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浆驱动井下提速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04220发布日期:2021-08-03 12:4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泥浆驱动井下提速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泥浆驱动井下提速工具。



背景技术:

在钻井过程中,钻套与对应的井壁之间摩阻的大小是影响钻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水平井、大斜度井中,由于重力的原因导致钻具大部分重量都用来克服钻具与井壁的摩擦从而导致机械钻速过低,钻井速度慢,严重影响到油井施工的进度,在不增加新的能耗以及设备能力的前提下,合理的使用钻井液(泥浆液)的能量进行辅助提速,是目前公认较好的方法之一,有技术提出在钻头外壁采用可折叠的扇叶式叶片作为被驱动元件,通过泥浆的经过带动扇叶转动,从而提高钻头转速,该方案理论上可行,实际井下的工况复杂,外置活动扇叶寿命会非常短,即起不到提速作用,扇叶断裂后被泥浆冲击到钻头处,还可能造成钻头异常崩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泥浆驱动井下提速工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泥浆驱动井下提速工具,包括钻套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钻套内侧壁且靠近上端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壁且靠近钻套内侧壁的位置设置有多组第一通液孔;

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下壁的通井马达;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钻套内侧壁且位于固定板下侧的提速组件及用于安装提速组件的支撑组件,所述提速组件与支撑组件之间设置有用于保护支撑组件的密封组件,所述提速组件与通井马达之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

还包括设置在提速组件远离通井马达一端的钻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按从上到下顺序依次固定连接在钻套内侧壁且位于固定板下方,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壁及下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壁及下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内壁且靠近钻套内侧壁位置均设置有多组第二通液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提速组件包括转轴、七件夹板、九件螺旋叶片,所述转轴外壁转动连接在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内侧,所述转轴贯穿第一轴承座、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二轴承座并延伸向上下两端,所述转轴朝向通井马达的一端外壁通过联轴器与通井马达伸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远离通井马达一端与钻头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七件所述夹板均按相同间距依次固定连接在转轴外壁,七件所述夹板设置在转轴外壁且均位于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之间,七件所述夹板均呈圆盘状,七件所述夹板内壁均设置有安装孔、第三通液孔、卡槽,所述安装孔、第三通液孔、卡槽按从内到外顺序依次设置在夹板内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九件所述螺旋叶片均固定连接在夹板上的卡槽内侧,九件所述螺旋叶片上端宽面与下端宽面扭曲角度均呈一百八十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多组第一密封层、第二密封层,多组所述第一密封层分别设置在第一轴承座与转轴、第二轴承座与转轴之间,多组所述第二密封层分别设置在第一轴承座与第一支撑板、第二轴承座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多组所述第一密封层为转动密封,多组所述第二密封层为静态端面密封。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泥浆驱动井下提速工具,通过九组螺旋叶片和七组夹板及一根转轴组成笼式旋流提速工具,整体强度高,通过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将提速工具支撑在转筒内侧壁,不容易被破坏,将螺旋叶片设置成上端宽面与下端宽面旋转一百八十度的扭转形式,在钻井液从钻套中通过时,会带动螺旋叶片进行旋转,流速越高转速越快,从而起到提高钻头钻速的作用,提升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泥浆驱动井下提速工具的整体结构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泥浆驱动井下提速工具的图1-a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泥浆驱动井下提速工具的螺旋叶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泥浆驱动井下提速工具的夹板结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泥浆驱动井下提速工具的固定板结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泥浆驱动井下提速工具的第一支撑板、第一轴承座、转轴连接结构局部剖视图。

图例说明:

1、钻套;2、固定板;3、通井马达;4、联轴器;5、转轴;6、第一支撑板;7、第一轴承座;8、第二支撑板;9、第二轴承座;10、钻头;11、夹板;12、螺旋叶片;13、卡槽;14、安装孔;15、第一通液孔;16、第二通液孔;17、第三通液孔;18、第一密封层;19、第二密封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泥浆驱动井下提速工具:包括钻套1以及固定连接在钻套1内侧壁且靠近上端的固定板2,固定板2内壁且靠近钻套1内侧壁的位置设置有多组第一通液孔15;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板2下壁的通井马达3;还包括设置在钻套1内侧壁且位于固定板2下侧的提速组件及用于安装提速组件的支撑组件,提速组件与支撑组件之间设置有用于保护支撑组件的密封组件,提速组件与通井马达3之间通过联轴器4固定连接;还包括设置在提速组件远离通井马达3一端的钻头10,通井马达3为井下作业非常成熟的技术,在此不做详细描述。

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6、第二支撑板8,第一支撑板6、第二支撑板8按从上到下顺序依次固定连接在钻套1内侧壁且位于固定板2下方,第一支撑板6上壁及下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座7,第二支撑板8上壁及下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座9,第一支撑板6、第二支撑板8内壁且靠近钻套1内侧壁位置均设置有多组第二通液孔16,第二通液孔16可供泥浆液通过。

提速组件包括转轴5、七件夹板11、九件螺旋叶片12,转轴5外壁转动连接在第一轴承座7、第二轴承座9内侧,转轴5贯穿第一轴承座7、第一支撑板6、第二支撑板8、第二轴承座9并延伸向上下两端,转轴5朝向通井马达3的一端外壁通过联轴器4与通井马达3伸出轴固定连接,转轴5远离通井马达3一端与钻头10固定连接,通过通井马达3转动带动钻头10进行作业,通过泥浆液流动带动提速工具转动,对钻头10转速进行提升。

七件夹板11均按相同间距依次固定连接在转轴5外壁,七件夹板11设置在转轴5外壁且均位于第一支撑板6、第二支撑板8之间,七件夹板11均呈圆盘状,七件夹板11内壁均设置有安装孔14、第三通液孔17、卡槽13,安装孔14、第三通液孔17、卡槽13按从内到外顺序依次设置在夹板11内壁,设置七件夹板11,使提升工具强度大大提升,不会轻易被破坏。

九件螺旋叶片12均固定连接在夹板11上的卡槽13内侧,九件螺旋叶片12上端宽面与下端宽面扭曲角度均呈一百八十度,通过螺旋叶片12扭转角度的设置,泥浆液高速流动经过钻套1时,就会带动螺旋叶片12沿着转轴5的轴心转动,泥浆液的流速越快,带动的转速就越快。

密封组件包括多组第一密封层18、第二密封层19,多组第一密封层18分别设置在第一轴承座7与转轴5、第二轴承座9与转轴5之间,多组第二密封层19分别设置在第一轴承座7与第一支撑板6、第二轴承座9与第二支撑板8之间,多组第一密封层18为转动密封,多组第二密封层19为静态端面密封,通过第一密封层18、第二密封层19保护支撑组件中轴承。

工作原理:设置的第一通液孔15、第二通液孔16、第三通液孔17,可以让泥浆液正常通过钻套1,作业时,通井马达3带动钻头10进行钻井作业,地表泥浆泵输送泥浆液进井内冷却及排屑,泥浆液流过钻套1内侧时,通过螺旋叶片12扭转角度的设置,泥浆液就会带动螺旋叶片12沿着转轴5的轴心转动,泥浆液的流速越快,带动的转速就越快,对钻头10转速进行提升,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第一密封层18、第二密封层19保护支撑组件中轴承,设置七件夹板11,使提升工具强度大大提升,不会轻易被破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