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便人抬山地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87881发布日期:2020-12-04 14:16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轻便人抬山地钻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物探钻井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钻机,具体地说是一种轻便人抬山地钻机。



背景技术:

钻机是在勘探或矿产资源(含固体矿、液体矿、气体矿等)开发中,带动钻具向地下钻进,获取实物地质资料的机械设备。山地钻机主要适用于山地、黄土塬、丘陵、戈壁、农田等复杂地表的勘探钻井。

现有的人抬山地钻机主要钻井方式为空气钻井或空气震击钻井。而在丛林、农田、沼泽等地区大多采用泥浆钻井,为了使其在复杂的地形条件下,仍然能够被人力所搬迁,人抬山地钻机的重量控制尤为关键。

为了减轻搬迁重量,目前的人抬山地钻机多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模块化设计,能够将钻井深度20米左右的钻机的重量控制在220kg左右。对于人抬钻机,其重量越轻,则越易于提高施工过程中的人力搬迁效率和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轻便人抬钻机,以达到在保证施工效果的前提下,使钻机更加轻便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轻便人抬山地钻机,所述轻便人抬山地钻机采用模块化设计,它包括用于作业的井架动力头模块、用于提供液压油的油箱散热管模块、用于向整个钻机提供动力的动力模块和用于承载钻机的底座模块;所述底座模块包括用于承托井架动力头模块和动力模块的底座,所述井架动力头模块可拆卸地设置于底座上,所述动力模块通过外框架放置于底座上,所述外框架上设有用于放置油箱散热管模块的安装架,所述油箱散热管模块通过安装架放置于动力模块上,各模块上的液压管线通过液压快速接头对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所述井架动力头模块包括动力头、井架、支架,所述动力头通过提升座安装在井架上,井架动力头模块通过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井架可拆卸地设置于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底座上,所述支架的一端固设于井架远离地面的一端,另一端固设于底座上远离井架的一角;所述动力模块还包括液压油泵、动力机;所述油箱散热管模块包括液压阀、液压油箱、散热管,所述散热管安装在液压阀至液压油箱的回油管路中。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所述外框架为长方体框架结构,所述安装架设置于动力模块外框架的侧面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底座包括用于承托井架动力头模块和动力模块的方形架结构,还包括用于承托方形架结构的地脚,所述地脚固设于方形架结构的四角。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散热管为单层铝管,一端连接液压回油滤油器管线,另一端连接液压阀回油管线,所述两管线向钻机的机身外部、靠近地面的一端延伸。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设计,共包括四个搬迁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重量均衡,保证了钻机的稳定性,在拆装时无需将每个零件都进行拆解,只需将模块与模块之间拆解,节省了拆装时间,提高了搬迁效率,且将机身划分为模块,省去了部分连接零件,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钻机的搬迁重量;

(2)本实用新型使用散热管取代了原有的风冷散热器,且散热管为铝管,使用时直接放入泥浆池,通过铝管与泥浆的热交换实现散热,不仅散热效果好,而且能够使钻机的搬迁重量大大减轻,由现有的220kg降低至不大于150kg,最大模块重量不大于50kg,并且由于油箱散热管模块放置于动力模块侧面的安装架上,降低了整机的重心,保证了钻机机身的稳定,即能够使本实用新型在保证施工效果的情况下,大幅减轻搬迁重量;

(3)本实用新型中竖直设置的井架、水平放置的方形架结构和倾斜设置的支架形成三角形结构,使钻机的机身更加可靠、稳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拆装方便,搬迁效率高,在满足钻井深度且能够保证施工效果的前提下,使钻机的搬迁重量大大减轻,适用于所有石油物探钻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散热管5的使用示意图。

图中:1-动力头,2-井架,3-支架,4-钻具,5-散热管,6-底座,61-方形架结构,62-地脚,7-液压阀,8-液压油箱,9-液压油泵,10-动力机,11-外框架,12-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轻便人抬山地钻机为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用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的图1和图2的方位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的限制。

实施例轻便人抬山地钻机

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为一种轻便人抬山地钻机,它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井架动力头模块、油箱散热管模块、动力模块和底座模块,钻机整机重量不大于150kg,最大模块重量不大于50kg。钻机全液压驱动,钻具4的旋转、钻进与提升均为液压控制,各搬迁模块上的液压管线通过液压快速接头实现对接,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底座模块包括底座6,底座6包括用于承托井架动力头模块和动力模块的方形架结构61,还包括设置于方形架结构61四角的地脚62。

井架动力头模块包括动力头1、井架2、支架3。其中,动力头1通过提升座安装在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井架2上,井架2通过孔-销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底座模块底座6的方形架结构61上,支架3的一端固设于井架2远离地面的一端,另一端固设于方形架结构61上远离井架2的一角,使井架2、方形架结构61和支架3形成三角形结构,使钻机的机身更加可靠、稳定。

动力模块包括液压油泵9、动力机10、外框架11。钻机动力机10有汽油机和柴油机可选,在本实施例中,动力机10选用柴油机。所述液压油泵9和动力机10均安装在外框架11内,在外框架11靠近井架动力头模块一侧的中部,设有用于放置油箱散热管模块的、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安装架12。动力模块放置于底座模块上。

油箱散热管模块放置于动力模块侧面的安装架12上,降低了整机的重心,保证了钻机机身的稳定。油箱散热管模块包括液压阀7、液压油箱8、散热管5。如图2所示,散热管5为能够承受20bar回油压力的单层厚铝管,安装在液压阀7至液压油箱8的回油管路中,其一端连接液压回油滤油器管线,另一端连接液压阀7回油管线,两端的连接管线向钻机的机身外部、下端延伸,使用时能够将散热管5直接放入泥浆池,通过散热管5与泥浆的热交换实现散热。

本实施例在钻井作业时,动力机10直联驱动液压油泵9为液压系统提供动力,通过两联液压阀7形成旋转回路和加压提升回路,旋转回路为安装在动力头1上的液压马达提供动力,驱动动力头1旋转,从而带动钻具4进行旋转破岩工作;加压提升回路驱动安装在井架22的液压马达带动链条直线运动,从而带动钻具4的提升与加压,完成钻井作业,散热管5安装在液压阀7至液压油箱8的回油管路中,冷却液压油的高温。

对本实施例进行搬迁时,只需将本实施例按照模块拆分后即可搬迁。按照模块拆分时,先将油箱散热管模块从动力模块上取下,再将动力模块从底座模块上取下,最后将井架动力头模块从底座模块上拆分,即完成模块的拆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