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海上高孔高渗储层微酸压复合增注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49846发布日期:2019-09-24 20:50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海上高孔高渗储层微酸压复合增注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海上高孔高渗储层微酸压复合解堵增注的方法。
背景技术
:海上油田注水过程由于种种原因会导致储层受到伤害,采用酸化解堵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解除伤害而恢复注水能力。目前,常规酸化技术(不形成微裂缝)、有机溶剂清洗解除有机质伤害技术、大规模酸压技术在海、陆砂岩油藏油藏均有广泛应用。但酸化解堵有效期随着重复酸化次数的增加而降低,进而又需要更加频繁的解堵作业才能满足油田开发“注够水”的要求,酸化费用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常规的酸化技术重复酸化有效期短、增注效果有限、酸化费用高的严峻现状,提供一种用于海上高孔高渗储层微酸压复合增注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海上高孔高渗砂岩油藏注水井,该类井如果采用常规酸压技术容易导致储层基质垮塌而出砂等问题。本发明适用于海上高孔高渗储层微酸压复合增注的方法,包括如下工序步骤:s1、基于钻完井过程、注水过程、历次作业过程的岩心实验评价或者理论分析方法评价筛选出适合进行微酸压复合解堵增注井。具体为,基于注水井注水动态变化,采用化验水分析成分、伤害评价测试、理论分析等方法明确注水能力下降原因主要为井底和近井有机伤害、近井其它伤害。根据表皮系数分解和水质分析最终确定。s2、向目标井中注入液体介质使近井地层破裂形成微裂缝并保持张开,为后续注入有机清洗液段进入创造条件。具体操作为:注入水提前加入平台注入水;根据井身结构、井口及设备、地层破裂压力等限定条件确定注入压力的最高限压值;根据最大注入排量的1/4或0.1m3/min作为初始注入排量,阶梯提排量,排量以台阶式递增直至施工压力达到最高限压值,并计量压力与排量变化关系,作出压力-排量关系图,对应于排量恒定而压力明显下降的点为破裂点。s3、注入酸液体系作为前置液或后置液溶解去除近井地带的无机垢。s4、注入酸性处理液对张开的裂缝壁面进行刻蚀。s5、采用吸水指数或日注水量评价增注效果。依据压裂措施前的测试压力点测试对应的稳定注水量,并由此计算吸水指数。对比措施后和措施前的吸水指数,以增注比评价注水井增注效果。上述方法中,若目标井中存在有机堵塞,则在进行步骤s3之前还包括去除有机堵塞的操作:向目标井中注入有机清洗液以溶解去除井底有机垢和近井有机质伤害。有机清洗液清除有机质后还有利于步骤s3,让储层无机类垢充分与无机酸酸液体系接触。所述有机清洗液由水溶性有机清洗剂与水按照体积比1:5混合配置而成。所述有机清洗剂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丙撑磺酸钠73%、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丁烷基醇醚磷酸酯17%、正辛醇5%、异丙醇5%。注入有机清洗液的体积q的计算公式如下:q=π(r-r)2*h,其中,r为设计储层处理半径,单位m;r为井筒内径,单位m;h为储层有效垂直厚度,单位m。优选的是,所述液体介质为平台水源、海水、淡水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液。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3中的酸液体系为弱溶蚀的液体,其由如下体积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盐酸12%、乙酸5%、胶束剂5%、缓蚀剂1%、铁稳剂1%、粘稳剂1%、助排剂1%、互溶剂5%,其余为淡水。酸液体系配制方法:向淡水中依次加入盐酸、乙酸、缓蚀剂、其他添加剂。其他添加剂的加入顺序现有先后要求。酸液体系具备解除无机堵塞能力和溶解钙质,保持低ph功能,隔离原油与酸液接触。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4中酸性处理液由如下体积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盐酸10%、氟硼酸8%、氢氟酸2%、缓蚀剂1%、铁稳剂1%、粘稳剂2%、助排剂1%、其余为淡水。酸性处理液配置方法:向淡水中依次加入盐酸、氟硼酸、氢氟酸、缓蚀剂、其他添加剂。其他添加剂的加入顺序现有先后要求。该酸性处理液深入裂缝进一步刻蚀裂缝,使用强酸达到快速反应目的;同时具有较好的缓速效果,能够解除地层深部伤害,增大处理半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综合应用微压裂裂缝技术、有机溶剂清洗、酸蚀裂缝改造技术于一体。用平台水源水进行微压裂(注入不添加支撑剂的液体介质在井筒附近储层形成微裂缝后即停止压裂的短时间压裂技术),采用有机溶剂清洗近井带有机堵塞而解除部分堵塞,注入酸液溶解裂缝内可溶基质,增加近井带裂缝导流能力来实现海上油田注水井增注能满足该油田开发注水过程“注够水”的要求。一方面利用了近井岩层的张开和/或剪切滑移作用形成具有一定导流能力的人工短裂缝,同时利用有机清洗液段塞的近井有机堵塞物进行有效溶解、采用酸液溶解地层基质可溶部分提高孔隙度和渗透率,实现恢复和提高注水井注水能力的增注目的。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实例井解堵前注水动态曲线。图2为微裂缝导流能力对增注比的影响。图3为注水井部分解除表皮的增注比变化关系。图4为酸溶刻蚀壁面成像图。图5为措施前后的吸水指数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将本发明的微酸压复合增注的方法应用于渤南油田bz-x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步骤一、措施注水井的筛选bz-x是渤中bz油田西块1d井区的一口定向注水井。完钻井深2394.00m,垂深1788.34m,最大井斜49.76°,射孔中部垂深1615.6m,射孔垂厚28.5m。下入空心集成分层配注管柱,第一防砂段水嘴关闭,第二防砂段水嘴开启。2015年9月30日投注,油压1.3mpa,日注水72m3。现场测试分析该井表皮系数12左右,井底存在污染。主要原因是钻完井期间造成的伤害(完井期间累计漏失完井液260方,钻完井过程中工作液滤液侵入可能对储层造成伤害)、注水过程中造成的伤害(注入水部分指标超标导致的堵塞,主要清污混注后铁离子相关的沉淀物、以及产生caco3结垢,此外还包括与feco3和fe2+相应腐蚀产物导致储层堵塞)、以往措施造成的伤害(该井历经多次高压激动增注作业,高泵压大排量集中注水,一方面使近井地带微裂缝张开,显著提高地层吸水能力,另一方面在强冲蚀条件下也会造成地层固相颗粒脱落剥离,形成微粒运移堵塞,同时近井地带一些堵塞物也可能被推进地层深部,造成地层深部堵塞)。其中注水阶段以及历次措施造成的伤害可能较为严重的。伤害类型以微粒运移和结垢等为主,导致近井地带及筛管周围造成堵塞。因此,为解决改进注水不足问题,采用本发明的微酸压复合增注方法。步骤二、工作液体系选择(1)配置注入水并加入注入平台。(2)根据化学剂配伍性和岩心流动实验评价优化有机清洗液的配方组成。有机清洗液由水溶性有机清洗剂与水按照体积比1:5混合配置而成。所述有机清洗剂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丙撑磺酸钠73%、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丁烷基醇醚磷酸酯17%、正辛醇5%、异丙醇5%。(3)根据化学剂配伍性和岩心流动实验评价优化前/后置的弱溶蚀酸液体系的配方组成。酸液体系由如下体积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盐酸12%、乙酸5%、胶束剂5%、缓蚀剂1%、铁稳剂1%、粘稳剂1%、助排剂1%、互溶剂5%,其余为淡水。其中,胶束剂是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缓蚀剂是硫代硫酸酯咪唑啉,铁稳剂是柠檬酸,粘稳剂是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助排剂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互溶剂是乙二醇单丁醚。(4)根据化学剂配伍性和岩心流动实验评价优化酸性处理液的配方组成。酸性处理液由如下体积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盐酸10%、氟硼酸8%、氢氟酸2%、缓蚀剂1%、铁稳剂1%、粘稳剂2%、助排剂1%、其余为淡水。其中,胶束剂是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缓蚀剂是硫代硫酸酯咪唑啉,铁稳剂是柠檬酸,粘稳剂是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助排剂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互溶剂是乙二醇单丁醚。注入液规模设计见表1和表2。表1、配液表表2、有机清洗段塞名称清洗液顶替液总计液体体积(m3)61016有机清洗剂(kg)520005200互溶剂(kg)3000300地热水(m3)01010表2中有机清洗剂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构成: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丙撑磺酸钠73%、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丁烷基醇醚磷酸酯17%、正辛醇5%、异丙醇5%。互溶剂是乙二醇单丁醚。步骤三、实施步骤,具体操作细节如表3所示,包括步骤1-8。得到的微压裂酸化解堵施工时的注水动态曲线见图1。图1对应于排量恒定而压力明显下降的点即为破裂点。b微裂缝导流能力对增注比的影响见图2。部分解除表皮的增注比变化关系见图3。酸溶刻蚀裂缝壁面的成像图见图4。bz-x井措施前后的吸水指数对比图见图5。表3、具体实施操作步骤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适用于海上高孔高渗储层微酸压复合增注方法主要针对注水井酸化有效期短、增注效果不明显的难点,采用微酸压复合增注工艺,通过多种机理改善近井渗流能力来提高注水井增注比。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