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管调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15648发布日期:2020-06-16 22:45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油管调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下作业地面摆排油管技术领域,是一种油管调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井下作业(小修、带压)上修前需要准备摆放一些工具管;某些特殊工序需要加深、更换油管,而油管拖车将油管堆放至井场,部分油管接箍在后面的情况多有发生,需调头的油管被排上油管盒之前,人工将其搬起,并转动180°,将管柱调头,每根油管大约有100公斤,耗时耗力,而且搬运油管时容易发生人员被油管砸伤、脚部扭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管调头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油管调头存在的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油管调头装置,包括支腿、支撑板、立管、托架和旋转座,立管中部外侧沿圆周均匀分布有至少三个支腿,每个支腿下端均位于立管下方外侧,立管内部设有上下贯通的转动腔,对应立管下部位置的转动腔内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上方设有能够绕着立管中心线旋转的旋转座,旋转座下端与支撑板上端相抵,旋转座上端位于立管上方,旋转座上端固定安装有托架,托架上侧设有前后贯通且开口向上的圆弧槽。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旋转座可包括圆球和支撑杆,托架中部下侧固定安装有下部位于转动腔内的支撑杆,支撑杆下端固定安装有圆球,圆球下部外侧与对应位置的支撑板上侧相抵。

上述还可包括壳体压盖,立管上端外侧安装有壳体压盖,壳体压盖内部设有上下贯通的限位孔,限位孔的内径大于支撑杆的外径。

上述支撑板上侧设有开口向上且前后贯通的凹槽,凹槽呈v形,圆球下部外侧与对应位置的凹槽内侧相抵。

上述还可包括支腿座,对应每个支腿下端均设有支腿座,支腿座上侧中部与对应位置的支腿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构思巧妙,通过旋转座辅助作业人员安全地将油管调头,节省体力,通过支腿座能够稳定的固定在地面上,保护人员安全,具有油管调头时间短,油管摆正效率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半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立管,2为支撑板,3为托架,4为支腿,5为圆球,6为支撑杆,7为壳体压盖,8为支腿座,9为限位孔,10为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所示,该油管调头装置包括支腿4、支撑板2、立管1、托架3和旋转座,立管1中部外侧沿圆周均匀分布有至少三个支腿4,每个支腿4下端均位于立管1下方外侧,立管1内部设有上下贯通的转动腔,对应立管1下部位置的转动腔内固定安装有支撑板2,支撑板2上方设有能够绕着立管中心线旋转的旋转座,旋转座下端与支撑板2上端相抵,旋转座上端位于立管1上方,旋转座上端固定安装有托架3,托架3上侧设有前后贯通且开口向上的圆弧槽。根据需求,支腿4可为现有公知的技术,如直径为22mm的圆钢,支腿4与立管1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0°,立管1可为现有公知的技术,如φ73mm*380mm的油管,托架3可为现有公知的技术,如φ88.9mm*150mm对半切割的半圆管。在使用过程中,堆放在地面的油管需要调头时,将本实用新型放于约油管中部的地面平稳处,前后各一名作业人员将需要调头的油管搬起,使油管中部位于托架3的圆弧槽内,由施工人员手扶油管一头,水平方向旋转油管,托架3和旋转座随着油管转动,待施工人员转动180度后,油管公扣与母扣方向对调,将油管从托架3上取下,完成油管调头的作业,重复操作,直至需要调头的油管都将方向调正后,完成调头作业,回收本实用新型,再由人工或抓管机将所有地面油管放置至油管盒上。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构思巧妙,通过旋转座辅助作业人员安全地将油管调头,节省体力,通过支腿座能够稳定的固定在地面上,保护人员安全,具有油管调头时间短,油管摆正效率高的特点。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油管调头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所示,旋转座包括圆球5和支撑杆6,托架3中部下侧固定安装有下部位于转动腔内的支撑杆6,支撑杆6下端固定安装有圆球5,圆球5下部外侧与对应位置的支撑板2上侧相抵。根据需求,支撑杆6可为现有公知的技术,如φ40mm的圆钢,圆球5可为现有公知的技术,如φ42mm的钢球,旋转座与托架3安装在一起的高度为320mm。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使需要调头的油管在托架3的圆弧槽内左右旋转,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力,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

如附图1所示,还包括壳体压盖7,立管1上端外侧安装有壳体压盖7,壳体压盖7内部设有上下贯通的限位孔9,限位孔9的内径大于支撑杆6的外径。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使旋转座旋转时在较小范围内摆动,能够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如附图1所示,支撑板2上侧设有开口向上且前后贯通的凹槽10,凹槽10呈v形,圆球5下部外侧与对应位置的凹槽10内侧相抵。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便于加工凹槽10,也能使圆球5与凹槽10接触可靠,能使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更加轻便。

如附图1所示,还包括支腿座8,对应每个支腿4下端均设有支腿座8,支腿座8上侧中部与对应位置的支腿4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增大本实用新型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油管调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腿、支撑板、立管、托架和旋转座,立管中部外侧沿圆周均匀分布有至少三个支腿,每个支腿下端均位于立管下方外侧,立管内部设有上下贯通的转动腔,对应立管下部位置的转动腔内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上方设有能够绕着立管中心线旋转的旋转座,旋转座下端与支撑板上端相抵,旋转座上端位于立管上方,旋转座上端固定安装有托架,托架上侧设有前后贯通且开口向上的圆弧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管调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座包括圆球和支撑杆,托架中部下侧固定安装有下部位于转动腔内的支撑杆,支撑杆下端固定安装有圆球,圆球下部外侧与对应位置的支撑板上侧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管调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压盖,立管上端外侧安装有壳体压盖,壳体压盖内部设有上下贯通的限位孔,限位孔的内径大于支撑杆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油管调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板上侧设有开口向上且前后贯通的凹槽,凹槽呈v形,圆球下部外侧与对应位置的凹槽内侧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油管调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腿座,对应每个支腿下端均设有支腿座,支腿座上侧中部与对应位置的支腿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管调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腿座,对应每个支腿下端均设有支腿座,支腿座上侧中部与对应位置的支腿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下作业地面摆排油管技术领域,是一种油管调头装置,包括支腿、支撑板、立管、托架和旋转座,立管中部外侧沿圆周均匀分布有至少三个支腿,每个支腿下端均位于立管下方外侧,立管内部设有上下贯通的转动腔,对应立管下部位置的转动腔内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上方设有能够绕着立管中心线旋转的旋转座,旋转座下端与支撑板上端相抵,旋转座上端位于立管上方,旋转座上端固定安装有托架,托架上侧设有前后贯通且开口向上的圆弧槽。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构思巧妙,通过旋转座辅助作业人员安全地将油管调头,节省体力,通过支腿座能够稳定的固定在地面上,保护人员安全,具有油管调头时间短,油管摆正效率高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刘朝刚;孙孟来;金萍;李明;张继海;沈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新疆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9
技术公布日:2020.06.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