开,这样层层阻挡,每段混凝土都能保证填充的较为密实,提高了填充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槽的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挡块两侧对应滑槽的位置处固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滑移连接在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挡块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挡块两侧的滑块在滑槽内滑动,从而抱枕挡块在移动的时候不会发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槽的内侧壁上固设有橡胶片,所述橡胶片的内侧壁与挡块的内侧壁紧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容纳槽内设置橡胶片,防止挡块与容纳槽之间渗入混凝土,并防止混凝土因为不停进入容纳槽内而导致压力表的压力不稳定,影响填充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止浆塞呈圆锥形并且内部中空,所述止浆塞对应挡块外端的位置处开设有圆环形的斜槽,所述斜槽的内壁面与斜面相互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止浆塞上开设斜槽,斜槽能够与挡块上的斜面相贴,挡块与止浆塞的接触面积变大,这样止浆塞能够更加容易地对挡块进行下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杆身的外环面上开设有多个沿杆身轴线方向设置的滑移槽,所述滑移槽绕过挡塞组件设置,所述止浆塞的内侧壁上对应滑移槽的位置处固设有滑移块,所述滑移块滑移连接在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止浆塞在杆身的外侧滑动的过程中滑移块在滑移槽内滑动,从而防止止浆塞发生转动而导致斜槽与斜面难以配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头包括锚柱和设于锚柱靠近洞底一侧的多个固定块,锚柱与所述杆身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块的横截面为圆弧形并且其外侧固设有多个倒齿,所述倒齿能够卡在孔洞的内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锚柱与杆身螺纹连接实现对锚柱的固定,通过在锚柱靠近洞底部的位置处设置多个固定块,并在每个固定块上设置多个倒齿,保证锚柱在插入到孔洞的底部内时倒齿能够比较稳定的卡住孔洞的内壁难以拔出,并且多个倒齿同样设置能保证杆身与孔洞同轴而不发生倾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杆身远离锚头的一端设有圆形的垫板,所述垫板螺纹连接在杆身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杆身的外侧设置垫板,这样止浆塞在垫板上滑移到垫板的位置处时会被垫板所阻挡,垫板与止浆塞配合再对混凝土进行阻挡,并且此处混凝土在达到与挡块处相同的压力值时不会讲垫板顶开,从而垫板对混凝土的整体再次压实,保证进一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垫板的中部外凸,所述止浆塞的外端能够与垫板的内凹处紧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垫板的中部设置呈圆锥形并保证止浆塞能够进入垫板一部分,这样两者的相贴面积更大,配合更加紧密,以保证垫板与止浆塞之间不会混入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垫板的外侧设有螺母,所述螺母螺纹连接在杆身上并且与垫板相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杆身上拧紧螺母来对垫板进行进一步固定,保证垫板阻挡混凝土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止浆塞设置呈能够在杆身上滑动,并且杆身上均匀设置多个挡塞组件,当注浆机向中空杆身内灌注混凝土时,止浆塞会在混凝土的推力作用下向外侧移动,当移动到挡塞组件的位置处时挡块会止浆塞挡住,当混凝土的压力到达一定值时将挡块压下,止浆塞推动到下一个挡块的位置处,这样层层阻挡从而保证每段混凝土都能够充实,从而提升了混凝土浇筑的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的整体爆炸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的凸显止浆塞与杆身配合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的杆身剖视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的挡塞组件爆炸示意图。

图中:1、杆身;11、止浆塞;111、滑移块;112、斜槽;12、滑移槽;13、挡塞组件;131、挡块;1311、滑块;1312、斜面;132、弹簧;14、容纳槽;141、滑槽;142、橡胶片;2、锚头;21、锚柱;22、固定块;221、倒齿;3、垫板;31、凹腔;32、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混凝土浇筑锚杆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杆身1、锚头2和垫板3。杆身1呈圆柱形并且内部中空,杆身1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杆身1的内部中空,如图2所示,锚头2包括锚柱21和固定块22。锚柱21呈中空圆柱形,锚柱21的一端与杆身1的一端螺纹连接,固定块22的横截面为与锚柱21的弧度相同的圆弧形,固定块22一端与固定块2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固定块22共有三个并沿着锚柱21的外环面均匀设置,每个固定块22的外环面上均固设有多个倒齿221,在钻孔机将孔洞完成之后,杆身1插入孔洞内并且锚头2与孔洞的底端相抵,同时每个倒齿221均会卡在孔洞的内侧壁上导致难以拔出,并且由于锚柱21的内部中空,从杆身1内进入的混凝土会从锚柱21内流出,然后通过相邻两个固定块22之间的缝隙流入到杆身1与孔洞之间。

通过锚柱21与杆身1螺纹连接实现对锚柱21的固定,通过在锚柱21靠近洞底部的位置处设置多个固定块22,并在每个固定块22上设置多个倒齿221,保证锚柱21在插入到孔洞的底部内时倒齿221能够比较稳定的卡住孔洞的内壁难以拔出,并且多个倒齿221同样设置能保证杆身1与孔洞同轴而不发生倾斜。

如图3所示,垫板3呈矩形并且螺纹连接在杆身1远离锚头2的一端,杆身1靠近锚头2的一端设有止浆塞11,止浆塞11呈圆锥形并套设在止浆塞11上,杆身1的外环面上开设有多个沿轴线设置的滑移槽12,杆身1的内侧壁上对应滑移槽12的位置处固设有多个滑移块111,滑移块111滑移连接在滑移槽12内,这样止浆塞11在移动的过程中,滑移块111在滑移槽12内滑移从而防止止浆塞11在杆身1上滑移的过程中发生旋转和偏移。

如图4和图5所示,杆身1上沿其轴线方向均匀设有多排挡塞组件13,每排挡塞组件13均有多个并沿着杆身1的外环面均匀设置,并且滑移槽12和挡塞组件13交错设置。杆身1上开设有多个容纳槽14,每个挡塞组件13均设于一个容纳槽14内,挡塞组件13包括挡块131和弹簧132,挡块131的横截面与容纳槽14的横截面相适配,挡块131滑移连接在容纳槽14内,弹簧132共有两个并设于挡块131和容纳槽14的底部之间,弹簧132的两端分别与容纳槽14的底部和挡块131的底端固定连接。

通过这样设置,在钻孔机打完孔洞之后,将杆身1插入到孔洞内并且锚头2抵住孔洞的底部,然后通过注浆机与杆身1的外端相连,然后注浆机向中空的管身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从杆身1的另一端流出然后再流到杆身1与孔洞之间,当流到止浆塞11的位置处时被止浆塞11挡住,止浆塞11此时被最靠近锚头2的一个挡块131卡住,当注浆机喷出的混凝土对止浆塞11的压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表明此处混凝土在此处的填充已经较为充分,然后止浆塞11在混凝土的压力下降挡块131顶开,然后碰触到下一个挡块131停止,然后混凝土到此处的压力足够再将此处的挡块131顶开,这样层层阻挡,每段混凝土都能保证填充的较为密实,提高了填充的效果。

容纳槽14两侧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滑槽141,挡块131对应滑槽141的位置处固设有滑块1311,滑块1311滑移连接在滑槽141内,当挡块131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挡块131两侧的滑块1311在滑槽141内滑动,从而保证挡块131在移动的时候不会发生偏移。

为了防止容纳槽14内进入混凝土,容纳槽14的内侧壁上固设有橡胶片142,橡胶片142的内侧壁与挡块131的侧壁紧贴,通过这样设置,橡胶片142防止挡块131与容纳槽14之间渗入混凝土,并防止混凝土因为不停进入容纳槽14内而导致压力表的压力不稳定,影响填充的效果。

挡块131的外端靠近锚头2的一侧开设有斜面1312,并且靠近锚头2的一侧为斜面1312的低处,止浆塞11远离锚头2的一侧开设有圆环形的斜槽112,斜槽112位于止浆塞11靠近杆身1的位置处,斜槽112与斜面1312相互平行。通过在止浆塞11上开设斜槽112,斜槽112能够与挡块131上的斜面1312相贴,挡块131与止浆塞11的接触面积变大,这样止浆塞11能够更加容易地对挡块131进行下压,并且滑移块111在滑移槽12内滑移能够防止斜面1312与斜槽112发生偏移。

垫板3的中部向着远离锚头2的一侧凸出,其另一侧形成凹腔31,止浆塞11靠近垫板3的一侧能够与垫板3对应的凹腔31处紧贴。通过在垫板3上开设凹腔31保证止浆塞11能够进入垫板3一部分,这样两者的相贴面积更大,配合更加紧密,以保证垫板3与止浆塞11之间不会混入混凝土。

杆身1位于垫板3外侧的位置处设有螺母32,螺母32螺纹连接在杆身1上并与垫板3的外侧壁紧贴。这样通过在杆身1上拧紧螺母32来对垫板3进行进一步固定,保证垫板3阻挡混凝土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