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油分布的确定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3497929发布日期:2023-03-17 21:26阅读:28来源:国知局
剩余油分布的确定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1.本公开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剩余油分布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2.剩余油是剩余的可动原油,是指在现有的开采技术条件下暂时无法采出的地下可动原油。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残留在地下的可动原油仍然占据较大比例,很多情况下,甚至与累积采出的油量不相上下。油田在长期注水开发后,使得剩余油的分布位置非常复杂,导致后期开采出现很大困难,所以对剩余油的分布进行定量分析,是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重要措施。
3.相关技术中,确定油田的剩余油的分布的方法主要有油田动态监测技术。所谓的油田动态监测就是运用各种仪器、仪表,采用不同的测试手段和测量方法,测出油田开发过程中油藏的动态和静态的相关数据。然后根据相关数据,对油田内的剩余油的分布进行预测。
4.然而,由于油田中投入开发的油井的开采历史各不相同,地质条件也错综复杂,以及油田开发过程中资料的录取受制约的因素较多,从而导致油田动态监测资料的残缺不全,剩余油分布预测的准确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剩余油分布的确定方法,可以提高工区内剩余油的分布位置的预测的准确度。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剩余油分布的确定方法,用于确定工区内剩余油的分布,所述工区内布置有至少一口注水井和多口采油井,所述注水井包括多层注水层,所述采油井包括多层采油层,所述采油井的每一层采油层与至少一个所述注水井的一层注水层连通;所述确定方法包括:
7.确定所述采油井的每层采油层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和所述注水井的每层注水层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
8.基于所述采油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和所述注水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确定所述工区内的剩余油的分布。
9.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采油井的每一层采油层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包括:
10.确定目标注水井的每一层注水层在多个方向的渗流阻力系数,所述多个方向包括从所述目标注水井的注水层到与注水层连通的多个采油井的采油层所在的方向,所述目标注水井为所述至少一个注水井中的一个;
11.根据所述渗流阻力系数和所述目标注水井的日注水量,确定各个所述采油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
12.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目标注水井的每个注水层在多个方向的
渗流阻力系数,包括:
13.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所述渗流阻力系数;
[0014][0015]
其中,r
ij
为目标注水井的第i层注水层到与所述第i层注水层相连通的第j口采油井所在的方向的渗流阻力系数;μo为原油粘度;lj为所述目标注水井的第i层注水层所连通的第j口采油井与所述目标注水井之间的井距;m
ij
为所述目标注水井的第i层注水层与所述第i层注水层相连通的第j口采油井之间的改造措施系数;h
ij
为与注水井的第i层注水层相连通的第j口采油井的采油层的有效砂岩厚度;k
ij
为注水井第i层注水层与该注水层相连通的第j口采油井之间的有效渗透率;z
ij
为注水井第i层注水层与该注水层相连通的第j口采油井的连通系数。
[0016]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渗流阻力系数和所述注水井的日注水量,确定各个所述采油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包括:
[0017]
根据所述渗流阻力系数,确定所述目标注水井的垂向劈分系数;
[0018]
根据所述日注水量和所述垂向劈分系数,得到所述目标注水井的每一层注水层的分层注水量;
[0019]
根据所述渗流阻力系数,确定与所述注水井的每一层注水层相连通的所述采油井的平面分配系数;
[0020]
根据所述采油井的平面分配系数与所述注水井的分层注水量,得到所述采油井的分层注水量;
[0021]
基于所述采油井的分层注水量,得到所述采油井的分层产液量;
[0022]
根据所述采油井的分层产液量,确定所述采油井的分层产油量;
[0023]
根据所述采油井的分层产油量,确定所述采油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
[0024]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渗流阻力系数,确定所述注水井的垂向劈分系数,包括:
[0025]
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所述注水井的垂向劈分系数;
[0026][0027]
其中,i表示目标注水井的第i层注水层;ci为目标注水井第i层注水层的垂向劈分系数;mi为目标注水井第i层注水层的改造措施系数;hi为目标注水井第i层注水层的有效砂岩厚度;ki为目标注水井第i层注水层的有效渗透率;m为与目标注水井第i层注水层连通的采油井的数量;n为目标注水井所使用的注水层的数量;j表示与目标注水井第i层注水层连通的第j口采油井;r
ij
为目标注水井的第i层注水层到与所述第i层注水层相连通的第j口采油井所在的方向的渗流阻力系数。
[0028]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注水井的每一层注水层的分层剩余
油饱和度,包括:
[0029]
确定所述注水井的每一层注水层的孔隙体积;
[0030]
根据所述注水井的每一层注水层的孔隙体积,确定每一层所述注水层的注水倍数与含油饱和度的下降值之间的关系函数;
[0031]
根据所述关系函数和所述注水井的每一层注水层的注水倍数,得到所述注水井在不同注水层的含油饱和度下降值;
[0032]
确定所述注水井的每一层注水层的钻遇含油饱和度和物性残余油饱和度;
[0033]
根据所述含油饱和度下降值、所述钻遇含油饱和度和所述物性残余油饱和度,得到所述注水井的每一注水层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
[0034]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采油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和所述注水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确定工区内的剩余油的分布,包括:
[0035]
根据所述注水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和所述采油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得到所述工区的各层采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图;
[0036]
根据所述工区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图,确定所述工区的各层采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的平均值;
[0037]
将各层采油层的所述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图中,大于所述剩余油饱和度的平均值的剩余油饱和度所对应的位置,作为存在剩余油的位置。
[0038]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还提供一种剩余油确定装置,所述确定装置包括:
[0039]
分层剩余油饱和度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采油井的每层采油层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和所述注水井的每层注水层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
[0040]
剩余油的分布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采油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和所述注水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确定所述工区内的剩余油的分布。
[0041]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被配置为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以上所述的剩余油分布的确定方法。
[0042]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上所述剩余油分布的确定方法。
[0043]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44]
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剩余油分布的确定方法在对某个工区内的剩余油的分布进行确定时,是通过工区内的所有的采油井以及注水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为基础,科学的确定出剩余油的分布,这样便可大大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4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6]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某工区内一井组的示意图;
[0047]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剩余油分布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0048]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剩余油分布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0049]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含水饱和度与相对渗透率曲线关系图;
[0050]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含水饱和度和采出程度关系函数;
[0051]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含油饱和度的下降值与注水倍数的关系图;
[0052]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剩余油分布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53]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4]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55]
为了清楚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剩余油确定方法,首先介绍下油田的注水井与采油井之间的布置关系以及一些相关词语。
[0056]
油田投入生产后,随着开采时间的增长,油层本身能量将不断地被消耗,这会使采油层的压力不断下降,采油层的压力下降会导致地下原油大量脱气,粘度增加,进而使得油田产量大大减少。为了保持或提高采油层的压力,实现油田高产稳产,需要对采油层进行注水。其中,油田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注水井向采油井的开采油层注水。
[0057]
具体地,每口注水井可以与至少一口采油井相连通。注水井注入的水可以流向与该注水井相连通的采油井中。每口注水井包括多层注水层,对应的,每口采油井包括多层采油层,每口采油井的采油层与至少一个注水井的一层注水层相互连通。也就是说,一口采油井的其中一个采油层可以同时与多个注水井的注水层一一连通,一口采油井的其中一个采油层可以与一个注水井的注水层连通。
[0058]
比如,参见图1中,其中o为注水井,射开动用1号和2号注水层。a、b、c、d为与注水井o相连通的采油井。a、b、d采油井与注水井对应动用1号和2号两个采油层。c井动用2号采油层。
[0059]
由于每口注水井与至少一口采油井相连通,所以注水井中的注水量会被劈分到不同注水层,然后再被劈分到不同的采油井。其中,劈分是指分配到不同采油井的注水量。劈分系数,是分配的注水量的比例系数。
[0060]
随着油田开发油层能量的衰竭,即使是经过注水地层孔隙中仍然会存在着尚未驱尽的原油,这种油称为剩余油。
[0061]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剩余油分布的确定方法,用于确定工区内剩余油的分布,工区内布置有至少一口注水井和多口采油井。如图2所示,剩余油分布的确定方法包括:
[0062]
s201:确定采油井的每层采油层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和注水井的每层注水层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
[0063]
剩余油饱和度为剩余油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分层剩余油饱和度为剩余油在每个采油层或者注水层对应的采油层所处位置的岩石孔隙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数。
[0064]
s202:基于采油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和注水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确定工区内的剩余油的分布。
[0065]
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剩余油分布的确定方法在对某个工区内的剩余油的分布进行确定时,是通过工区内的所有的采油井以及注水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为基础,科
学的确定出剩余油的分布,这样便可大大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0066]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剩余油分布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结合图3,该确定方法包括:
[0067]
s301:确定采油井的每层采油层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
[0068]
步骤s301包括:
[0069]
3011:确定目标注水井的每一层注水层在多个方向的渗流阻力系数,多个方向包括从目标注水井的注水层到与注水层连通的多个采油井的采油层所在的方向,目标注水井为工区内布置的至少一个注水井中的一个。
[0070]
由于每口注水井与多口采油井相连通,所以注水井注入的水可以流向与该注水井相连通的各个采油井中。而由于不同方向的地质结构不同,所以每口注水井中的水向周围连通的采用井流动时受到的阻力大小也不同。
[0071]
其中,通过渗流阻力系数来表示土壤或有缝隙岩石阻碍水流动的能力。渗流阻力系数越大,水流动的阻力越大。
[0072]
本实施例中,步骤3011通过以下公式得到:
[0073][0074]
其中,r
ij
为目标注水井的第i层注水层到与第i层注水层相连通的第j口采油井所在的方向的渗流阻力系数;μo为原油粘度;lj为目标注水井的第i层注水层所连通的第j口采油井与目标注水井之间的井距;m
ij
为目标注水井的第i层注水层与第i层注水层相连通的第j口采油井之间的改造措施系数;h
ij
为与注水井的第i层注水层相连通的第j口采油井的采油层的有效砂岩厚度;k
ij
为注水井第i层注水层与该注水层相连通的第j口采油井之间的有效渗透率;z
ij
为注水井第i层注水层与该注水层相连通的第j口采油井的连通系数。
[0075]
上述公式(1)中的连通系数是表示目标注水井与周围采油井之间的连通能力,是一个无因次的相对值。连通系数z主要跟沉积相、渗透率、断层等地质因素相关。连通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2)计算得到:
[0076][0077]
其中,z为连通系数,v为目标注水井的第i层注水层的开发体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3)计算得到;v
max
为与目标注水井的第i层注水层相连通的采油井中开发体积的最大值。
[0078][0079]
其中,ho为与目标注水井的第i层注水层相连通的采油井的采油层的有效砂岩厚度;hw为目标注水井的第i层注水层的有效砂岩厚度;ko为与目标注水井的第i层注水层相连通的采油井的采油层的有效渗透率;kw为目标注水井的第i层注水层的有效渗透率;l为目标注水井的第i层注水层所连通的第j口采油井与目标注水井之间的井距;f为微相参数,连通性很好,微相系数f取1,连通性较差,微相系数f取0.5。
[0080]
3012:根据渗流阻力系数和目标注水井的日注水量,确定各口采油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
[0081]
本实施例中,步骤3012包括:
[0082]
(1)根据渗流阻力系数,确定目标注水井的垂向劈分系数。
[0083]
垂向劈分系数是指注水井中各注水层分配的注水量的系数。也就是,各注水层的水量占注水井注水量的比例。
[0084]
本实施例中,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注水井的垂向劈分系数。
[0085][0086]
其中,i表示目标注水井的第i层注水层;ci为目标注水井第i层注水层的垂向劈分系数;mi为目标注水井第i层注水层的改造措施系数;hi为目标注水井第i层注水层的有效砂岩厚度;ki为目标注水井第i层注水层的有效渗透率;m为与目标注水井第i层注水层连通的采油井的数量;n为目标注水井所使用的注水层的数量(这里说的使用为目前正在使用的注水层);j表示与目标注水井第i层注水层连通的第j口采油井;r
ij
为目标注水井的第i层注水层到与第i层注水层相连通的第j口采油井所在的方向的渗流阻力系数。
[0087]
(2)根据日注水量和垂向劈分系数,得到目标注水井的每一层注水层的分层注水量。
[0088]
示例性地,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注水井的分层注水量:
[0089]qwi
=q
wci

ꢀꢀꢀ
(5)
[0090]
其中,q
wi
为目标注水井的第i层的注水量;qw为目标注水井的日注水量;ci为目标注水井第i层注水层的垂向劈分系数。
[0091]
(3)根据渗流阻力系数,确定与注水井的每一层注水层相连通的采油井的平面分配系数。
[0092]
本实施例中,通过以下公式确定采油井的平面分配系数。
[0093][0094]
其中,αj为第j口采油井在第i层注水层的平面分配系数;

p为与第i层注水层相互连通的采油井的采油层的生产压差;m为与注水井第i层注水层相互连通的采油井的数量;r
ij
为注水井的第i层注水层到与该注水层相连通的第j口采油井所在的方向的渗流阻力系数。
[0095]
(4)根据采油井的平面分配系数与注水井的分层注水量,得到采油井的分层注水量。
[0096]
示例性地,通过以下公式确定采油井的分层注水量。
[0097]
qk=q
wi
αj;
ꢀꢀꢀ
(7)
[0098]
其中,qk为采油井的分层注水量;q
wi
为目标注水井的第i层的注水量;αj为第j口采油井在第i层注水层的平面分配系数。
[0099]
(5)基于采油井的分层注水量,得到采油井的分层产液量。
[0100]
以采油井为中心,把与采油井相连通的各注水井在该采油井每一层采油层的分层注水量叠加,即得到采油井的分层产液量。
[0101]
设采油井第i层采油层周围有w口注水井与其连通,则采油井第i层采油层的分层产液量通过以下公式得到:
[0102][0103]
其中,q
owi
为计算得到的采油井第i层采油层的分层产液量;qk为采油井的分层注水量;w为采油井第i层注水层周围的注水井的数量。
[0104]
由于计算得到的采油井的分层产液量与采油井的实际分层产液量有差别,所以需要对计算出的采油井的分层产液量进行修正。
[0105]
本实施例中,根据采油井的井口实际产液量q
l
(也就是采油井所有采油层的实际产液量的加和),对上述计算的分层产液量进行修正。
[0106]
比如,设采油井射开n层采油层,则修正后的第i层采油层的分层产液量为:
[0107][0108]
其中,q
li
为修正后的第i层采油层的分层产液量;q
l
为采油井的井口实际产液量;q
owi
为公式(8)中计算得到的采油井第i层采油层的分层产液量;n为采油井射开的采油层的数量。
[0109]
(6)根据采油井的分层产液量,确定采油井的分层产油量。
[0110]
采油井生产的液体既包括水,又包括油,所以需要在分层产液量的基础上,确定出分层产油量。
[0111]
步骤(6)包括:
[0112]
6.1:确定采油井的每一层采油层的初始含水率。
[0113]
示例性地,根据油水两相渗流的达西定律,初始含水率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0114][0115]
其中,f
wi
为采油井第i层采油层的初始含水率;μw为采油井第i层采油层中的地层水的粘度;μ0为采油井第i层采油层中的原油的粘度;k
ro
为油相相对渗透率;k
rw
为水相相对渗透率。
[0116]
本实施例中,根据岩心驱替试验,可以绘制得到含水饱和度与相对渗透率曲线关系图,参见图4。图4中的横坐标为含水饱和度,纵坐标为渗透率。
[0117]
其中,曲线a为油相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曲线,曲线b为水相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曲线。曲线c为含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曲线,其中,曲线c为曲线a和曲线b通过公式(10)计算得到的。
[0118]
6.2:根据采油井的每一层采油层的初始含水率和修正后的分层产液量,对每一层采油层的初始含水率进行校正,得到每一层采油层的实际含水率。
[0119]
本实施例中,通过修正后的分层产液量q
li
乘以分层初始含水率f
wi
,便可计算得到
各采油层的产水量qwi。累加各采油层的产水量,便可得到采油井的总产水量qw,然后与采油井的井口实际产水量q
ws
进行比较,以便得到采油井的分层实际的含水率f
wi

[0120]
本实施例中,通过以下方式计算每一层采油层的实际含水率:
[0121][0122]
其中,f
wi(实际)
为采油井第i层采油层的实际含水率;f
wi(计算)
为公式(10)中计算得到的采油井第i层采油层的初始含水率;q
ws
为采油井的井口实际产水量;qw为计算得到的采油井的总产水量。
[0123]
6.3:根据每一层采油层的实际含水率,同时结合相渗数据,得到采油井的各采油层的采出程度ri和当前分层剩余油饱和度及当前分层含水饱和度。
[0124]
本实施例中,将得到的实际含水率再次对应到图4中的曲线c中,得到实际含水率对应的含水保护度sw,以及束缚水饱和度s
wc
。束缚水饱和度s
wc
为曲线c与横坐标的交点对应的饱和合度。
[0125]
再根据含水饱和度sw,以及束缚水饱和度s
wc
,并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采出程度以及剩余油饱和度及当前分层含水饱和度。
[0126][0127]soi
=s
oip
(1-ri);
ꢀꢀꢀ
(13)
[0128]swi
=1-s
oi

ꢀꢀꢀ
(14)
[0129]
其中,ri为采油井的第i层采油层的采出程度;sw为采油井的第i层采油层的含水饱和度;s
wc
为采油井的第i层采油层的束缚水饱和度;s
oi
为采油井的第i层采油层的当前分层剩余油饱和度;s
oip
为采油井的第i层采油层原始分层含有饱和度;s
wi
为采油井的第i层采油层的当前分层含水饱和度。
[0130]
6.4:根据当前分层含水饱和度,得到采油井的分层产油量。
[0131]
将当前分层含水饱和度当成下一计算时间步的初始含水饱和度,并重新代入步骤6.1开始循环计算下一时间步的分层含水率及分层产油量,进而得到所有时间步的分层含水率及分层产油量,累加所有时间步的分层产油量,即得到该油井的分层产油量。
[0132]
(7)根据采油井的分层产油量,确定采油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
[0133]
步骤(7)包括:
[0134]
7.1:根据采油井的分层产油量,确定采油井的每一层采油层的实际采出程度。
[0135]
示例性地,实际采出程度=分层产油量/分层井控储量。
[0136]
分层井控储量=采油层的有效砂岩厚度*孔隙度*原始含油饱和度*原油密度/体积系数。其中体积系数为地下原油体积与地面标准条件下原油体积之比。
[0137]
7.2:确定采油井的含水饱和度上升值和采出程度关系函数。
[0138]
统计不同物性岩芯相渗和驱油效率曲线,拟合出含水饱和度和采出程度关系函数。
[0139]
本实施例中,通过岩心驱替试验,得到多组采出程度与含水饱和度上升值对应的数据,如图5所示。其中,图5的横坐标为采出程度,纵坐标为含水饱和度上升值。图5中每个
黑点即为一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拟合关系曲线,得到关系函数,如曲线a。
[0140]
7.3:根据关系函数和实际采出程度,得到采油井的各采油层的含水饱和度上升值。
[0141]
7.4:确定采油井的各采油层的钻遇含油饱和度和物性残余油饱和度。
[0142]
根据精细测井二次解释结果,确定采油井的每一层的钻遇含油饱和度。同时,利用取芯井资料确定物性残余油饱和度。
[0143]
7.5:根据采油井各采油层的含水饱和度上升值、钻遇含油饱和度和物性残余油饱和度,得到采油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
[0144]
本实施例中,采油井的各采油层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钻遇含油饱和度-含水饱和度上升值-物性残余油饱和度。
[0145]
s302:确定注水井的每层注水层的剩余油饱和度。
[0146]
本实施例中,步骤s302包括:
[0147]
2.1:确定注水井的每一层注水层的孔隙体积。
[0148]
示例性地,注水井的每一层注水层的孔隙体积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0149]v孔
=h
wi
*φs;
ꢀꢀꢀ
(15)
[0150]
其中,v

为注水井的每一层注水层的孔隙体积;h
wi
为注水井的第i层注水层的有效砂岩厚度;φ为注水井的第i层注水层的孔隙度;s为注水井的第i层注水层的单井控制面积。
[0151]
2.2:根据注水井的每一层注水层的孔隙体积,确定每一层注水层的注水倍数与含油饱和度的下降值之间的关系函数。
[0152]
首先,通过孔隙体积,得到不同的注水倍数,其中注入倍数=注水井中每一层注水层的累注水/孔隙体积。然后,取注水井对应的每一层注水层的岩心,通过驱替实验,得到每一层注水层的岩心在不同的注水倍数下,对应的含油饱和度的下降值。接着,根据多个注水倍数和对应的含油饱和度的下降值,进行线性拟合,得到关系函数。
[0153]
比如,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含油饱和度的下降值与注水倍数的关系图。其中,图6中的横坐标为注水倍数,纵坐标为含水饱和度下降值。曲线a、b、c、d分别为不同注水层的关系函数所对应的曲线。根据关系函数,可以看到,随着注水倍数的增加,含水饱和度的下降值逐渐增大。
[0154]
2.3:根据关系函数和注水井的每一层注水层的注水倍数,得到注水井在不同注水层的含油饱和度下降值。
[0155]
本实施例中,将注水井的每一层注水层的注水倍数,代入到对应的关系函数中,便可得到注水井各注水层的含油饱和度下降值。
[0156]
2.4:确定注水井的每一层注水层的钻遇含油饱和度和物性残余油饱和度。
[0157]
根据精细测井二次解释结果,确定注水井的每一层注水层的钻遇含油饱和度。同时,利用取芯井资料确定物性残余油饱和度。
[0158]
2.5:根据含油饱和度下降值、钻遇含油饱和度和物性残余油饱和度,得到注水井的每一注水层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
[0159]
本实施例中,注水井的每一注水层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钻遇含油饱和度-含油饱和度下降值-物性残余油饱和度。
[0160]
s303:根据注水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和采油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得到工区的各层采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图。
[0161]
根据注水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和采油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得到工区的每一层采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图(也就是剩余油饱和度等值线图)。
[0162]
也就是说,通过对每一层的注水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和采油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便可得到多个各采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图。
[0163]
s304:根据工区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图,确定工区的各层采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的平均值。
[0164]
在工区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图中,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平均值。
[0165]
s305:将各层采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图中,大于剩余油饱和度的平均值的剩余油饱和度所对应的位置,作为存在剩余油的位置。
[0166]
通过计算每一层采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的平均值,便可将剩余油饱和度的平均值作为一个参照值。当某一位置对应的剩余油饱和度大于剩余油饱和度的平均值时,则该位置对应的剩余油较多,开发较为容易,即该位置具有相当大的开发潜力,后续应该对此位置进行重点开发。
[0167]
下面结合以下实例具体说明以上剩余油分布的确定方法的实施过程:
[0168]
再次参见图1,某工区内一井组包括注水井o、采油井a、b、c、d,其中,该井组的基本参数见表1。
[0169]
表1为该井组的基本参数表
[0170][0171]
首先,根据表1中的基本参数,利用公式(1),计算该注水井o中各注水层周围在各采油井方向的渗流阻力系数r
ij
,计算结果见表2。
[0172]
表2为该井组的计算得到的相关参数表
[0173][0174]
其中,d采油井的2号采油层采用实施压裂措施,根据措施前后的产量变化,利用剪刀差法确定压裂增产系数为1.5。通过代入计算,注水井o的1号注水层对应的采油井a、b、c、d方向上的渗流阻力系数分别为0.34、0.14、0.15、0.78。2号注水层对应油井a、b、d方向上的渗流阻力系数分别为0.54、0.11、0.41。
[0175]
其次,根据渗流阻力系数,确定注水井在每层注水层的垂向劈分系数ci,计算结果见表2。
[0176]
将注水井o各注水层的基本参数及渗流阻力系数代入公式(4),得到注水井o的1、2号注水层的垂向劈分系数分别为0.35、0.65。对应的,注水井o的1、2号注水层的分层注水量分别为20.93、39.07m3/d。
[0177]
再次,根据渗流阻力系数,确定注水井的注水量向各采油井方向的平面分配系数αj,计算结果见表2。
[0178]
水井o的1号注水层在采油井a、b、c、d方向上的平面分配系数为0.15、0.45、0.34、0.05,水井o的1号注水层在采油井a、b、d方向上的平面分配系数为0.13、0.74、0.13。水井o的1号注水层在采油井a、b、c、d方向上劈分注水量分别为3.18、9.48、7.17、1.10。水井o的2号注水层在采油井a、b、d方向上劈分注水量分别为4.94、28.91、5.22。根据采油井井口实际产液量对注水量进行修正后,水井o的1号注水层在采油井a、b、c、d方向上劈分注水量分别为3.92、4.94、15、2.61,水井o的2号注水层在采油井a、b、d方向上劈分注水量分别为6.08、15.06、12.39。
[0179]
接着,求得采油井的各层的初始含水率f
wi
,见表2。
[0180]
此外,计算采油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和注水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见表3和表4。
[0181]
表3注水井剩余油量化参数表
[0182][0183]
表4采油井剩余油量化参数表
[0184][0185]
然后,通过注水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和采油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得到工区的各个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图,并基于工区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图,确定工区内的剩余油的分布位置。
[0186]
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剩余油分布的确定装置,如图7所示,该确定装置包括:
[0187]
分层剩余油饱和度确定模块701,用于确定采油井的每层采油层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和注水井的每层注水层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
[0188]
剩余油的分布确定模块702,用于基于采油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和注水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确定工区内的剩余油的分布。
[0189]
可选地,分层剩余油饱和度确定模块701,用于确定目标注水井的每一层注水层在多个方向的渗流阻力系数,多个方向包括从目标注水井的注水层到与注水层连通的多个采油井的采油层所在的方向,目标注水井为至少一个注水井中的一个。也用于根据渗流阻力系数和目标注水井的日注水量,确定各个采油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
[0190]
可选地,分层剩余油饱和度确定模块701用于通过以下公式(1)确定渗流阻力系数。
[0191]
可选地,分层剩余油饱和度确定模块701根据渗流阻力系数,确定目标注水井的垂向劈分系数;根据日注水量和垂向劈分系数,得到目标注水井的每一层注水层的分层注水量;根据渗流阻力系数,确定与注水井的每一层注水层相连通的采油井的平面分配系数;根据采油井的平面分配系数与注水井的分层注水量,得到采油井的分层注水量;基于采油井的分层注水量,得到采油井的分层产液量;根据采油井的分层产液量,确定采油井的分层产油量;根据采油井的分层产油量,确定采油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
[0192]
可选地,分层剩余油饱和度确定模块701用于通过公式(4)确定注水井的垂向劈分
系数。
[0193]
可选地,分层剩余油饱和度确定模块701用于确定注水井的每一层注水层的孔隙体积;根据注水井的每一层注水层的孔隙体积,确定每一层注水层的注水倍数与含油饱和度的下降值之间的关系函数;根据关系函数和注水井的每一层注水层的注水倍数,得到注水井在不同注水层的含油饱和度下降值;确定注水井的每一层注水层的钻遇含油饱和度和物性残余油饱和度;根据含油饱和度下降值、钻遇含油饱和度和物性残余油饱和度,得到注水井的每一注水层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
[0194]
可选地,剩余油的分布确定模块702用于根据注水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和采油井的分层剩余油饱和度,得到工区的各层采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图。根据工区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图,确定工区的各层采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的平均值;将各层采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图中,大于剩余油饱和度的平均值的剩余油饱和度所对应的位置,作为存在剩余油的位置。
[0195]
以上确定装置具有以上确定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0196]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8,计算机设备8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器801、存储器802、通信接口803和总线804。
[0197]
处理器801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处理器80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信息处理。存储器802和通信接口803通过总线804与处理器801相连。存储器802可用于存储至少一个指令,处理器801用于执行该至少一个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中的各个步骤。
[0198]
此外,存储器802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盘或光盘,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静态随时存取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
[0199]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组件,或者组合某些组件,或者采用不同的组件布置。
[0200]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计算机设备能够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以上的剩余油分布的确定方法。
[0201]
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以上的剩余油分布的确定方法。
[0202]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