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塌孔抱钻双向钻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09850发布日期:2021-11-22 17:13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塌孔抱钻双向钻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塌孔抱钻双向钻头。


背景技术:

2.钻头主要作用是破粹岩石、形成井眼,旋转钻头是目前石油行业普遍使用的钻头,在机械的带动下旋转钻头会产生旋转,从而带动整个钻头产生向心运动,并通过侵削、研磨使岩石发生裂痕并破碎,起到向下钻探的作用,钻头是主要的煤矿生产设备之一,根据工作环境、地域环境的不同,钻头的规格、形状也应当有所不同。
3.在一些地质较为松散的区域使用钻头进行钻孔时,钻头所钻出的孔道受钻机震动的影响会出现塌陷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塌孔抱钻双向钻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一些地质较为松散的区域使用钻头进行钻孔时,钻头所钻出的孔道受钻机震动的影响会出现塌陷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塌孔抱钻双向钻头,包括双向钻头主体,所述双向钻头主体包括前端钻杆、防塌钻杆、中端钻杆和尾端钻杆,所述前端钻杆的一端设置有防塌钻杆,所述防塌钻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中端钻杆,所述中端钻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尾端钻杆。
6.优选的,所述前端钻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头锥,且螺纹头锥与前端钻杆固定连接,所述前端钻杆和中端钻杆的外表面均设置有螺纹转槽。
7.优选的,所述防塌钻杆包括扩张杆体,且扩张杆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梯形倒头。
8.优选的,所述梯形倒头直径与前端钻杆和中端钻杆直径相同,且扩张杆体直径大于梯形倒头直径。
9.优选的,所述尾端钻杆包括中心杆体,所述中心杆体的外侧设置有弧形齿块,且弧形齿块与中心杆体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弧形齿块之间设置有垂直齿槽,所述尾端钻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转接端头,且转接端头的外表面设置有限位孔槽。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该防塌孔抱钻双向钻头,前端钻杆和中端钻杆之间设置一组防塌钻杆,防塌钻杆是由扩张杆体组成,且扩张杆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梯形倒头,梯形倒头的直径与前端钻杆和中端钻杆的直径相同,而扩张杆体的直径又略大于梯形倒头,所以钻杆钻出的孔道直径也会小于扩张杆体,扩张杆体整体为表面光滑的圆柱体,当扩张杆体进行转动时便可以对钻出的孔道进行反复的碾压,将孔道周围的松散土质压实;
13.2、该防塌孔抱钻双向钻头,在钻头的另一端设置有尾端钻杆,尾端钻杆的表面设置有多组弧形齿块,弧形齿块的最外侧为弧形结构,可以与钻出的孔道相互贴合,帮助孔道
的定型和巩固,而且弧形齿块之间设置有垂直齿槽,垂直齿槽可以容纳下钻孔时所产生的一些碎石,防止碎石受钻杆的影响嵌入到孔道中,造成孔道塌陷。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塌钻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尾端钻杆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双向钻头主体;2、前端钻杆;3、防塌钻杆;4、螺纹头锥;5、中端钻杆;6、螺纹转槽;7、尾端钻杆;8、转接端头;9、限位孔槽;10、扩张杆体;11、梯形倒头;12、中心杆体;13、弧形齿块;14、垂直齿槽。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防塌孔抱钻双向钻头,包括双向钻头主体1,双向钻头主体1包括前端钻杆2、防塌钻杆3、中端钻杆5和尾端钻杆7,前端钻杆2的一端设置有防塌钻杆3,防塌钻杆3的另一端设置有中端钻杆5,防塌钻杆3位于前端钻杆2和中端钻杆5之间,可以对钻出的孔道进行巩固,中端钻杆5的另一端设置有尾端钻杆7。
20.进一步,前端钻杆2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头锥4,螺纹头锥4的设计可以便于整个钻头进入到地面之中,且螺纹头锥4与前端钻杆2固定连接,增强稳定性,前端钻杆2和中端钻杆5的外表面均设置有螺纹转槽6,在使用钻头时,主要是通过前端钻杆2和中端钻杆5来实现钻孔的操作。
21.进一步,防塌钻杆3包括扩张杆体10,且扩张杆体10的两端均设置有梯形倒头11,扩张杆体10整体为表面光滑的圆柱体,当扩张杆体10进行转动时便可以对钻出的孔道进行反复的碾压,将孔道周围的松散土质压实。
22.进一步,梯形倒头11直径与前端钻杆2和中端钻杆5直径相同,且扩张杆体10直径大于梯形倒头11直径,因为扩张杆体10的直径大于前端钻杆2和中端钻杆5的直径,所以钻杆钻出的孔道直径也会小于扩张杆体10,当扩张杆体10与孔道接触时,便可以实现挤压的操作。
23.进一步,尾端钻杆7包括中心杆体12,尾端钻杆7可以实现钻头的双向使用,中心杆体12的外侧设置有弧形齿块13,且弧形齿块13与中心杆体12固定连接,弧形齿块13的最外侧为弧形结构,可以与钻出的孔道相互贴合,帮助孔道的定型和巩固。
24.进一步,弧形齿块13之间设置有垂直齿槽14,垂直齿槽14可以容纳下钻孔时所产生的一些碎石,防止碎石受钻杆的影响嵌入到孔道中,造成孔道塌陷,尾端钻杆7的另一端设置有转接端头8,且转接端头8的外表面设置有限位孔槽9,便于同钻机之间进行连接固定。
25.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转接端头8将整个钻头与钻机进行连接,在转接端头8的外表面设置有两组限位孔槽9,孔槽可以与钻机内部的顶针相互契合,从而完成钻头的固定,
最后通过钻机带动钻头进行转动,通过前端钻杆2上的螺纹头锥4将杆体带入到地面之中,而在前端钻杆2和中端钻杆5之间设置一组防塌钻杆3,防塌钻杆3是由扩张杆体10组成,且扩张杆体10的两端均设置有梯形倒头11,梯形倒头11的直径与前端钻杆2和中端钻杆5的直径相同,而扩张杆体10的直径又略大于梯形倒头11,所以钻杆钻出的孔道直径也会小于扩张杆体10,扩张杆体10整体为表面光滑的圆柱体,当扩张杆体10进行转动时便可以对钻出的孔道进行反复的碾压,将孔道周围的松散土质压实,同时本实用新型为双向钻头,在钻头的另一端设置有尾端钻杆7,尾端钻杆7的表面设置有多组弧形齿块13,弧形齿块13的最外侧为弧形结构,可以与钻出的孔道相互贴合,帮助孔道的定型和巩固,而且弧形齿块13之间设置有垂直齿槽14,垂直齿槽14可以容纳下钻孔时所产生的一些碎石,防止碎石受钻杆的影响嵌入到孔道中,造成孔道塌陷。
26.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防塌孔抱钻双向钻头,包括双向钻头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钻头主体(1)包括前端钻杆(2)、防塌钻杆(3)、中端钻杆(5)和尾端钻杆(7),所述前端钻杆(2)的一端设置有防塌钻杆(3),所述防塌钻杆(3)的另一端设置有中端钻杆(5),所述中端钻杆(5)的另一端设置有尾端钻杆(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塌孔抱钻双向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钻杆(2)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头锥(4),且螺纹头锥(4)与前端钻杆(2)固定连接,所述前端钻杆(2)和中端钻杆(5)的外表面均设置有螺纹转槽(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塌孔抱钻双向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塌钻杆(3)包括扩张杆体(10),且扩张杆体(10)的两端均设置有梯形倒头(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塌孔抱钻双向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倒头(11)直径与前端钻杆(2)和中端钻杆(5)直径相同,且扩张杆体(10)直径大于梯形倒头(11)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塌孔抱钻双向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端钻杆(7)包括中心杆体(12),所述中心杆体(12)的外侧设置有弧形齿块(13),且弧形齿块(13)与中心杆体(12)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塌孔抱钻双向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齿块(13)之间设置有垂直齿槽(14),所述尾端钻杆(7)的另一端设置有转接端头(8),且转接端头(8)的外表面设置有限位孔槽(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塌孔抱钻双向钻头,包括双向钻头主体,所述双向钻头主体包括前端钻杆、防塌钻杆、中端钻杆和尾端钻杆,所述前端钻杆的一端设置有防塌钻杆,所述防塌钻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中端钻杆,所述中端钻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尾端钻杆。该防塌孔抱钻双向钻头,前端钻杆和中端钻杆之间设置一组防塌钻杆,防塌钻杆是由扩张杆体组成,且扩张杆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梯形倒头,梯形倒头的直径与前端钻杆和中端钻杆的直径相同,而扩张杆体的直径又略大于梯形倒头,所以钻杆钻出的孔道直径也会小于扩张杆体,扩张杆体整体为表面光滑的圆柱体,当扩张杆体进行转动时便可以对钻出的孔道进行反复的碾压,将孔道周围的松散土质压实。将孔道周围的松散土质压实。将孔道周围的松散土质压实。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科 李昊泽 于开元 刘文婧 饶伟杰 赵慧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新科
技术研发日:2021.03.20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