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瓦打捞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80329发布日期:2022-03-23 12:02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卡瓦打捞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田领域,涉及钻井打捞设备,具体是一种卡瓦打捞筒。


背景技术:

2.油田作业过程中经常出现断裂抽油杆、抽油泵泵芯等杆状物坠落井底,造成井下事故。轻则造成油井停产,影响产油量,重则甚至会造成“死井”,导致油井报废,造成巨大损失。目前虽然打捞杆状落物工具品种较多,但每种工具的使用局限很小,一种工具只能打捞某一特定规格的落物,而且要求杆状物断面规整、弯曲变形小,如果对井下落物判断不清或出现杆体弯曲和断面不规整的情况同样会导致打捞失败,甚至会造成二次事故。
3.为了对井下不规则落鱼进行打捞,现有打捞筒在卡瓦下部增加了铣鞋或磨鞋,对鱼头进行休整,但现有的铣鞋或磨鞋结构只能对鱼顶进行处理,如果落鱼下部变形或弯曲,即使休整了鱼顶,也无法对落鱼进行顺利打捞。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瓦打捞筒,解决现有技术中卡瓦打捞筒对变形的待打打捞物体切削效果不佳进而导致打捞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6.一种卡瓦打捞筒,包括外壳,所述的外壳包括依次可拆卸连接的上连接端筒体、打捞筒筒体和下连接端筒体;
7.所述的外壳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形成安装腔、空腔和打捞腔;所述的打捞腔的内壁为上小下大的锥形;
8.所述的打捞腔的内壁上半部开设有至少3个卡瓦槽;所述的卡瓦槽上可移动安装有锥形卡瓦;所述的锥形卡瓦的底部下方的打捞腔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切削环,所述的切削环的内壁开设有切削齿。
9.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10.所述的切削齿为三棱状,且螺旋分布在切削环的内壁。
11.所述的紧贴切削环的锥形卡瓦的内径与切削环的内径相同。
12.所述的上连接端筒体和打捞筒筒体之间为螺接;所述的打捞筒筒体和下连接端筒体之间为螺接。
13.所述的锥形卡瓦的数量不小于3片。
14.所述的锥形卡瓦的数量为3片。
15.所述的锥形卡瓦的卡瓦牙为左旋牙。
16.所述的下连接端筒体的底端设置为螺旋切口。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8.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带有切削齿的切削环,对待打捞的抽油杆或者抽油泵泵芯的
鱼顶进行修整,有效的改善了待打捞的抽油杆或者抽油泵泵芯的鱼顶在掉落过程中穿产生的变形,进而使得待打捞的抽油杆或者抽油泵泵芯的鱼顶能够更好地卡在锥形卡瓦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卡瓦打捞筒对变形的待打打捞物体切削效果不佳进而导致打捞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切削环上的切削齿展开时单一螺旋分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本实用新型中的切削环上的切削齿展开时交叉螺旋分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1-外壳,2-安装腔,3-空腔,4-打捞腔,5-卡瓦槽,6-锥形卡瓦,7-切削环,8-切削齿,9-螺旋切口;
23.101-上连接端筒体,102-打捞筒筒体,103-下连接端筒体。
24.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所有零部件,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均采用本领域已知的零部件。
26.以下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技术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7.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一种卡瓦打捞筒,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外壳1,外壳1包括依次可拆卸连接的上连接端筒体101、打捞筒筒体102和下连接端筒体103;
28.外壳1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形成安装腔2、空腔3和打捞腔4;打捞腔4 的内壁为上小下大的锥形;
29.打捞腔4的内壁上半部开设有至少3个卡瓦槽5;卡瓦槽5上可移动安装有锥形卡瓦6;锥形卡瓦6的底部下方的打捞腔4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切削环 7,切削环7的内壁开设有切削齿8。
3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下连接端筒体103寻找掉落抽油杆或者抽油泵的泵芯的鱼顶,鱼顶从下连接端筒体103的底端进入下连接端筒体103,然后与切削环7接触,切削环7的切削齿对抽油杆或者抽油泵的泵芯的鱼顶以及侧面进行修整后,鱼顶伸入到打捞筒筒体102的内部,并与打捞腔4内壁上的锥形卡瓦 6接触,在打捞过程中的力的作用下,锥形卡瓦4通过卡瓦槽5向上运动,紧紧抓住掉落抽油管或抽油杆,进而完后打捞工作。
31.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带有切削齿的切削环,对待打捞的抽油杆或者抽油泵泵芯的鱼顶进行修整,有效的改善了待打捞的抽油杆或者抽油泵泵芯的鱼顶在掉落过程中穿产生的变形,进而使得待打捞的抽油杆或者抽油泵泵芯的鱼顶能够更好地卡在锥形卡瓦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卡瓦打捞筒对变形的待打打捞物体切削效果不佳进而导致打捞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32.具体的,切削齿8为三棱状,且螺旋分布在切削环7的内壁,将切削齿设置为三棱状且螺旋分布在切削环的内壁,在管柱旋转过程中,可以快速的对待打捞管柱的侧面进行休整,保证掉落抽油杆或者抽油泵的泵芯的鱼顶顺利进入锥形卡瓦。
33.参见图2和图3,切削齿可以是单一螺旋分布,也可以是交叉螺旋分布。
34.具体的,紧贴切削环7的锥形卡瓦6的内径与切削环7的内径相同,保证了打捞起的抽油杆或者抽油泵泵芯的鱼顶不会在锥形卡瓦6和切削环7连接处掉落。
35.具体的,上连接端筒体101和打捞筒筒体102之间为螺接;打捞筒筒体 102和下连接端筒体103之间为螺接,螺接设置保证了打捞筒的稳定性。
36.具体的,锥形卡瓦6的数量不小于3片,锥形卡瓦少于3片时,无法卡住抽油杆或者抽油泵泵芯的鱼顶。
37.优选的,锥形卡瓦6的数量为3片,三片卡瓦设置力学合理,三个方向受力,可以紧紧的卡住抽油杆或者抽油泵泵芯的鱼顶,多于三片的话,活动部件增多,加工和安装过程会比较繁琐。
38.具体的,锥形卡瓦6的卡瓦牙为左旋牙,采用左旋牙卡瓦,可以在管柱向右旋转的过程中,与抽油杆或者抽油泵泵芯的鱼顶表面仅仅咬合,释放落鱼时只要施加一定压力,向左旋转,即将捞筒由落鱼上快速退出。
39.具体的,下连接端筒体103的底端设置为螺旋切口9,螺旋切口有利于抽油杆或者抽油泵泵芯的鱼顶顺利进入打捞筒中。
40.实施例:
41.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卡瓦打捞筒,包括外壳1,外壳1包括依次可拆卸连接的上连接端筒体101、打捞筒筒体102和下连接端筒体103;
42.外壳1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形成安装腔2、空腔3和打捞腔4;打捞腔4 的内壁为上小下大的锥形;
43.打捞腔4的内壁上半部开设有至少3个卡瓦槽5;卡瓦槽5上可移动安装有锥形卡瓦6;锥形卡瓦6的底部下方的打捞腔4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切削环 7,切削环7的内壁开设有切削齿8。
44.切削齿8为三棱状,且螺旋分布在切削环7的内壁。
45.紧贴切削环7的锥形卡瓦6的内径与切削环7的内径相同。
46.上连接端筒体101和打捞筒筒体102之间为螺接;打捞筒筒体102和下连接端筒体103之间为螺接。
47.锥形卡瓦6的数量不小于3片。
48.锥形卡瓦6的数量为3片。
49.锥形卡瓦6的卡瓦牙为左旋牙。
50.下连接端筒体103的底端设置为螺旋切口9。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