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土建盾构施工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21011发布日期:2020-07-10 15:47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铁土建盾构施工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铁土建盾构施工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地铁是铁路运输的一种形式,指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即“地下铁道”或“地下铁”(subway、tube、underground)的简称,许多此类系统为了配合修筑的环境,并考量建造及营运成本,可能会在城市中心以外地区转成地面或高架路段。

地铁在盾构施工过程中,由于地铁施工位于地下,地下水容易渗透到施工场地,导致施工场地情况较为复杂,施工较为麻烦,且容易降低地铁的整体施工质量,申请号为cn201821585298.7的一种地铁土建盾构施工防护结构,包括内挡板,所述内挡板外壁设有支撑柱,支撑柱另一端连接有外挡板,所述支撑柱上设有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两端分别连接有内挡板和外挡板,所述内挡板下端连接有防护底座所述内挡板外壁上还设有防水膜,所述防护底座上设置有流通槽,所述外挡板下端部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外挡板外壁上设置有导流槽。但是该地铁土建盾构施工防护结构只是在内挡板与外挡板之间设置了几个支撑柱,在支撑柱上缠绕有缓冲弹簧,当隧道内因为盾构施工发生震动的时候,仅仅依靠缓冲弹簧的减震作用是不足够的,支撑柱承担的压力依旧很大,导致支撑柱寿命很短并且很容易折断,进而导致外挡板与内挡板之间失去支撑作用,使得整个防护装置失去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为一种地铁土建盾构施工防护结构,用于解决现有地铁土建盾构施工防护结构只是在内挡板与外挡板之间设置了几个支撑柱,在支撑柱上缠绕有缓冲弹簧,当隧道内因为盾构施工发生震动的时候,仅仅依靠缓冲弹簧的减震作用是不足够的,支撑柱承担的压力依旧很大,导致支撑柱寿命很短并且很容易折断,进而导致外挡板与内挡板之间失去支撑作用,使得整个防护装置失去作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铁土建盾构施工防护结构,包括外挡板与内挡板,所述外挡板与内挡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层、第二减震层与缓冲座,所述第一减震层与所述第二减震层之间设置有减震柱,所述减震柱采用上大下小的圆锥体结构,所述缓冲座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减震层与所述凹槽底部之间通过缓冲弹簧连接,所述凹槽两侧壁设置有滑动槽,所述第二减震层两侧壁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上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滑动槽适配,所述缓冲座顶部设置有防水装置,所述防水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减震层两侧,所述防水装置包括安装体、第一防水体和第二防水体,所述第一防水体与安装体连接,所述第二防水体和第一防水体连接,所述第一防水体设置在所述第二防水体上方,所述第二防水体与安装体之间留有弹性间隙,所述第一防水体与所述第二减震层抵触,所述第二防水体与所述第二减震层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挡板承受隧道震动压力产生形变的时候,首先通过第一减震层缓冲,然后通过减震柱缓冲,减震柱采用下大上小的圆锥体结构,使减震柱具有较大支撑力,能够承受来自第一减震层向下下压的压力且第一减震层不易弯曲变形,有效的起到巩固第一减震层和第二减震层的连接结构,然后压力传递到第二减震层进行缓冲,同时第二减震层与缓冲座发生相对滑动,通过缓冲弹簧进行缓冲,滑轮在滑动槽之间进行滑动,防止第二减震层与缓冲座之间的磨损,第一防水体与第二防水体能够防止地下水均与第二减震层抵触,防止地下水渗入到第二减震层与缓冲座之间。

优选的,所述缓冲弹簧的数量为若干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了第二减震层与所述缓冲座之间的缓冲力。

优选的,所述的安装体、第一防水体和第二防水体为一体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生产与安装。

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层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减震层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有竖向贯穿的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与第一连接孔对应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第一减震层、第二减震层和两侧的连接部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防止雨水和尘土等积压于第一减震层和第二减震层之间的间隙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层与所述外挡板接触的面设置为弧形,所述缓冲座与所述内档板接触的面设置为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减震层与所述外挡板贴合,所述缓冲座与所述内挡板贴合。

优选的,所述内挡板下端连接有防护底座,所述防护底座上设置有流通槽,所述外挡板下端部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外挡板外壁上设置有导流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侧水渗透至外挡板表面通过导流槽对水体进行引流进入导流管内部,导流管将水体引流至流通槽内部。

优选的,所述流通槽截面为弧形,且流通槽与导流管相连通,所述流通槽在防护底座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通槽倾斜设置,将流通槽端部与施工现场的排水管道连通进行排放。

优选的,所述导流管在外挡板侧壁上向内倾斜设置,且导流管在外挡板上均匀分布,所述导流管与外挡板之间通过胶合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当外挡板承受隧道震动压力产生形变的时候,首先通过第一减震层缓冲,然后通过减震柱缓冲,减震柱采用下大上小的圆锥体结构,使减震柱具有较大支撑力,能够承受来自第一减震层向下下压的压力且第一减震层不易弯曲变形,有效的起到巩固第一减震层和第二减震层的连接结构,然后压力传递到第二减震层进行缓冲,同时第二减震层与缓冲座发生相对滑动,通过缓冲弹簧进行缓冲,滑轮在滑动槽之间进行滑动,防止第二减震层与缓冲座之间的磨损,第一防水体与第二防水体能够防止地下水均与第二减震层抵触,防止地下水渗入到第二减震层与缓冲座之间。

2、所述第一减震层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减震层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有竖向贯穿的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与第一连接孔对应放置,可使第一减震层、第二减震层和两侧的连接部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防止雨水和尘土等积压于第一减震层和第二减震层之间的间隙内。

3、通过在所述内挡板下端连接有防护底座,所述防护底座上设置有流通槽,所述外挡板下端部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外挡板外壁上设置有导流槽,外侧水渗透至外挡板表面通过导流槽对水体进行引流进入导流管内部,导流管将水体引流至流通槽内部,将流通槽端部与施工现场的排水管道连通进行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缓冲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减震层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挡板;2、内挡板;3、第一减震层;4、第二减震层;5、缓冲座;6、减震柱;7、凹槽;8、缓冲弹簧;9、滑动槽;10、滑杆;11、滑轮;12、安装体;13、第一防水体;14、第二防水体;15、防护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地铁土建盾构施工防护结构,包括外挡板1与内挡板2,所述外挡板1与内挡板2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层3、第二减震层4与缓冲座5,所述第一减震层3与所述第二减震层4之间设置有减震柱6,所述减震柱6采用上大下小的圆锥体结构,所述缓冲座5设置有凹槽7,所述第二减震层4与所述凹槽7底部之间通过缓冲弹簧8连接,所述凹槽7两侧壁设置有滑动槽9,所述第二减震层4两侧壁设置有滑杆10,所述滑杆10上设置有滑轮11,所述滑轮11与所述滑动槽9适配,所述缓冲座顶部设置有防水装置,所述防水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减震层4两侧,所述防水装置包括安装体12、第一防水体13和第二防水体14,所述第一防水体13与安装体12连接,所述第二防水体14和第一防水体13连接,所述第一防水体13设置在所述第二防水体14上方,所述第二防水体14与安装体12之间留有弹性间隙,所述第一防水体13与所述第二减震层4抵触,所述第二防水体14与所述第二减震层4抵触。

其中,所述第一减震层与所述第二减震层为橡胶材质,所述减震柱为橡胶材质,上述外挡板与内挡板之间的减震架构可以设置有多个,能够提高外挡板与内挡板之间的缓冲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缓冲弹簧8的数量为若干个,能够增加第二减震层与缓冲底座之间的缓冲力。

进一步的,所述的安装体12、第一防水体13和第二防水体14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减震层3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减震层4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有竖向贯穿的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与第一连接孔对应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减震层3与所述外挡板1接触的面设置为弧形,所述缓冲座与所述内档板接触的面设置为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内挡板2下端连接有防护底座15所述防护底座15上设置有流通槽,所述外挡板1下端部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外挡板1外壁上设置有导流槽。

进一步的,所述流通槽截面为弧形,且流通槽与导流管相连通,所述流通槽16在防护底座15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17在外挡板1侧壁上向内倾斜设置,且导流管在外挡板1上均匀分布,所述导流管与外挡板1之间通过胶合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外挡板承受隧道震动压力产生形变的时候,首先通过第一减震层缓冲,然后通过减震柱缓冲,减震柱采用下大上小的圆锥体结构,使减震柱具有较大支撑力,能够承受来自第一减震层向下下压的压力且第一减震层不易弯曲变形,有效的起到巩固第一减震层和第二减震层的连接结构,然后压力传递到第二减震层进行缓冲,同时第二减震层与缓冲座发生相对滑动,通过缓冲弹簧进行缓冲,滑轮在滑动槽之间进行滑动,防止第二减震层与缓冲座之间的磨损,第一防水体与第二防水体能够防止地下水均与第二减震层抵触,防止地下水渗入到第二减震层与缓冲座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