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通风避险多用装置

文档序号:33615210发布日期:2023-03-25 01:19阅读:57来源:国知局
隧道施工通风避险多用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隧道施工通风避险多用装置。


背景技术:

2.隧道是修建在地下或水下或者在山体中,铺设铁路或修筑公路供机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根据其所在位置可分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类,为缩短距离和避免大坡道而从山岭或丘陵下穿越的称为山岭隧道;为穿越河流或海峡而从河下或海底通过的称为水下隧道;为适应铁路通过大城市的需要而在城市地下穿越的称为城市隧道,这三类隧道中修建最多的是山岭隧道。
3.但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塌方的危险,为了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安全性高,使用范围广的隧道施工通风避险多用装置,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满足当前的需求,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隧道施工通风避险多用装置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施工通风避险多用装置,既能起到对隧道施工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避险功能,又能保证隧道内空气流通质量,进而能够提高施工人员在隧道施工内避险存活几率。
6.2.技术方案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隧道施工通风避险多用装置,包括避险组件,所述避险组件包括多个支撑框,相邻的两组支撑框之间侧壁通过第一连杆相连,所述支撑框底部表面两侧均设置有移动组件,所述支撑框内腔底部表面设置有踏板,其中一组支撑框内腔中部设置有急救物资箱;
9.所述避险组件顶部表面设置有通风组件,所述通风组件包括弧形罩,所述弧形罩内腔下方设置有多组钢梁,并且每组钢梁均通过多组缓冲组件与所述弧形罩内腔底部表面相连,同时相邻的两组钢梁之间通过第二连杆相连,所述弧形罩内腔且位于其中一组第二连杆顶部表面设置有风机。
10.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c型钢,所述c型钢底部表面设置有多组车轮。
11.进一步的,所述踏板顶部表面设置于多组防滑凹槽,并且多组防滑凸起呈矩形阵列式分布。
12.进一步的,每组所述支撑框内腔顶部表面两侧均设置有斜撑杆。
1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两侧壁底部均设置有防护板。
14.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阻尼弹簧,所述阻尼弹簧顶端通过顶板与所述弧形罩内腔顶部表面相连,所述阻尼弹簧底端通过底座与钢梁顶部表面相连。
15.进一步的,所述钢梁顶部表面两侧且位于弧形罩内腔设置有挡板。
16.3.有益效果
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8.(1)本方案,通过避险组件中的多个支撑框,可配合多个第一连杆从而能够组成框架主体,进而能够形成防护架,然后通过移动组件,可方便施工人员灵活的对避险组件进行移动,进而能够提高设备使用的便利性,并且通过踏板,可施工人员在防护架内行走,同时通过急救物资箱,可方便施工人员盛放急救物资,进而能够提高施工人员在隧道施工内避险存活几率,通过通风组件中的弧形罩,既能起到遮挡作用,防止碎石掉落到避险组件内,又能经多组缓冲组件对钢梁安装,然后通过第二连杆,又能将多个钢梁相连,进而能够提高通风组件使用牢固性,以便于能够提升通风组件防护性能,通过风机,可起到加速弧形罩内风的流通速度,进而能够保证隧道内空气流通质量,进一步的提高了施工人员避险的安全。
19.(2)本方案,通过移动组件中的c型钢,既能对多个支撑框提供支撑,又能对多组车轮安装,使得移动组件托起防护架移动,通过呈矩形阵列式分布的多组防滑凹槽,可提高施工人员在踏板行走的平稳性,通过斜撑杆,可加强支撑框的结构强度,通过防护板,既能加强多个支撑框连接的稳定性,又能起到阻挡异物的作用。
20.(3)本方案,通过缓冲组件中的顶板和底座,可将阻尼弹簧分别安装在弧形罩和钢梁上,进而能够使得钢梁对弧形罩提供弹性支撑,以便于能够降低弧形罩受到冲击的变形,提高了弧形罩使用安全,通过挡板,可防止异物进入至弧形罩内部,进而防止砸落到施工人员头部。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避险组件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通风组件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通风组件侧面结构示意图。
25.图中标号说明:
26.1、避险组件;101、支撑框;102、第一连杆;103、c型钢;104、车轮;105、踏板;106、斜撑杆;107、急救物资箱;108、防护板;2、通风组件;201、弧形罩;202、钢梁;203、缓冲组件;204、第二连杆;205、风机;206、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实施例:
29.请参阅图1-4,一种隧道施工通风避险多用装置,包括避险组件1,避险组件1包括多个支撑框101,相邻的两组支撑框101之间侧壁通过第一连杆102相连,支撑框101底部表面两侧均设置有移动组件,支撑框101内腔底部表面设置有踏板105,其中一组支撑框101内
腔中部设置有急救物资箱107;
30.避险组件1顶部表面设置有通风组件2,通风组件2包括弧形罩201,弧形罩201内腔下方设置有多组钢梁202,并且每组钢梁202均通过多组缓冲组件203与弧形罩201内腔底部表面相连,同时相邻的两组钢梁202之间通过第二连杆204相连,弧形罩201内腔且位于其中一组第二连杆204顶部表面设置有风机205;
31.通过避险组件1中的多个支撑框101,可配合多个第一连杆102从而能够组成框架主体,进而能够形成防护架,然后通过移动组件,可方便施工人员灵活的对避险组件1进行移动,进而能够提高设备使用的便利性,并且通过踏板105,可施工人员在防护架内行走,同时通过急救物资箱107,可方便施工人员盛放急救物资,进而能够提高施工人员在隧道施工内避险存活几率,通过通风组件2中的弧形罩201,既能起到遮挡作用,防止碎石掉落到避险组件1内,又能经多组缓冲组件203对钢梁202安装,然后通过第二连杆204,又能将多个钢梁202相连,进而能够提高通风组件2使用牢固性,以便于能够提升通风组件2防护性能,通过风机205,可起到加速弧形罩201内风的流通速度,进而能够保证隧道内空气流通质量,进一步的提高了施工人员避险的安全。
32.参阅图2,移动组件包括c型钢103,c型钢103底部表面设置有多组车轮104,通过移动组件中的c型钢103,既能对多个支撑框101提供支撑,又能对多组车轮104安装,使得移动组件托起防护架移动。
33.参阅图2,踏板105顶部表面设置于多组防滑凹槽,并且多组防滑凸起呈矩形阵列式分布,可提高施工人员在踏板105行走的平稳性。
34.参阅图2,每组支撑框101内腔顶部表面两侧均设置有斜撑杆106,可加强支撑框101的结构强度。
35.参阅图2,支撑框101两侧壁底部均设置有防护板108,既能加强多个支撑框101连接的稳定性,又能起到阻挡异物的作用。
36.参阅图3,缓冲组件203包括阻尼弹簧,阻尼弹簧顶端通过顶板与弧形罩201内腔顶部表面相连,阻尼弹簧底端通过底座与钢梁202顶部表面相连,通过缓冲组件203中的顶板和底座,可将阻尼弹簧分别安装在弧形罩201和钢梁202上,进而能够使得钢梁202对弧形罩201提供弹性支撑,以便于能够降低弧形罩201受到冲击的变形,提高了弧形罩201使用安全。
37.参阅图3,钢梁202顶部表面两侧且位于弧形罩201内腔设置有挡板206,可防止异物进入至弧形罩201内部,进而防止砸落到施工人员头部。
38.在使用时:通过避险组件1中的多个支撑框101,可配合多个第一连杆102从而能够组成框架主体,进而能够形成防护架,然后通过移动组件,可方便施工人员灵活的对避险组件1进行移动,进而能够提高设备使用的便利性,并且通过踏板105,可施工人员在防护架内行走,同时通过急救物资箱107,可方便施工人员盛放急救物资,进而能够提高施工人员在隧道施工内避险存活几率,通过通风组件2中的弧形罩201,既能起到遮挡作用,防止碎石掉落到避险组件1内,又能经多组缓冲组件203对钢梁202安装,然后通过第二连杆204,又能将多个钢梁202相连,进而能够提高通风组件2使用牢固性,以便于能够提升通风组件2防护性能,通过风机205,可起到加速弧形罩201内风的流通速度,进而能够保证隧道内空气流通质量,进一步的提高了施工人员避险的安全;
39.通过移动组件中的c型钢103,既能对多个支撑框101提供支撑,又能对多组车轮104安装,使得移动组件托起防护架移动,通过呈矩形阵列式分布的多组防滑凹槽,可提高施工人员在踏板105行走的平稳性,通过斜撑杆106,可加强支撑框101的结构强度,通过防护板108,既能加强多个支撑框101连接的稳定性,又能起到阻挡异物的作用;
40.通过缓冲组件203中的顶板和底座,可将阻尼弹簧分别安装在弧形罩201和钢梁202上,进而能够使得钢梁202对弧形罩201提供弹性支撑,以便于能够降低弧形罩201受到冲击的变形,提高了弧形罩201使用安全,通过挡板206,可防止异物进入至弧形罩201内部,进而防止砸落到施工人员头部。
4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