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大管棚分段注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088384发布日期:2022-05-18 07:07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大管棚分段注浆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大管棚分段注浆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新建隧道工程数目日益剧增,对于浅埋暗挖隧道而言,当隧道穿越不 良软弱地层时,采用大管棚注浆可有效加固掌子面的土体,增强掌子面的稳定 性,从而减小隧道的沉降,避免隧道发生坍塌事故,该加固方式是目前隧道中 最常用的一种预加固手段。
3.然后由于地下空洞或地层裂隙的存在,采用常规的大管棚注浆方法,会导 致浆液沿着空洞或者裂隙乱窜,不能有效加固掌子面的土体,同时造成浆液的 浪费增加施工成本,甚至有时会造成邻近的地下构筑物发生变形,另外由于大 管棚和钻孔之间存在一定的裂隙,浆液也会顺着钻孔裂隙下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大管棚分段注浆方法,该方法采用分 段注浆以及动态调整液浆组分相结合的方式,可使浆液充分扩散到大管棚周 围,避免了浆液的乱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管棚注浆的加固效果,避免了 浆液的浪费,进一步提高大管棚注浆的适用性。
5.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隧道大管棚分段注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s1:测量土体的渗透系数k,土体的孔隙度n;
7.s2:利用大管棚对钻孔进行分段后退式注浆,根据注浆压力p,以及s1 中测得的参数,由公式(1)求出当前注浆分段的浆液扩散半径r;
[0008][0009]
式中:r是浆液扩散半径;p是注浆压力;μ是浆液的黏度,r是大管棚 半径;t是注浆时间;
[0010]
s3:根据s2计算的注浆扩散半径r,由公式(2)计算大管棚各个注浆分 段的理论注浆量q
th

[0011]qth
=πr2l+nπr2lαβ
ꢀꢀꢀꢀꢀꢀꢀꢀꢀꢀꢀꢀꢀꢀꢀꢀꢀꢀꢀꢀꢀꢀꢀꢀ
(2)
[0012]
式中:l是当前注浆分段的长度,α是浆液有效填充率,取0.9;β是浆液 损耗系数,取1.15;
[0013]
s4:将当前注浆分段的实际注浆量q
pr
和理论注浆量q
th
进行对比,当0.8q
th
<q
pr
<1.5q
th
时,直接停止注浆;当q
pr
>1.5q
th
时,调整双液浆的配比,以减 小其胶凝时间,并降低注浆压力,继续注浆5min后停止注浆;当q
pr
<0.8q
th
时,此时应调整双液浆的配比,以增加其胶凝时间,并加大注浆压力,直至达 到理论注浆量后停止注浆;
[0014]
s5:当该注浆分段完成注浆后,重复s2-s4步骤,进行下一注浆分段的 注浆,直至
注完整根大管棚。
[0015]
具体的,所述大管棚沿其延伸方向分为多个注浆段,每个所述注浆段的管 壁上均设有注浆孔,所述大管棚内还设有能够择一与各个所述注浆分段连接的 注浆机构,所述注浆机构通过所述注浆分段上的注浆孔向钻孔注浆。
[0016]
具体的,所述注浆机构包括注浆管、上活塞和下活塞,所述上活塞和下活 塞滑动装配在所述大管棚内,所述大管棚、上活塞和下活塞之间形成有注浆室, 所述注浆管固定在所述上活塞上,并与所述注浆室连通,拉动所述注浆管带动 所述上活塞和下活塞在所述大管棚内同步滑动时,各个所述注浆段的管壁依次 成为所述注浆室的侧壁。
[0017]
具体的,所述上活塞和下活塞之间连接有联动连杆。
[0018]
具体的,所述大管棚的外壁上位于每个所述注浆段的两端上均设有弹性密 封件,所述弹性密封件用于将所述大管棚与所述钻孔之间的间隙密封。
[0019]
具体的,所述弹性密封件为四周与所述大管棚密封固定连接的弹性膜,所 述弹性膜与所述大管棚之间形成有充液室,所述注浆段设有所述弹性膜的位置 处还设有连通所述注浆室与所述充液室的进液口。
[0020]
具体的,所述大管棚沿其延伸方向等分为多个注浆段,所述上活塞和下活 塞的间距与所述注浆段的长度相等。
[0021]
具体的,每个所述注浆段上均布有多个注浆孔。
[002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分段注 浆以及动态调整组分相结合的方式,可使浆液充分扩散到大管棚周围,能够有 效加固大管棚周围的土体,提高土体的强度,进而保证了隧道掌子面的稳定性。 特别是,在遇到空洞或者地层裂缝时,通过动态地调整浆液的胶凝时间,可有 效避免浆液的乱窜,减少了浆液的浪费,降低施工成本,一定程度上提高大管 棚注浆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2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 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 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隧道大管棚分段注浆方法工艺流程图;
[0025]
图2是本发明大管棚分段注浆结构分段注浆的示意图;
[0026]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管棚分段注浆结构局部示意图;
[0027]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上活塞的示意图;
[0028]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下活塞的示意图;
[0029]
其中:1、钻孔;2、大管棚;201、注浆段;3、注浆孔;4、注浆机构; 401、注浆管;402、上活塞;403、下活塞;5、地层;6、注浆室;7、联动连 杆;8、弹性密封件;9、进液口;10、浆液;11、注浆体;12、空洞;13、裂 缝;14、单向封闭刷;15、环形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 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 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1]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 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
ꢀ“
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
ꢀ“
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 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 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2]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 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
ꢀ“
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 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3]
参见图1,一种隧道大管棚分段注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4]
s1:测量土体的渗透系数k,土体的孔隙度n;
[0035]
s2:利用大管棚对钻孔(1)进行分段后退式注浆,根据注浆压力p,以 及s1中测得的参数,由公式(1)求出当前注浆分段的浆液扩散半径r;
[0036][0037]
式中:r是浆液扩散半径;p是注浆压力;μ是浆液的黏度,r是大管棚 半径;t是注浆时间;
[0038]
s3:根据s2计算的注浆扩散半径r,由公式(2)计算大管棚各个注浆分 段的理论注浆量q
th

[0039]qth
=πr2l+nπr2lαβ
ꢀꢀꢀꢀꢀꢀꢀꢀꢀꢀꢀꢀꢀꢀꢀꢀꢀꢀꢀꢀꢀꢀꢀꢀ
(2)
[0040]
式中:l是当前注浆分段的长度,α是浆液有效填充率,取0.9;β是浆液 损耗系数,取1.15;
[0041]
s4:将当前注浆分段的实际注浆量q
pr
和理论注浆量q
th
进行对比,当0.8q
th
<q
pr
<1.5q
th
时,直接停止注浆;当q
pr
>1.5q
th
时,说明遇到了空洞12或者 地层裂缝13,此时应调整双液浆的配比,以减小其胶凝时间,并降低注浆压 力,继续注浆5min后停止注浆;当q
pr
<0.8q
th
时,说明遇到的地层的实际密 实度较大,此时应调整双液浆的配比,以增加其胶凝时间,并加大注浆压力, 直至达到理论注浆量后停止注浆;
[0042]
s5:当该注浆分段完成注浆后,重复s2-s4步骤,进行下一注浆分段的 注浆,直至注完整根大管棚。
[0043]
本实施例中,采用分段注浆以及动态调整液浆组分相结合的方式,可使浆 液充分扩散到大管棚周围,能够有效加固大管棚周围的土体,提高土体的强度, 进而保证了隧道掌子面的稳定性。
[0044]
特别是,在遇到空洞或者地层裂缝时,通过动态地调整浆液的胶凝时间,可有 效避免浆液的乱窜,减少了浆液的浪费,降低施工成本,一定程度上提高大管 棚注浆的适用性。
[0045]
参见图2和图3,上述隧道大管棚分段注浆方法利用大管棚分段注浆结构 实现注浆,该注浆结构包括设置在钻孔1中的大管棚2,大管棚2沿其延伸方 向分为多个注浆段201,每个注浆段201的管壁上均设有注浆孔3,大管棚2 内还设有能够择一与各个注浆分段201连接的注浆机构4,注浆机构4通过注 浆分段201上的注浆孔3向钻孔1注浆。
[0046]
本实施例中,将大管棚2沿其延伸方向分为多个注浆段201,并在大管棚 2内设置能够择一与各个注浆段201上的注浆孔3连通的注浆机构4,注浆机 构4提供的浆液10通过注浆孔3渗入钻孔1的地层5中,通过各个注浆管401 实现钻孔1的逐段注浆,可使浆液10充分扩散到大管棚2周围,能够有效加 固大管棚2周围的土体,提高土体的强度,进而保证了隧道掌子面的稳定性。
[0047]
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注浆机构4包括注浆管401、上活塞402和 下活塞403,上活塞402和下活塞403滑动装配在大管棚2内,大管棚2、上 活塞402和下活塞403之间形成有注浆室6,注浆管401固定在上活塞402上, 并与注浆室6连通,拉动注浆管401带动上活塞402和下活塞403在大管棚2 内同步滑动时,各个注浆段201的管壁依次成为注浆室6的侧壁。
[0048]
本实施例中,只需要将上活塞402和下活塞403移动至对应注浆段201 的两端位置处,即可将注浆室6对准对应的注浆孔3,从而将来自注浆管401 的浆液10经过注浆室6、注浆孔3充填至钻孔1的壁面中,形成注浆体11, 实现钻孔1的分段后退式注浆,整个注浆结构简单可靠。
[0049]
具体的,上活塞402和下活塞403之间通过联动连杆7进行连接,上活塞 402移动时,联动连杆7将带动下活塞403随上活塞402同步运动,上活塞402 与大管棚2之间设有单向封闭刷14,下活塞403与大管棚2之间设有环形橡 胶圈15,通过单向封闭刷14和环形橡胶圈15的设置,可以防止浆液10从活 塞与大管棚2之间的间隙泄露。
[0050]
参见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大管棚2的外壁上位于每个注浆段 201的两端上均设有弹性密封件8,弹性密封件8用于将大管棚2与钻孔1之 间的间隙密封,这样的设计使得在分段注浆时,可以利用两个弹性密封件8 将对应分段处的大管棚2与钻孔1之间的裂隙进行封堵,避免浆液10沿钻孔 1裂隙倒流到掌子面,保证掌子面的施工环境,提高施工效率。
[0051]
参见图4和图5,具体的,弹性密封件8为四周与大管棚2密封固定连接 的弹性膜,弹性膜与大管棚2之间形成有充液室,对应的注浆段201上设有弹 性膜的位置处还设有进液口9,当上活塞402和下活塞403移动至对应注浆段 201的两端位置处,上述进液口9将注浆室6和对应的充液室连通,在注浆压 力下,浆液10将进入充液室中迫使弹性膜膨胀并紧贴钻孔1的侧部,实现封 堵。
[0052]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设计中,大管棚2沿其延伸方向等分为多个注浆段 201,上活塞402和下活塞403的间距与注浆段201的长度相等,注浆管401 每次向上拉动的距离为一个注浆段201的长度,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注浆管 401逐次等距拉动后,注浆室6会逐一对准各个注浆段201。此外,为保证分 段注浆的均匀性,在每个注浆段201上均布有多个注浆孔3。
[0053]
上述本发明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 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 解:优选的数值范围
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 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发明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发明创造保护范围的 限制。
[0054]
同时,上述本发明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 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 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 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 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0055]
另外,上述本发明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 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本发 明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 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0056]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非对实施方式的限 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 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也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例予以穷举。而由此 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