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复合管智能分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78218发布日期:2021-06-15 20:31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井下复合管智能分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气田分层注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下复合管智能分注系统。



背景技术: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原油采收率,大多采用注水工艺补充地层能量。

目前国内油田已陆续推广有缆智能分注系统,该系统通过电缆给井下智能分注仪供电,并通过载波技术传输测试信号,包括温度、压力、流量、水嘴开度等参数,然而大多数采用传统分注管柱,电缆通过电缆护卡固定在油管外侧,然后引出地面,实现通信及控制功能,这种施工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电缆外露下井时容易损伤电缆,且施工繁琐,需要每隔一段距离增加一个电缆护卡,另外常规油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结蜡、腐蚀,影响管柱寿命,且生锈产生的杂质容易堵塞油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复合管智能分注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井下复合管智能分注系统,设置在井口采油树内部的下端,包括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悬挂器、复合管上金具组件、转换接头、复合管下金具组件、油管、封隔器、井下分注仪、地面控制系统,所述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的上端与井口采油树内部的下端连通,所述悬挂器设置在井口采油树上并且通过复合管上金具组件与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连接,所述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的下端通过转换接头与油管连通,所述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和转换接头之间通过复合管下金具组件连接,所述油管上均布若干个井下分注仪,所述油管的下端设置由丝堵,每个井下分注仪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套设在油管上的封隔器,所有井下分注仪通过井下线缆连接,所述地面控制系统设置在地面并且通过地面通信电缆与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内贯穿悬挂器的预置线缆连接,所述井下线缆与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内贯穿转换接头的预置线缆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复合管上金具组件包括上金具内管、上金具外管,所述上金具内管、上金具外管的上端与悬挂器连接,两者之间的间隙内设置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并且与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2通过热熔方式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复合管下金具组件包括下金具内管、下金具外管,所述下金具内管、下金具外管的下端与转换接头连接,两者之间的间隙内设置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并且与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通过热熔方式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包括内衬管、强化层、外保护层,所述内衬管的外部依次套设强化层、外保护层,所述强化层沿轴向设置至少两根预置线缆。

上述方案中,所述油管包括上油管短节和若干个下油管短节,所述上油管短节的上端通过转换接头与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连接,所述上油管短节的下端依次连接若干个下油管短节;所述上油管短节的下端与第一个下油管短节之间通过螺环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内的预置线缆贯穿到转换接头外部后,通过电缆接头与井下线缆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实时检测数据与数据分析,并对井下仪器运行参数与运行状态进行检测与管理;将电缆预置在复合材料的连续油管内壁里,无需外加电缆护卡,施工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井下复合管智能分注系统的施工管柱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井下复合管智能分注系统中预置线缆复合管和悬挂器连接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井下复合管智能分注系统中预置线缆复合管和转换接头连接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井下复合管智能分注系统中预置线缆复合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井下复合管智能分注系统中复合管下金具组件和油管连接处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井下复合管智能分注系统,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设置在井口采油树1内部的下端,包括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2、悬挂器3、复合管上金具组件4、转换接头5、复合管下金具组件6、油管7、封隔器8、井下分注仪9、地面控制系统10,所述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2的上端与井口采油树1内部的下端连通,所述悬挂器3设置在井口采油树1上并且与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2连接,所述悬挂器3和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2之间通过复合管上金具组件4连接、所述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2的下端通过转换接头5与油管7连通,所述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2和转换接头5之间通过复合管下金具组件6连接,所述油管7上均布若干个井下分注仪9,所述油管7的下端设置由丝堵71,每个井下分注仪9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封隔器8,所述封隔器8套设在油管7上,所述地面控制系统10设置在地面并且通过地面通信电缆11与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2内贯穿悬挂器3的预置线缆21连接,所有井下分注仪9通过井下线缆12连接,所述井下线缆12与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2内贯穿转换接头5的预置线缆21连接,这样,本实用新型能够实时检测数据与数据分析,并对井下仪器运行参数与运行状态进行检测与管理;将电缆预置在复合材料的连续油管内壁里,无需外加电缆护卡,施工简单。

所述复合管上金具组件4包括上金具内管41、上金具外管42,所述上金具内管41、上金具外管42的上端与悬挂器3连接,两者之间的间隙内设置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2并且与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2通过热熔方式连接。

所述悬挂器3悬挂在井口采油树1上,将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2热熔在上金具内管41和上金具外管42之间,所述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2的预置电缆21则从悬挂器3引出通过井口采油树1、地面通信电缆11接入地面控制系统10。

所述复合管下金具组件6包括下金具内管61、下金具外管62,所述下金具内管61、下金具外管62的下端与转换接头5连接,两者之间的间隙内设置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2并且与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2通过热熔方式连接。

所述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2包括内衬管22、强化层23、外保护层24,所述内衬管22的外部依次套设强化层23、外保护层24,所述强化层23沿轴向设置至少两根预置线缆21。

所述至少两根预置线缆2与井下线缆12对应的芯线连接,形成通信回路。

所述内衬管22用于实现阻隔、抗内外压强的功能;所述预置线缆21用于进行电力传输及信号通信功能;所述强化层23采用纤维缠绕,用于进一步提高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2的抗内外压强的能力;所述外保护层54采用挤出包覆成型,用于保护预置电缆21,提高耐磨损。

所述内衬管22采用非金属复合材料,管壁不容易结蜡。

所述转换接头5用于将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2转换为常规的油管7,并且将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2中的预置电缆21引出用于给井下分注仪9供电及通信。

所述内衬管22的上侧内壁与上金具内管41通过热熔方式连接,下侧内壁与下金具内管61通过热熔方式连接。

所述外保护层24的上侧外壁与上金具外管42通过热熔方式连接,下侧外壁与下金具外管62通过热熔方式连接。

所述油管7包括上油管短节72和若干个下油管短节73,所述上油管短节72的上端通过转换接头5与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2连接,所述上油管短节72的下端依次连接若干个下油管短节73;所述上油管短节72的下端与第一个下油管短节73之间通过螺环74连接。

为了保证现场施工不损伤电缆,所以通过上油管短节72、螺环74及第一个下油管短节73组成一个活接头,在施工时只需要转动螺环74,将上油管短节72与第一个下油管短节73连接在一起即可,可以保证注水工具段与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2均不发生转动。

所述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2内的预置线缆21贯穿到转换接头5外部后,通过电缆接头51与井下线缆12连接。

在井下的每段注水层均设置井下分注仪9,层间通过封隔器8隔开,通过井下线缆12与转换接头5连接。

注水段以上采用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2,在井口处,所述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2上悬挂器3与井下采油树1连接,预置线缆21通过井口三通引出,经过地面通信电缆11与地面控制系统10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现场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首先采用常规作业方式连接筛管、单流凡尔、井下分注仪9、封隔器8等工具段,然后将工具段与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2通过转换接头5对接;之后采用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2作业工序下管柱,到井口时将预置线缆连续复合管2与悬挂器3连接,并坐落在井下采油树1上,之后安装井下采油树1并做电缆引线。井下分注仪9信号正常后进行封隔器8打压坐封。

待所有工序完成后就与常规智能分注系统相同,可以实时监测井下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并且根据需要手动或自动调节配注量大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