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97075发布日期:2019-09-03 22:10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煤炭、油气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背景技术:

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煤层气是一种高热、洁净、方便的新型能源,其具有其它能源无法比拟的无污染、无油污等多种优点。煤层气是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中,为了实现煤层气的工业开采和加快矿井中煤层气的抽排速度,经常采用冲击波发生器对煤层进行改造。

现有的冲击波发生器,储能舱内壁的多个周向通孔中装载有多个聚能棒,需要将每一个通孔中的聚能棒一个个依次推送进入摆渡机构的偏心摆渡孔中,再通过摆轮摆渡到中心孔中,然后再通过推杆组件将聚能棒推送器中心孔中的聚能棒推入能量转换器中产生可控冲击波。摆渡机构需要通过摆轮的转动将储能舱中的聚能棒一个个摆渡到聚能棒推送器的中轴线,这就需要给摆渡机构输入动力扭矩和定量角度。然而,现有冲击波发生器,摆渡机构不能获得精准的动力扭矩和定量角度将该储能舱的聚能棒摆渡到聚能棒推送器的中轴线上,之后在推送到能量转换器中产生可控冲击波。不能实现连续、反复、多次地产生可控冲击波对煤层进行增透,煤层增透效率较低,油气开采效率也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冲击波发生器,存在摆渡机构不能获得精准的动力扭矩和定量角度将储能舱的聚能棒摆渡到聚能棒推送器的中轴线上,不能实现连续、反复、多次地产生冲击波对煤层进行增透,煤层增透效率较低,油气开采效率也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一种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包括圆筒、输入套筒、外套、关联元件、运动转换机构和输出套筒:

所述圆筒的筒壁上沿轴向开设有滑移槽;

所述输入套筒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圆筒内,所述输入套筒的外圆周上沿轴向开设有倾斜螺旋槽,所述输入套筒具有第八中心孔;

所述外套包括顶盖和与所述顶盖固定连接的滑移臂,所述顶盖具有第九中心孔,所述第八中心孔与所述第九中心孔同轴设置,推杆组件穿设于所述第八中心孔和所述第九中心孔中,所述推杆组件与所述外套连接,所述滑移臂与所述滑移槽相适配,所述滑移臂上具有装配孔,所述关联元件安装于所述装配孔中;

所述运动转换机构设置于所述圆筒内,所述运动转换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输入套筒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输出套筒连接;

所述推杆组件带动所述外套朝远离或靠近所述圆筒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外套带动所述关联元件在所述倾斜螺旋槽中运动使得所述输入套筒正向转动,所述输入套筒带动所述运动转换机构部分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摆渡机构转动;

所述推杆组件带动所述外套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圆筒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外套带动所述关联元件在所述倾斜螺旋槽中运动使得所述输入套筒反向转动复位,所述转换机构不带动所述输出套筒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动转换机构包括转换组件和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输入套筒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转换组件固定连接;

所述输出套筒的一端与所述转换组件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摆渡机构固定连接;

所述推杆组件带动所述外套朝远离或靠近所述圆筒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外套带动所述关联元件在所述倾斜螺旋槽中运动使得所述输入套筒正向转动,所述输入套筒带动所述连接件转动,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转换组件带动所述输出套筒转动,所述输出套筒带动所述摆渡机构转动;

所述推杆组件带动所述外套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圆筒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外套带动所述关联元件在所述倾斜螺旋槽中运动使得所述输入套筒反向转动,所述输入套筒带动所述连接件转动,所述转换组件不带动所述输出套筒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换组件包括第一单向轴承和第二单向轴承:

沿着所述输出套筒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一单向轴承和所述第二单向轴承间隔固定设置于所述输出套筒的外圆周上;

所述第一单向轴承的止转方向与所述第二单向轴承的止转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单向轴承的止转方向与在所述外套远离所述圆筒的过程中所述输入套筒的转动方向相同;

所述第一单向轴承的外圈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单向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输出套筒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单向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圆筒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单向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输出套筒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单向轴承与所述第二单向轴承之间设置有轴承挡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包括筒顶和与所述筒顶固定连接的筒壁;

所述筒顶具有第十中心孔,所述第十中心孔与所述第八中心孔同轴设置;

所述筒顶具有向外突出的连接键,所述连接筒通过所述连接键与所述输入套筒连接;

所述筒壁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单向轴承设置于所述连接筒内,所述连接筒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一单向轴承的外圈键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套带动所述关联元件从所述倾斜螺旋槽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所述关联元件使得所述输入套筒旋转3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移槽为两个,两个所述滑移槽相对地开设在所述圆筒的筒壁上;

所述滑移臂为两个,两个所述滑移臂沿着所述顶盖的外缘相对设置,两个所述滑移臂分别与两个所述滑移槽相互适配,每一个所述滑移臂上都具有装配孔,每一个装配孔中都安装有所述关联元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入套筒的两个端面上分别具有向外突出的轴承安装部,所述轴承安装部上安装有双向轴承;

所述圆筒的内壁上具有配合面,所述双向轴承安装于配合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轴承盖,所述轴承盖安装于所述圆筒的端面上,所述输入套筒被所述轴承盖约束在所述圆筒内。

一种聚能棒推送器,包括能量转换器、储能舱、动力机构、摆渡机构、推送机构以及如上所述的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所述能量转换器与所述储能舱、所述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依次连接,所述摆渡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能量转换器内,所述摆渡机构与所述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的输入套筒连接,所述推送机构设置于所述聚能棒推送器的中心孔之中。

一种冲击波发生装置,包括高压直流电源、储能电容器、能量控制器以及如上所述的聚能棒推送器,所述高压直流电源、所述储能电容器、所述能量控制器以及所述聚能棒推送器同轴集成一个整体。

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产生以下技术效果:

上述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包括圆筒、输入套筒、外套、关联元件、运动转换机构和输出套筒。所述圆筒的筒壁上沿轴向开设有滑移槽。所述输入套筒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圆筒内,所述输入套筒的外圆周上沿轴向开设有倾斜螺旋槽,所述输入套筒具有第八中心孔。所述外套包括顶盖和与所述顶盖固定连接的滑移臂,所述顶盖具有第九中心孔,所述第八中心孔与所述第九中心孔同轴设置。推杆组件穿设于所述第八中心孔和所述第九中心孔中,所述推杆组件与所述外套连接。所述滑移臂与所述滑移槽相适配,所述滑移臂上具有装配孔,所述关联元件安装于所述装配孔中。所述运动转换机构设置于所述圆筒内,所述运动转换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输入套筒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输出套筒连接。所述推杆组件带动所述外套朝远离或靠近所述圆筒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外套带动所述关联元件在所述倾斜螺旋槽中运动使得所述输入套筒正向转动,所述输入套筒带动所述运动转换机构部分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输出套筒转动,摆渡机构通过输出套筒获得需要的动力扭矩和定量角度。所述推杆组件带动所述外套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圆筒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外套带动所述关联元件在所述倾斜螺旋槽中运动使得所述输入套筒转动,此时输入套筒做反向旋转即复位自旋转,所述转换机构不带动所述输出套筒转动,所述输出套筒不驱动所述摆渡机构转动。所述外套带动所述关联元件在所述输入套筒的倾斜螺旋槽中往返运动,所述运动转换机构驱动所述输出套筒单向转动,所述输出套筒单向传递动力扭矩的角度增量给摆渡机构,摆渡机构将储能舱中的聚能棒摆渡到中心孔中,推杆组件将中心孔中的聚能棒推入能量转换器中产生可控冲击波,实现连续、反复、多次地产生冲击波对煤层进行增透,提高了煤层增透效率和油气开采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的装配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的圆筒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的输入套筒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的外套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的连接筒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的输出套筒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的轴承盖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520-推杆组件

700-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

710-圆筒

711-滑移槽

712-配合面

720-输入套筒

721-倾斜螺旋槽

722-第八中心孔

723-轴承安装部

724-双向轴承

730-外套

731-顶盖

732-滑移臂

733-第九中心孔

734-装配孔

740-关联元件

750-运动转换机构

752-转换组件

7521-第一单向轴承

7522-第二单向轴承

753-连接件

7531-第十中心孔

7532-连接键

7533-连接孔

754-轴承挡圈

760-轴承盖

770-输出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下面对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示范性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而绝不是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1至图7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更为详尽的阐释。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所述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700包括圆筒710、输入套筒720、外套730、关联元件740、运动转换机构750和输出套筒770。所述圆筒710的筒壁上沿轴向开设有滑移槽711。所述输入套筒720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圆筒710内,所述输入套筒720的外圆周上沿轴向开设有倾斜螺旋槽721,所述输入套筒720具有第八中心孔722。所述外套730包括顶盖731和与所述顶盖731固定连接的滑移臂732。所述顶盖731具有第九中心孔733,所述第八中心孔722与所述第九中心孔733同轴设置,推杆组件520穿设于所述第八中心孔722和所述第九中心孔733中,推杆组件520与所述外套730连接,推杆组件520的一端与动力机构连接,推杆组件520能够在所述第八中心孔722和所述第九中心孔733中做往返直线运动。所述滑移臂732与所述滑移槽711相适配,所述滑移臂732上具有装配孔734,所述关联元件740安装于所述装配孔734中。所述运动转换机构750设置于所述圆筒710内,所述运动转换机构750的一端与所述输入套筒720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输出套筒770连接。所述推杆组件520带动所述外套730朝远离或靠近所述圆筒710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外套730带动所述关联元件740在所述倾斜螺旋槽721中运动使得所述输入套筒720正向转动,所述输入套筒720带动所述运动转换机构750部分转动,所述运动转换机构750带动所述输出套筒770转动。所述输入套筒720通过所述运动转换机构750将动力扭矩和定量角度传递给所述输出套筒770,所述输出套筒770将扭矩和定量角度传递给摆渡机构实现精确角度的转动将储能舱内的聚能棒摆渡到聚能棒推送器的中轴线上。之后推杆组件520将聚能棒推送进入能量转换器中产生可控冲击波。所述推杆组件520带动所述外套730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圆筒710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外套730带动所述关联元件740在所述倾斜螺旋槽721中运动使得所述输入套筒720转动,此时所述输入套筒720是做反向转动即旋转复位运动,所述转换机构750不带动所述输出套筒770转动。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关联元件740在所述倾斜螺旋槽721中做一次往返运动,所述输入套筒720给所述输出套筒770精准地传递一次扭矩和角度增量。所述关联元件740在所述倾斜螺旋槽721中反复、多次地做往返运动,所述输入套筒720连续单向地给所述输出套筒770精准地传递扭矩和角度增量。输出套筒770与摆渡机构连接,摆渡机构反复连续地将储能舱中的聚能棒摆渡到聚能棒推送器的中轴线上,之后推杆组件520将聚能棒推送进入能量转换器中产生可控冲击波。实现连续、反复、多次地产生冲击波对煤层进行增透,提高了煤层增透效率和油气开采效率。

可选地,请参阅图1和图7,所述运动转换机构750包括转换组件752和连接件753。所述连接件753的一端与所述输入套筒720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转换组件752固定连接。所述输出套筒770的一端与所述转换组件752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摆渡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推杆组件520带动所述外套730朝远离或靠近所述圆筒710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外套730带动所述关联元件740在所述倾斜螺旋槽721中运动使得所述输入套筒720正向转动,所述输入套筒720带动所述连接件753转动,所述连接件753通过所述转换组件752带动所述输出套筒770转动,所述输出套筒770带动所述摆渡机构转动,所述输出套筒770将扭矩和角度增量精准地传递给摆渡机构。所述推杆组件520带动所述外套730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圆筒710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外套730带动所述关联元件740在所述倾斜螺旋槽721中运动使得所述输入套筒720反向转动,所述输入套筒720带动所述连接件753转动,所述转换组件752锁死所述输出套筒770,所述输出套筒770不转动,也不给所述摆渡机构提供动力扭矩。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转换组件752包括第一单向轴承7521和第二单向轴承7522。沿着所述输出套筒770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和所述第二单向轴承7522间隔固定设置于所述输出套筒770的外圆周上。可选地,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和所述第二单向轴承7522均与所述输出套筒770键连接。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外圈与所述连接件753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外圈与所述连接件753键连接。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内圈与所述输出套筒770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内圈与所述输出套筒770也是键连接。所述第二单向轴承7522的外圈与所述圆筒710固定连接比如键连接,且所述第二单向轴承7522的内圈与所述输出套筒770固定连接比如键连接。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止转方向与所述第二单向轴承7522的止转方向相反,即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外圈相对于内圈顺时针锁死止转,逆时针自由转动。那么所述第二单向轴承7522的内圈相对于外圈顺时针自由转动,逆时针锁死止转。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外圈相对于内圈的止转方向与在所述外套730远离所述圆筒710的过程中所述输入套筒720的转动方向相同。

当所述外套730远离所述圆筒710的过程中所述输入套筒720顺时针转动时,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外圈相对于内圈顺时针锁死止转,所述第二单向轴承7522的内圈相对于外圈顺时针自由转动。此时,在所述关联元件740的作用下,所述输入套筒720顺时针转动,带动所述连接件753顺时针转动,所受连接件753带动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外圈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外圈与内圈在顺时针方向上锁死止转,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外圈带动内圈一体顺时针转动,内圈带动所述输出套筒770顺时针转动,所述输出套筒770给所述摆渡机构顺时针输出扭矩和角度增量带动所述摆渡机构精准地转过特定的角度。

接着,所述外套730靠近所述圆筒710的过程中所述输入套筒720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外圈相对于内圈逆时针自由转动,所述第二单向轴承7522的内圈相对于外圈逆时针锁死止转。此时,在所述关联元件740的作用下,所述输入套筒720逆时针转动,带动所述连接件753逆时针转动,所述连接件753带动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外圈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外圈与内圈在逆时针方向上自由转动,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外圈相对于内圈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二单向轴承7522的内圈相对于外圈逆时针锁死止转,所述第二单向轴承7522的外圈与圆筒710键连接,两者无相对运动,因此,所述第二单向轴承7522的内圈和外圈动不转动,所述输出套筒770在所述第二单向轴承7522的内圈作用下也不转动,所述输出套筒770不给所述摆渡机构输出扭矩和角度增量,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内圈也不转动。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外圈相对于内圈逆时针旋转,直到所述外套730复位。至此完成了聚能棒推送器一次的推弹周期。所述外套730连续做周期运动,通过输出套筒770给所述摆渡机构沿着同一方向输出扭矩和角度增量。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与所述第二单向轴承7522之间设置有轴承挡圈754,轴承挡圈754有效避免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与所述第二单向轴承7522之间的相互干涉。

具体地,请参阅图5,所述连接件753为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包括筒顶和与所述筒顶固定连接的筒壁。所述筒顶具有第十中心孔7531,所述第十中心孔7531与所述第八中心孔722同轴设置,所述推杆组件520穿设与所述第十中心孔7531内。所述筒顶具有向外突出的连接键7532,所述输入套筒720靠近所述连接筒的一端具有与连接键7532相配合的配合结构,所述连接筒通过所述连接键7532与所述输入套筒720连接。所述筒壁上开设有连接孔7533,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设置于所述连接筒内,所述连接筒通过所述连接孔7533与所述第一单向轴承7521的外圈键连接。

可选地,请参阅图3,所述外套730在所述倾斜螺旋槽721中走完一个周期,所述输入套筒720恰好转过30度,输入套筒带动摆渡机构转过特定的角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4,所述滑移槽711为两个,两个所述滑移槽711相对地开设在所述圆筒710的筒壁上。所述滑移臂732为两个,两个所述滑移臂732沿着所述顶盖731的外缘相对设置。两个所述滑移臂732分别与两个所述滑移槽711相互适配,每一个所述滑移臂732上都具有装配孔734,每一个装配孔734中都安装有所述关联元件740。

可选地,请参阅图3,所述输入套筒720的两个端面上分别具有向外突出的轴承安装部723,所述轴承安装部723上安装有双向轴承724。所述圆筒710的内壁上具有配合面712,所述双向轴承724安装于配合面712上。

进一步,请参阅图7,所述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700还包括轴承盖760。所述轴承盖760安装于所述圆筒710的端面上,所述输入套筒720被所述轴承盖760约束在所述圆筒710内。所述双向轴承724安装于所述配合面712上,使得所述输入套筒720只能相对于所述圆筒710转动。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关联元件740为圆柱销,所述圆柱销设置于所述装配孔734中。

一种聚能棒推送器,包括能量转换器、储能舱、动力机构、摆渡机构、推送机构以及如上所述的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所述能量转换器与所述储能舱、所述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依次连接,所述摆渡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能量转换器内,所述摆渡机构与所述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的输入套筒连接,所述推送机构设置于所述聚能棒推送器的中心孔之中。

一种冲击波发生装置,包括高压直流电源、储能电容器、能量控制器以及如上所述的聚能棒推送器,所述高压直流电源、所述储能电容器、所述能量控制器以及所述聚能棒推送器同轴集成一个整体。

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第一单向轴承7521和第二单向轴承7522互锁,实现了输出套筒770和输入套筒720的驱动关联,及非驱动隔离。

2.压缩旋转输出角度与配套系统自适应,恒定角度输出。

3.输入套筒720作双向旋转运动,同过第一单向轴承7521和第二单向轴承7522实现驱动旋转与非驱动隔离复位。

上述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包括圆筒、输入套筒、外套、关联元件、运动转换机构和输出套筒。所述圆筒的筒壁上沿轴向开设有滑移槽。所述输入套筒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圆筒内,所述输入套筒的外圆周上沿轴向开设有倾斜螺旋槽,所述输入套筒具有第八中心孔。所述外套包括顶盖和与所述顶盖固定连接的滑移臂,所述顶盖具有第九中心孔,所述第八中心孔与所述第九中心孔同轴设置。推杆组件穿设于所述第八中心孔和所述第九中心孔中,所述推杆组件与所述外套连接。所述滑移臂与所述滑移槽相适配,所述滑移臂上具有装配孔,所述关联元件安装于所述装配孔中。所述运动转换机构设置于所述圆筒内,所述运动转换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输入套筒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输出套筒连接。所述推杆组件带动所述外套朝远离或靠近所述圆筒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外套带动所述关联元件在所述倾斜螺旋槽中运动使得所述输入套筒正向转动,所述输入套筒带动所述运动转换机构部分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输出套筒转动,摆渡机构通过输出套筒获得需要的动力扭矩和定量角度。所述推杆组件带动所述外套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圆筒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外套带动所述关联元件在所述倾斜螺旋槽中运动使得所述输入套筒转动,此时输入套筒做反向旋转即复位自旋转,所述转换机构750不带动所述输出套筒770转动所述输出套筒不驱动所述摆渡机构转动。所述外套带动所述关联元件在所述输入套筒的倾斜螺旋槽中往返运动,所述运动转换机构驱动所述输出套筒单向转动,所述输出套筒单向传递动力扭矩的角度增量给摆渡机构,摆渡机构将储能舱中的聚能棒摆渡到中心孔中,推杆组件将中心孔中的聚能棒推入能量转换器中产生可控冲击波,实现连续、反复、多次地产生冲击波对煤层进行增透,提高了煤层增透效率和油气开采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