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钻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19062发布日期:2019-12-24 22:20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钻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钻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钻头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钻井过程中钻头的转速越高,钻井效率越高,而目前设于钻杆与钻头的增速器,要么增速效果有限,要么结构复杂,成本高,当钻头速度提升后,对钻头的性能如断裂韧性和疲劳性等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钻头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钻头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钻杆、增速组件以及钻头;所述增速组件包括第一增速器和第二增速器;所述第一增速器包括相互齿合的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一太阳轮,第一太阳轮的直径大于第一行星齿轮的直径,第一太阳轮通过第一连接轴与钻杆相连;所述第二增速器包括相互齿合的第二行星齿轮和第二太阳轮,第二太阳轮的直径小于第二行星齿轮的直径,第一行星齿轮通过第二连接轴与对应的第二行星齿轮相连,第二太阳轮通过第三连接轴与钻头相连;钻杆的一端套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外套设有转盘,转盘上设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内圈内设有第四连接轴,第四连接轴的一端与第一行星齿轮相连;所述钻头包括接头和钻头体,钻头体包括冠部和钢芯,冠部通过钢芯与接头固定相连,冠部设有刮刀,刮刀上设有齿靠背和齿穴,齿穴内设有pdc齿,冠部采用复合胎体材料,复合胎体材料包括硬粒子材料和合金材料,所述硬粒子材料包括金刚石、碳化钨、氮化物、硼化物和氧化物,所述合金材料为镍基合金、铜基合金或钴基合金。

可选地,所述第一太阳轮的直径是第一行星齿轮的直径的1.5-2倍。

可选地,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的直径是第二太阳轮的直径的1.5-2倍。

可选地,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外套有第一齿圈。

可选地,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外套有第二齿圈。

可选地,所述铜基合金为铜-镍-锌或铜-锰-锡合金;所述钴基合金为钴-镍-铝合金。

可选地,所述接头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三连接轴的一端设有轴套,轴套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接头通过匹配的外螺纹和内螺纹与轴套相连,且接头与轴套之间设有固定螺栓。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轴内、第一太阳轮内、第二太阳轮内、第三连接轴内、轴套内、接头内以及冠部内设有构成流体通道的空腔,冠部上设有与流体通道连通的眼孔,流体通道内设有导流管,导流管的一端与冠部内的空腔密封连接,导流管的另一端延伸至钻杆内的空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效钻头装置,与传统钻头相比,可提速2.25-4倍,效率更高,且钻头的性能能够满足提速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高效钻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增速器和第二增速器的爆炸图。

图3是钻头的剖视图(部分)。

图4是钻头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高效钻头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钻杆10、增速组件以及钻头30;所述增速组件包括第一增速器和第二增速器;所述第一增速器包括相互齿合的第一行星齿轮21和第一太阳轮22,第一太阳轮22的直径大于第一行星齿轮21的直径,第一太阳轮22通过第一连接轴41与钻杆10相连;所述第二增速器包括相互齿合的第二行星齿轮23和第二太阳轮24,第二太阳轮24的直径小于第二行星齿轮23的直径,第一行星齿轮21通过第二连接轴42与对应的第二行星齿轮23相连,第二太阳轮24通过第三连接轴43与钻头30相连;钻杆10的一端套设有第一轴承11,第一轴承11外套设有转盘12,转盘12上设有第二轴承13,第二轴承13的内圈内设有第四连接轴44,第四连接轴44的一端与第一行星齿轮21相连;所述钻头30包括接头31和钻头体,钻头体包括冠部32和钢芯33,冠部32通过钢芯33与接头31固定相连,冠部32和钢芯33之间通过焊缝39焊接,冠部32设有刮刀34,刮刀34上设有齿靠背35和齿穴36,齿穴36内设有pdc齿37,冠部32采用复合胎体材料,复合胎体材料包括硬粒子材料和合金材料,所述硬粒子材料包括金刚石、碳化钨、氮化物、硼化物和氧化物,所述合金材料为镍基合金、铜基合金或钴基合金。

所述第一太阳轮22的直径是第一行星齿轮21的直径的2倍。

所述第二行星齿轮23的直径是第二太阳轮24的直径的1.5倍。

所述第一行星齿轮21外套有第一齿圈25。

所述第二行星齿轮23外套有第二齿圈26。

所述铜基合金为铜-镍-锌或铜-锰-锡合金;所述钴基合金为钴-镍-铝合金。

所述接头31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三连接轴43的一端设有轴套45,轴套45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接头31通过匹配的外螺纹和内螺纹与轴套45相连,且接头31与轴套45之间设有固定螺栓46。

所述第一连接轴41内、第一太阳轮22内、第二太阳轮24内、第三连接轴43内、轴套45内、接头31内以及冠部32内设有构成流体通道的空腔,冠部32上设有与流体通道连通的眼孔38,流体通道内设有导流管50,导流管50的一端与冠部32内的空腔密封连接,导流管50的另一端延伸至钻杆10内的空腔,导流管50的该端与钻杆10之间设有第三轴承60。

工作时,钻杆10转动带动第一太阳轮22转动,继而依次带动第一行星齿轮21、第二行星齿轮23、第二太阳轮24、第三连接轴43、轴套45以及钻头30转动,由于所述第一太阳轮22的直径是第一行星齿轮21的直径的2倍,所述第二行星齿轮23的直径是第二太阳轮24的直径的1.5倍,所以钻头30的增速为2*1.5=3倍;并且,冠部32采用复合胎体材料,复合胎体材料包括合金材料,合金材料的物理性能,包括屈服强度、拉伸强度、断裂韧性和疲劳性能适应钻头体的更高速的使用环境。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一种高效钻头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钻杆10、增速组件以及钻头30;所述增速组件包括第一增速器和第二增速器;所述第一增速器包括相互齿合的第一行星齿轮21和第一太阳轮22,第一太阳轮22的直径大于第一行星齿轮21的直径,第一太阳轮22通过第一连接轴41与钻杆10相连;所述第二增速器包括相互齿合的第二行星齿轮23和第二太阳轮24,第二太阳轮24的直径小于第二行星齿轮23的直径,第一行星齿轮21通过第二连接轴42与对应的第二行星齿轮23相连,第二太阳轮24通过第三连接轴43与钻头30相连;钻杆10的一端套设有第一轴承11,第一轴承11外套设有转盘12,转盘12上设有第二轴承13,第二轴承13的内圈内设有第四连接轴44,第四连接轴44的一端与第一行星齿轮21相连;所述钻头30包括接头31和钻头体,钻头体包括冠部32和钢芯33,冠部32通过钢芯33与接头31固定相连,冠部32和钢芯33之间通过焊缝39焊接,冠部32设有刮刀34,刮刀34上设有齿靠背35和齿穴36,齿穴36内设有pdc齿37,冠部32采用复合胎体材料,复合胎体材料包括硬粒子材料和合金材料,所述硬粒子材料包括金刚石、碳化钨、氮化物、硼化物和氧化物,所述合金材料为镍基合金、铜基合金或钴基合金。

所述第一太阳轮22的直径是第一行星齿轮21的直径的1.5倍。

所述第二行星齿轮23的直径是第二太阳轮24的直径的1.5倍。

所述第一行星齿轮21外套有第一齿圈25。

所述第二行星齿轮23外套有第二齿圈26。

所述铜基合金为铜-镍-锌或铜-锰-锡合金;所述钴基合金为钴-镍-铝合金。

所述接头31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三连接轴43的一端设有轴套45,轴套45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接头31通过匹配的外螺纹和内螺纹与轴套45相连,且接头31与轴套45之间设有固定螺栓46。

所述第一连接轴41内、第一太阳轮22内、第二太阳轮24内、第三连接轴43内、轴套45内、接头31内以及冠部32内设有构成流体通道的空腔,冠部32上设有与流体通道连通的眼孔38,流体通道内设有导流管50,导流管50的一端与冠部32内的空腔密封连接,导流管50的另一端延伸至钻杆10内的空腔,导流管50的该端与钻杆10之间设有第三轴承60。

工作时,钻杆10转动带动第一太阳轮22转动,继而依次带动第一行星齿轮21、第二行星齿轮23、第二太阳轮24、第三连接轴43、轴套45以及钻头30转动,由于所述第一太阳轮22的直径是第一行星齿轮21的直径的1.5倍,所述第二行星齿轮23的直径是第二太阳轮24的直径的1.5倍,所以钻头30的增速为1.5*1.5=2.25倍;并且,冠部32采用复合胎体材料,复合胎体材料包括合金材料,合金材料的物理性能,包括屈服强度、拉伸强度、断裂韧性和疲劳性能适应钻头体的更高速的使用环境。

实施例3:

如图1-4所示,一种高效钻头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钻杆10、增速组件以及钻头30;所述增速组件包括第一增速器和第二增速器;所述第一增速器包括相互齿合的第一行星齿轮21和第一太阳轮22,第一太阳轮22的直径大于第一行星齿轮21的直径,第一太阳轮22通过第一连接轴41与钻杆10相连;所述第二增速器包括相互齿合的第二行星齿轮23和第二太阳轮24,第二太阳轮24的直径小于第二行星齿轮23的直径,第一行星齿轮21通过第二连接轴42与对应的第二行星齿轮23相连,第二太阳轮24通过第三连接轴43与钻头30相连;钻杆10的一端套设有第一轴承11,第一轴承11外套设有转盘12,转盘12上设有第二轴承13,第二轴承13的内圈内设有第四连接轴44,第四连接轴44的一端与第一行星齿轮21相连;所述钻头30包括接头31和钻头体,钻头体包括冠部32和钢芯33,冠部32通过钢芯33与接头31固定相连,冠部32和钢芯33之间通过焊缝39焊接,冠部32设有刮刀34,刮刀34上设有齿靠背35和齿穴36,齿穴36内设有pdc齿37,冠部32采用复合胎体材料,复合胎体材料包括硬粒子材料和合金材料,所述硬粒子材料包括金刚石、碳化钨、氮化物、硼化物和氧化物,所述合金材料为镍基合金、铜基合金或钴基合金。

所述第一太阳轮22的直径是第一行星齿轮21的直径的2倍。

所述第二行星齿轮23的直径是第二太阳轮24的直径的2倍。

所述第一行星齿轮21外套有第一齿圈25。

所述第二行星齿轮23外套有第二齿圈26。

所述铜基合金为铜-镍-锌或铜-锰-锡合金;所述钴基合金为钴-镍-铝合金。

所述接头31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三连接轴43的一端设有轴套45,轴套45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接头31通过匹配的外螺纹和内螺纹与轴套45相连,且接头31与轴套45之间设有固定螺栓46。

所述第一连接轴41内、第一太阳轮22内、第二太阳轮24内、第三连接轴43内、轴套45内、接头31内以及冠部32内设有构成流体通道的空腔,冠部32上设有与流体通道连通的眼孔38,流体通道内设有导流管50,导流管50的一端与冠部32内的空腔密封连接,导流管50的另一端延伸至钻杆10内的空腔,导流管50的该端与钻杆10之间设有第三轴承60。

工作时,钻杆10转动带动第一太阳轮22转动,继而依次带动第一行星齿轮21、第二行星齿轮23、第二太阳轮24、第三连接轴43、轴套45以及钻头30转动,由于所述第一太阳轮22的直径是第一行星齿轮21的直径的2倍,所述第二行星齿轮23的直径是第二太阳轮24的直径的2倍,所以钻头30的增速为2*2=4倍;并且,冠部32采用复合胎体材料,复合胎体材料包括合金材料,合金材料的物理性能,包括屈服强度、拉伸强度、断裂韧性和疲劳性能适应钻头体的更高速的使用环境。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