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井变压变产阶段生产制度适应性判别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495599发布日期:2020-10-13 09:22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页岩气井变压变产阶段生产制度适应性判别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页岩气井变压变产阶段生产制度适应性判别方法,属于油气田开发应用方法研究领域。



背景技术:

页岩气井在投产前期日产气量高,国内外页岩气井大多数页岩气井处于变压-变产生产阶段,进入平输压或增压开采阶段后气井日产气量较低,近似于定压-定产生产。页岩气井全生命周期具有一下特点:(1)投产前期累产占页岩气井可采储量比例超过二分之一;(2)低产期生产时间长、单位时间内气井产量贡献比例较低;(3)水平多段压裂页岩气井普遍存在的应力敏感特性。为提高相对高产阶段气井产量贡献率、提高气井可采储量,避免由于气井生产制度与气井的工程-地质条件不匹配引起产能损失,有必要进行变压-变产生产阶段合理产能评价。

常规气藏气井的生产制度合理性评价方法主要有:无阻流量经验配产系数法、采气指数曲线法、压降速率法等以上方法都是基于定压生产或定产生产。由于页岩气井早期具有变压-变产的生产特点,页岩气井产能试井获得二项式产能方程指示曲线的线性相关性不高、甚至出现斜率为负的情况,因此无法建立产能方程,不能获得无阻流量导致无阻流量经验配产系数法、采气指数曲线法无法使用。另外页岩气井受埋深影响压力差别较大压降速率法也无法使用。目前页岩气井生产制度主要是考虑产量安排,没有考虑气井与储层条件是否匹配,配产是否科学合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页岩气井变压变产阶段生产制度适应性判别方法。本发明不需要难以取得的多项储层参数,而是利用分析得到的储层参数团用于生产制度合理性分析,可为下一步页岩气水平井的生产制度调整提供指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页岩气井变压变产阶段生产制度适应性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筛选出井区内的标准井;

2、收集标准井及待判别井的水平段长、压裂段数、压裂规模数据;

3、作标准井及待判别井的物质平衡时间~产量规整化拟压力关系曲线,分别得到拟生产指数值jp、线性流结束时间telf;

4、对比水平段长相差不超过水平典型井10%长度、压裂工艺相同的目标井与标准井的拟生产指数值jp、线性流结束时间telf,判别生产制度与储层条件是否匹配、生产制度是否合理。

所述步骤1中,标准井是指投产时间1年以上,且生产动态表现较好:峰值日产气量至1年末日产气量递减率不超过60%的典型井。

所述步骤3中,拟生产指数值jp、线性流结束时间telf的计算步骤如下:

a、计算物质平衡时间tc,将变产量生产时间转换为定产量生产:

tc=np/qgnp为累计产气量,qg为当前产量;

b、计算产量规整化拟压力rnp(ratenormalizedpressure):

上式中m(pi)为地层压力下的拟压力,m(pwf)为井底流压下的拟压力,拟压力计算如下:

c、作物质平衡时间0.5~产量规整化拟压力关系曲线图,线性流阶段物质平衡时间0.5~产量规整化拟压力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b为表皮系数项;

xf表示裂缝半长,m;k表示基质渗透率,md;t表示地层温度,k;n表示裂缝条数;h,表示储层有效厚度,m;φ表示孔隙度;μ表示黏度,mpa·s;ct表示综合压缩系数,mpa-1;下角i表示初始条件;

d、选取同区块生产时间长,按a~c步骤作典型井物质平衡时间~产量规整化拟压力关系曲线图,从曲线图上得到拟生产指数值,及线性流结束时间telf;

e、按步骤a~d计算目标井的物质平衡时间~规整化拟压力关系曲线得到拟生产指数值,及线性流结束时间telf。

所述步骤4中,如果拟生产指数值差异不超过典型井拟生产指数值的10%时,线性流结束时间telf差异较小,说明生产制度与储层条件匹配、生产制度合理;如果线性流结束时间telf小于典型井50%,说明目标井的生产制度与储层条件不匹配、生产制度不合理。

采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以生产压力、产量数据拟合直线斜率可得出拟生产指数,可用于判断储层参数。

2、本发明考虑了产量-压力同时变化情况下生产制度适应性的判别方法,可为页岩气水平井的生产制度调整提供指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质平衡时间0.5~产量规整化拟压力图;

图2为标准井与待判断井的物质平衡时间0.5~产量规整化拟压力关系图;

图3为标准井与待判断井的压力、产量递减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示例中,针对威远页岩气田的投产井的生产制度与储层匹配性进行判断,包括如下步骤:

1、筛选出井区内投产时间1年~1年半以上,且生产动态表现较好:峰值日产气量至1年末日产气量递减率不超过60%的典型井为标准井;收集标准井及待判别井的水平段长、压裂段数、压裂规模数据;

表标准井及待判别井基本数据统计

2、作标准井的物质平衡时间~产量规整化拟压力关系曲线,得到分别的拟生产指数值jp、线性流结束时间telf;

计算物质平衡时间

a、计算物质平衡时间tc:tc=np/qgnp为累计产气量,qg为当前产量;

b、计算产量规整化拟压力rnp(ratenormalizedpressure):

m(pi)为地层压力下的拟压力,m(pwf)为井底流压下的拟压力,拟压力计算如下:

c、作物质平衡时间0.5~产量规整化拟压力关系曲线图,拟合直线段得到如下关系:斜率为拟生产指数jp及线性流结束时间telf。

3、按步骤2作待判断井的物质平衡时间~产量规整化拟压力关系曲线,得到分别的拟生产指数值jp、线性流结束时间telf。

4、对比标准井与待判断井的拟生产指数值jp、线性流结束时间telf。

由图2中可以得到标准井拟生产指数值jp=0.082、线性流结束时间telf=373,待判定井的拟生产指数值jp=0.267、线性流结束时间telf=61。

从图3可以看出,在投产100天内气井压力、气量均在下降,待判定井产气量与标准井基本一致,待判定井套压高于标准井,待判断井的拟生产指数值jp、线性流结束时间telf与标准井有明显差异,后期生产气量低于标准井证实了前期用拟生产指数、线性流结束时间判断生产制度是否合理的结果是正确的。

实施例2

一种页岩气井变压变产阶段生产制度适应性判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筛选出井区内的标准井;

2、收集标准井及待判别井的水平段长、压裂段数、压裂规模数据;

3、作标准井及待判别井的物质平衡时间~产量规整化拟压力关系曲线,分别得到拟生产指数值jp、线性流结束时间telf;

4、对比水平段长相差不超过水平典型井10%长度、压裂工艺相同的目标井与标准井的拟生产指数值jp、线性流结束时间telf,判别生产制度与储层条件是否匹配、生产制度是否合理。

所述步骤1中,标准井是指投产时间1年以上,且生产动态表现较好:峰值日产气量至1年末日产气量递减率不超过60%的典型井。

所述步骤3中,拟生产指数值jp、线性流结束时间telf的计算步骤如下:

a、计算物质平衡时间tc,将变产量生产时间转换为定产量生产:

tc=np/qgnp为累计产气量,qg为当前产量;

b、计算产量规整化拟压力rnp(ratenormalizedpressure):

上式中m(pi)为地层压力下的拟压力,m(pwf)为井底流压下的拟压力,拟压力计算如下:

c、作物质平衡时间0.5~产量规整化拟压力关系曲线图,如图1所示,线性流阶段物质平衡时间0.5~产量规整化拟压力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b为表皮系数项;

xf表示裂缝半长,m;k表示基质渗透率,md;t表示地层温度,k;n表示裂缝条数;h,表示储层有效厚度,m;φ表示孔隙度;μ表示黏度,mpa·s;ct表示综合压缩系数,mpa-1;下角i表示初始条件;

图1直线的斜率为定义为拟生产指数jp;

d、选取同区块生产时间长,按a~c步骤作典型井物质平衡时间~产量规整化拟压力关系曲线图,从曲线图上得到拟生产指数值,及线性流结束时间telf;

e、按步骤a~d计算目标井的物质平衡时间~规整化拟压力关系曲线得到拟生产指数值,及线性流结束时间telf。

所述步骤4中,如果拟生产指数值差异不超过典型井拟生产指数值的10%时,线性流结束时间telf差异较小,说明生产制度与储层条件匹配、生产制度合理;如果线性流结束时间telf小于典型井50%,说明目标井的生产制度与储层条件不匹配、生产制度不合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