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矿用的机器防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72853发布日期:2021-06-08 16:50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矿用的机器防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矿用的机器防尘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煤矿企业综采能力逐渐提高,其对于井下作业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开采过程中的采煤机等机械设备的运煤及安装过程会增加空气中的粉尘浓度,粉尘质量浓度较高会增加设备的运行及维护成本,同时还会危害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进而降低企业的实际开采效率以及行业影响力,防尘手段其中有给煤矿注水,可以减少煤矿产生的粉尘的数量,但是煤层的注水不能过多,过多会影响煤矿质量,但是现在市面上为了防尘给煤矿注水的装置,不能控制每层煤层的注水量,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采矿用的机器防尘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在市面上为了防尘给煤矿注水的装置,不能控制每层煤层的注水量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采矿用的机器防尘装置。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设计一种采矿用的机器防尘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下端安装有底板,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贯穿底板,所述驱动杆下端焊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下端安装有钻头,所述钻头上端焊接有内管,所述旋转杆位于内管内部,所述内管外部套设有多个旋转套,每个所述旋转套外部两侧开设有两个出水孔,所述出水孔贯穿内管,所述内管上端焊接有顶筒,所述顶筒与内管内部连通,所述顶筒一侧连接有外螺纹管,所述顶筒上端被旋转杆贯穿;
6.还包括吸泵,所述吸泵上端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可与外螺纹管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吸泵下端连接有进水管。
7.优选的,所述顶筒、旋转套与钻头上端半径一致,所述内管半径小于顶筒,所述旋转套内径与内管半径一致。
8.优选的,所述电机上端焊接有焊接盘,所述焊接盘上端焊接有握杆。
9.优选的,所述握杆表面粗糙。
10.优选的,还包括四个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杆,四个所述支杆铰接在底板侧面四周中部,所述支杆下端铰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下端焊接有矩形板,所述矩形板下端安装有尖头。
1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采矿用的机器防尘装置,有益效果在于:该采矿用的机器防尘装置通过旋转每个旋转套的方向,即可改变每层出水孔的大小,自由的控制每层注水的多少,从而给煤层注适当的水,防止粉尘,减少因注水过多的质量下降,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采矿用的机器防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采矿用的机器防尘装置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采矿用的机器防尘装置的内管的切面图。
15.图中:电机1、底板2、支撑机构3、顶筒4、外螺纹管5、旋转套6、钻头7、吸泵8、出水管9、进水管10、焊接盘11、握杆12、支杆13、连接块14、矩形板15、尖头16、内管17、旋转杆18、驱动杆19、出水孔20。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7.参照图1

3,一种采矿用的机器防尘装置,包括电机1,电机1下端安装有底板2,电机1的输出轴连接有驱动杆19,驱动杆19贯穿底板2,驱动杆19下端焊接有旋转杆18,旋转杆18下端安装有钻头7,钻头7上端焊接有内管17,旋转杆18位于内管17内部,内管17外部套设有多个旋转套6,每个旋转套6外部两侧开设有两个出水孔20,出水孔20贯穿内管17,内管17上端焊接有顶筒4,顶筒4与内管17内部连通,顶筒4一侧连接有外螺纹管5,顶筒4上端被旋转杆18贯穿,还包括吸泵8,吸泵8上端连接有出水管9,出水管9可与外螺纹管5螺纹配合连接,吸泵8下端连接有进水管10。
18.使用时,将钻头7对准煤层,启动电机1,使用者拿起电机1,缓缓推进,直到在煤层中打出一个孔,取出钻头7,关闭电机1,根据各个煤层需要的注水量,旋转各个旋转套6,调节出水孔20的大小,在将钻头7插入打出的孔,将外螺纹管5与吸泵8的出水管9连接,吸泵8的进水管10连接水源,启动吸泵8,即可注水。
19.顶筒4、旋转套6与钻头7上端半径一致,内管17半径小于顶筒4,旋转套6内径与内管17半径一致,防止旋转套6掉落,电机1上端焊接有焊接盘11,焊接盘11上端焊接有握杆12,握杆12表面粗糙,便于使用者拿起整个装置,还包括四个支撑机构3,支撑机构3包括支杆13,四个支杆13铰接在底板2侧面四周中部,支杆13下端铰接有连接块14,连接块14下端焊接有矩形板15,矩形板15下端安装有尖头16,使用时,将四个尖头16插入地面,便于使用者推电机1时,路径竖直。
2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