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山混凝土支护工程用的支架及其支设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660129发布日期:2021-01-15 13:58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山混凝土支护工程用的支架及其支设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矿山支护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矿山混凝土支护工程用的支架及其支设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大。目前,在矿山生产中,为了防止采掘面坍塌,保证矿山开采的安全性,提高矿山开采效率,需要在开采过程中进行有效支护,以消除矿山生产的安全隐患,并满足矿山生产的实际需要。

现有的矿洞中对于掘进工作面的支护方式主要包括砌碹支护、棚式支护和锚杆支护,其中棚式支护是矿洞支护中最常用的支护形式。常见的支护结构一般是采用若干个拱形的支架对矿洞的顶面进行支撑,并在支架与矿洞的内壁之间通过螺栓、钢钉等结构进行固定,从而形成对矿洞的支护结构。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的支架为确定形状和尺寸的结构,不能对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矿洞进行支护;并且支护时需要对支架与矿洞的内壁进行固定,当矿洞的内壁出现部分坍塌时会影响支架的安装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使支架能够对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矿洞进行支护,并且避免对支架与矿洞的内壁之间进行固定,本申请提供一种矿山混凝土支护工程用的支架及其支设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矿山混凝土支护工程用的支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矿山混凝土支护工程用的支架,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板和两个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板两侧的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均为沿竖直方向可伸缩结构,第一支撑部与两个第二支撑板之间均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连接套,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支撑部铰接,另一端插设于连接套内并与连接套螺纹连接,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板铰接,另一端插设于连接套内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并与连接套螺纹连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上的螺纹方向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使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底端放置在矿洞内的地面上,由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均为沿竖直方向可伸缩结构,增大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沿竖直方向的长度,从而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均与矿洞的顶面抵接,分别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起到支撑作用;然后转动连接套,由于连接套与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均螺纹连接,且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上的螺纹方向相反,此时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距离进行调节,并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起到支撑和稳定的作用,实现对矿洞的支护过程,避免对支架和矿洞的内壁之间进行固定,使支架的使用过程更加方便,提高了支架的支护稳定性和安全性。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能够分别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高度进行调节,使支架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矿洞支护工程;连接部能够对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距离进行调节,使支架能够适用于不同宽度的矿洞支护工程,从而使支架能够对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矿洞进行支护,扩大了支架的适用范围。

优选的,所述连接套上转动连接有连接环,连接部还包括加强杆,加强杆的一端与连接环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部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套与第一支撑部之间设置加强杆,能够对连接套、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起到加强作用,使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连接作用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竖直的第一支撑杆、第一调节杆和第一调节套,第一支撑杆的顶端与第一支撑板连接,第一调节杆的顶端插设于第一支撑杆的底部内,并与第一支撑杆滑动连接,第一调节套与第一支撑杆转动连接,第一调节套套设在第一调节杆上,并与第一调节杆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转动第一调节套,由于第一调节套与第一支撑杆转动连接,并与第一调节杆螺纹连接,会带动第一调节杆在第一支撑杆内沿竖直方向滑动,从而实现对第一支撑部沿竖直方向长度的调节作用,使支架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矿洞支护工程。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竖直的第二支撑杆、第二调节杆和第二调节套,第二支撑杆的顶端与第二支撑板铰接,第二调节杆的顶端插设于第二支撑杆的底部内,并与第二支撑杆滑动连接,第二调节套与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第二调节套套设在第二调节杆上,并与第二调节杆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转动第二调节套,由于第二调节套与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并与第二调节杆螺纹连接,会带动第二调节杆在第二支撑杆内沿竖直方向滑动,从而实现对第二支撑部沿竖直方向长度的调节作用,使支架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矿洞支护工程。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一螺栓,第二支撑板靠近第一支撑板一侧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二螺栓,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沿着靠近或远离第一支撑板的方向滑动连接,第一螺栓穿过第一连接板且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第二螺栓穿过第二连接板且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均与矿洞的顶面抵接后,会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留有距离,此时将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相互滑动,使第一螺栓穿过第一连接板,并使第二螺栓穿过第二连接板,然后使第一螺母将第一连接板与第一支撑板进行固定,第二螺母将第二连接板与第二支撑板进行固定,从而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对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矿洞顶面进行支护,避免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出现坍塌现象。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滑动连接,保证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能够适用于不同宽度的矿洞支护工程。同时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进行固定,避免支架与矿洞的内壁进行固定,进一步提高了支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优选的,相邻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设置有防护部,防护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部连接,防护部为沿竖直方向可伸缩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相邻第二支撑部之间设置防护部,能够使防护部对矿洞内相邻第二支撑部之间进行支护,防止矿洞侧壁上相邻第二支撑部之间出现坍塌现象,同时避免防护部与矿洞内壁进行固定,进一步提高了支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防护部为沿竖直方向可伸缩结构,使防护部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矿洞支护工程。

优选的,所述防护部包括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第二支撑部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防护螺栓,相邻两个第二支撑部相互靠近一侧的防护螺栓分别穿过第一防护板的两侧且螺纹连接有防护螺母,第二防护板的顶端插设于第一防护板的底部内,并与第一防护板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第二防护板的底部沿水平方向延伸,且穿设有若干个定位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支撑板与矿洞的顶面抵接后,使相邻两个支撑杆相互靠近一侧的防护螺栓分别穿过第一防护板的两侧,并使防护螺母将第一防护板固定在第二支撑部上,再将第二防护板在第一防护板内竖直向下滑动,使第二防护板的底端与地面抵接,然后使定位钉穿过第二防护板的底部并钉入地面内,从而实现防护部对矿洞的支护过程。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还包括水平设置在第一调节杆底部的第一承压板,第一承压板与第一调节杆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调节杆底部设置第一承压板,能够增大第一支撑部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一支撑部的稳定性。使第一承压板与第一调节杆铰接,能够使第一承压板在第一调节杆的底部转动,从而使第一承压板能够适用于地面倾斜或凹凸不平的情况,确保第一承压板与地面紧密接触,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支撑部对第一支撑板的支撑强度和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部还包括水平设置在第二调节杆底部的第二承压板,第二承压板与第二调节杆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调节杆底部设置第二承压板,能够增大第二支撑部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二支撑部的稳定性。使第二承压板与第二调节杆铰接,能够使第二承压板在第二调节杆的底部转动,从而使第二承压板能够适用于地面倾斜或凹凸不平的情况,确保第二承压板与地面紧密接触,进一步提高了第二支撑部对第二支撑板的支撑强度和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矿山混凝土支护工程用的支架的支设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矿山混凝土支护工程用的支架的支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支设第一支撑板:先将第一支撑部竖直放置在矿洞内,使第一承压板与地面抵接,转动第一调节套,并使第一支撑板的顶面与矿洞的顶面紧密抵接;

s2支设第二支撑板:使第二承压板与靠近矿洞侧壁处的地面抵接,并使第二支撑部保持竖直,转动第二调节套,使第二支撑板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一侧与矿洞的顶面紧密抵接,然后转动连接套,使第二支撑板靠近第一支撑板的一侧与矿洞的顶面紧密抵接;

s3固定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将第一连接板放置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底部,使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相互滑动,并将第一螺栓穿过第一连接板,第二螺栓穿过第二连接板,然后将第一螺母拧紧在第一螺栓上,再将第二螺母拧紧在第二螺栓上;

s4固定防护部:将第一防护板放置在相邻两个第二支撑部之间,使第二防护板的两侧分别穿过相邻两个第二支撑部相互靠近一侧的防护螺栓,然后将防护螺母拧紧在防护螺栓上,再将第二防护板在第一防护板内竖直向下滑动,使第二防护板的底面与地面接触,最后将定位钉穿过第二防护板的底部并钉入地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对矿洞的顶部进行支护,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分别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起到稳定支撑作用,并且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能够沿竖直方向进行伸缩,从而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矿洞支护工程;连接部能够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起到支撑作用,还能够对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使支架能够适用于不同宽度的矿洞支护工程;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设置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能够对不同宽度的矿洞内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进行支护;在相邻第二支撑部之间设置防护部,能够对不同高度的矿洞侧壁起到支护作用,从而使整个支架能够对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矿洞进行支护,同时能够避免支架与矿洞内部进行固定,提高了矿洞支护过程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分别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进行支撑,连接部对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进行支撑,实现对矿洞的支护作用,避免支架与矿洞内壁进行固定,并且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能够沿竖直方向进行伸缩,连接部能够对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使支架能够适用于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矿洞支护工程;

通过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设置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能够对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矿洞顶面进行支护,避免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出现坍塌现象,并且保证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能够适用于不同宽度的矿洞支护工程;

通过在相邻第二支撑部之间设置防护部,能够对矿洞内相邻第二支撑部之间进行支护,防止矿洞侧壁出现坍塌现象,并且使防护部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矿洞支护工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旨在显示第一支撑部的剖视图;

图3是旨在显示滑槽和滑条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旨在显示防护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支撑板;11、第一螺栓;12、第一螺母;2、第二支撑板;21、第二螺栓;22、第二螺母;3、第一支撑部;31、第一支撑杆;32、第一调节杆;33、第一调节套;331、调节把手;34、第一承压板;341、第一固定钉;4、第二支撑部;41、第二支撑杆;411、防护螺栓;412、防护螺母;42、第二调节杆;43、第二调节套;431、防滑纹;44、第二承压板;441、第二固定钉;5、连接部;51、第一连接杆;52、第二连接杆;53、连接套;531、连接环;532、连接把手;54、加强杆;6、第一连接板;61、滑条;7、第二连接板;71、滑槽;8、防护部;81、第一防护板;82、第二防护板;821、定位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矿山混凝土支护工程用的支架。参照图1,一种矿山混凝土支护工程用的支架包括沿矿洞长度方向依次抵接设置的若干个第一支撑板1,第一支撑板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支撑板2,第一支撑板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部3,第二支撑板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撑部4,第一支撑部3与两个第二支撑板2之间均设置有连接部5。

参照图2,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的纵截面均呈向上弯曲的弧形,第一支撑部3包括第一支撑杆31、第一调节杆32、第一调节套33和第一承压板34,第一支撑杆31、第一调节杆32和第一调节套33均竖直设置,第一支撑杆31的顶端与第一支撑板1底面的中间铰接;第一调节杆32的顶端插设于第一支撑杆31的底部内,并与第一支撑杆31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第一调节套33位于第一支撑杆31的底部,并与第一支撑杆31转动连接,第一调节套33套设在第一调节杆32上,并与第一调节杆32螺纹连接,第一调节套33上固定设置有调节把手331;第一承压板34水平设置在第一调节杆32的底部,并与第一调节杆32的底端铰接,第一承压板34上穿设有多个第一固定钉341。

使用时,将第一支撑部3竖直放置在矿洞内,使第一承压板34与地面抵接,并将第一固定钉341穿过第一承压板34并钉入地面内,然后使第一调节把手331带动第一调节套33转动,并带动第一调节杆32在第一支撑杆31内竖直向下滑动,从而使第一支撑杆31带动第一支撑板1竖直向上移动,使第一支撑板1的顶面与矿洞的顶面紧密抵接,从而使第一支撑板1对矿洞顶面起到稳定支撑作用,避免第一支撑板1与矿洞内壁进行固定,并且通过第一调节套33的调节作用,对第一支撑部3的高度进行调节,使第一支撑部3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矿洞支护工程。

参照图2,第二支撑部4包括第二支撑杆41、第二调节杆42、第二调节套43和第二承压板44,第二支撑杆41、第二调节杆42和第二调节套43均竖直设置,第二支撑杆41的顶端与第二支撑板2底面远离第一支撑板1的一侧铰接;第二调节杆42的顶端插设于第二支撑杆41的底部内,并与第二支撑杆41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第二调节套43位于第二支撑杆41的底部,并与第二支撑杆41转动连接,第二调节套43套设在第二调节杆42上,并与第二调节杆42螺纹连接,第二调节套43上设置有防滑纹431;第二承压板44水平设置在第二调节杆42的底部,并与第二调节杆42的底端铰接,第二承压板44上穿设有多个第二固定钉441。

使用时,使两个第二支撑板2下方的第二承压板44分别与地面上靠近矿洞侧壁的两侧抵接,并将第二固定钉441穿过第二承压板44并钉入地面内,然后转动第二调节套43,带动第二调节杆42在第二支撑杆41内竖直向下滑动,从而使第二支撑杆41带动第二支撑板2竖直向上移动,使第二支撑板2顶面远离第一支撑板1的一侧与矿洞的顶面紧密抵接,从而使第二支撑板2对矿洞顶面起到稳定支撑作用,避免第二支撑板2与矿洞内壁进行固定,并且通过第二调节套43的调节作用,对第二支撑部4的高度进行调节,使第二支撑部4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矿洞支护工程。

参照图3,连接部5包括第一连接杆51、第二连接杆52、连接套53和加强杆54,第一连接杆51、第二连接杆52和连接套53的轴线相同,第一连接杆51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杆31铰接,另一端插设于连接套53内并与连接套53螺纹连接;第二连接杆52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板2底面上靠近第一支撑板1的一侧铰接,另一端插设于连接套53内远离第一连接杆51的一端,并与连接套53螺纹连接,且第一连接杆51和第二连接杆52上的螺纹方向相反;连接套53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把手532,连接套53上转动连接有连接环531,加强杆54位于第一连接杆51的上方,加强杆54的一端与连接环531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31铰接。

当第一支撑板1与矿洞的顶面紧密抵接后,使连接把手532带动连接套53转动,并带动第一连接杆51和第二连接杆52在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之间相互远离,此时连接环531在连接套53上转动,并带动加强杆54转动,加强杆54对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起到加强作用,使第二支撑板2靠近第一支撑板1的一侧与矿洞的顶面紧密抵接,从而实现对矿洞顶部的支护作用,避免支架与矿洞的内壁进行固定,同时连接部5能够调节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之间的距离,使支架能够适用于不同宽度的矿洞支护工程。

参照图3,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7,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7的纵截面均呈向上弯曲的弧形,第一连接板6的一侧穿设有多个第一螺栓11,并与第一支撑板1的底面抵接,第一螺栓11与第一支撑板1固定连接,且沿着矿洞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第一螺栓11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12,第一螺母12与第一连接板6的底面紧密抵接,第一连接板6远离第一支撑板1一侧的底面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滑条61,滑条61的长度方向与靠近或远离第一支撑板1的方向相同,滑条61截面呈燕尾形;第二连接板7远离第一连接板6的一侧穿设有多个第二螺栓21,并与第二支撑板2的底面抵接,第二螺栓21与第二支撑板2固定连接,且沿着矿洞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第二螺栓21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22,第二螺母22与第二连接板7的底面紧密抵接,第二连接板7靠近第一支撑板1一侧的顶面上开设有多个滑槽71,滑槽71与滑条61一一对应设置,滑槽71的长度方向与滑条61的长度方向相同,滑条61位于滑槽71内并与滑槽71配合使用。

当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均与矿洞的顶面紧密抵接后,将第一连接板6与第二连接板7相互滑动,并带动滑条61在滑槽71内滑动,使第一螺栓11穿过第一连接板6,并使第二螺栓21穿过第二连接板7,然后用第一螺母12将第一连接板6固定在第一支撑板1上,并用第二螺母22将第二连接板7固定在第二支撑板2上,从而实现对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之间的支护作用,避免第一连接板6与第二连接板7与矿洞内壁进行固定,同时也能够使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7适用于不同宽度的矿洞支护工程。

参照图4,相邻第二支撑部4之间设置有防护部8,防护部8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防护板81和第二防护板82,第二支撑杆41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防护螺栓411,防护螺栓411的长度方向与靠近第一支撑杆31的方向相同,相邻两个第二支撑杆41相互靠近一侧的防护螺栓411分别穿过第一防护板81的两侧,防护螺栓411上螺纹连接有防护螺母412,防护螺母412与第一防护板81靠近第一支撑杆31的一侧紧密抵接;第二防护板82的顶部插设于第一防护板81的底部内,并与第一防护板81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第二防护板82的底部沿水平方向向靠近第一支撑杆31的一侧延伸,且第二防护板82的底部穿设有若干个定位钉821。

当第二支撑板2与矿洞的顶面紧密抵接后,将防护部8放在相邻两个第二支撑杆41之间,使相邻两个支撑杆相互靠近一侧的防护螺栓411分别穿过第一防护板81的两侧,然后用防护螺母412将第一防护板81固定在第二支撑杆41上,再将第二防护板82在第一防护板81内竖直向下滑动,使第二防护板82的底端与地面抵接,然后使定位钉821穿过第二防护板82的底部并钉入地面内,从而使第一防护板81和第二防护板82对矿洞的侧壁起到支护作用,避免第一防护板81和第二防护板82与矿洞侧壁进行固定,同时也能够使第一防护板81和第二防护板82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矿洞支护工程。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矿山混凝土支护工程用的支架的实施原理为:第一支撑部3和第二支撑部4分别对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起到支撑作用,使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与矿洞的顶面紧密抵接,连接部5对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杆41之间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使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与矿洞的顶面紧密抵接,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7对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之间起到支护作用,第一防护板81和第二防护板82对矿洞侧壁起到支护作用,避免支架与矿洞内壁进行固定,同时第一支撑部3、第二支撑部4和防护部8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矿洞支护工程,连接部5和第一连接板6、第二连接板7能够适用于不同宽度的矿洞支护工程,使支架能够对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矿洞进行支护,扩大了支架的适用范围。

一种矿山混凝土支护工程用的支架的支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支设第一支撑板1:

先将第一支撑部3竖直放置在矿洞内中心处,使第一承压板34与地面抵接,将第一固定钉341穿过第一承压板34并钉入地面内,再转动第一调节套33,使第一支撑板1的顶面与矿洞的顶面紧密抵接,从而使第一支撑板1对矿洞顶面起到支护作用,避免第一支撑板1与矿洞内壁进行固定,同时使第一支撑部3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矿洞支护工程。

s2支设第二支撑板2:

使第二承压板44与靠近矿洞侧壁处的地面抵接,将第二固定钉441穿过第二承压板44并钉入地面内,使第二支撑部4保持竖直,转动第二调节套43,使第二支撑板2远离第一支撑板1的一侧与矿洞的顶面紧密抵接;然后转动连接套53,使第一连接杆51与第二连接杆52相互远离,并使第二支撑板2靠近第一支撑板1的一侧与矿洞的顶面紧密抵接,从而使第二支撑板2对矿洞顶面起到支护作用,避免第二支撑板2与矿洞内壁进行固定,同时使第二支撑部4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矿洞支护工程。

s3固定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7:

将第一连接板6放置在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之间的底部,使第一连接板6与第二连接板7相互滑动,并带动滑条61在滑槽71内滑动,将第一螺栓11穿过第一连接板6,并将第二螺栓21穿过第二连接板7,使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7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的底面抵接,然后将第一螺母12拧紧在第一螺栓11上,再将第二螺母22拧紧在第二螺栓21上,从而使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7对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之间起到支护作用,避免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7与矿洞内壁进行固定,也能够使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7适用于不同宽度的矿洞支护工程。

s4固定防护部8:

将第一防护板81放置在相邻两个第二支撑杆41之间,使相邻两个支撑杆相互靠近一侧的防护螺栓411分别穿过第一防护板81的两侧,然后将防护螺母412拧紧在防护螺栓411上,再将第二防护板82在第一防护板81内竖直向下滑动,使第二防护板82的底面与地面接触,最后将定位钉821穿过第二防护板82的底部并钉入地面,从而使第一防护板81和第二防护板82对矿洞的侧壁起到支护作用,避免第一防护板81和第二防护板82与矿洞侧壁进行固定,同时也能够使第一防护板81和第二防护板82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矿洞支护工程,从而使整个支架能够对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矿洞进行支护,同时能够避免支架与矿洞内部进行固定,提高了矿洞支护过程的稳定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