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增压井间干扰防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41228发布日期:2019-08-27 21:05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增压井间干扰防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田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复合增压井间干扰防止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及天然气井开采的中后期,存在低压气井相互干扰以及生产困难等问题。针对低压气井可采用增压方式解决生产问题。然而,井间干扰问题存在于所有地层能量不一致的合输气井中。尤其是在气井生产中后期,随着地层能量的衰减、井间干扰问题愈为明显,井间干扰问题是油气田生产中必然面临的技术性难题。

现有研究表明引射增压对低压气井生产困难的问题有一定的效果。然而,目前多级引射增压技术,要求井站站场必须同时具有高压及低压气井,高低压气井产量、压力之间还必须具备一定比例关系,否则无法实现引射。而目前大部分场站天然气生产至中后期,均衰减至低压生产,鲜少有高压与低压并存的井站站场。所以单纯地采用引射增压不能解决低压气井井间干扰问题,并且引射增压技术的使用受条件限制,运行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至少一些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复合增压井间干扰防止装置。该复合增压井间干扰防止装置采用增压机与引射器联合使用,使得井站内每口气井均形成单井抽吸增压模式,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井站内多口低压井、井与井之间的互相压制、以及倒灌等干扰现象,有效避免了井间干扰现象的发生。同时,该复合增压井间干扰防止装置的两级引射系统分别采用并联方式设置,从而能够调节单个引射器实际引射气量及实现不关井更换引射器的碰嘴,且引射器的喷嘴的直径可调,显著增加了引射器的引射范围、具有较为宽泛的适应性,且该复合增压井间干扰防止装置的运行成本低。

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复合增压井间干扰防止装置,包括:分离器;与所述分离器的出口端相连的增压机;串联设置的一级引射系统和二级引射系统,所述一级引射系统包括并联的第一一级引射器和第二一级引射器,所述二级引射器包括并联的第一二级引射器和第二二级引射器;其中,所述增压机与所述第一一级引射器、第二一级引射器、第一二级引射器以及第二二级引射器采用串联和并联结合的结构,从而形成了复合增压模式,井站内第一气井来气通过所述增压机进行增压,增压后的气体作为所述一级引射系统的引射气,对井站内的与所述一级引射系统连通的第二气井中的被引射气进行引射增压得到混合气,所述混合气作为二级引射系统的引射气对井站内与所述二级引射系统连通的第三气井中的被引射气进行引射增压,从而使井站内各气井均形成单井抽吸增压模式。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一级引射器、第二一级引射器、第一二级引射器以及第二二级引射器的入口端均设有对应的引射器入口闸阀。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调节各所述引射器入口闸阀,能够调节所述一级引射系统和二级引射系统在引射过程中引射气和被引射气的量及比例。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一级引射器、第二一级引射器、第一二级引射器以及第二二级引射器的喷嘴的直径均能够调节,且能够不关井更换对应的所述喷嘴。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一级引射器、第二一级引射器、第一二级引射器以及第二二级引射器与各对应的所述入口闸阀之间均设有对应的压力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一级引射器的出口端通过管线与所述第二一级引射器的气井入口端连通,且在所述管线上设有连接闸阀。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分别与所述第一一级引射器、第二一级引射器、第一二级引射器及第二二级引射器连通的第二、第三气井的入口端分别设有对应的气井入口闸阀。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打开所述连接闸阀并关闭与所述第二一级引射器对应的所述气井入口闸阀,能够使所述一级引射系统实现两次引射增压。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增压机的最高排压为20MPa。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分离器连接有设为全自动调节的液体排放系统。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增压井间干扰防止装置的结构分布示意图。

在本申请中,所有附图均为示意性的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且未按实际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介绍。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增压井间干扰防止装置100的结构分布示意图。如图1所示,复合增压井间干扰防止装置100包括分离器2,分离器2用于分离井口中的气体与液体。分离器2的入口端与井站内的第一气井连通,并在第一气井入口端处设有气井入口阀闸1,通过气井入口闸阀1控制第一气井来气。分离器2的出口端通过管线连接有增压机3,增压机3用于对第一气井来气进行增压。增压机3能够根据需要调整出口压力。在一个实施例中,增压机3的最大排气压力设置为20MPa。

如图1所示,复合增压井间干扰防止装置100还包括一级引射系统110和二级引射系统120。如图1所示,增压机3、一级引射系统110和二级引射系统120串联连接。一级引射系统110与井站内的第二气井连通,二级引射系统120与井站内第三气井连通。在第二气井、第三气井的入口端分别设有气井入口阀闸13、气井入口阀门8和气井入口阀闸23、18,通过气井入口闸阀13、气井入口阀门8和气井入口阀闸23、18分别控制第二气井和第三气井来气。增压机3与一级引射系统110和二级引射系统120联合使用,使得井站内的每口气井均形成单井抽吸增压模式。

在本实施了中,井站内第一气井来气通过增压机3进行增压。增压后的气体作为一级引射系统110的引射气,对井站内的与一级引射系统110连通的第二气井内的被引射气进行引射增压得到混合气。混合气作为二级引射系统120的引射气对井站内与二级引射系统120连通的第三气井内的被引射气进行引射增压,由此,使井站内各气井均形成单井抽吸增压模式。从而实现了同井站低压气增压后引射本站内的其他低压气井,有效避免了井间干扰。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级引射系统110包括并联的第一一级引射器12和第二一级引射器6,二级引射系统120包括并联的第一二级引射器22和第二二级引射器17。增压机3与第一一级引射器12、第二一级引射器6、第一二级引射器22和第二二级引射器17采用串联合与并联结合的结构,从而形成了复合增压模式,有效防止了井间干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一级引射器12、第二一级引射器6、第一二级引射器22和第二二级引射器17中对应的引射器喷嘴均可通过结构调整,调节引射器喷嘴的直径,从而使复合增压井间干扰防止装置100能够引射一定范围内压力、产量的天然气。同时,一级引射系统110中的第一一级引射器12和第二一级引射器6,以及二级引射系统120中的第一二级引射器22和第二二级引射器17均采用两路并联的方式。从而能够调整单个引射器实际引射的气量、以及不关井更换各引射器喷嘴。进一步增加了复合增压井间干扰防止装置100的引射范围,有效增强了复合增压井间干扰防止装置100的适应性,且操作灵活简单。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第一一级引射器12、第二一级引射器6、第一二级引射器22以及第二二级引射器17的入口端均设有对应的引射器入口闸阀10、4、20、15,二在出口端设有对应的喷射器出口阀闸14、9、24、19。同时,在第一一级引射器12、第二一级引射器6、第一二级引射器22以及第二二级引射器17与各对应的引射器入口闸阀之间均设有对应的压力表11、5、21、16。压力表11、5、21、16分别用于检测第一一级引射器12、第二一级引射器6、第一二级引射器22以及第二二级引射器17的入口压力。

在本实施例中,一级引射系统110和二级引射系统120分别通过并联方式形成了两路并行流程,以调节引射气量。一级引射系统110中,在第一一级引射器12的出口端通过管线与第二一级引射器6的井口入口端连通,且在管线上设有连接闸阀7。第二气井的一个出口端连通在连接闸阀7与第二一级引射器6之间。在与第一一级引射器12和第二一级引射器6连通的第二气井的入口端分别设有气井入口闸阀13和气井入口阀门8,且在与第一二级引射器22和第二二级引射器17连通的第三气井的入口端分别设有气井入口闸阀23和气井入口闸阀18。在一级引射系统110的引射流程中,通过打开连接闸阀7并关闭气井入口阀门8,能够使一级引射系统110实现两次引射增压,从而提高一级引射系统110的出口的混合气的压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复合增压井间干扰防止装置100还包括控制系统(未示出)。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各个阀闸的开启以控制复合增压井间干扰防止装置100的工作。此外,复合增压井间干扰防止装置100还可以设有与分离器2相连的液体排放系统(未示出)。液体排放系统设置为全自动调节,在复合增压井间干扰防止装置100内设有RTU(远程终端控制系统)、配电柜和远传电台,能够实现无人值守,只需每天定时巡检,减少了人工工作量。分离器2、增压机3、一级引射系统110、二级引射系统120、所需管线及控制系统集成安装在一个钢结构橇座上,从而集成应用于解决井间干扰低压气井的复合增压井间干扰防止装置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增压井间干扰防止装置100用于低压气井进行无干扰高效生产时,开启气井入口闸阀1,并且启动增压机3,对第一气井来气进行增压。当增压机3的排压达到一级增压需求排压时,其中,一级增压需求值小于20MPa。开启引射器入口闸阀10和气井入口闸阀13进行一级引射增压。当一级引射气量较大,超出第一一级引射器12的引射范围时,开启引射器入口闸阀4和气井入口闸阀8,来调节一级引射系统110引射的两路气量,以及一级引射过程中引射气和第二气井中的被引射气的比例。若实际引射气量在单个一级引射器的引射范围内,则无需开启并行流程。若一级引射出口混合气压力达不到二级引射引射气压力需求,则关闭引射器入口闸阀4、气井入口闸阀8、喷射器出口阀闸14,开启连接闸阀7。由此,使一级引射系统110中的第一一级引射器12与第二一级引射器6形成串联连接,从而使一级引射系统110实现两次引射增压,有效提高了一级引射系统110的引射出口的混合气压力。

当一级引射系统110出口的混合气压力达到需求值时,开启引射器出口阀闸9或引射器出口阀闸14,并开启二级引射系统120中的引射器入口闸阀20、气井入口闸阀23、引射器出口闸阀24、装置出口闸阀25进行二级引射增压外输。当二级引射气量较大、超出第一二级引射器22的引射范围时,开启引射器入口闸阀15、气井入口闸阀18、引射器出口闸阀19,来调节二级引射系统120引射的两路气量,以及二级引射过程中引射气和第三气井中的被引射气的比例。由此,完成了复合增压、避免了井间干扰的发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增压井间干扰防止装置100采用增压机与引射器联合使用,使得井站内每口气井均形成单井抽吸增压模式,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井站内多口低压井、井与井之间的互相压制、以及倒灌等干扰现象,有效避免了井间干扰现象的发生。此外,复合增压井间干扰防止装置100的两级引射系统中的引射器分别采用并联方式设置,从而能够调节单个引射器实际引射气量及实现不关井更换引射器的喷嘴,且引射器的喷嘴的直径可调,显著增加了引射器的引射范围、增强了复合增压井间干扰防止装置100的适应性,且复合增压井间干扰防止装置100的运行成本低。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而已,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