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泥浆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26066发布日期:2019-08-03 11:04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泥浆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钻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保泥浆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进行钻探的施工现场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扰动,其中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泥浆材料、废弃油污等渗漏对土壤、植被、地下水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地质岩心钻探规程》规定钻探施工现场泥浆循环槽、沉淀池、泥浆池及岩粉池须做防渗处理。传统的处理措施是使用水泥进行抹砌,必要时再在水泥表面加设一层防渗塑料。

但是申请人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传统的处理措施存在以下弊端:一是水泥防渗不可重复使用,施工结束后砸碎再进行处理,一方面加大了工人工作强度、另一方面加重了材料(水泥)消耗,降低了产出投入比;二是水泥防渗存在不稳定性,尤其是在温度较低时,水泥很容易起砂、冻裂从而失去防渗功能;以及防渗塑料易风化进而失去防渗功能;三是敞开的循环系统及岩粉池在雨季极容易溢出,对环境造成污染;四是目前清理沉淀池内沉积的岩粉多采用每天人工挖取的方式,费时费力,且存在操作工人掉入沉淀池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环保泥浆循环系统,以解决目前传统泥浆循环处理中存在的材料消耗大及材料防渗存在不稳定性以及循环系统及岩粉池在雨季容易溢出的技术问题,以实现泥浆循环系统防渗效果稳定,防渗材料可重复使用且环保,以及便于清理沉淀物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环保泥浆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槽,其材质为玻璃钢,所述循环槽的始端与钻探的孔口相连接,所述循环槽包括循环槽第一连接件以及循环槽第二连接件,所述循环槽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循环槽第二连接件相互搭接,所述循环槽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循环槽第二连接件相互搭接处的缝隙中通过密封胶密封;

挡板,间隔设置于所述循环槽内;

循环槽盖,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循环槽上;

若干沉淀池,所述沉淀池设置有泥浆入口以及泥浆出口,所述泥浆入口以及泥浆出口均与所述循环槽相连接,通过所述循环槽将若干所述沉淀池连接起来,所述沉淀池包括凹坑a以及凹坑b,所述凹坑a以及凹坑b之间设置有中部侧壁,所述中部侧壁上设置有连接口,所述凹坑a以及凹坑b上方均设置有相匹配的盖;

泥浆池,其入口与所述循环槽的末端相连接,所述泥浆池通过泥浆泵入管道与钻探用钻杆相连接;

搅拌池,与所述泥浆池相连接;

自动排污装置,设置于所述凹坑a中;

收集装置,设置于所述凹坑b中。

进一步,所述挡板的高度为所述循环槽槽深的2/5至3/5之间,所述挡板间隔设置的距离为一米。

进一步,所述循环槽盖为伸缩结构,包括,第一伸缩段,所述第一伸缩段两侧边的内侧分别设置有滑动凹槽a和滑动凹槽b,所述滑动凹槽a和滑动凹槽b内的两侧边上均设置有第一伸缩段限位槽;所述滑动凹槽a的外侧边为第一伸缩段滑动槽a外侧边,所述滑动凹槽b的外侧边为第一伸缩段滑动槽b外侧边;

第二伸缩段,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伸缩段内,所述第二伸缩段两侧边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二伸缩段滑动槽,所述第二伸缩段滑动槽的侧边上设置有第二伸缩段限位槽;所述第二伸缩段两侧边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二伸缩段限位凸起,所述第二伸缩段限位凸起与相应侧的所述第一伸缩段限位槽相配合;

第三伸缩段,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伸缩段内,所述第三伸缩段两侧边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三伸缩段限位凸起,所述第三伸缩段限位凸起与第二伸缩段限位槽相配合;

所述第一伸缩段、第二伸缩段以及第三伸缩段的上表面均为斜面。

进一步,所述第一伸缩段滑动槽a外侧边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伸缩段滑动槽b外侧边的高度,所述第一伸缩段滑动槽a外侧边上还连接有弹性卡接块。

进一步,所述自动排污装置,包括,

壳体,设置于所述凹坑a中,其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壳体的两侧边上部设置有突出部,两侧的突出部的表面均为斜面,两侧的所述突出部的斜面相对称;

弹性件b,设置于所述壳体中;

限位板,设置于所述壳体中,其下表面与所述弹性件b相接触,其上表面与所述突出部的下表面相接触;

两个斜楔块,活动设置于所述限位板的上方,两个所述斜楔块设置于两个所述突出部之间,两个所述斜楔块的侧边分别与两个所述突出部的斜面相配合,两个所述斜楔块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

支撑块,连接于两个所述斜楔块的上表面,可随着两个所述斜楔块上下活动;

沉积箱,设置于所述支撑块上方,在靠近所述连接口的一侧,所述沉积箱的底边与所述支撑块相铰接;所述沉积箱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入口,所述入口与所述循环槽相连接,所述沉积箱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出口与相应侧的所述循环槽相连接,所述入口所在侧壁与所述第一出口所在侧壁相垂直,所述入口所在侧壁相对的侧壁上下端部设置有第二出口;

斜隔板,倾斜设置于所述凹坑a中,位于所述沉积箱的下方,并套接与所述支撑块的外侧,所述支撑块可在所述斜隔板内部滑动;

阻隔板,设置于所述凹坑a内与所述中部侧壁相对的侧壁上,所述阻隔板位于所述沉积箱的下表面与所述斜隔板上表面之间,所述阻隔板的外边缘与所述沉积箱的下表面边缘有部分重叠;

柔性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入口与所述循环槽,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循环槽。

进一步,所述支撑块的侧壁上安装有弹性助推件,所述弹性助推件包括连接臂与倾斜助推部,所述连接臂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块的侧壁上,所述倾斜助推部的上部与所述连接臂相连接,所述倾斜助推部的下部抵接在所述斜隔板上,所述倾斜助推部与所述连接臂的之间的角度可调节。

进一步,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液压起降装置,设置于所述凹坑b内;

收集箱,设置于所述液压起降装置之上,所述收集箱靠近所述中部侧壁的侧壁上设置有斜口,所述斜口与所述中部侧壁上的连接口相接;

控制踏板,与所述液压起降装置相连接,所述控制踏板设置于所述凹坑b的外部边缘处。

进一步,所述沉积箱的底部为倾斜设置,由所述入口端向所述第二出口倾斜;所述收集箱的底部倾斜设置,由所述斜口所在侧壁向相对侧壁方向倾斜。

进一步,所述中部侧壁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连接口靠近所述收集箱的一侧,所述中部侧壁上设置有卡接导槽,所述挡板可沿卡接导槽上下滑动,所述挡板的上部横向延伸出边沿,所述边沿的两端下部设置有弹性件a,所述挡板上部连接有按压卡接块。

一种基于上述环保泥浆循环系统的处理泥浆的工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使用过的泥浆由孔口,进入到循环槽中,并沿着循环槽流动,流动过程中泥浆中携带的岩粉被设置于循环槽中的挡板逐级阻挡,进行初步沉淀,同时流动的泥浆亦经过沿循环槽设置的各沉淀池进行沉淀,在沉淀池中进行沉淀时,泥浆由入口进入到沉积箱中,由第一出口流出再次进入到循环槽中,泥浆中岩粉逐渐沉积在沉积箱的底部,当岩粉沉积越来越多时,沉积箱逐渐重量加大,通过支撑块以及斜楔块逐渐压缩弹性件b压缩,两个斜楔块沿着壳体上部的突出部逐渐下滑,因此沉积箱逐渐下移,移动一定距离后,所述沉积箱的第二出口与所述连接口相对齐,所述沉积箱内底部沉积的岩粉由第二出口通过连接口进入到收集箱中,同时当沉积箱下降过程中,一侧的底部会与所述阻隔板相接触,阻碍相应侧继续向下移动,由于沉积箱的另一边与支撑块相铰接,在继续下移的过程中,沉积箱会绕着铰接的边缘逐渐倾斜,便于沉积箱内的岩粉进入到收集箱中;当沉积箱的重量逐渐减轻时,弹性件b会恢复弹力,推动限位板、斜楔块以及支撑块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沉积箱上移继续进行沉淀岩粉,此过程循环往复,直至将收集箱填满统一倾倒;

当收集箱需要倾倒时,按下挡板上方的按压卡接块,使得挡板下移将连接口堵上,防止收集箱倾倒时,岩粉由沉积箱进入凹坑b中,然后通过踩踏位于凹坑b边缘的控制踏板,将液压起降装置升起,将收集箱从凹坑b中升起,将其内部的岩粉倒入预备的岩粉回收箱中;

经过祛除岩粉的泥浆通入到泥浆池中,检测合格后通过泥浆泵入管道通入到钻杆中,进行循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技术方案包括“泥浆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槽,其材质为玻璃钢,所述循环槽包括相互搭接的循环槽第一连接件以及循环槽第二连接件,所述循环槽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循环槽第二连接件相互搭接处的缝隙中通过密封胶密封;挡板,间隔设置于所述循环槽内;循环槽盖,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循环槽上;若干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包括凹坑a以及凹坑b,所述凹坑a以及凹坑b之间设置有中部侧壁,所述中部侧壁上设置有连接口,所述凹坑a以及凹坑b上方均设置有相匹配的盖;自动排污装置,设置于所述凹坑a中;收集装置,设置于所述凹坑b中”等技术方案,解决了目前传统泥浆循环处理中存在的材料消耗大及材料防渗存在不稳定性以及循环系统及岩粉池在雨季容易溢出以及清理沉淀池内沉积岩粉费时费力,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通过循环槽采用玻璃钢进行搭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性能稳定,不易渗漏,且拆装方便,在循环槽上增加循环槽盖,防止循环系统在雨季容易溢出污染环境,在循环槽中间隔设置有挡板,可以将泥浆中的岩粉进行逐级沉淀,由于循环槽相对较浅,也便于工人定时清理沉被挡板阻挡沉积的岩粉。沉淀池设置有两个凹坑,凹坑a和凹坑b,凹坑a中放置有自动排污装置,与循环槽系统相连接,参与到循环槽的泥浆循环中,并自动的将沉积的岩粉倒入凹坑b中的收集箱中,当收集箱中的岩粉集聚到一定量时,再将收集箱从凹坑中升起,进行统一倾倒,收集箱倾倒时,自动排污装置与收集装置的通道关闭,不影响泥浆的正常循环。实现泥浆循环系统环保可拆卸及防渗漏,以及实现雨季防溢,便于清理沉积岩粉的有益效果。

2.本发明技术方案包括“所述循环槽盖为伸缩结构,包括第一伸缩段,第二伸缩段,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伸缩段内,第三伸缩段,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伸缩段内,所述第一伸缩段、第二伸缩段以及第三伸缩段的上表面均为斜面”的技术方案,使得循环槽盖便于运输与安装,不使用时也便于收纳,且循环槽的顶部为倾斜式,具有防止积水由相接处漏到循环槽中的技术效果。

3.本发明技术方案包括“所述自动排污装置,包括沉积箱,设置于所述支撑块上方,在靠近所述连接口的一侧,所述沉积箱的底边与所述支撑块相铰接,还包括斜隔板,位于所述沉积箱的下方;阻隔板,设置于所述凹坑a内与所述中部侧壁相对的侧壁上,所述阻隔板位于所述沉积箱的下表面与所述斜隔板上表面之间,所述阻隔板的外边缘与所述沉积箱的下表面边缘有部分重叠;柔性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入口与所述循环槽,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循环槽”等技术方案,阻隔板与沉积箱与支撑块一底边相铰接的方案,可以使得沉积箱在排出沉积岩粉时,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便于沉积岩粉的排出;斜隔板用于阻挡沉积箱倾斜时或者由第二出口漏出的泥浆或者岩粉进入到所述凹坑的下部空间,其倾斜设置方便落到其上的岩粉可以方便的滑落;柔性连接部,可保证沉积箱在上下运动以及倾斜的过程中,依然与循环槽紧密连接,不会造成泥浆的泄漏。

4.本发明技术方案包括“所述支撑块的侧壁上安装有弹性助推件,所述弹性助推件包括连接臂与倾斜助推部,所述连接臂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块的侧壁上,所述倾斜助推部的上部与所述连接臂相连接,所述倾斜助推部的下部抵接在所述斜隔板上,所述倾斜助推部与所述连接臂的之间的角度可调节”等技术方案,可通过弹性助推件可随着支撑块的上下移动进行角度的变化,从而在斜隔板上滑动,将斜隔板上的岩粉推落到收集箱中,该结构既不影响支撑块的上下运动,又能方便的清理斜隔板上的岩粉。

5.本发明技术方案包括“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液压起降装置,收集箱,设置于所述液压起降装置之上,所述收集箱靠近所述中部侧壁的侧壁上设置有斜口,所述斜口与所述中部侧壁上的连接口相接;控制踏板,与所述液压起降装置相连接,所述控制踏板设置于所述凹坑b的外部边缘处”以及“所述中部侧壁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连接口靠近所述收集箱的一侧”等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沉积箱中沉积的岩粉倒入凹坑b中的收集箱中,当收集箱中的岩粉集聚到一定量时,再通过液压起降装置将收集箱从凹坑中升起,进行统一倾倒,收集箱倾倒时,自动排污装置与收集装置的通道关闭,不影响泥浆的正常循环;本发明中自动排污装置与收集装置相配合,实现岩粉的统一收集与倾倒,省时省力,装置也可循环利用,解决了传统方式中利用人工将沉淀池中的岩粉铲出来,过程耗时耗力,且沉淀池较大,工人在操作时,极易掉落进去发生危险等技术问题。

6.本发明的循环系统中的循环槽、自动排污装置以及收集装置均方便拆卸,钻探完成需要换地方时,均可进行拆卸再次利用,降低生产成本,且不会对现有的钻探区域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泥浆循环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泥浆循环系统的部分循环槽以及沉淀池即图1中a部分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b-b截面放大示意图;

图4为循环槽盖的侧视图;

图5为图4中c-c截面示意图;

图6为循环槽与循环槽盖相卡接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e-e剖视图;

图9为弹性助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f处的放大图;

图11为图4的d处的放大图;

图中:10-钻探装置、11-钻机、12-钻杆、13-钻头、14-孔口、20-泥浆循环系统、21-循环槽、211-循环槽第一连接件、212--循环槽第二连接件、213-挡板、214-密封胶、215-连接件、216-柔性连接部、22-第一沉淀池、221-凹坑a、222-凹坑b、223-中部侧壁、2231-连接口、2232-移动板、2233-弹性件a、2234-按压卡接块、23-第二沉淀池、24第三沉淀池、25-泥浆池、26-泥浆泵、27-泥浆泵入管道、28-搅拌池;30-循环槽盖、31-第一伸缩段、32-第二伸缩段、33-第三伸缩段、311-第一伸缩段滑动槽a外侧边、312-第一伸缩段限位槽、313-第一伸缩段滑动槽b外侧边、314-卡接块、321-第二伸缩段滑动槽、322-第二伸缩段限位槽、323-第二伸缩段限位凸起、331-第三伸缩段限位凸起;40-自动排污装置、41-壳体、42-弹性件b、43-限位板、44-斜楔块、45-支撑块、46-斜隔板、47-阻隔板、48-弹性助推件、49-沉积箱、491-入口、492-第一出口、493-第二出口;50-收集装置、51-液压起降装置、52-收集箱、521-斜口,53-控制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叙述:

本发明为一种环保泥浆循环系统20,如图1所示,所述泥浆循环系统20与钻探装置10相连接,钻探装置10为现场常用装置,包括钻机11、钻杆12、钻头13等,钻杆12深入孔口14进行钻探。所述泥浆循环系统20包括循环槽21,所述循环槽21的始端与孔口14相连接,孔口14溢出的使用后的泥浆直接进入到循环槽21中。所述循环槽21的材质为玻璃钢,玻璃钢稳定性、可靠性高,可较好的防止泥浆的渗漏,所述循环槽21由循环槽第一连接件211以及循环槽第二连接件212,所述循环槽第一连接件211与所述循环槽第二连接件212宽窄相间,逐级相互搭接,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循环槽第一连接件211与所述循环槽第二连接件212相互搭接处的缝隙中通过密封胶214密封,严格杜绝泥浆渗漏现象,从如图3两者搭接处的截面示意图可以看出。

挡板213,间隔设置于所述循环槽21内,作为优选所述挡板213的高度为所述循环槽21槽深的2/5至3/5之间,实际使用中所述挡板213间隔设置的距离为一米,逐级设置的挡板213会对沿循环槽21流动泥浆中的岩粉进行逐级沉淀,据统计沿途设置的挡板213可阻挡约60%的岩粉,且循环槽21深度较浅,约25cm深,清理方便,比单一利用沉定池的方式更加省时省力,且经济。

循环槽盖30,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循环槽21上,如图6所示。如图4及图5、图11所示,所述循环槽盖30为伸缩结构,包括,

第一伸缩段31,所述第一伸缩段31两侧边的内侧分别设置有滑动凹槽a和滑动凹槽b,所述滑动凹槽a和滑动凹槽b内的两侧边上均设置有第一伸缩段限位槽312;所述滑动凹槽a的外侧边为第一伸缩段滑动槽a外侧边311,所述滑动凹槽b的外侧边为第一伸缩段滑动槽b外侧边313;所述第一伸缩段滑动槽a外侧边311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伸缩段滑动槽b外侧边313的高度,如图4、图11所示。所述第一伸缩段滑动槽a外侧边311上还连接有弹性卡接块314,如此设置,可便于安装,安装时可将所述弹性卡接块314卡接在循环槽21的一侧,另一侧使用较高的第一伸缩段滑动槽b外侧边313与循环槽21外沿相接触即可,如图6所示,由于弹性卡接块314的弹性,使得循环槽盖30与循环槽21结合比较紧密,在雨季使用时,不会轻易被风吹起,拆卸时按压循环槽盖30安装弹性卡接块314的位置,弹性卡接块314内弹性件被压缩,从而带动弹性卡接块314与循环槽21弹开,即可将循环槽盖30拿走,方便快捷。

第二伸缩段32,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伸缩段31内,所述第二伸缩段32两侧边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二伸缩段滑动槽321,所述第二伸缩段滑动槽321的侧边上设置有第二伸缩段限位槽322;所述第二伸缩段32两侧边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二伸缩段限位凸起323,所述第二伸缩段限位凸起323与相应侧的所述第一伸缩段限位槽312相配合,进行限位,防止使用时拉脱,使用时将第二伸缩段32拉出到第二伸缩段限位凸起323与第一伸缩段限位槽312的端部相接触的部位为极限位置。

第三伸缩段33,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伸缩段32内,所述第三伸缩段33两侧边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三伸缩段限位凸起331,所述第三伸缩段限位凸起331与第二伸缩段限位槽322相配合,同样进行限位,防止使用时第三伸缩段33从第二伸缩段32中拉脱。

当循环槽盖30不使用时,均可将第二伸缩段32与第三伸缩段33收纳在第一伸缩段31中,节省空间。或者在雨季使用时,需要清理某一段循环槽21中被挡板213阻挡的岩粉时,可以将相应区域的循环盖推开,露出部分循环槽21即可。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伸缩段31、第二伸缩段32以及第三伸缩段33的上表面均为斜面,如此设置是便于雨水的排放,防止雨季使用时,雨水在各伸缩段相接处沉积或渗漏到循环系统中。

若干沉淀池,作为优选,沉淀池设置于所述循环槽21相连接的拐角处,如图1所示,本申请设置有第一沉淀池22、第二沉淀池23以及第三沉淀池24,所述各沉淀池结构相同,以下以沉淀池统称。如图7、图8所示,所述沉淀池设置有泥浆入口491以及泥浆出口,所述泥浆入口491以及泥浆出口均与所述循环槽21相连接,通过所述循环槽21将若干所述沉淀池连接起来,所述沉淀池包括凹坑a221以及凹坑b222,所述凹坑a221以及凹坑b222之间设置有中部侧壁223,所述中部侧壁223上设置有连接口2231,所述中部侧壁223上设置有移动板2232,所述移动板2232设置于所述连接口2231靠近所述收集箱52的一侧,用于控制连接口2231的通断。如图10所示,所述中部侧壁223上设置有卡接导槽,所述卡接导槽的顶部横向设置有延伸出来的挡块,所述移动板2232可沿卡接导槽上下滑动,所述挡板213的上部横向延伸出边沿,所述边沿的两端下部设置有弹性件a2233,弹性件a2233设置于所述中部侧壁223内,用于正常使用时将所述挡板213顶起,将连接口2231打开。所述移动板2232上部连接有按压卡接块2234,当需要将连接口2231关闭时,按压所述按压卡接块2234,将其卡接到所述卡接导槽的挡块下方,将连接口2231关闭。

所述凹坑a221以及凹坑b222的上方均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盖,一是,为了安全,防止人员物品掉落;二是,雨季时防止雨水进入到沉淀池中,造成泥浆的溢出。

泥浆池25,其入口491与所述循环槽21的末端相连接,所述泥浆池25通过泥浆泵入管道27与钻探用钻杆12相连接,泥浆池25中的泥浆通过泥浆泵26泵入到钻杆12中,再进行循环。

搅拌池28,与所述泥浆池25相连接,同时搅拌槽还连接有水槽等装置,均为现有装置,当泥浆池25中的泥浆参数不符合使用要求时,用于配置适合使用的泥浆,通入到泥浆池25中,由泥浆管进入泥浆泵26,并通过泥浆泵26将泥浆打入钻机的钻杆12内。

本发明包括自动排污装置40,设置于所述凹坑a221中,与循环槽21的循环系统相连接,如图7及图8所示,所述自动排污装置40包括,

壳体41,设置于所述凹坑a221的底部中,其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壳体41的两侧边上部设置有突出部,两侧的突出部的表面均为斜面,两侧的所述突出部的斜面相对称,如图8所示。弹性件b42,设置于所述壳体41中;限位板43,设置于所述壳体41中,其下表面与所述弹性件b42相接触,其上表面与所述壳体41的突出部的下表面相接触,限位板43可以限制整体装置上下移动的距离。

两个斜楔块44,活动设置于所述限位板43的上方,可沿限位板43的表面进行水平方向的滑动,竖直方向固定,可随所述限位板43上下活动。两个所述斜楔块44设置于两个所述突出部之间,两个所述斜楔块44的侧边分别与两个所述突出部的斜面相配合,两个所述斜楔块44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便于控制所述斜楔块44的运动。

支撑块45,连接于两个所述斜楔块44的上表面,可随着两个所述斜楔块44上下活动;为防止运动时干涉,所述支撑块45的宽度小于两个所述斜楔块44间距最小时的整体宽度。

沉积箱49,设置于所述支撑块45上方,在靠近所述连接口2231的一侧,所述沉积箱49的底边与所述支撑块45相铰接,其它边均不与所述支撑块45相连接。所述沉积箱49的底部为倾斜设置,由所述入口491端向所述第二出口493倾斜;所述沉积箱49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入口491,所述入口491与所述循环槽21相连接,所述沉积箱49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口492,所述第一出口492与相应侧的所述循环槽21相连接,所述入口491所在侧壁与所述第一出口492所在侧壁相垂直,所述入口491所在侧壁相对的侧壁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二出口493,所述第二出口493所在侧壁的上端部与所述凹坑a221之间留有一定距离,为沉积箱49的倾斜留有一定空间。

斜隔板46,倾斜设置于所述凹坑a221中,位于所述沉积箱49的下方,并套接与所述支撑块45的外侧,所述支撑块45可在所述斜隔板46内部滑动;所述斜隔板46的末端与连接口2231的下边缘相接,用于阻挡由第二出口493漏出的泥浆或者岩粉进入到所述凹坑a221的下部空间,其倾斜设置方便落到其上的岩粉可以方便的滑落。

作为优选,如图8所示,所述支撑块45的侧壁上安装有弹性助推件48,如图9所示,所述弹性助推件48包括连接臂与倾斜助推部,所述连接臂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块45的侧壁上,所述倾斜助推部的上部与所述连接臂相连接,所述倾斜助推部的下部抵接在所述斜隔板46上,所述倾斜助推部与所述连接臂的之间的角度可调节。随着支撑块45下移时,所述倾斜助推部与所述连接臂的之间的角度会变大,将斜隔板46上岩粉推落。

阻隔板47,设置于所述凹坑a221内与所述中部侧壁223相对的侧壁上,所述阻隔板47位于所述沉积箱49的下表面与所述斜隔板46上表面之间,所述阻隔板47的外边缘与所述沉积箱49的下表面边缘有部分重叠,用于阻挡沉积箱49一侧向下移动,使得沉积箱49向连接口2231方向倾斜,便于倾倒岩粉。

柔性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入口491与所述循环槽21,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出口492与所述循环槽21,便于所述沉积箱49上下移动时,与循环槽21进行连接,防止泥浆溢出或洒出到凹坑a221中。

本发明的沉淀池还设置有收集装置50,所述收集装置50设置于所述凹坑b222中,所述收集装置50通过所述连接口2231与所述沉积箱49相通。具体的所述收集装置50包括液压起降装置,所述液压起降装置为目前市场行常规的液压起降装置,此处不再详细叙述其结构,将其装置主体部分设置于所述凹坑b222的底部。

收集箱52,设置于所述液压起降装置之上,所述收集箱52靠近所述中部侧壁223的侧壁上设置有斜口521,所述斜口521与所述中部侧壁223上的连接口2231相接,所述沉积箱49中岩粉可通过斜口521进入到收集箱52中,所述收集箱52的底部倾斜设置,由所述斜口521所在侧壁向相对侧壁方向倾斜,防止岩粉在斜口521处堆积。

控制踏板53,与所述液压起降装置的液压控制端相连接,所述控制踏板53设置于所述凹坑b222的外部边缘处,便于人员在地面上操控所述液压起降装置的升降。

具体使用时,使用过的泥浆由孔口14,进入到循环槽21中,并沿着循环槽21流动,流动过程中泥浆中携带的岩粉被设置于循环槽21中的挡板213逐级阻挡,进行初步沉淀,同时流动的泥浆亦经过沿循环槽21设置的各沉淀池进行沉淀,在沉淀池中进行沉淀时,泥浆由入口491进入到沉积箱49中,由第一出口492流出再次进入到循环槽21中,泥浆中岩粉逐渐沉积在沉积箱49的底部,当岩粉沉积越来越多时,沉积箱49逐渐重量加大,通过支撑块45以及斜楔块44逐渐压缩弹性件b42压缩,两个斜楔块44沿着壳体41上部的突出部逐渐下滑,因此沉积箱49逐渐下移,移动一定距离后,所述沉积箱49的第二出口493与所述连接口2231相对齐,所述沉积箱49内底部沉积的岩粉由第二出口493通过连接口2231进入到收集箱52中,同时当沉积箱49下降过程中,一侧的底部会与所述阻隔板47相接触,阻碍相应侧继续向下移动,由于沉积箱49的另一边与支撑块45相铰接,在继续下移的过程中,沉积箱49会绕着铰接的边缘逐渐倾斜,便于沉积箱49内的岩粉进入到收集箱52中。同时随着支撑块45下移时,所述倾斜助推部的下端部一直抵接在所述斜隔板46上,使得倾斜助推部与所述连接臂的之间的角度会变大,将斜隔板46上已有的或者新掉落的岩粉由连接口2231推入到收集箱52中。

当沉积箱49的重量逐渐减轻时,弹性件b42会恢复弹力,推动限位板43、斜楔块44以及支撑块45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沉积箱49上移继续进行沉淀岩粉,此过程循环往复,直至将收集箱52填满统一倾倒。

在岩粉沉积的整个过程中,往往通过实际经验、实验和计算相结合的手段确定沉积箱49中岩粉的一个质量值m岩粉(m岩粉的选取与沉积箱49的截面积,岩粉密度,泥浆密度,泥浆流速,弹性件等参数有关)和合适的弹性件b42,此m岩粉值下,水泥和岩粉的重量等于弹性件b42的最大弹力,且要岩粉质量为m岩粉时的堆积高度h岩粉足够大且远大于第二出口493开口高度h1,即使沉积箱49下移到最低位置岩粉发生快速倾倒,弹性件b42缓慢恢复弹力的过程,h岩粉始终大于h1,以此确保整个过程中岩粉堆积高度始终高于第二出口493的上端边缘,将泥浆和第二出口493分隔开,确保泥浆始终不会进入到收集箱52中。

当收集箱52需要倾倒时,按下移动板2232上方的按压卡接块2234,使得移动板2232下移将连接口2231堵上,防止收集箱52倾倒时,岩粉由沉积箱49进入凹坑b222中,然后通过踩踏位于凹坑b222边缘的控制踏板53,将液压起降装置升起,将收集箱52从凹坑b222中升起,将其内部的岩粉倒入预备的岩粉回收箱中。

经过祛除岩粉的泥浆通入到泥浆池25中,检测合格后通过泥浆泵入管道27通入到钻杆12中,进行循环。

本发明所述的环保泥浆循环系统通过对泥浆浆循环系统、泥浆池进行技术改进,不仅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降低了公司环境治理投入的人力、物力等投资,还很大程度地降低由于泥浆材料渗漏对周边环境产生的扰动,为公司创造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发明中的前、后、左、右、上、下等词语只为描述结构的方便,并不形成对技术方案的限定。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