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跨距薄煤层采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08593发布日期:2021-01-12 07:47阅读:77来源:国知局
短跨距薄煤层采煤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煤层采煤机,能适应开采高度低、煤岩硬度高等条件复杂的极薄或薄煤层工作面的开采。



背景技术:

对于薄或极薄煤层的开采,往往开采高度低(有的采高达到要求0.8m),地质条件复杂,(如煤岩共存、硬度高)等,因此为了提高采煤机的可靠性,在要求薄煤层采煤机机身足够矮的同时,要求装机功率越来越大,以提高其适应性。然而随着功率增大,电机、传动系统等尺寸也相应增大很大,而薄煤层开采时采煤工作面通常空间狭小,如果采煤机外形尺寸过大,采煤机外围空间被压缩,例如过机间隙和过煤高度减小,会严重影响采煤机的通过和装载,因此装机功率的提升使薄或极薄煤层采煤机的本就困难的结构布置问题更加突出。

业内曾提出并逐步使用将电机、传动齿轮等大中尺寸零部件由原来的刮板输送机上方前移至靠近煤壁侧的技术方案,即采用悬机身的方式来解决大中尺寸零部件的布置问题。这种方式可用于较薄煤层的采煤机,但仍然不能满足极薄或薄煤层的开采。并且,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结构布置问题,例如有助于增大过机间隙,但同时又带来了其他方面的突出问题,例如靠近煤壁侧的左右两滚筒之间布置的采煤机结构高度偏高、滚筒之间跨距偏大、滚筒对采高的适应性差、支架下采煤机机面高度高、刮板输送机上方过煤空间小、对起伏工作面适应性差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短跨距薄煤层采煤机,解决开采高度低、煤岩硬度高等条件复杂的极薄或薄煤层工作面的矮机身大功率薄煤层采煤机的结构布置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有:

一种短跨距薄煤层采煤机,包括截割系统、机身、导向滑靴、拖动连接装置和支撑滑靴,所述截割系统包括非摆动传动部、无电机摇臂、截割电机和油缸,所述非摆动传动部包括静置壳体和设置在静置壳体内的左右两套前级传动系统,所述无电机摇臂有左右两个,均包括摇臂壳体和设置在摇臂壳体内的后级传动系统,所述静置壳体内设有左右两个电机安装腔和左右两个摇臂安装腔,每个电机安装腔内固定安装一个所述截割电机,左右两个所述无电机摇臂的所述摇臂壳体的根部分别通过前后两处支撑定位轴承旋转支撑在左右两个摇臂安装腔内,每个所述截割电机的输出轴经过对应侧的所述前级传动系统与对应侧的所述后级传动系统衔接,所述后级传动系统的输入端设有依次同轴连接的大齿轮和行星机构,所述大齿轮和行星机构设置在相应的所述摇臂壳体的根部的腔室内,所述大齿轮的轴线与所述摇臂壳体的根部的旋转中心同轴,每个无电机摇臂对应一个所述油缸,所述油缸的两端分别与静置壳体和相对应的所述摇臂壳体铰接,所述大齿轮的轴线以及所述油缸两端的铰接轴线均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静置壳体固定在所述机身上,并位于机身的前方,二者组成采煤机的基础框架,所述导向滑靴和支撑滑靴均安装在所述基础框架上,二者分别从下方支撑所述基础框架的后部和中部,所述机身通过所述拖动连接装置与刮板输送机的拖动链浮动连接。

所述前级传动系统的输出端采用相互外啮合的小齿轮和中间齿轮组,所述中间齿轮组与所述大齿轮外啮合,所述中间齿轮组包括偏心轴、偏心套、轴承和中间齿轮,所述偏心轴包括位于两端的基准轴段和位于中部的偏心轴段,偏心轴段表面上距离基准轴段的轴线最远和最近的位置上分别设有沿轴向延伸且两端封闭的外偏心槽和内偏心槽,所述偏心套的孔壁上壁厚最厚处设有沿轴向延伸且两端不封闭的键槽,所述偏心套套在所述偏心轴段上,所述键槽与所述外偏心槽或内偏心槽配对并与键在偏心轴与偏心套之间形成键连接,所述偏心轴的两端的基准轴段均固定在所述静置壳体上,所述中间齿轮通过所述轴承安装在所述偏心套的外柱面上,所述中间齿轮位于所述小齿轮和大齿轮之间并分别与它们外啮合,所述小齿轮、中间齿轮和大齿轮的轴线位于同一个平面内,所述偏心轴有两个可选的安装位置,分别是所述外偏心槽和内偏心槽距离所述大齿轮的轴线最近的位置。

所述静置壳体上所述摇臂安装腔和与之相邻的其他腔之间的公共侧壁上设有壳体槽口,所述摇臂壳体的根部侧壁上设有摇臂壳体缺口,安装状态下,所述摇臂壳体缺口在周向上总保持与所述壳体槽口有部分重叠区域,所述中间齿轮组与所述大齿轮在所述壳体槽口和摇臂壳体缺口的重叠区域保持啮合。

所述摇臂壳体的根部的腔室内壁上靠近大齿轮处还固定有轴承座,所述大齿轮的输入端轴径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轴承座的内壁上,所述轴承座的侧壁上设有轴承座缺口,所述轴承座缺口的周向位置和大小优选与所述摇臂壳体缺口保持一致。

所述静置壳体上左右各安装有护板,所述静置壳体与左右两摇臂壳体以及相应侧的护板共同围成左右各一个封闭腔,左右两个所述油缸分别位于左右两个封闭腔内。

所述截割系统还包括左右两套液压系统,所述静置壳体内左右两套所述前级传动系统的后方空间各自设置成一个油箱,左右两套液压系统分别安装在左右两个油箱内,所述前级传动系统中的一个传动轴取代相应侧液压系统的泵电机为所述液压系统提供动力,所述液压系统输出的液压力作为相应侧所述油缸的液压驱动力,所述油箱的顶板上设置油箱开口。

所述机身为内部无传动的实体机身,所述机身的顶面大部设置成前高后低的斜面,所述机身的底面中间偏前部设置成内凹的凹面。

所述导向滑靴与机身之间通过穿设回转销实现铰接,铰接轴线前后延伸,所述导向滑靴上穿设回转销的销孔为左右宽度大于上下宽度的腰型孔,所述导向滑靴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均为中部靠外、左右两端靠内的平滑过渡表面。

所述支撑滑靴的上部铰接在所述机身上,铰接轴线前后延伸,所述支撑滑靴的底部设有一前一后两个支撑面,分别是第二支撑面和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高于第二支撑面,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均设有耐磨层。

所述拖动连接装置可以包括连接板和连接勾,所述连接板的一端通过上连接销铰接在所述机身上,所述连接板上用于穿设上连接销的连接板上销孔的直径大于所述上连接销,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通过下连接销与连接勾的一端铰接,这两处铰接的铰接轴线均为左右延伸,所述连接勾的另一端设置成轴线左右延伸的圆柱体结构,该圆柱体结构设置在刮板输送机的链槽内,并与所述链槽滑动连接,所述圆柱体结构的两端各连接一根拖动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全新结构的截割系统,让其中的摆动传动部相对非摆动传动部定轴摆动,并将截割电机、行星机构、大齿轮等大中尺寸零部件放置在非摆动传动部的壳体内,当摆动传动部回转时,大中尺寸零部件位置不变,因此前滚筒采底刀割出悬机身的通道,后滚筒采顶刀割下留余煤台,都不会受到大中尺寸零部件的影响,因此摇臂壳体不会与煤台干涉,既实现了悬机身布置方式,降低了采煤机机身高度,又确保了应有的采高范围。

本实用新型将采煤机大中尺寸零部件设置于靠近煤壁的c区、将采煤机中小尺寸零部件设置于b区、将小尺寸零部件或矮尺寸零件设置于支架厚梁下方的a区,从而保证了低采高条件下,能够顺利的布置矮机身大功率薄煤层采煤机的总体结构,并保持采煤机与支架、采煤机与刮板输送机之间有足够的间隙,从而满足起伏顶底板、煤矸等开采需要,保证煤岩共存等复杂条件的极薄或薄煤层的顺利开采。

本实用新型将位于支架顶梁下方的机身的顶面设置成前高后低的斜面,将机身中部的底面设置成前后方向上中部内凹的凹面,使机身与顶梁和刮板输送机溜槽之间都保有足够的空间,由此提高薄煤层采煤机对起伏条件工作面的适应性。

本实用新型的截割系统中由于采用了以偏心轴、偏心套为核心的齿轮变速机构,通过变换偏心轴和偏心套的安装方向,并配套更换不同大小的所述大齿轮和小齿轮,就能实现宽范围的变速,再配套不同规格的滚筒,可以使截割力、截割线速等参数有了更多的选择,从而适应煤、岩等多种不同硬度物料的开采。

本实用新型利用所述静置壳体、摇臂壳体和护板共同围成封闭腔,为油缸提供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避免煤粉矸石等对油缸的不利影响,使油缸伸缩更可靠,寿命更长,从而为摇臂相对于非摆动传动部的回转提供了更可靠、优质的支撑。

本实用新型从非摆动传动部引出一个分支替代泵电机为液压系统的泵组提供动力,由于截割电机的功率远远大于泵电机的功率,因此所述液压系统的动力需求即使再大,也不需要像传统的泵组那样由于需要配备更大功率的泵电机而占用更大的安装空间,因此所述液压系统结构紧凑,同时动力富余。

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非摆动传动部的静置壳体内的闲置空间,将其作为液压系统的油箱,用其安装液压系统,使采煤机结构更加紧凑,既不会增加机面高度,又不会增加滚筒的跨距。

本实用新型在由机身和静置壳体组成的基础框架的前后方向的中部下方设置支撑滑靴,在后部的下方设置导向滑靴与拖动连接装置,用支撑滑靴与导向滑靴保持采煤机的稳定,同时通过导向滑靴保持与轨道的滑动配合进行正常导向,确保采煤机的正常行走。通过采用导向滑靴与拖动连接装置相结合以及拖动连接装置与机身浮动连接的方式,用所述导向滑靴承受采煤机的截割反力,所述拖动连接装置只承受左右方向上的拖动力,使链槽处的磨损大大减少,拖动连接装置的寿命也能大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采用具有双支撑面的支撑滑靴,不仅接触面成倍增大,而且第二支撑面可以将支撑位置向煤壁方向移动,大大提高了悬机身采煤机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水平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的所述截割系统的正视图(左右双侧);

图3为图1中的所述截割系统的局部剖视图(左侧);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纵向断面视图;

图5为图3中的所述无电机摇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所述摇臂壳体缺口与轴承座缺口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所述非摆动传动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左侧);

图8为图7中的所述中间齿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的所述机身的俯视图;

图10为图2中的所述支撑滑靴的正视图;

图11为图10的纵剖视图;

图12为所述拖动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截割系统;11.非摆动传动部;110.截割电机;111.静置壳体;1111.前定位孔;1112.后定位孔;1113.壳体槽口;113.护板;114.液压系统;115(及115'、115").小齿轮;116.中间齿轮组;1161.偏心轴;1162.偏心套;1163.轴承;1164.中间齿轮;12.无电机摇臂;121.摇臂壳体;1211.摇臂壳体缺口;122(及122'、122").大齿轮;123.行星机构;124.支撑定位轴承;125.定轴齿轮传动结构;126.轴承座;1261.轴承座缺口;13.油缸;14.滚筒;

2.机身;21.对接面;22.销孔;23.连接孔;231.安装腔;24.过线孔;25.斜面;26.凹面;27.导向安装槽;28.拖动连接安装槽;

31.定位销;32.紧固件;

4.导向滑靴;

5.拖动连接装置;51.连接板;52.连接勾;53.上连接销;54.下连接销;

6.支撑滑靴;61.双耳耳座;64.第一支撑面;65.第二支撑面;

91.支架顶梁;

92.刮板输送机;921.轨道;922.拖动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短跨距薄煤层采煤机(可简称为薄煤层采煤机),如图1-12所示,包括截割系统1、机身2、导向滑靴4、拖动连接装置5和支撑滑靴6。所述截割系统包括非摆动传动部11、无电机摇臂12、截割电机110和油缸13。所述非摆动传动部包括静置壳体111和设置在静置壳体内的左右两套前级传动系统。所述无电机摇臂相当于摆动传动部,有左右两个,均包括摇臂壳体121和设置在摇臂壳体内的后级传动系统。所述静置壳体内设有左右两个电机安装腔和左右两个摇臂安装腔,每个电机安装腔内固定安装一个所述截割电机,左右两个所述无电机摇臂的所述摇臂壳体的呈筒形结构的根部分别通过前后两处支撑定位轴承124旋转支撑在左右两个所述摇臂安装腔内,使得每个所述摇臂壳体可以相对所述静置壳体做定轴摆动,其中摇臂壳体的根部只是在静置壳体内“自转”。

每个所述截割电机的输出轴经过对应侧的所述前级传动系统与对应侧的所述后级传动系统衔接,即截割电机输出的动力依次经对应侧的前级传动系统、后级传动系统传递,最终传递给位于对应侧的摇臂壳体另一端的滚筒14。所述后级传动系统的输入端设有依次同轴连接的大齿轮122和行星机构123,所述大齿轮和行星机构设置在相应的所述摇臂壳体的根部的腔室内,所述大齿轮的轴线与所述摇臂壳体的根部的旋转中心同轴。摇臂做定轴摆动时,大齿轮122和行星机构123作为后级传动系统中的大中尺寸零件一直处于静置壳体内原地“自转”,截割电机作为另一个大中尺寸部件由于安装在静置壳体内,也不会随着摇臂的摆动而发生位置改变,特别是都没有高度变化,因此摇臂壳体与上部煤台之间可以保持较大的空间,因此即使后摇臂采顶刀时摇臂壳体也不会与煤台等发生干涉。因此,本实用新型在解决大中尺寸零部件布置问题的同时能保证理论的采高范围不缩水。另外,上述大中尺寸零部件相比截割系统的中小尺寸零部件更靠近煤壁侧,有利于减小采煤机的机面高度。采煤机与刮板输送机92、支架三机配套时,所述机身位于支架顶梁91的下方,机身的前部位于刮板输送机92的溜槽的上方。图1、4中的a区对应支架厚梁的下方区域,b区对应支架薄梁的下方区域,该区域向前延伸到滚筒后沿的位置,c区是滚筒全长范围所对应的区域。采用上述结构的截割系统后,截割系统中的滚筒、截割电机、行星机构等这类大中尺寸零部件均位于更靠近煤壁侧的c区,中小尺寸零部件主要布置在b区,这样可以更合理地利用空间,保持较低的过机高度,同时又不影响装机功率的提高。

每个无电机摇臂对应一个所述油缸13,所述油缸的两端分别与静置壳体和相对应的所述摇臂壳体铰接。所述大齿轮的轴线以及所述油缸两端的铰接轴线均沿前后方向延伸。采煤机的前、后方向分别为从采煤机内部指向采煤机的煤壁侧和采空侧的方向,分别对应图1的上、下方向。所述油缸伸缩,带动所述无电机摇臂相对所述非摆动传动部回转摆动。

所述静置壳体固定在所述机身上,并位于机身的前方,二者组成采煤机的基础框架。本实施例中,所述机身的前侧设有对接面21、销孔22和连接孔23,连接时,所述对接面与所述静置壳体111的中部后侧的相应表面相互贴合,定位销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机身和静置壳体上的相应销孔轴孔配合,实现机身与静置壳体间的定位,利用所述连接孔23以及静置壳体上相对应的孔,通过紧固件32将机身和静置壳体固定在一起。所述机身上还设有安装腔231和过线孔24,安装腔用于提供紧固件32的紧固操作空间,过线孔用于为截割电机电缆、水管等提供走线走管的通道。所述导向滑靴和支撑滑靴均安装在所述基础框架上,二者分别从下方支撑所述基础框架的后部和中部,所述机身通过所述拖动连接装置5与刮板输送机的拖动链922浮动连接。

关于截割系统,如图3、5所示,安装状态下,所述摇臂安装腔开口朝后,所述摇臂壳体的根部筒体结构从后向前插入所述摇臂安装腔,并通过前后两处支撑定位轴承124旋转支撑在所述摇臂安装腔的内壁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摇臂安装腔的内壁的前后两段分别为前定位孔1111和后定位孔1112,分别用于安装前后两处支撑定位轴承124。

所述摇臂壳体还包括头部和位于头部与根部之间的颈部,所述摇臂壳体呈现为头部和根部均相对颈部向前突出的凹字形结构,安装后,摇臂壳体的头部以及滚筒与非摆动传动部在前后方向上同处于一个区域,即c区。大齿轮122、行星机构123和中小尺寸的定轴齿轮传动结构125组成所述后级传动系统。定轴齿轮传动结构125位于颈部和头部的腔室内。滚筒安装在所述摇臂壳体的头部之上,并相对摇臂壳体旋转。

所述前级传动系统的输出端可以采用相互外啮合的小齿轮115和中间齿轮组116,所述中间齿轮组与所述大齿轮外啮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齿轮组116优选包括偏心轴1161、偏心套1162、轴承1163和中间齿轮1164,所述偏心轴包括位于两端的基准轴段和位于中部的偏心轴段,偏心轴段表面上距离基准轴段的轴线最远和最近的位置上分别设有沿轴向延伸且两端封闭的外偏心槽和内偏心槽。所述偏心套的孔壁上壁厚最厚处设有沿轴向延伸且两端不封闭的键槽,所述偏心套套在所述偏心轴段上,所述键槽与所述外偏心槽或内偏心槽配对并与键在偏心轴与偏心套之间形成键连接。所述偏心轴的两端的基准轴段均固定在所述静置壳体上,所述中间齿轮1164通过所述轴承1163安装在所述偏心套的外柱面上,所述中间齿轮位于所述小齿轮115和大齿轮122之间并分别与它们外啮合,所述小齿轮、中间齿轮和大齿轮的轴线位于同一个平面内。小齿轮、中间齿轮组和大齿轮组成齿轮变速机构。

所述偏心轴相对于静置壳体有两个可选的安装位置,分别是所述外偏心槽和内偏心槽距离所述大齿轮的轴线最近的位置。所述偏心套相对于偏心轴段也有两个可选的安装位置,分别是偏心轴段上的所述外偏心槽和内偏心槽与偏心套上的键槽配对并与键实现键连接的位置。当偏心轴和偏心套按照各自的两种可选的安装位置进行排列组合安装时,在所述偏心轴的基准轴段安装位置固定的情况下,偏心套的外柱面的轴线可以有3-4种位置,即所述中间齿轮1164的轴线有3-4种可能的位置,换言之,中间齿轮到大齿轮和小齿轮的轴线的间距可以有3-4种可能的变化。通过简单更换不同尺寸的大齿轮122、122'或122"以及不同尺寸的小齿轮115、115'或115"来适应这种间距的变化,可以实现不同的减速比,从而在滚筒处得到宽范围的转速,实现变速目的。

通过采用上述齿轮变速机构,可实现末端滚筒的不同转速输出,从而可以得到不同的输出截割参数,如截割力和截割线速等,再配置不同直径的滚筒后,可实现对不同硬度物料如煤、岩的开采。

所述基准轴段的至少一个外端面上可以设置键槽,该键槽与键配合可用于实现所述偏心轴的定位和防转。该键槽的延伸方向优选为垂直于所述小齿轮、中间齿轮和大齿轮的轴线所在的平面,在本实施例中是竖直方向。

所述静置壳体上所述摇臂安装腔和与之相邻的其他腔(主要指前级传动系统的输出端所在的腔)之间的公共侧壁上设有壳体槽口1113,用于为所述中间齿轮的转动提供空间。所述摇臂壳体的根部侧壁上对应设有摇臂壳体缺口1211,安装状态下,所述摇臂壳体缺口1211在周向上总保持与所述壳体槽口1113有部分重叠区域,该重叠区域应足够大,以确保所述中间齿轮组与所述大齿轮在所述壳体槽口和摇臂壳体缺口的重叠区域保持啮合。

本实施例中,摇臂壳体121的根部的腔室内壁上靠近大齿轮处还固定有轴承座126,所述大齿轮的输入端轴径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轴承座126的内壁上。这种情况下,所述轴承座的侧壁上还设有轴承座缺口1261,参见图6,轴承座缺口1261的周向位置和大小优选与所述摇臂壳体缺口1211保持一致。摇臂壳体缺口1211连同轴承座缺口1261共同为中间齿轮1164、大齿轮122提供足够的空间。

所述前级传动系统和后级传动系统中除上述提及部分外,均可以采用现有的传动结构,例如齿轮传动、花键传动等。

所述静置壳体上左右各安装有护板113,所述静置壳体与左右两摇臂壳体以及相应侧的护板共同围成左右各一个封闭腔,左右两个所述油缸连同所述静置壳体以及摇臂壳体上设置的油缸座分别位于左右两个所述封闭腔内。安装状态下,在无电机摇臂摆动过程中,所述油缸整体始终处于所述封闭腔内。封闭腔为所述油缸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可以避免煤粉矸石对油缸的影响,使油缸伸缩更可靠,寿命更长,从而为摇臂相对于非摆动传动部的回转提供了更可靠优质的支撑。

所述静置壳体优选为左右对称结构,两个电机安装腔位于静置壳体的左右方向的中部。左、右摇臂虽安装在同一个静置壳体上,但由左右两台截割电机分别驱动。对于双滚筒采煤机,采用这种结构型式的静置壳体,可以使采煤机整体结构更紧凑,适合向左或向右宽采高薄煤层双滚筒作业。

所述截割系统还可以包括左右两套液压系统114,所述静置壳体内左右两套所述前级传动系统的后方空间各自设置成一个油箱,左右两套液压系统分别安装在左右两个油箱内,用所述前级传动系统中的一个传动轴取代相应侧液压系统的泵电机为所述液压系统提供动力,所述液压系统输出的液压力作为相应侧所述油缸的液压驱动力,即所述液压系统的泵组为不带泵电机的泵组。所述油箱的顶板上可以设置油箱开口,以方便液压系统的安装。

由于截割电机的功率远远大于泵电机的功率,因此所述液压系统的动力需求即使再大,也不需要像传统的泵组那样由于需要配备更大功率的泵电机而占用更大的安装空间,因此所述液压系统结构紧凑,同时动力富余。所述电机安装腔和摇臂安装腔通常设置在静置壳体的左右两端,这两腔之间的大部分空间为空闲区域,将一部分空闲区域利用起来制成内置的油箱,将液压系统的油箱由外置变成截割系统内置,可以使采煤机结构更加紧凑,既不会增加机面高度,又不会增加滚筒的跨距。

本实施例中是利用所述小齿轮115的轮轴同时输出动力给所述液压系统。

所述机身2采用内部无传动的实体机身,即所述机身上不设置用于安装传动系统的腔室,机身仅起到连接截割系统与导向滑靴、拖动连接装置的作用。所述机身的前部优选设置成前后方向上中间薄、两端厚的结构,使整个机身的机面高度足够矮,同时过煤空间足够大。进一步地,所述机身的顶面大部优选设置成前高后低的斜面25,所述机身的底面的中间偏前部则设置成朝向机身实体内部内凹的凹面26。更进一步地,内凹的凹面的中部表面优选设置成与位于其正上方的机身的顶面同等斜度的斜面。

所述机身下部设有导向安装槽27,为导向滑靴上部的安装提供空间。所述导向滑靴的上部通过穿设回转销铰接在导向安装槽内,铰接轴线前后延伸。所述导向滑靴的下部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滑靴通过其导向槽骑跨在刮板输送机的轨道921上,并能沿轨道左右滑动。所述导向滑靴可以绕回转销在左右延伸的竖直平面内摆动,以适应工作面底板的起伏变化。所述导向滑靴上穿设回转销的销孔优选为左右宽度大于上下宽度的腰型孔。所述导向滑靴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均优选为中部靠外、左右两端靠内的平滑过渡表面,以此保证所述导向滑靴能够在水平面内进行一定的偏转,以适应工作面底板的水平弯曲。这里所说的“外”对于前侧面和后侧面来说分别是指向前方和后方的方向。所述导向滑靴平衡掉一部分机身的重力,承受截割反力,同时具有引导采煤机沿着轨道滑动的导向功能。

导向槽与轨道相配合的表面都经过特殊的耐磨处理,抗磨损,并且导向滑靴和轨道都是可拆且方便更换的零部件,一旦磨损到一定程度可以更换,因此能大大提高整体工作效率与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所述支撑滑靴的上部铰接在所述机身上,铰接轴线前后延伸。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滑靴的上部设有双耳耳座61,机身的下部相应位置处通常设置铰接座,所述铰接座的座孔前后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滑靴通过销轴铰接在所述铰接座上。所述支撑滑靴的底部设有一前一后两个支撑面,分别是第二支撑面65和第一支撑面64。使用时,第一支撑面支撑于刮板输送机的铲板上,第二支撑面支撑于采煤工作面底板上。与现有的只有一个用于支撑在铲板上的支撑面的支撑滑靴相比,不仅能使接触面积增大,减小比压,延长支撑滑靴的寿命,而且由于第二支撑面的设置相当于可以将支撑位置向煤壁侧移动,因此可以大大提高采用悬机身方式的薄煤层采煤机的稳定性。

为了适应铲板和底板的高度差,所述第一支撑面高于第二支撑面,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均设有耐磨层。

所述机身的下部还设有拖动连接安装槽28,为所述拖动连接装置的安装提供空间。如图12所示,所述拖动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板51和连接勾52,所述连接板的一端通过上连接销53铰接在所述机身上的拖动连接安装槽28内,所述连接板上用于穿设上连接销的连接板上销孔的直径大于所述上连接销,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通过下连接销54与连接勾的一端铰接,这两处铰接的铰接轴线均为左右延伸,所述连接勾的另一端设置成轴线左右延伸的圆柱体结构,该圆柱体结构设置在刮板输送机92的链槽内,并与所述链槽滑动连接,所述圆柱体结构的两端各连接一根拖动链922。对拖动链施加左右方向上的拉力,可以驱动采煤机左右移动。本实用新型采用导向滑靴与拖动连接装置相配合,由于采煤机的截割反力由所述导向滑靴承受,所述拖动连接装置5只承受左右方向上的拉力,因此可以使链槽处的磨损大大减少,使拖动链的寿命大大提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