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型矿用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6385发布日期:2019-07-19 23:29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型矿用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设备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轻型矿用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



背景技术:

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是我国煤矿普采使用的新一代支柱产品,该支柱采用悬浮式原理,通常把注液孔设置在油缸与活柱的连接处,导致该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的响应速度较低,注液不方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响应速度快的轻型矿用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轻型矿用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所述轻型矿用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包括油缸、安装在所述油缸一端的底座、相对底座安装在所述油缸另一端的连接套、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油缸内的活柱、安装在所述油缸上的注液阀体以及设于所述活柱与所述底座之间的弹性件,所述连接套上设置有抵持面,所述活柱可滑动地穿设与所述连接套,所述活柱的侧壁上由上及下依次设置有凸台及可与所述抵持面抵持的导向套,所述导向套与所述油缸的内壁可滑动密封连接,所述油缸的内壁与所述活柱的外壁之间形成注液通道,所述活柱上设置有与所述注液通道及所述活柱的内腔连通的进液孔,所述注液阀体上设有与所述注液通道连通的注液孔,所述凸台与所述导向套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注液孔与所述抵持面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沿其轴向开设有通孔,所述活柱可滑动地穿设在所述通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套设部和第二套设部,所述第二套设部的下端面向上凹陷形成与所述通孔连通的收容槽。

进一步地,所述收容槽与所述通孔的连接处形成抵持面,所述油缸的顶端抵持在所述抵持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活柱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所述活柱顶部的内壁沿径向凹陷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部与所述活柱的内壁之间的连接面形成支撑面,所述密封盖抵持在所述支撑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盖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密封盖的外壁与所述活柱的内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与所述活柱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挡圈和导向环,所述连接套与所述油缸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挡圈。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的底部内圈凹陷形成第一容置槽,所述油缸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容置槽对应的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形成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连接钢丝。

进一步地,所述活柱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底部凹陷形成固定槽,所述顶盖套设在所述活柱外部,所述顶盖与所述活柱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一体化固定连接在所述油缸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轻型矿用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通过在油缸的顶端和活柱的连接处设置连接套,并把注液阀体设置在位于连接套下方的油缸的外部,且凸台与导向套之间的距离小于注液孔与抵持面之间的距离,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轻型矿用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注液时响应速度快,反应灵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轻型矿用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正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轻型矿用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升柱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轻型矿用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回柱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油缸,11、进液孔,20、活柱,21、密封盖,211、密封圈,22、安装槽,23、支撑面,24、弹性件,25、凸台,26、导向套,27、注液通道,30、底座,40、顶盖,41、固定槽, 50、连接套,51、第一套设部,52、第二套设部,521、收容槽,53、抵持面,54、防尘圈,55、第一挡圈,56、导向环,57、第二挡圈,58、连接钢丝,59、容置槽,60、注液阀体,61、注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型矿用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该轻型矿用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包括油缸10、活柱20、底座30、顶盖40、连接套50以及注液阀体60。

油缸10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底座30设置在油缸10底部,使得油缸10内部形成空腔(图未标出),活柱20从油缸10的顶端可活动地插设在油缸10的所述空腔内,可以理解地,底座30与油缸10底部之间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固定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底座30固定连接在油缸10的底部,具体地,底座30焊接在油缸10的底部使油缸10与底座30一体化,增加底座30与油缸10之间的密封性。

另外,活柱20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21,具体地,活柱20顶部的内壁沿径向凹陷形成安装槽22,安装槽22的底部与活柱20的内壁之间的连接面形成支撑面23,密封盖21抵持在支撑面23处,且密封盖21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圈211,密封圈211位于密封盖21的外壁与活柱20的内壁之间,加强密封盖21与活柱20的内壁之间的密封性。

活柱20的内腔还设置有弹性件24,弹性件24的一端连接在底座30上,弹性件24的另一端连接在密封盖21上。可以理解地,弹性件24可以是弹簧或不锈钢弹片,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件24为弹簧。

顶盖40套设在活柱20的上方,具体地,顶盖40的底部凹陷形成固定槽41,从而使顶盖40套设在活柱20外部,顶盖40与活柱20之间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地,顶盖40与活柱2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或者卡合连接,此处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地,顶盖40可以省略,活柱20与密封盖21一体成型设置。

连接套50相对底座30安装在油缸10的上端,具体地,连接套50沿其轴向设置有通孔(图未标出),连接套5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套设部51和第二套设部52,第二套设部52的下端面向上凹陷形成收容槽521,收容槽521与所述通孔连通,收容槽521与所述通孔的连接处形成抵持面53,安装时,活柱20穿设在所述通孔内,油缸10的顶端抵持在抵持面53上,第一套设部51套设在活柱20的外部。

另外,第一套设部51的顶部与活柱20的连接处设置有防尘圈54,第一套设部51与活柱20的连接处还设置有第一挡圈55以及导向环56,第二套设部52与油缸10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挡圈57以及连接钢丝58,其中,第二套设部52的内壁凹陷形成第一容置槽(图未标出),油缸1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容置槽对应的第二容置槽(图未标出),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形成安装连接钢丝58的容置槽59,连接钢丝58为圆环状。可以理解地,防尘圈54、第一挡圈55、导向环56以及第二挡圈57可以由橡胶或塑料制成,此处不做限制。

注液阀体60设置在油缸10的外部且注液阀体60位于连接套50下方,注液阀体60上设置有注液孔61,油缸10的底部设置有与注液孔61连通的进液孔11,活柱20的外壁与油缸10的内壁之间的空间形成注液通道27,用户通过注液孔61向油缸10内注液,油液通过注液通道27后经过进液孔11进入活柱20的腔体内,与现有技术中注液阀体60设置在油缸10顶端与活柱20连接处的注液方式相比,由于在油缸10顶端与活柱20连接处设置保护套50,注液阀体60位于连接套50的下方,使得油缸10顶端与活柱20连接处的密封性能良好,且人们通过注液阀体60向油缸10内注液高度降低,注液更方便,同时油缸10的缸体和活柱20的柱体的高度均可相应增加。

注液阀体60为三用阀,可以通过调节注液阀体60使本实用新型的轻型矿用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注液升柱、超载溢流或者泄载降柱。

另外,活柱20的侧壁上由上及下依次设置有凸台25和导向套26,导向套26套设在活柱20外部并与油缸10密封滑动连接,所述密封滑动连接即导向套26可以在油缸10内滑动且导向套26与油缸10密封连接。其中,凸台25与导向套26之间的距离为L1,注液孔61与抵持面53之间的距离为L2,且L1<L2。

具体地,请参阅图1至图3,由于导向套26的设置,本实用新型的轻型矿用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处于正常状态下,向油缸10内注液时,油液通过注液孔61后,油液通过注液通道27后经过进液孔11进入活柱20的腔体内,腔体内注入的油液使活柱20沿着油缸10向上滑动,此时注液通道27的长度不断减小,当凸台25运行并抵持抵持面53时,活柱20停止运行,即达到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轻型矿用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的升柱状态,此时,导向套26位于注液孔61上方,继续向油缸10内注液,油液通过注液孔61后,直接从活柱20的下方进入活柱20的腔体内而不需要通过注液通道27,由于在升柱过程,注液通道27的长度减小,使得油液经过的注液通道27长度减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轻型矿用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处于升柱状态时,油液不需要经过注液通道27,从而减小油液的摩擦力,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轻型矿用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注液时响应速度快,反应灵敏。

当轻型矿用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处于图2所示的升柱状态时,即可承受较大外力,当外力较大时,轻型矿用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被压缩,注液阀体60超载溢流,轻型矿用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一直被压缩至图3所示的回柱状态,弹性件24被压缩,当外力消失后,轻型矿用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在弹性件24的复位作用力下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轻型矿用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通过在油缸10的顶端和活柱20的连接处设置连接套50,并把注液阀体60设置在位于连接套50下方的油缸10的外部,且凸台25与导向套26之间的距离小于进液孔11与抵持面53之间的距离,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轻型矿用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注液时响应速度快,反应灵敏,同时底座30与油缸10一体化固定连接,强化了油缸10的强度,安全性能有所提升。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