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隧道施工的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18660发布日期:2022-10-04 22:39阅读:25来源:国知局
用于隧道施工的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隧道施工的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2.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爆破和挖掘隧道的施工中容易产生大量的粉尘,不仅影响隧道内部的能见度,还极大影响施工安全和人员健康,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除尘,因此用于隧道施工的除尘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施工装置,在现有的用于隧道施工的除尘装置中,还没有一种用于隧道施工的除尘装置,还都是使用地面除尘设备,由于雾炮机炮体处于固定状态,不能够根据施工场所调整喷洒范围,导致喷洒水雾不到位,从而影响了除尘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用于隧道施工的除尘装置。
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隧道施工的除尘装置,因此提高了隧道施工的除尘效果。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具有托盘、托叉和雾炮机的水雾除尘本体,设置在托盘和托叉与雾炮机之间的驱动连杆装置。
6.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
7.由于设计了水雾除尘本体和驱动连杆装置,通过水雾除尘本体,实现了除尘水进行水雾化处理,通过驱动连杆装置,实现了对水雾喷射角度进行调节,因此提高了隧道施工的除尘效果。
8.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对水雾喷射角度进行调节的方式把水雾除尘本体和驱动连杆装置相互联接。
9.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调节摆动臂支撑角度实现对水雾喷射角度进行调节的方式把驱动连杆装置与水雾除尘本体联接。
10.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水雾除尘本体设置为还包含有拖车、水箱装置和动力泵装置。
1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驱动连杆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动力丝杠、滑动座和支撑杆。
12.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水雾进行扬程控制,满足了除尘的范围需要。
1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水雾除尘本体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回转支撑。
14.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
15.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拖车上分别设置有水箱装置和动力泵装置,在动力泵装置上设置有回转支撑并且在回转支撑上设置有托盘,在托盘上设置有托叉并且在托叉上设置
有雾炮机,在托盘和托叉之间设置有动力丝杠并且在动力丝杠上设置有滑动座,在滑动座与雾炮机之间设置有支撑杆。
16.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拖车、水箱装置、动力泵装置、回转支撑、托盘、托叉、动力丝杠、滑动座、支撑杆和雾炮机,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
17.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拖车设置为具有牵引钩的双轴拖车并且拖车的上端端面其中一个侧面部设置为与水箱装置联接,拖车的上端端面其中另一个侧面部设置为与动力泵装置联接。
18.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水箱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箱部、第一支撑块部、第二支撑块部、筒部和盖部并且箱部的下端端面其中一侧部设置为与第一支撑块部的上端端面凹槽体联接,箱部的下端端面其中另一侧部设置为与第二支撑块部的上端端面凹槽体联接并且箱部的上端端面敞口部设置为与筒部的下端口部联接,筒部的上端口部设置为与盖部联接并且第一支撑块部的下端端面部和第二支撑块部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拖车联接,箱部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截止阀与动力泵装置联接并且箱部设置为椭圆罐状体,第一支撑块部和第二支撑块部分别设置为具有v字形凹槽体的条状体并且筒部设置为圆形管状体,盖部设置为圆形盒状体。
19.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动力泵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箱壳部和泵体并且第一箱壳部设置为与泵体容纳式联接,第一箱壳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拖车联接并且第一箱壳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回转支撑联接,泵体的输入端口部设置为通过截止阀与水箱装置联接并且泵体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雾炮机联接,第一箱壳部设置为矩形筒状体并且泵体设置为高扬程式水泵。
20.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除尘需要高压水的设置。
2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托盘设置为包含有盘部和第一耳座部并且盘部的上端端面外侧部设置为与第一耳座部联接,盘部的上端端面内侧部设置为与托叉联接并且盘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回转支撑联接,第一耳座部设置为与动力丝杠转动式联接并且盘部设置为矩形板状体,第一耳座部设置为具有通孔体的块状体并且第一耳座部的通孔体设置为与动力丝杠联接。
2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托叉设置为包含有叉部和第二耳座部并且叉部的横部设置为与第二耳座部联接,叉部的竖部设置为与雾炮机转动式联接并且第二耳座部设置为与动力丝杠转动式联接,叉部设置为u字形架状体并且第二耳座部设置为具有通孔体的块状体,第二耳座部的通孔体设置为与动力丝杠联接。
2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位于雾炮机的炮体后侧面部的轴头设置为与托叉转动式联接并且位于雾炮机的炮体前侧面部的双板座体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支撑杆联接,雾炮机的输入水端口部设置为与动力泵装置联接。
24.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喷射除尘水雾的设置。
25.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动力丝杠设置为包含有丝杠部和手轮部并且丝杠部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手轮部联接,丝杠部的外端头设置为与托盘转动式联接并且丝杠部的内端头设置为与托叉转动式联接,丝杠部设置为与滑动座螺纹式联接并且丝杠部设置为光柱螺杆,手轮部设置为t字形盘状体。
26.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滑动座设置为具有螺纹孔体的矩形块状体并且滑动座的螺纹孔体设置为与动力丝杠联接,位于滑动座的上端端面部双板座体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支撑杆联接。
27.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支撑杆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支撑杆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滑动座联接,支撑杆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雾炮机联接。
28.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喷射水雾的仰视角度进行调节的设置。
29.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回转支撑设置为包含有第二箱壳部、转动轴部、电机部和齿轮组部并且第二箱壳部的上下横部分别设置为与转动轴部转动式联接,第二箱壳部的下横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电机部联接并且在转动轴部和电机部的端轴之间设置有齿轮组部,第二箱壳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动力泵装置联接并且转动轴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托盘联接,第二箱壳部设置为矩形筒状体并且转动轴部设置为圆形杆状体,齿轮组部的其中一个扇形齿轮设置为与转动轴部联接并且齿轮组部的其中另一个扇形齿轮设置为与电机部的端轴联接。
30.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喷射水雾的扫射范围进行调节的设置。
3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拖车、水箱装置、动力泵装置、托盘、托叉和雾炮机与动力丝杠、滑动座和支撑杆设置为按照连杆抬升的方式分布并且拖车、水箱装置、动力泵装置、托盘、托叉、雾炮机、动力丝杠、滑动座和支撑杆与回转支撑设置为按照驱动转角的方式分布,拖车的中心线、水箱装置的中心线、动力泵装置的中心线、回转支撑的中心线、托盘的中心线、托叉的中心线、动力丝杠的中心线、滑动座的中心线、支撑杆的中心线和雾炮机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丝杠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二耳座部和第一耳座部联接,盘部设置为与转动轴部联接,第二箱壳部设置为与第一箱壳部联接。
32.在本技术方案中,对水雾喷射角度进行调节的水雾除尘本体和驱动连杆装置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隧道施工的除尘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35.图2为图1的主视图,
36.图3为回转支撑4的结构示意图,
37.拖车-1、水箱装置-2、动力泵装置-3、回转支撑-4、托盘-5、托叉-6、动力丝杠-7、滑动座-8、支撑杆-9、雾炮机-10、箱部-21、第一支撑块部-22、第二支撑块部-23、筒部-24、盖部-25、第一箱壳部-31、泵体-32、第二箱壳部-41、转动轴部-42、电机部-43、齿轮组部-44、盘部-51、第一耳座部-52、叉部-61、第二耳座部-62、丝杠部-71、手轮部-72。
具体实施方式
38.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1.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4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拖车1、水箱装置2、动力泵装置3、回转支撑4、托盘5、托叉6、动力丝杠7、滑动座8、支撑杆9和雾炮机10并且在拖车1上分别设置有水箱装置2和动力泵装置3,在动力泵装置3上设置有回转支撑4并且在回转支撑4上设置有托盘5,在托盘5上设置有托叉6并且在托叉6上设置有雾炮机10,在托盘5和托叉6之间设置有动力丝杠7并且在动力丝杠7上设置有滑动座8,在滑动座8与雾炮机10之间设置有支撑杆9。
44.在本实施例中,拖车1设置为具有牵引钩的双轴拖车并且拖车1的上端端面其中一个侧面部设置为与水箱装置2联接,拖车1的上端端面其中另一个侧面部设置为与动力泵装置3联接。
45.通过拖车1,形成了对水箱装置2和动力泵装置3的支撑连接点,由拖车1,实现了与水箱装置2的连接,实现了与动力泵装置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水箱装置2和动力泵装置3的支撑载体。
46.在本实施例中,水箱装置2设置为包含有箱部21、第一支撑块部22、第二支撑块部23、筒部24和盖部25并且箱部21的下端端面其中一侧部设置为与第一支撑块部22的上端端面凹槽体联接,箱部21的下端端面其中另一侧部设置为与第二支撑块部23的上端端面凹槽体联接并且箱部21的上端端面敞口部设置为与筒部24的下端口部联接,筒部24的上端口部设置为与盖部25联接并且第一支撑块部22的下端端面部和第二支撑块部23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拖车1联接,箱部21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截止阀与动力泵装置3联接并且
箱部21设置为椭圆罐状体,第一支撑块部22和第二支撑块部23分别设置为具有v字形凹槽体的条状体并且筒部24设置为圆形管状体,盖部25设置为圆形盒状体。
47.通过水箱装置2,形成了对拖车1和动力泵装置3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支撑块部22和第二支撑块部23,实现了与拖车1的连接,由箱部21,实现了与动力泵装置3的连接,由筒部24和盖部25,实现了对箱部21进行密封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除尘用水的储存部件。
48.在本实施例中,动力泵装置3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箱壳部31和泵体32并且第一箱壳部31设置为与泵体32容纳式联接,第一箱壳部3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拖车1联接并且第一箱壳部3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回转支撑4联接,泵体32的输入端口部设置为通过截止阀与水箱装置2联接并且泵体32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雾炮机10联接,第一箱壳部31设置为矩形筒状体并且泵体32设置为高扬程式水泵。
49.通过动力泵装置3,形成了对拖车1、水箱装置2、回转支撑4和雾炮机10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箱壳部31,实现了与拖车1的连接,实现了与回转支撑4的连接,由泵体32,实现了与水箱装置2的连接,实现了与雾炮机10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雾炮机10进行供水的部件。
50.在本实施例中,回转支撑4设置为包含有第二箱壳部41、转动轴部42、电机部43和齿轮组部44并且第二箱壳部41的上下横部分别设置为与转动轴部42转动式联接,第二箱壳部41的下横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电机部43联接并且在转动轴部42和电机部43的端轴之间设置有齿轮组部44,第二箱壳部4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动力泵装置3联接并且转动轴部42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托盘5联接,第二箱壳部41设置为矩形筒状体并且转动轴部42设置为圆形杆状体,齿轮组部44的其中一个扇形齿轮设置为与转动轴部42联接并且齿轮组部44的其中另一个扇形齿轮设置为与电机部43的端轴联接。
51.通过回转支撑4,形成了对动力泵装置3和托盘5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二箱壳部41,实现了与动力泵装置3的连接,由转动轴部42,实现了与托盘5的连接,由电机部43和齿轮组部44,实现了带动转动轴部42在第二箱壳部41中进行转动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雾炮机10进行转动的驱动部件。
52.在本实施例中,托盘5设置为包含有盘部51和第一耳座部52并且盘部51的上端端面外侧部设置为与第一耳座部52联接,盘部51的上端端面内侧部设置为与托叉6联接并且盘部5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回转支撑4联接,第一耳座部52设置为与动力丝杠7转动式联接并且盘部51设置为矩形板状体,第一耳座部52设置为具有通孔体的块状体并且第一耳座部52的通孔体设置为与动力丝杠7联接。
53.通过托盘5,形成了对回转支撑4、托叉6和动力丝杠7的支撑连接点,由盘部51,实现了与回转支撑4的连接,实现了与托叉6的连接,由第一耳座部52,实现了与动力丝杠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托叉6和动力丝杠7的支撑载体。
54.在本实施例中,托叉6设置为包含有叉部61和第二耳座部62并且叉部61的横部设置为与第二耳座部62联接,叉部61的竖部设置为与雾炮机10转动式联接并且第二耳座部62设置为与动力丝杠7转动式联接,叉部61设置为u字形架状体并且第二耳座部62设置为具有通孔体的块状体,第二耳座部62的通孔体设置为与动力丝杠7联接。
55.通过托叉6,形成了对雾炮机10和动力丝杠7的支撑连接点,由叉部61,实现了与雾
炮机10的连接,由第二耳座部62,实现了与动力丝杠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雾炮机10和动力丝杠7的支撑载体。
56.在本实施例中,动力丝杠7设置为包含有丝杠部71和手轮部72并且丝杠部71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手轮部72联接,丝杠部71的外端头设置为与托盘5转动式联接并且丝杠部71的内端头设置为与托叉6转动式联接,丝杠部71设置为与滑动座8螺纹式联接并且丝杠部71设置为光柱螺杆,手轮部72设置为t字形盘状体。
57.通过动力丝杠7,形成了对托盘5、托叉6和滑动座8的支撑连接点,由丝杠部71,实现了与托盘5的连接,实现了与托叉6的连接,实现了与滑动座8的连接,由手轮部72,实现了对丝杠部71施加转动力矩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雾炮机10的摆动角度进行调节的部件之一。
58.在本实施例中,滑动座8设置为具有螺纹孔体的矩形块状体并且滑动座8的螺纹孔体设置为与动力丝杠7联接,位于滑动座8的上端端面部双板座体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支撑杆9联接。
59.通过滑动座8,形成了对动力丝杠7和支撑杆9的支撑连接点,由滑动座8,实现了与动力丝杠7的连接,实现了与支撑杆9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雾炮机10的摆动角度进行调节的部件之二。
60.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9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支撑杆9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滑动座8联接,支撑杆9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雾炮机10联接。
61.通过支撑杆9,形成了对滑动座8和雾炮机10的支撑连接点,由支撑杆9,实现了与滑动座8的连接,实现了与雾炮机10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雾炮机10的摆动角度进行调节的部件之三。
62.在本实施例中,位于雾炮机10的炮体后侧面部的轴头设置为与托叉6转动式联接并且位于雾炮机10的炮体前侧面部的双板座体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支撑杆9联接,雾炮机10的输入水端口部设置为与动力泵装置3联接。
63.通过雾炮机10,形成了对动力泵装置3、托叉6和支撑杆9的支撑连接点,由雾炮机10,实现了与动力泵装置3的连接,实现了与托叉6的连接,实现了与支撑杆9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隧道施工的进行除尘处理的部件。
64.在本实施例中,拖车1、水箱装置2、动力泵装置3、托盘5、托叉6和雾炮机10与动力丝杠7、滑动座8和支撑杆9设置为按照连杆抬升的方式分布并且拖车1、水箱装置2、动力泵装置3、托盘5、托叉6、雾炮机10、动力丝杠7、滑动座8和支撑杆9与回转支撑4设置为按照驱动转角的方式分布,拖车1的中心线、水箱装置2的中心线、动力泵装置3的中心线、回转支撑4的中心线、托盘5的中心线、托叉6的中心线、动力丝杠7的中心线、滑动座8的中心线、支撑杆9的中心线和雾炮机10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丝杠部71分别设置为与第二耳座部62和第一耳座部52联接,盘部51设置为与转动轴部42联接,第二箱壳部41设置为与第一箱壳部31联接。
65.通过手轮部72,使丝杠部71在第一耳座部52和第二耳座部62上进行转动,带动滑动座8在丝杠部71上进行横向运动,使支撑杆9在位于滑动座8的上端端面部双板座体和位于雾炮机10的炮体前侧面部的双板座体之间进行运动,带动位于雾炮机10的炮体后侧面部的轴头在叉部61上进行转动,实现对雾炮机10的喷射水雾角度进行调节,使电机部43处于
工作状态,通过齿轮组部44,驱动转动轴部42在第二箱壳部41中进行转动,带动托盘5进行转动,实现对雾炮机10的喷射水雾方位角度进行调节,把盖部25与筒部24分开,通过筒部24把除尘水注入到箱部21中,当箱部21中水处于满位时,把盖部25安装在筒部24上,盖部25对筒部24进行密封,把拖车1的牵引钩与牵引车连接,由牵引车,把拖车1拖入到隧道施工的除尘现场,通过动力丝杠7、滑动座8和支撑杆9的联动,对雾炮机10的喷射水雾角度进行调节,通过第二箱壳部41、转动轴部42、电机部43和齿轮组部44的联动,对雾炮机10的喷射水雾方位角度进行调节,把雾炮机10的炮口对准隧道施工的除尘现场,把位于箱部21和泵体32之间的截止阀处于开通状态,使泵体32处于工作状态,把箱部21中的除尘水输送到雾炮机10中,由雾炮机10喷射水雾,对隧道施工现场进行除尘。
66.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对水雾喷射角度进行调节的方式把水雾除尘本体和驱动连杆装置相互联接。
67.在本实施例中,按照调节摆动臂支撑角度实现对水雾喷射角度进行调节的方式把驱动连杆装置与水雾除尘本体联接。
68.在本实施例中,水雾除尘本体设置为还包含有拖车1、水箱装置2和动力泵装置3。
69.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连杆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动力丝杠7、滑动座8和支撑杆9。
70.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水雾除尘本体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回转支撑4。
71.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72.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73.1、由于设计了水雾除尘本体和驱动连杆装置,通过水雾除尘本体,实现了除尘水进行水雾化处理,通过驱动连杆装置,实现了对水雾喷射角度进行调节,因此提高了隧道施工的除尘效果。
74.2、由于设计了拖车1、水箱装置2、动力泵装置3、托盘5、托叉6和雾炮机10,实现了水雾除尘一体化设置。
75.3、由于设计了动力丝杠7、滑动座8和支撑杆9,实现了螺纹动力驱动实现摆动运动。
76.4、由于设计了回转支撑4,实现了水雾喷射方位角度的调节。
77.5、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78.6、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79.还有其它的与对水雾喷射角度进行调节的水雾除尘本体和驱动连杆装置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80.因此在用于隧道施工的除尘装置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具有托盘5、托叉6和雾炮机10的水雾除尘本体,设置在托盘5和托叉6与雾炮机10之间的驱动连杆装置的技术内容
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