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复位封锁煤矿回风立井防爆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29955发布日期:2020-06-02 18:58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可复位封锁煤矿回风立井防爆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煤矿安全的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可复位封锁煤矿回风立井防爆门。



背景技术:

煤矿风井防爆门是一个重要的安全设施,用于保护通风机的正常运行,主要作用在于当井下发生重大的爆炸事故时,可以受爆炸冲击自动打开,转移能量。

但是,目前的煤矿风井防爆门往往在很多时候不能够进行自动复位封锁工作,继而容易导致风流短路或反风措施难以实施,同时在较短时间内井下不能形成正常的通风状态,从而生产中所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也会停滞在井下,且还会随时间的推移而进一步积聚,以至于井下工人发生中毒,甚至井内再发生二次爆炸,进而伤害井下工作人员生命而造成事故扩大化,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研发一种可复位封锁煤矿回风立井防爆门。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所要解决是针对的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复位封锁煤矿回风立井防爆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可复位封锁煤矿回风立井防爆门,包括:

防爆井盖,其设于煤矿回风立井井口处,用于遮盖煤矿回风立井井口;

伸缩卡锁机构,其设于所述防爆井盖与煤矿回风立井井口处之间,当其向煤矿回风立井中心方向伸出时,用于卡锁所述防爆井盖;

伸缩复位机构,其设于煤矿回风立井内,且其上端与所述防爆井盖下侧相连接,当煤矿回风立井内发生爆炸以使所述防爆井盖分脱出所述伸缩卡锁机构且向上移出待至爆炸过后,用于下拉所述防爆井盖以使所述防爆井盖复位卡锁至所述伸缩卡锁机构上。

如上所述的可复位封锁煤矿回风立井防爆门,所述伸缩卡锁机构包括:

安装环体,其沿煤矿回风立井井口周侧方向设置于煤矿回风立井井口处;

伸缩环体,其套设于所述安装环体内,并可沿所述安装环体径向方向伸缩移动,用于适配卡锁所述防爆井盖。

如上所述的可复位封锁煤矿回风立井防爆门,所述伸缩环体的形状为圆环形,且其内环侧开设有朝外凹陷的外凹环槽;

所述防爆井盖的形状为圆形,且其外部周侧上设有可与所述外凹环槽相适配的环形外凸部。

如上所述的可复位封锁煤矿回风立井防爆门,所述安装环体和所述伸缩环体的上侧面均为从外至内向下倾斜,且其倾斜角度相等。

如上所述的可复位封锁煤矿回风立井防爆门,所述安装环体上侧面和所述伸缩环体上侧面的倾斜角度范围均为5°~20°。

如上所述的可复位封锁煤矿回风立井防爆门,所述伸缩卡锁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环体和所述伸缩环体间且用于弹性伸缩所述伸缩环体的弹性伸缩体。

如上所述的可复位封锁煤矿回风立井防爆门,所述伸缩复位机构包括:

安装架体,其设于所述煤矿回风立井内,位于所述防爆井盖下侧;

伸缩复位连接组,其设于所述安装架体上,且其上端与所述防爆井盖下侧相连接,用于下来所述防爆井盖以复位卡锁于所述伸缩卡锁机构上。

如上所述的可复位封锁煤矿回风立井防爆门,所述伸缩复位连接组包括:

防爆安装筒,其设于所述安装架体中部;

限位盘,其设于所述防爆安装筒内;

伸缩弹性件,其设于所述防爆安装筒内,并位于所述限位盘下侧;

伸缩连杆,其套设于所述防爆安装筒上,且其下端与所述限位盘相连接,上端与所述防爆井盖下侧相连接。

如上所述的可复位封锁煤矿回风立井防爆门,所述安装架体上至少设有2个向中伸出以用于连接所述防爆安装筒的连接部。

如上所述的可复位封锁煤矿回风立井防爆门,所述连接部的数量为3个,且两相紧邻的所述连接部间设有用于间隔的间隔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申请有如下优点:

1、本申请可复位封锁煤矿回风立井防爆门通过所述所述伸缩卡锁机构卡锁所述防爆井盖,而当煤矿回风立井内发生爆炸时,爆炸火焰及井内气压升高则可向上推动所述防爆井盖,以使所述防爆井盖分脱出所述伸缩卡锁机构的卡锁,随之向上移动以冒出井内火焰、热气,而当煤矿回风立井内爆炸过后,所述防爆井盖在其自身重力和煤矿回风立井内负压作用下,则可通过所述伸缩复位机构加速下拉所述防爆井盖向下移动,以使所述防爆井盖被卡锁复位至所述伸缩卡锁机构上,继而可达到自动快速地复位封锁煤矿回风立井,从而可避免井内再发生二次爆炸而伤害井下工作人员生命,进而可大大降低爆炸事故的扩大化。

2、本申请可复位封锁煤矿回风立井防爆门采用所述防爆安装筒的目的在于可最大限度减少爆炸时所带来的损伤,从而尽量达到保护所述限位盘和所述伸缩弹性件及所述伸缩连杆,进而避免整一所述伸缩复位连接组在煤矿回风立井发生爆炸时而丧失下拉复位所述防爆井盖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可复位封锁煤矿回风立井防爆门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视图ⅰ。

图3是本申请可复位封锁煤矿回风立井防爆门中所述伸缩复位连接组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可复位封锁煤矿回风立井防爆门隐藏所述防爆井盖后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可复位封锁煤矿回风立井防爆门,包括防爆井盖1、伸缩卡锁机构2和伸缩复位机构3。

具体的,所述防爆井盖1设于煤矿回风立井井口处,用于遮盖煤矿回风立井井口。所述伸缩卡锁机构2设于所述防爆井盖1与煤矿回风立井井口处之间,当其向煤矿回风立井中心方向伸出时,用于卡锁所述防爆井盖1。所述伸缩复位机构3设于煤矿回风立井内,且其上端与所述防爆井盖1下侧相连接,当煤矿回风立井内发生爆炸以使所述防爆井盖1分脱出所述伸缩卡锁机构2且向上移出待至爆炸过后,用于下拉所述防爆井盖1以使所述防爆井盖1复位卡锁至所述伸缩卡锁机构2上。

本申请可复位封锁煤矿回风立井防爆门通过所述伸缩卡锁机构2卡锁所述防爆井盖1,而当煤矿回风立井内发生爆炸时,爆炸火焰及井内气压升高则可向上推动所述防爆井盖1,以使所述防爆井盖1分脱出所述伸缩卡锁机构2的卡锁,随之向上移动以冒出井内火焰、热气,而当煤矿回风立井内爆炸过后,所述防爆井盖1在其自身重力和煤矿回风立井内负压作用下,则可通过所述伸缩复位机构3加速下拉所述防爆井盖1向下移动,以使所述防爆井盖1被卡锁复位至所述伸缩卡锁机构2上,继而可达到自动快速地复位封锁煤矿回风立井,从而可避免井内再发生二次爆炸而伤害井下工作人员生命,进而可大大降低爆炸事故的扩大化。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卡锁机构2包括安装环体21和伸缩环体22。所述安装环体21沿煤矿回风立井井口周侧方向设置于煤矿回风立井井口处。所述伸缩环体22套设于所述安装环体21内,并可沿所述安装环体21径向方向伸缩移动,用于适配卡锁所述防爆井盖1。其目的在卡锁所述防爆井盖1。

更进一步的,所述伸缩环体22的形状为圆环形,且其内环侧开设有朝外凹陷的外凹环槽221。所述防爆井盖1的形状为圆形,且其外部周侧上设有可与所述外凹环槽221相适配的环形外凸部11。其目的在于方便所述防爆井盖1滑入所述外凹环槽221内,或从所述外凹环槽221内分脱出来,进而方便所述防爆井盖1在煤矿回风立井内爆炸时被推出煤矿回风立井井口,且当煤矿回风立井内爆炸过后,也可方便所述防爆井盖1复位卡锁至所述伸缩环体22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环体21和所述伸缩环体22的上侧面均为从外至内向下倾斜,且其倾斜角度相等。所述安装环体21上侧面和所述伸缩环体22上侧面的倾斜角度范围均为5°~20°,优选为15°。其优点在于有利于所述防爆井盖1向下移动且被所述伸缩环体22卡锁复位至封锁煤矿回风立井井口的状态。

更进一步的,所述伸缩卡锁机构2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凹环槽221上以用于密封连接所述防爆井盖1的密封圈24,所述密封圈24的形状与所述外凹环槽221的形状相适配,且其制作材料为橡胶。其优点在于采用所述密封圈24可达到密封连接所述防爆井盖1的目的,进而可防止漏风,或渗水。

更进一步的,所述伸缩卡锁机构2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环体21和所述伸缩环体22间且用于弹性伸缩所述伸缩环体22的弹性伸缩体23。其目的在于满足伸缩所述伸缩环体22的使用需求。

更进一步的,所述伸缩复位机构3包括安装架体31和伸缩复位连接组32。所述安装架体31设于所述煤矿回风立井内,位于所述防爆井盖1下侧。所述伸缩复位连接组32设于所述安装架体31上,且其上端与所述防爆井盖1下侧相连接,用于下来所述防爆井盖1以复位卡锁于所述伸缩卡锁机构2上。所述伸缩复位连接组32包括防爆安装筒321、限位盘322、伸缩弹性件323、伸缩连杆324。所述防爆安装筒321设于所述安装架体31中部。所述限位盘322设于所述防爆安装筒321内。所述伸缩弹性件323设于所述防爆安装筒321内,并位于所述限位盘322下侧。所述伸缩连杆324套设于所述防爆安装筒321上,且其下端与所述限位盘322相连接,上端与所述防爆井盖1下侧相连接。采用所述防爆安装筒321的目的在于可最大限度减少爆炸时所带来的损伤,从而尽量达到保护所述限位盘322和所述伸缩弹性件323及所述伸缩连杆324,进而避免整一所述伸缩复位连接组32在煤矿回风立井发生爆炸时而丧失下拉复位所述防爆井盖1的功能。

更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体31上至少设有2个向中伸出以用于连接所述防爆安装筒321的连接部311。所述连接部311的数量优选为3个,且两相紧邻的所述连接部311间设有用于间隔的间隔空间3100。采用所述间隔空间3100的目的在于当煤矿回风立井内发生爆炸时,其可用于通过向上冲的火焰和热气。

更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伸缩体23和所述伸缩弹性件323均为弹簧。其目的在于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综上所述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其对本申请作出各种变化,则仍落入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