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基坑支护液压铣削搅拌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60620发布日期:2022-11-29 20:50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液压铣削搅拌钻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基坑支护液压铣削搅拌钻机。


背景技术:

2.基坑支护施工作业中,需要用到搅拌钻机将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剂,利用钻机将喷入土体的水泥进行充分搅拌,使水泥与土发生一系列反应,使软土硬结而提高地基强度,以便于后续支护安装并具有足够的强度,但是现有技术中,基坑支护用的液压铣削搅拌钻机通过单个进给系统进行下探,导致稳定性较差,对土质的硬度具有一定的要求,在较软的土质中可能会发生倾斜,因此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对适用环境有一定要求会导致部分基坑支护施工作业难以进行,另一方面,常规的基坑支护施工用液压铣削搅拌钻机在钻探时由于注入的水泥浆渗出,导致设备底部的土质发生软化变形,进而导致整体的钻探过程稳定性不足,容易产生晃动,最终降低后续支护安装后的整体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基坑支护液压铣削搅拌钻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高了钻探的稳定性,精度更高,且适用环境范围广,安全性更强。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基坑支护液压铣削搅拌钻机,包括搅拌钻机本体,所述搅拌钻机本体包括基座、进给装置和加固组件,所述基座的表面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一端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表面安装有绞盘,所述基座的中间开设有施工孔,所述施工孔的两侧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安装有进给装置,所述进给装置的底端安装有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的两侧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施工孔的底端安装有加固组件。
5.进一步的,所述进给装置包括钢索、定滑轮和动滑轮,所述立柱的顶端安装有立板,所述定滑轮安装在立板的中间位置,所述定滑轮的表面搭放有钢索,所述钢索从动滑轮的底端绕过,所述升降机构安装在动滑轮的两侧。
6.进一步的,所述立柱顶端的内侧安装有挂环,所述挂环和钢索设置有两个,每个钢索的一端均与其中一个挂环固定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液压马达安装在动滑轮的底部,所述液压马达的底端安装有钻杆,所述钻杆的底端安装有铣削头,所述进给装置以对称的形式安装在钻杆的两侧。
8.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杆和滚轮,所述立柱的内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液压马达的壳体焊接为整体,所述滚轮安装在支撑杆的另一端。
9.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滚轮均嵌装在滑槽的内部,且钻杆和铣削头通过升降机构的移动插入到施工孔的中间位置。
10.进一步的,所述加固组件包括插接板和顶板,所述施工孔侧边的基座部分开设有
多个缺口,每个插接板均从缺口的内部向下穿入。
11.进一步的,所述插接板安装在地面下,所述顶板的底部卡在缺口的上方,且顶板与基座的表面相贴合。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基坑支护液压铣削搅拌钻机,包括搅拌钻机本体,所述搅拌钻机本体包括基座、绞盘、转动杆、立柱、电机、施工孔、铣削头、进给装置、升降机构、加固组件、钢索、立板、定滑轮、动滑轮、挂环、钻杆、液压马达、支撑杆、滑槽、滚轮、插接板、顶板、缺口。
13.1.该用于基坑支护液压铣削搅拌钻机在顶部设置有两组进给装置,以对称的形式连接在钻杆的顶部,提高了下探时的稳定性,且扩大了基座面积,钻探过程中不易发生偏移,确保后续支护的安装强度。
14.2.该用于基坑支护液压铣削搅拌钻机通过两侧的立柱将中间的钻杆部分进行升降,使升降过程中受到双向的限制,因此可以优化钻探的精准度,避免铣削搅拌过程中发生偏移。
15.3.该用于基坑支护液压铣削搅拌钻机在底部增加了加固组件,通过加固组件能够避免处于施工孔处的水泥浆向基座底部的土质区域发生大规模渗透,基座安装的位置土质的强度不会随着施工进行而发生降低,确保长时间的施工过程中设备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基坑支护的安装提供更加坚固的基础。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基坑支护液压铣削搅拌钻机的外形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基坑支护液压铣削搅拌钻机进给装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基坑支护液压铣削搅拌钻机加固组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基坑支护液压铣削搅拌钻机升降机构部分的正面剖视图;
20.图中:1、基座;2、绞盘;3、转动杆;4、立柱;5、电机;6、施工孔;7、铣削头;8、进给装置;9、升降机构;10、加固组件;11、钢索;12、立板;13、定滑轮;14、动滑轮;15、挂环;16、钻杆;17、液压马达;18、支撑杆;19、滑槽;20、滚轮;21、插接板;22、顶板;23、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2.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基坑支护液压铣削搅拌钻机,包括搅拌钻机本体,所述搅拌钻机本体包括基座1、进给装置8和加固组件10,所述基座1的表面安装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一端安装有转动杆3,所述转动杆3的表面安装有绞盘2,所述基座1的中间开设有施工孔6,所述施工孔6的两侧安装有立柱4,所述立柱4的顶端安装有进给装置8,所述进给装置8的底端安装有液压马达17,所述液压马达17的两侧设置有升降机构9,所述施工孔6的底端安装有加固组件10,该基坑支护施工用的液压铣削搅拌
钻机设置有两组进给装置8,通过将该装置放置在基坑需要安装支护的位置上,向底面进行铣削钻孔,并向内部注入水泥浆,通过铣削头7的转动即可浆施工孔6内部的水泥浆与土质混合搅拌,搅拌均匀后进行进行后续的支护施工作业,即可等待其硬化,完成对支护的安装工程,因此施工前需要浆该装置的基座1部分移动到施工区域,并利用加固组将施工孔6处的底端进行加固处理,确保后续施工过程中该装置能够保持稳定不会发生偏移或者晃动,通过两侧的两组进给装置8即可浆整个钻杆16带动底端的铣削头7进行升降运动,实现铣削钻探以及搅拌功能,并在钻杆16顶部的两侧安装有升降机构9,以便于在钻探铣削的过程中保持稳定,确保钻探的精度,为后续支护的安装提供更加牢固的基础,提高了最终支护施工的质量。
23.本实施例,所述进给装置8包括钢索11、定滑轮13和动滑轮14,所述立柱4的顶端安装有立板12,所述定滑轮13安装在立板12的中间位置,所述定滑轮13的表面搭放有钢索11,所述钢索11从动滑轮14的底端绕过,所述升降机构9安装在动滑轮14的两侧,所述立柱4顶端的内侧安装有挂环15,所述挂环15和钢索11设置有两个,每个钢索11的一端均与其中一个挂环15固定连接,进行驱动时,启动两侧的电机5,同步带动表面的钢索11运动,钢索11通过立柱4顶部的定滑轮13进行导向,再从中间钻杆16的顶部安装的动滑轮14下方绕过,最后于立柱4内侧顶端的挂环15固定连接,因此当电机5启动后,利用绞盘2浆钢索11进行卷放,即可在两个滑轮组的作用下将底端的钻杆16进行相应的升降处理,将钻杆16下移后,使底端的铣削头7与地面接触。即可实现钻孔效果,并随着钻杆16的下探,并向施工孔6内注入水泥浆,从而将水泥浆和土质进行混合,完成搅拌功能,并在搅拌过程中,不断通过铣削头7将钻孔内壁的土质进行刮除,充分与注入的水泥浆进行混合,提高后续固化后的强度。
24.本实施例,所述液压马达17安装在动滑轮14的底部,所述液压马达17的底端安装有钻杆16,所述钻杆16的底端安装有铣削头7,所述进给装置8以对称的形式安装在钻杆16的两侧,液压马达17为独立动力机构,通过两侧的进给装置8下探时,液压马达17独立为底部的钻杆16和铣削头7提供扭矩,完成对地面的铣削钻探功能,其中液压马达17和以及相应的传动机构均为现有的成熟技术。
25.本实施例,所述升降机构9包括支撑杆18和滚轮20,所述立柱4的内侧开设有滑槽19,所述支撑杆18的一端与液压马达17的壳体焊接为整体,所述滚轮20安装在支撑杆18的另一端,每个所述滚轮20均嵌装在滑槽19的内部,且钻杆16和铣削头7通过升降机构9的移动插入到施工孔6的中间位置,当两侧的电机5驱动进给系统带动钻头下降时,两侧的升降机构9可以辅助钻杆16和铣削头7保持垂直移动,在液压马达17的两侧通过支撑杆18和滚轮20嵌装在滑槽19的内部,因此当整个钻杆16升降过程中,即可在两侧的滑槽19限制下,对滚轮20进行水平方向的限位处理,确保滚轮20只能够进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辅助底部的铣削头7精准的插入到施工孔6的中心位置,提高了后续基坑支护安装的精度,提高支护安装后的整体强度。
26.本实施例,所述加固组件10包括插接板21和顶板22,所述施工孔6侧边的基座1部分开设有多个缺口23,每个插接板21均从缺口23的内部向下穿入,所述插接板21安装在地面下,所述顶板22的底部卡在缺口23的上方,且顶板22与基座1的表面相贴合,将基板放置在施工区域后,即可将每个插接板21通过人工锤击的方式插入到施工孔6底部的地面下,将施工孔6进行包围,通过加固组件10能够避免处于施工孔6处的水泥浆向基座1底部的土质
区域发生大规模渗透,确保基座1安装的位置土质的强度不会随着施工进行而发生降低,在后续长时间的施工过程中设备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基坑支护的后续安装过程提供更加坚固的基础。
2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8.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