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石质隧道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270056发布日期:2019-07-27 09:34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路石质隧道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道路隧道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路石质隧道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公路石质隧道工程大量涌现,且隧道工程往往成为影响全线工程进度的关键性工程。如何提高公路石质隧道施工质量并加快施工速度,成为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机械化施工的理念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施工质量及进度,改善了施工环境,对于隧道的施工尤其是特长隧道的施工有着深远的影响。

现有高速施工中经常遇到特长隧道工程,例如乐百高速4标那立特长隧道工程,这些特长隧道工程隧址区位通常属中低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隧道区有盘山道路经过,道路经过部分因开挖见基岩大部分出露,主要为砂岩,砂质页岩,褶曲发育,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植物层及坡积碎石等,另外由于地质因素这些隧道内还存在多处断层破碎带。该种隧道工程施工难度大,采用隧道传统开挖施工方法存在作业人员多,安全风险高,隧道开挖轮廓超挖严重等问题,对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安全和质量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公路石质隧道的施工方法,解决在地质复杂条件下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暗挖施工的难题,保证隧道施工的质量与安全,同时提高施工的效率。

本发明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公路石质隧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超前支护:在破碎松散岩体中超前钻孔,打入小导管并压注水泥浆液;浆液在注浆压力的作用下呈脉状快速渗入破碎松散岩体中,并将其中的空气、水分排出,使松散破碎体胶结、胶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抗渗阻水能力的以浆胶为骨架的固结体,从而提高围岩的整体性、抗渗性和稳定性;使超前小导管与固结体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强度的壳体,在壳体的保护下进行开挖支护施工。

2)隧道开挖:根据设计施工图采用三臂凿岩台车短进尺钻孔,根据图解法得到实际循环进尺,局部破碎严重地段开挖进尺不超过最大循环进尺的一半,严禁两边对称开挖,左右侧至少错开2榀拱架;钻孔完毕后,采用光面爆破,周边眼、掏槽眼、辅助眼和底板眼均采用间隔装药,导爆索将乳化炸药分节连接在一起,绑扎在竹片上进行装药,再由导爆索引爆雷管进行起爆,炸药间距在50-80cm之间;

运用三臂凿岩台车代替传统人工进行钻孔和装药,解决了钻孔精度、深度和数量不够的问题,能够实现精细化过程控制并且有效控制隧道超挖;同时优化爆破方案,周边眼、掏槽眼、辅助眼和底板眼均采用均匀间隔装药,实现各位置爆破均匀同时节省炸药。

3)初期支护:开挖后为缩短围岩的暴露时间,防止围岩进一步风化,先初喷薄层混凝土封闭围岩;待系统锚杆、工字钢支撑和钢筋网安设好后,再喷混凝土至一定厚度;最后在下一循环喷射混凝土分两次喷射至设计厚度;

在本方法的一个优选方案中,初期支护可先初喷混凝土4cm封闭围岩,待系统锚杆、工字钢支撑和钢筋网安设好后,再喷混凝土至23cm。

初期支护先采用薄层封闭,待支撑后好再采用较厚层的混凝土作为支护,以控制围岩应力的适量释放和变形,提高结构的稳定性,方便于继续施工。初期支护与超前支护相配合,超前支护使得松散破碎体胶结、胶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抗渗阻水能力的以浆胶为骨架的固结体,而初期支护对该固结体的表面进行再次封闭与固结,两者加成进一步增加了岩体整体的安全性,从而有利于施工的准确性及效率。初期支护后,应加强监控量测,如有必要,要及时二衬施工。

4)洞身衬砌:采用复合式衬砌,衬砌施工采用不锈钢面板二次衬砌台车施工。

洞身衬砌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施工准备,混凝土搅拌并运输、混凝土灌筑及养护。

在本方法的一个优选方案中,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的技术要求:骨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碎石不大于1:3,且不大于40mm;通过0.315mm筛孔的砂不小于15%;混凝土灌筑时,混凝土自模板窗口,由下向上,对称分层,先墙后拱灌筑,入模倾落自由高度不超过2.0m,衬砌混凝土施工均为机械振捣,插入式振动棒和附着式振捣器振捣密实,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左右。

在本方法的一个优选方案中,为了确保初期支护与洞身衬砌即二次衬砌密实无空洞,在初期支护完成后洞身衬砌前对初期支护背后进行探地雷达检测,发现空洞后采取注浆回填。具体的,二次衬砌时,在拱部每隔3m预埋一根注浆管,注浆管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混凝土进入将其堵死,在衬砌混凝土强度达到后进行注浆,注浆材料选用微膨胀性水泥砂浆,注浆从低标高注浆孔开始注浆压力不小于2mpa或高标高拱顶注浆孔冒浆为止。拱顶注浆填充,在衬砌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进行,采用水泥砂浆,注入砂浆的强度等级要满足设计要求,注浆压力应控制在0.1mpa以内,注浆管长度l根据现场确定,注浆口露出衬砌外,出浆口顶住防水板,使防水板紧贴喷层。

进一步地,洞身衬砌时,二衬混凝土养生应配备专门的雾炮机,全方位无死角对二衬砼进行洒水养护,保证二衬砼强度。

进一步地,三臂凿岩台车钻孔时,采用全站仪测量与激光导向仪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凿岩台车定位,定位完毕后,凿岩台车操作手借助全站仪完成炮眼的放样工作,依据激光透射为参考,综合掌子面对应的点束位置,操作手可以进行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底板眼的钻孔工作。运用此方法减少了开挖作业对工序循环的占用时间,每个循环可节约30~40min。

本发明采用的图解法得到理论开挖进尺的方法如下,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所得:

c={(a-2lcosα-2b)/2}×tanα;

其中:a为钻进隧道宽度;l为三臂凿岩台车推进梁长度;α:爆破规范中规定的最佳钻孔角度;b:推进梁终点距离隧道中心线的距离;

实际钻孔深度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得:

c=l/η;(η:炮眼利用率0.8~0.95)

其中,c为理论理想进尺(m),l为实际钻孔深度(m)。

进一步地,采用图解法确定炮眼数量为155个,其中掏槽眼8个,楔形掏槽孔口间距为55cm,孔深3.5m,开挖采用楔形掏槽,有四对对称斜眼,成对的在炮眼地集中炸出楔形空间;辅助眼91个,抵抗线w=0.5m,炮眼深度3.2m;周边眼炮眼数量41个,炮眼间距50cm,抵抗线w=0.55m,炮眼深度3.2m,孔底向轮廓外略有倾斜;底板眼数量15个,炮眼间距为70~100cm,抵抗线w=0.55m,炮眼深度3.5m。本方案依据多断层破碎带的地质特点进行科学设计,确定了合再的钻孔数量与深度,在保证钻孔效果的同时解决支护混凝土的超耗。

进一步地,炮孔采用人工堵塞,堵塞材料为炮泥,用木制炮棍压紧,堵塞长度一般为25~30cm。

进一步地,爆破时起爆网络采用并联网络,按如下顺序连接:孔内雷管分组—周边孔导爆索并接—同段雷管双发簇连——双发电雷管起爆,保证爆破安全,提高爆破效率。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确立科学的施工方案,对施工过程中的岩体进行了有效支护,确保了岩体的结构稳定性及施工的安全性;采用三臂凿岩台车进行钻孔施工,并确立合理的钻孔深度及数量,提高了钻孔的精度,根据岩体特点选择适宜的洞身衬砌方案,与初期支护相配合,解决了初支混凝土超耗、二衬混凝土超量及二衬拱顶脱空等问题,保证了开挖质量节省了施工成本;优化爆破方案,均采用间隔装药并限定合理的装药距离,解决了装药量不均的问题,在保证爆破质量的同时节省了药耗。采用本方案可缩短施工工期,保证了新建隧道施工安全与高速公路正常运营。对于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的浅埋隧道开挖施工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及指导意义,对类似工程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

对象:针对那立隧道左洞zk41+490-zk42+385(895m),该段那立隧道的特点为:新建高速公路隧道区有盘山道路经过,隧道围岩为砂岩,砂质页岩,褶曲发育,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植物层及坡积碎石等;隧道洞身范围内存在多处断层破碎带,且iii级围岩占主要部分。

如图1所示,采用以下一种公路石质隧道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1)超前支护:在破碎松散岩体中超前钻孔,打入φ42×4mm小导管并压注水泥浆液,打入小导管并压注水泥浆液,浆液在注浆压力的作用下呈脉状快速渗入破碎松散岩体中,并将其中的空气、水分排出,使松散破碎体胶结、胶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抗渗阻水能力的以浆胶为骨架的固结体,从而提高围岩的整体性、抗渗性和稳定性;使超前小导管与固结体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强度的壳体,在壳体的保护下进行开挖支护施工。

2)隧道开挖:进行断面测面画开挖轮廓线布,根据施工图采用三臂凿岩台车短进尺钻孔,根据图解法得到实际循环进尺,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所得:

c={(a-2lcosα-2b)/2}×tanα;

其中:a为钻进那立隧道宽度10.25m;l为三臂凿岩台车推进梁长度;α为爆破规范中规定的最佳钻孔角度,取60°;b为推进梁终点距离隧道中心线的距离,取0.1m;计算得到理想开挖进尺c为4m。

实际钻孔深度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得:

c=l/η;其中,η为炮眼利用率取0.85,c为理论理想进尺(m),l为实际钻孔深度(m)。计算得到实际钻孔深度l为3.4m。

局部破碎严重地段开挖进尺不超过循环进尺的一半,严禁两边对称开挖,左右侧至少错开2榀拱架;采用图解法确定并钻得炮眼数量为155个,其中掏槽眼8个,楔形掏槽孔口间距为55cm,孔深3.5m,开挖采用楔形掏槽,有四对对称斜眼,成对的在炮眼地集中炸出楔形空间;辅助眼91个,包括29个内圈眼(最外圈的辅助眼),抵抗线w=0.5m,炮眼深度3.2m;周边眼炮眼数量41个,炮眼间距50cm,抵抗线w=0.55m,炮眼深度3.2m,孔底向轮廓外略有倾斜;底板眼数量15个,炮眼间距为70~100cm,抵抗线w=0.55m,炮眼深度3.5m。炮眼数量、深度及装药量等参数如表1所示:

表1炮眼参数表

采用光面爆破,周边眼、掏槽眼、辅助眼和底板眼均采用间隔装药,导爆索将32#乳化炸药分节连接在一起,绑扎在竹片上进行装药,再由导爆索引爆雷管进行起爆,炸药间距在50-80cm之间;炮孔采用人工堵塞,堵塞材料为炮泥,用木制炮棍压紧,堵塞长度一般为25~30cm。爆破完成后,依次进行通风洒水,清危排险,出碴,锚杆和挂网,喷砼;检查爆破质量合格后,继续进行下一点位的爆破。

3)初期支护:开挖后为缩短围岩的暴露时间,防止围岩进一步风化,先初喷混凝土4cm厚封闭围岩;待系统锚杆、工字钢支撑和钢筋网安设好后,再喷混凝土至23cm;最后在下一循环喷射混凝土分两次喷射至设计厚度。

4)洞身衬砌:

施工准备:包括测量放样、衬砌台车安装及衬砌材料检验及准备等;

混凝土搅拌并运输: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的技术要求:骨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碎石不大于1:3,且不大于40mm;通过0.315mm筛孔的砂不小于15%;

混凝土灌筑:混凝土自模板窗口,由下向上,对称分层,先墙后拱灌筑,入模倾落自由高度不超过2.0m,衬砌混凝土施工均为机械振捣,插入式振动棒和附着式振捣器振捣密实,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左右。

混凝土养护:洞身衬砌时,二衬混凝土养生应配备专门的雾炮机,全方位无死角对二衬砼进行洒水养护,保证二衬砼强度。

在本方法的一个优选方案中,为了确保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密实无空洞,在初期支护完成后洞身衬砌前对初期支护背后进行探地雷达检测,发现空洞后采取注浆回填。具体的,二次衬砌时,在拱部每隔3m预埋一根注浆管,注浆管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混凝土进入将其堵死,在衬砌混凝土强度达到后进行注浆,注浆材料选用微膨胀性水泥砂浆,注浆从低标高注浆孔开始注浆压力不小于2mpa或高标高拱顶注浆孔冒浆为止。拱顶注浆填充,在衬砌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进行,采用水泥砂浆,注入砂浆的强度等级要满足设计要求,注浆压力应控制在0.1mpa以内,注浆管长度l根据现场确定,注浆口露出衬砌外,出浆口顶住防水板,使防水板紧贴喷层。

采用上述方法与传统人工开挖进行施工成本比较,

传统开挖:依据那立隧道乐业端右洞yk41+080~yk41+089(9m)为例,开挖断面105.29m3/m,开挖轮廓弧长21.75m,人工开挖时需19台风钻、20人/班、4台以上132kw空压机(1.5公里以内),开挖进尺在4米左右,开挖所需时间为3.5小时左右,每2天按3循环计算。

本方案开挖:依据那立隧道乐业端左洞zk41+109~zk41+118(9m)为例,开挖断面105.29m3/m,开挖轮廓弧长21.75m,凿岩台车开挖时需1台、10人/班、开挖进尺在4米左右,开挖所需时间为3.1小时左右(190孔÷3孔×3分钟÷60分钟=3.1小时)每2天按3个循环计算。

各参数对照表如表2所示:

表2施工成本对比表

采用本方案与传统的人工开挖对比每立方米可节约1.89元,相对于整个那立隧道左洞(895m)长,设计洞渣方量88979.5m3,则可共节约费用16.81万元。

另外,采用本方案可缩短2个月工期,节省的人工机械设备费用如下:

①人工费2×22×8000=35.2万元;

②电费2×1848×30=11.1万元;

合计产生经济效益为:16.81+35.2+65+11.1=128.11(万元),其中65万元为机械设备费。

通过确立科学的施工方案,对施工过程中的岩体进行了有效支护,确保了岩体的结构稳定性及施工的安全性;采用三臂凿岩台车进行钻孔施工,并确立合理的钻孔深度及数量,提高了钻孔的精度,解决了初支混凝土超耗、二衬混凝土超量及二衬拱顶脱空等问题,保证了开挖质量节省了施工成本;优化爆破方案,均采用间隔装药并限定合理的装药距离,解决了装药量不均的问题,在保证爆破质量的同时节省了药耗。采用本方案可缩短施工工期,保证了新建隧道施工安全与高速公路正常运营。对于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的浅埋隧道开挖施工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及指导意义,对类似工程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