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钻测井电子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29258发布日期:2021-02-09 21:23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随钻测井电子仓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钻井作业随钻测井技术领域,是一种随钻测井电子仓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石油工业随钻测井一般是指在钻井的过程中测量地层岩石物理参数,并用数据遥测系统将测量结果实时送到地面进行处理。由于目前数据传输技术的限制,大量的数据存储在井下仪器的存储器中,起钻后回放。在随钻测井仪器中,经常要解决的问题是电子器件的安放问题,常规的电子设备安放,通常都是在钻铤外筒开槽,再通过干板密封的方式,这种方式因为密封方式是端面密封,而且盖板众多,在井下恶劣环境下,会出现密封不严的问题,还有的结构是在钻铤芯轴开槽,再用外筒套上密封,这种结构在本就传输扭矩的芯轴开槽,放电子器件,使整个工具强度下降,容易出现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随钻测井电子仓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随钻仪器安放存在的密封不严、芯轴强度降低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随钻测井电子仓装置,包括芯轴、电子筒、发射短节外筒和短节接头,发射短节外筒上端内侧设有上安装环台,对应上安装环台下侧位置的发射短节上部内侧设有上限位环台,上安装环台内径小于上限位环台;发射短节外筒下端内侧固定安装有下端位于其下方的短节接头,短节接头中部内侧设有下限位环台,上安装环台与下限位环台之间设有芯轴,短节接头上端设有固定环槽,芯轴中部外侧套装有下端位于固定环槽内的电子筒,电子筒上端抵与上限位环台下侧;电子筒中部外侧沿圆周分布有至少六个开口向外的电子仓,对应电子仓上侧位置的电子筒上部外侧设有第一绕线槽,第一绕线槽下端外侧设有第一外环台,第一外环台外端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绕线口,对应电子仓下侧位置的电子筒下部外侧设有第二绕线槽,第二绕线槽上端外侧设有第二外环台,第二外环台外端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绕线口。
[0005]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06]
上述芯轴可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安装在一起的第一直段、第二锥段、第三直段、第四锥段和第五直段,第二锥段呈上大下小的锥台状,电子筒上端内侧设有与第二锥段外侧相匹配的第一锥孔,第四锥段呈上小下大的锥台状,电子筒下端内侧设有与第四锥段外侧相匹配的第二锥孔,电子筒包括左半筒和右半筒,左半筒呈开口向右的半筒体,左半筒与右半筒结构相同且呈左右对称分布,左半筒与右半筒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一起。
[0007]
上述还可包括密封圈,第一直段与发射短节外筒上部内侧之间上下间隔设有至少一个密封圈,第五直段与短节接头上部内侧之间上下间隔设有至少一个密封圈,发射短节外筒下端内侧与短节接头上部外侧之间上下间隔设有至少一个密封圈。
[0008]
上述还可包括紧固螺栓,对应固定环槽下部内侧位置设有固定内环台,对应固定内环台上侧位置的第二绕线槽下部外侧设有下安装环台,固定内环台与下安装环台通过紧
固螺栓固定安装在一起。
[0009]
上述对应发射短节外筒下端位置的短节接头上部外侧可设有固定外环台,发射短节外筒下端位于固定外环台上侧。
[0010]
上述发射短节外筒下端内侧与短节接头上端外侧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
[0011]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在发射短节外筒和芯轴之间设置电子筒,在电子筒上设有用于放置电子器件的电子仓,不但实现了电子器件的安放问题,还保证了芯轴的强度,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2]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3]
附图2为附图1中在a-a处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4]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芯轴,2为电子筒,3为发射短节外筒,4为短节接头,5为上安装环台, 6为电子仓,7为上限位环台,8为第一绕线槽,9为第一外环台,10为第二绕线槽,11为第一绕线口,12为第二绕线口,13为紧固螺栓,14为固定外环台,15为密封圈,16为第二外环台,17为固定内环台,18为下限位环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16]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0017]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8]
如附图1、2所示,该随钻测井电子仓装置包括芯轴1、电子筒2、发射短节外筒3和短节接头4,发射短节外筒3上端内侧设有上安装环台5,对应上安装环台5下侧位置的发射短节3上部内侧设有上限位环台7,上安装环台5内径小于上限位环台7;发射短节外筒3下端内侧固定安装有下端位于其下方的短节接头4,短节接头4中部内侧设有下限位环台18,上安装环台5与下限位环台18之间设有芯轴1,短节接头4上端设有固定环槽,芯轴1中部外侧套装有下端位于固定环槽内的电子筒2,电子筒2上端抵与上限位环台7下侧;电子筒2中部外侧沿圆周分布有至少六个开口向外的电子仓6,对应电子仓6上侧位置的电子筒2上部外侧设有第一绕线槽8,第一绕线槽8下端外侧设有第一外环台9,第一外环台9外端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绕线口11,对应电子仓下侧位置的电子筒2下部外侧设有第二绕线槽10,第二绕线槽10上端外侧设有第二外环台16,第二外环台16外端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绕线口12。
[0019]
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在芯轴1外侧固定设有电子仓6的电子筒2,可将随钻测井使用的电子器件放置于电子仓6内,电子仓6内的电子器件的导线可通过第一绕线口11和第二绕线口12将电缆缠绕在绕线槽内,可在绕线槽内进行电子器件之间的连接,再在电子筒2外侧固定安装发射短节外筒3,可用于保护电子器件的密封问题,有效解决了钻铤外筒上开槽放置电子器件密封不严的问题,也解决了在钻铤芯轴1上开槽放置电子器件而导致的钻铤芯
轴1强度下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在发射短节外筒3和芯轴1之间设置电子筒2,在电子筒2上设有用于放置电子器件的电子仓6,不但实现了电子器件的安放问题,降低了电子器件的选型难度,还保证了芯轴1的强度,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0020]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随钻测井电子仓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21]
如附图1、2所示,芯轴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安装在一起的第一直段、第二锥段、第三直段、第四锥段和第五直段,第二锥段呈上大下小的锥台状,电子筒2上端内侧设有与第二锥段外侧相匹配的第一锥孔,第四锥段呈上小下大的锥台状,电子筒2下端内侧设有与第四锥段外侧相匹配的第二锥孔,电子筒2包括左半筒和右半筒,左半筒呈开口向右的半筒体,左半筒与右半筒结构相同且呈左右对称分布,左半筒与右半筒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一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与芯轴外侧相匹配的电子筒来密封芯轴,电子筒2分为左半筒与右半筒,便于安装在芯轴外侧,左半筒与右半筒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一起。
[0022]
如附图1、2所示,还包括密封圈15,第一直段与上限位环台7之间上下间隔设有至少一个密封圈15,第五直段与短节接头4之间上下间隔设有至少一个密封圈15,发射短节外筒3下端内侧与短节接头4上部外侧之间上下间隔设有至少一个密封圈15。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密封圈15,可避免井下水汽等进入电子仓6和芯轴1内。
[0023]
如附图1、2所示,还包括紧固螺栓13,对应固定环槽下部内侧位置设有固定内环台17,对应固定内环台17上侧位置的第二绕线槽10下部外侧设有下安装环台,固定内环台17与下安装环台通过紧固螺栓13固定安装在一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紧固螺栓13将电子筒2和短节接头4固定在一起,操作简单便于拆卸。
[0024]
如附图1、2所示,对应发射短节外筒3下端位置的短节接头4上部外侧设有固定外环台14,发射短节外筒3下端位于固定外环台14上侧。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固定外环台14对发射短节外筒3下行的位置进行限定。
[0025]
如附图1、2所示,发射短节外筒3下端内侧与短节接头4上端外侧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根据需求,螺纹可为t型螺纹,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螺纹连接可使发射短节外筒3与短节接头4便于拆装。
[0026]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