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井眼可退式打捞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9968发布日期:2019-10-22 20:18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井眼可退式打捞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井眼或井中打捞或排除物体用的抓捞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小井眼可退式打捞筒。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在小井眼井的钻井操作过程中,因其套管内径小、井内情况复杂,时有卡钻的情况发生,由于钻具接箍与套管之间的间隙较小,将被卡的管柱打捞出来成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人们常用倒扣捞矛打捞油管,因矛杆与接头为螺纹连接,其连接强度,油管极易松脱,选择使用可退捞矛可进行活动解卡、倒扣,虽满足强度要求,但其反转退出的特殊结构无法反转解卡落物,操作时捞矛卡瓦处极易脱开,油管仍然无法解卡。

常用的捞矛对于仅有的油管结构尚无高效的解卡能力,在对内部设有电缆等内容物的油管更无作为。

不难发现,现有常规结构的外捞工具因受力件为筒体,其打捞范围小;而小尺寸的外捞工具又无法保证连接强度。

为满足目前小井眼井下施工及打捞作业的需求,如何开发一种结构可靠、操作简单、使用安全的可退式打捞筒是当下钻井从业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常规结构的外捞工具存在着打捞范围小、连接强度差的不足,针对小井眼井具有环形空间间隙小、入井用具尺寸受限的特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打捞范围大、连接强度好、操作效率高的小井眼可退式打捞筒。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小井眼可退式打捞筒,包括一筒状的上接头和一筒状的中间接头;

所述中间接头与上接头同轴设置,且中间接头可拆连接在上接头的内壁上;

小井眼可退式打捞筒还包括一芯轴筒、若干径向卡爪、环形活塞及推筒,所述芯轴筒与中间接头同轴设置且芯轴筒包括一固定端和一延伸端,芯轴筒的固定端可拆连接在中间接头上;

所述中间接头的一端与上接头套接,所述中间接头的另一端与芯轴筒套接;

所述上接头与中间接头之间设有一环形腔,在中间接头上径向贯穿设有一与环形腔相连通的通压孔,环形活塞轴向滑动设置在环形腔内,推筒轴向滑动套装在中间接头的外壁上,推筒包括驱动端和推压端,推筒的驱动端伸入环形腔且与环形活塞相连接;

所述径向卡爪包括一连接端和一收紧端,径向卡爪的连接端设置在芯轴筒上,在径向卡爪收紧端的外壁上设有楔块,在所述推筒的推压端设有斜面,该斜面与楔块相配合。

进一步:所述芯轴筒的延伸端延伸至楔块远离推筒的一侧;

在所述芯轴筒的外壁上开有环形滑槽,在该环形滑槽内设有环形滑块,所述径向卡爪的连接端固定在环形滑块上;

在所述环形滑块上开有长圆孔,在与长圆孔对应的推筒壁上设有销钉且该销钉伸入长圆孔内。

进一步:在所述芯轴筒的延伸端上对应楔块设有斜面。

进一步:在所述芯轴筒固定端的外壁上设有环形挡环,在该环形挡环与推筒的驱动端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装在中间接头上。

进一步:在所述环形活塞与上接头的接触面上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在所述环形活塞与中间接头的接触面上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在所述上接头与中间接头的接触面上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推筒的外周面直径与上接头的外周面直径相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环形活塞带动推筒轴向移动,推筒推压端的斜面推压楔块使径向卡爪轴向收紧,具有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可打捞小井眼井内的卡钻,打捞范围大、操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上接头;2、中间接头;21、通压孔;3、芯轴筒;31、固定端;32、延伸端;33、环形滑槽;4、径向卡爪;41、连接端;42、收紧端;43、楔块;5、环形腔;6、环形活塞;7、环形挡环;8、推筒;81、驱动端;82、推压端;83、斜面;9、复位弹簧;10、密封圈;11、管柱;12、环形滑块;121、长圆孔;13、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小井眼可退式打捞筒,其包括一筒状的上接头1和一筒状的中间接头2。

中间接头2与上接头1同轴设置,中间接头2经螺纹连接在上接头1的内壁上。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芯轴筒3、若干径向卡爪4、环形活塞6及推筒8。

其中,芯轴筒3与中间接头2同轴设置,所述中间接头2的一端与上接头1套接,所述中间接头2的另一端与芯轴筒3套接。

芯轴筒3包括一固定端31和一延伸端32,芯轴筒3的固定端31经螺纹连接在中间接头2上,在上接头1与中间接头2之间设有一环形腔5,环形活塞6轴向滑动设置在环形腔5内,推筒8轴向滑动套装在中间接头2的外壁上,推筒8包括驱动端81和推压端82,推筒8的驱动端81伸入环形腔5且与环形活塞6相连接。

为便于驱动环形活塞6,如图2所示,在中间接头2上径向贯穿设有一与环形腔5相连通的通压孔21,压力流体穿经上接头1伸入中间接头2并与通压孔21相连接,通过向环形腔5内注入或者抽出压力流体即可驱动环形活塞6轴向往复运动。

如图1所示,在中间接头2的外壁上轴向滑动套装有一推筒8,该推筒8的驱动端81伸入环形腔5且与环形活塞6相连接。

如图1所示,径向卡爪4包括一连接端41和一收紧端42,径向卡爪4的连接端41设置在芯轴筒3上,在径向卡爪4收紧端42的收紧端42的外壁上设有楔块43,在推筒8的推压端82设有斜面83,该斜面83与楔块43相配合。当推筒8的推压端82向楔块43施压时,楔块43受力引导径向卡爪4径向收缩,达到夹持被卡管柱11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本使用新型通过环形活塞6带动推筒8轴向动作,推筒8推压端82的斜面83推压楔块43使径向卡爪4轴向收紧,其打捞范围大、操作效率高。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图3所示,芯轴筒3的延伸端32延伸至楔块43远离推筒8的一侧,在芯轴筒3的延伸端32上对应楔块43设有配合的斜面83。

如图4所示,在芯轴筒3的外壁上开有环形滑槽33,在该环形滑槽33内设有环形滑块12,径向卡爪4的连接端41固定在环形滑块12上。

同时,在环形滑块12上开有长圆孔121,在与长圆孔121对应的推筒8壁上设有销钉13且该销钉13伸入长圆孔121内。

在本实施例中,径向卡爪4的楔块43由两侧受力,其进一步提高径向卡爪4与被卡管柱11的连接强度。

实施例3

如图1、图4所示,在芯轴筒3固定端31的外壁上设有环形挡环7,在该环形挡环7与推筒8的驱动端81之间设有复位弹簧9,复位弹簧9套装在中间接头2上。复位弹簧9在推筒8远离上接头1是被压缩蓄能,在压力流体卸力后推动推筒8靠近上接头1。

在本实施例中,复位弹簧9可加快通压孔21中压力流体的排出,使径向卡爪4快速复位。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图1、图2中,在环形活塞6与上接头1、中间接头2的接触面上分别设有密封圈10,在上接头1与中间接头2的接触面上设有密封圈10。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圈10的设置可提高环形腔5对压力流体的密封性能,使环形活塞6动作更加精确、有力。

实施例5

推筒8的外周面直径与上接头1的外周面直径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推筒8可随上接头1伸入小井眼井内,且可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同轴度,不会因推筒8体积过大影响抓捞。

实施例6

如图1所示,一种小井眼可退式打捞筒,其包括一筒状的上接头1和一筒状的中间接头2。中间接头2与上接头1同轴设置,且中间接头2经螺纹连接在上接头1的内壁上。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芯轴筒3、若干径向卡爪4、环形活塞6及推筒8。其中,芯轴筒3与中间接头2同轴设置,中间接头2的一端与上接头1套接,所述中间接头2的另一端与芯轴筒3套接。

芯轴筒3包括一固定端31和一延伸端32,芯轴筒3的固定端31经螺纹连接在中间接头2上,在上接头1与中间接头2之间设有一环形腔5,环形活塞6轴向滑动设置在环形腔5内,推筒8轴向滑动套装在中间接头2的外壁上,推筒8包括驱动端81和推压端82,推筒8的驱动端81伸入环形腔5且与环形活塞6相连接。

为便于驱动环形活塞6,如图2所示,在中间接头2上径向贯穿设有一与环形腔5相连通的通压孔21,压力流体穿经上接头1伸入中间接头2并与通压孔21相连接,通过向环形腔5内注入或者抽出压力流体即可驱动环形活塞6轴向往复运动。

需要说明,为加快通压孔21中压力流体的排出,如图1、图4所示,在芯轴筒3固定端31的外壁上设有环形挡环7,在该环形挡环7与推筒8的驱动端81之间设有复位弹簧9,复位弹簧9套装在中间接头2上。复位弹簧9在推筒8远离上接头1是被压缩蓄能,在压力流体卸力后推动推筒8靠近上接头1。

如图1所示,推筒8的外周面直径与上接头1的外周面直径相等。在入井时可保证本实用新型与小井眼井的同轴度。

在图1、图2中,在环形活塞6与上接头1、中间接头2的接触面上分别设有密封圈10,在上接头1与中间接头2的接触面上设有密封圈10,密封圈10的设置可提高环形腔5对压力流体的密封性能,使环形活塞6动作更加精确、有力。

如图1所示,在中间接头2的外壁上轴向滑动套装有一推筒8,该推筒8的驱动端81伸入环形腔5且与环形活塞6相连接;径向卡爪4包括一连接端41和一收紧端42,径向卡爪4的连接端41设置在芯轴筒3上,在径向卡爪4收紧端42的外壁上设有楔块43,在推筒8的推压端82设有斜面83,该斜面83与楔块43相配合。当推筒8的推压端82向楔块43施压时,楔块43受力引导径向卡爪4径向收缩,达到夹持被卡管柱11的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径向卡爪4与被卡管柱11的连接强度,如图1、图3所示,芯轴筒3的延伸端32延伸至楔块43远离推筒8的一侧,在芯轴筒3的延伸端32上对应楔块43设有配合的斜面83,如图4所示,在芯轴筒3的外壁上开有环形滑槽33,在该环形滑槽33内设有环形滑块12,径向卡爪4的连接端41固定在环形滑块12上,同时,在环形滑块12上开有长圆孔121,在与长圆孔121对应的推筒8壁上设有销钉13且该销钉13伸入长圆孔121内。

在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落至卡钻的小井眼井中,并使芯轴筒3套装在被卡的管柱11上,向环形腔5内泵入压力流体,环形活塞6带动推筒8轴向动作,推筒8推压端82的斜面83推压楔块43使径向卡爪4轴向收紧;同时,推筒8壁上设有销钉13推动环形滑块12在芯轴筒3外壁上开有的环形滑槽33内滑动,环形滑块12推动与其连接的径向卡爪4,使楔块43伸入芯轴筒3的延伸端32并与对应的斜面83配合;随着推筒8轴向动作,径向卡爪4轴向收缩量逐渐增加,直至将被卡的管柱11夹紧,进而抓捞出井。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连接强度好,其打捞范围大、操作效率高。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涉及“ 第一”、“ 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 第一”、“ 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