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田钻井岩屑及固渣资源化利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9960发布日期:2019-10-22 20:18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田钻井岩屑及固渣资源化利用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田开采领域,具体是一种气田钻井岩屑及固渣资源化利用设备。



背景技术:

天然气同原油一样埋藏在地下封闭的地质构造之中,有些和原油储藏在同一层位,有些单独存在。对于和原油储藏在同一层位的天然气,会伴随原油一起开采出来。对于只有单相气存在的,我们称之为气藏,其开采方法既与原油的开采方法十分相似,又有其特殊的地方。

在使用挖井设备进行气井挖掘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岩屑和固渣,其中岩屑中往往存在着大量的钻井液,如果直接进行排放,将造成大量钻井液的浪费,故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气田钻井岩屑及固渣资源化利用设备,能够有限地完成对岩屑中钻井液的回收利用,避免钻井液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田钻井岩屑及固渣资源化利用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田钻井岩屑及固渣资源化利用设备,包括壳体、分离器、转轴和丝杆;所述壳体由上部的直筒段和下部的圆台段组成而成,其中圆台段的内腔直径大于直筒段的内腔直径,直筒段上设置有滤网,滤网位于直筒段和圆台段的连接处,滤网的外围设置有收集罩,收集罩固定在壳体的外壁上,收集罩为上小下大结构且其内腔底面倾斜设置,收集罩的底部连接有排液管,排液管上安装有阀门,圆台段的底部转动安装有出料门,壳体的底部两侧还对称固定有底座;所述分离器设置在壳体内,分离器包括上下对称分布的圆板和固定在两侧圆板之间的连接管,圆板的外径与直筒段的内径相同,上侧所述圆板上开设有入料口,壳体上右侧上方嵌设有入料管,入料管的管口位于入料口的上方;所述转轴穿设在分离器的竖向中心位置,转轴的下端转动连接在壳体的内腔底部,壳体的顶部中心位置还安装有驱动转轴转动的电机,转轴上沿长度方向固定有多个平键,上下两侧所述圆板上均开设有供转轴穿过的通孔,通孔由与转轴相配合的圆形孔以及与平键相配合的矩形孔组合而成;所述丝杆有两个对称设置在转轴的左右两侧,丝杆的上端转动连接在壳体的内腔顶面上,其中左侧所述丝杆通过第一皮带传动连接转轴,右侧所述丝杆通过第二皮带传动连接转轴,从而使得两侧的丝杆能够同步转动,丝杆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有L型连接块,L型连接块的水平段与丝杆连接,L型连接块的竖直段底部固定有滑块,上侧所述圆板的顶部开设有环形槽,滑块滑动卡设在环形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料门上固定有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液管在收集罩的底部设置有多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平键有四个且沿周向等距布设在转轴的外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丝杆的末端还固定有限位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巧妙,通过设置由直筒段和圆台段组成的壳体,配合旋进的分离器,能够有效地实现岩屑和钻井液的分离,避免钻进液的浪费,且能够对分离后固体进行快速收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整体结构采用联动式的设计,更易于工作人员的操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气田钻井岩屑及固渣资源化利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气田钻井岩屑及固渣资源化利用设备中转轴与圆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滤网、2-出料门、21-把手、2-顶盖、3-底座、41-圆板、411-入料口、412-通孔、413-环形滑槽、42-连接管、5-入料管、6-转轴、61-平键、62-电机、7-收集罩、71-排液管、8-丝杆、81-第一皮带、82-第二皮带、83-限位块、9-L型连接块、91-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气田钻井岩屑及固渣资源化利用设备,包括壳体1、分离器、转轴6和丝杆8;所述壳体1由上部的直筒段和下部的圆台段组成而成,其中圆台段的内腔直径大于直筒段的内腔直径,直筒段上设置有滤网11,滤网11位于直筒段和圆台段的连接处,滤网11的外围设置有收集罩7,收集罩7固定在壳体1的外壁上,收集罩7为上小下大结构且其内腔底面倾斜设置,可以避免分离出的钻井液回流至壳体1中,收集罩7的底部连接有排液管71,排液管71上安装有阀门,进一步的,排液管71在收集罩7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圆台段的底部转动安装有出料门2,出料门2上固定有把手21,用于翻转操作,壳体1的底部两侧还对称固定有底座3;

所述分离器设置在壳体1内,分离器包括上下对称分布的圆板41和固定在两侧圆板41之间的连接管42,圆板41的外径与直筒段的内径相同,从而可以使得分离器贴合在直筒段上,上侧所述圆板41上开设有入料口411,壳体1上右侧上方嵌设有入料管5,入料管5的管口位于入料口411的上方,入料时需转动分离器来调整入料口411的位置,使其正对入料管5;所述转轴6穿设在分离器的竖向中心位置,转轴6的下端转动连接在壳体1的内腔底部,壳体1的顶部中心位置还安装有驱动转轴6转动的电机62,转轴6上沿长度方向固定有多个平键61,进一步的,平键61有四个且沿周向等距布设在转轴6的外围,上下两侧所述圆板41上均开设有供转轴6穿过的通孔412,通孔412由与转轴6相配合的圆形孔以及与平键61相配合的矩形孔组合而成,从而使得分离器既能够被转轴6驱动转动又能够沿着转轴6上下移动;

所述丝杆8有两个对称设置在转轴6的左右两侧,丝杆8的上端转动连接在壳体1的内腔顶面上,其中左侧所述丝杆8通过第一皮带81传动连接转轴6,右侧所述丝杆8通过第二皮带82传动连接转轴6,从而使得两侧的丝杆8能够同步转动,丝杆8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有L型连接块9,进一步的,丝杆8的末端还固定有限位块83,避免丝杆8与L型连接块9脱离配合,L型连接块9的水平段与丝杆8连接,L型连接块9的竖直段底部固定有滑块91,上侧所述圆板41的顶部开设有环形槽413,滑块91滑动卡设在环形槽413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初始状态下,分离器位于壳体1的直筒段中,此时圆板1与壳体1的内腔壁贴合,将岩屑和固渣从入料管5加入到分离器中,启动电机62,电机62通过转轴6带动分离器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岩屑中的钻井液被甩出进入到收集罩7中完成回收,避免了钻井液的浪费,而岩屑和固渣被滤网11所拦截继续留在分离器中;同时转轴6分别通过第一皮带81和第二皮带82带动双侧的丝杆8转动,丝杆8通过L型连接块9带动分离器向下移动,当分离器从壳体1的直筒段移动到圆台段时,圆板41不再与壳体1的内腔壁贴合,分离出钻井液的岩屑和固渣从分离器中被甩出进入到壳体1的内腔底部,然后经由出料门2进行收集,采用离心甩出的方式能够加速固体从分离器中的排出,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巧妙,通过设置由直筒段和圆台段组成的壳体1,配合旋进的分离器,能够有效地实现岩屑和钻井液的分离,避免钻进液的浪费,且能够对分离后固体进行快速收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整体结构采用联动式的设计,更易于工作人员的操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