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提放式滑道丢手桥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14934发布日期:2023-03-25 01:13阅读:51来源:国知局
旋转提放式滑道丢手桥塞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井下工具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旋转提放式滑道丢手桥塞。


背景技术:

2.在油田生产中,桥塞是一种既能独立悬挂,又能密封油套环形空间的常用井下工具,一般桥塞都是利用水力压差来完成锚定、坐封和丢手工序的,但是有些情况下无法提供水力压差,这时则无法实现桥塞在井下正常工作,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常规桥塞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的桥塞在无水力压差时无法正常工作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提放式滑道丢手桥塞,该旋转提放式滑道丢手桥塞不需要水力压差即可完成锚定、坐封、丢手、解封等工序,工作可靠。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转提放式滑道丢手桥塞,包括上接头,所述上接头下端外部连接摩擦件组合体,内部连接上丢手中心管,上丢手中心管下端连接下丢手中心管,所述上丢手中心管外部通过传动键连接传动丝杠,传动丝杠外部设有卡瓦总成,传动丝杠下端外部螺纹连接坐封锁套,传动丝杠与下丢手中心管之间设有解封筒;
5.所述坐封锁套外部设有上胶筒座,内部设有锁舌,锁舌通过解封销钉连接在解封筒上,且锁舌与坐封锁套之间设有坐封卡环,坐封卡环与坐封锁套通过卡牙相配合;所述解封筒下端外部设有主体连接管,主体连接管上端外部螺纹连接锁舌套,锁舌套与解封筒之间设有防顶卡环,防顶卡环与解封筒通过卡牙相连;
6.所述下丢手中心管下部外壁上开有滑道,滑道内设有滑道销钉,且滑道销钉连接在主体连接管上。
7.所述滑道为两个,每个滑道里设置一个滑道销钉,所述滑道包括短滑道、长滑道,其中长滑道与下丢手中心管下端面相通,且长滑道与第二上滑道轴向上相对应,短滑道轴向上位于第一上滑道和第二上滑道之间。
8.所述第一上滑道、短滑道、第二上滑道之间相位角分别为60
º

9.所述卡瓦总成包括上锥体、下锥体,其中上锥体螺纹连接在传动丝杠外表面,上锥体和下锥体之间设有卡瓦组件,且上锥体与卡瓦组件之间、下锥体与卡瓦组件之间分别连接有驱动销钉。
10.所述摩擦件组合体下端面开有锯齿状的下锁牙,卡瓦组件上端面设有与摩擦件组合体的下锁牙相吻合的上锁牙。
11.所述上锥体上端设有锥体控制环,锥体控制环螺纹连接在传动丝杠上,所述传动丝杠上端设有限位挡环,限位挡环螺纹连接在上丢手中心管上。
12.所述传动丝杠下端开有若干个纵向的通槽。
13.所述上胶筒座下部设有胶筒,胶筒底部设有下胶筒座,且下胶筒座螺纹连接在主
体连接管上。
14.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该丢手桥塞不需要水力压差,完全依靠管柱提升、旋转和下压来实现锚定、坐封、丢手、解封等工序,工作可靠,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滑道的展开图。
17.图中1-上接头,2-摩擦件组合体,3-上丢手中心管,4-限位挡环,5-锥体控制环,6-传动键,7-驱动销钉,8-上锥体,9-传动丝杠,10-卡瓦组件,11-下锥体,12-下丢手中心管,13-解封筒,14-坐封锁套,15-防转螺钉,16-上胶筒座,17-解封销钉,18-锁舌,19-坐封卡环,20-锁舌套,21-防顶卡环,22-边胶筒,23-中胶筒,24-隔环,25-下胶筒座,26-密封套,27-滑道销钉,28-主体连接管,29-滑道,29-1-短滑道,29-2-长滑道,30-泄压孔。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9.由图1、图2所示,一种旋转提放式滑道丢手桥塞,包括上接头1,所述上接头1底部内侧螺纹连接上丢手中心管3,外侧螺纹连接摩擦件组合体2,摩擦件组合体2下端面设有锯齿状的下锁牙。上丢手中心管3外部通过传动键6连接传动丝杠9,传动丝杠9上部设有限位挡环4,限位挡环4螺纹连接在丢手中心管3上,可以限制传动丝杠9向上移动。传动丝杠9上端外部螺纹连接上锥体8,上锥体8上部设有锥体控制环5,锥体控制环5螺纹连接在传动丝杠9上,且锥体控制环5上端内部设有凸台,凸台位于传动丝杠9上端面上部,从而限制上锥体8相对于传动丝杠9向下移动。传动丝杠9下端开有若干个纵向的通槽,纵向的通槽将传动丝杠9下端构成分体结构,这样当传动丝杠9内部没有支撑的时候,下端的分体结构会向内收缩。传动丝杠9分体结构的外侧螺纹连接坐封锁套14,坐封锁套14外部设有下锥体11。所述上锥体8和下锥体11外部设有卡瓦组件10,且上锥体8与卡瓦组件10、下锥体11与卡瓦组件10之间分别连接有驱动销钉7。所述卡瓦组件10顶部设有与摩擦件组合体2底部的下锁牙相配合的上锁牙,二者可以通过锁牙咬合。
20.所述上丢手中心管3底部螺纹连接下丢手中心管12,且二者之间设有防转销钉。下丢手中心管12外部设有解封筒13,解封筒13上端位于下丢手中心管12与传动丝杠9之间,解封筒13顶面与上丢手中心管3底面相接触。解封筒13外壁上通过解封销钉17连接锁舌18,所述锁舌18外表面开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坐封卡环19,坐封卡环19外表面设有卡牙。所述坐封锁套14下部内壁上设有与坐封卡环19相吻合的卡牙。所述下锥体11外部设有上胶筒座16,且二者之间设有防转螺钉15,上胶筒座16下端面设有凸台,且凸台位于坐封锁套14下部。所述上胶筒座16上部螺纹连接在下锥体11外部。
21.所述解封筒13上锁舌18下方的外壁表面开有卡牙,卡牙处配合连接防顶卡环21,防顶卡环21底部设有主体连接管28,主体连接管28上端位于解封筒13外部,下端位于下丢手中心管12外部。所述下丢手中心管12下部外壁上开有滑道29,主体连接管28上连接有滑道销钉27,且滑道销钉27端部位于滑道29内,从而将主体连接管28与下丢手中心管12连接。
所述滑道29为两个,并排布置在下丢手中心管12外表面,每个滑道29里设置一个滑道销钉27。所述滑道29包括下部的短滑道29-1、长滑道29-2,和上部的第一滑道29-3、第二滑道29-4,且各滑道之间相通,其中长滑道29-2与下丢手中心管12下端面相通。所述长滑道29-2与第二上滑道29-4轴向上相对应,短滑道29-1轴向上位于第一上滑道29-3和第二上滑道29-4之间,且第一上滑道29-3、短滑道29-1、第二上滑道29-4之间相位角为60
º
。所述短滑道29-1与第一上滑道29-3、短滑道29-1第二上滑道29-4之间通过斜面相连。
22.所述主体连接管28上端外部螺纹连接锁舌套20,锁舌套20上端与锁舌18底面接触,中部内壁上设有凸台,凸台位于防顶卡环21上部,将防顶卡环21轴向上限制在锁舌套20凸台和主体连接管28顶部之间。所述主体连接管28外壁上螺纹连接下胶筒座25,下胶筒座25的底部设有密封套26,密封套26螺纹连接在主体连接管28上。主体连接管28侧壁上开有泄压孔30。所述上胶筒座16和下胶筒座25之间设有胶筒总成,所述胶筒总成包括两个边胶筒22、一个中胶筒23和两个隔环24,其中隔环24分别位于相邻两个胶筒之间。
23.该旋转提放式滑道丢手桥塞有四种工作状态,下面分别进行描述。
24.锚定:将该旋转提放式滑道丢手桥塞连接到完井管柱的适当位置,随管柱下井,前期工序正常进行,完成后将旋转提放式滑道丢手桥塞上提到指定位置,此时摩擦件组合体2底部和卡瓦组件10顶部的齿牙啮合。正转管柱10-12圈,在摩擦件组合体2外表面与套管间摩擦力的作用下,摩擦件组合体2和卡瓦组件10不动,上丢手中心管3通过传动键6带动传动丝杠9转动,同时使上锥体8向下移动,传动丝杠9通过坐封锁套14带动上胶筒座16转动,同时使下锥体11向上移动。上锥体8和下锥体11相对轴向移动,推动卡瓦组件10内的卡瓦牙向外径向移动,卡在套管壁上,卡紧后管柱扭矩增大,停止旋转,锚定完成。
25.坐封:锚定结束后,上提管柱,在原井负荷基础上增加10-12吨,此时,拉力通过上丢手中心管3、下丢手中心管12作用在滑道销钉27上,此时滑道销钉27位于短滑道29-1内,通过滑道销钉27带动主体连接管28和下胶筒座25上行,压缩两个边胶筒22和中胶筒23,同时通过上胶筒座16推动锁舌套20、锁舌18和解封筒13上行,坐封卡环19和坐封锁套14通过卡牙锁死,从而固定压缩后的胶筒,使其密封油套环形空间,完成坐封。
26.丢手:完成坐封后下放管柱,向下推动上丢手中心管3和下丢手中心管12,滑道销钉27由短滑道29-1进入到第二上滑道29-4内,再上提管柱,滑道销钉27由第二上滑道29-4进入到长滑道29-2,从而使滑道销钉27离开下丢手中心管12,实现丢手。
27.解封:下打捞管柱,管柱下端连接专用打捞工具,当专用打捞工具进入鱼腔后,打捞工具的弹簧牙与解封筒13上端内部咬合,上提管柱3-4吨,带动解封筒13上行,此时,泄压孔30露出,实现泄压。在拉力的作用下,剪断解封销钉17,解开解封筒13和坐封锁套14的接合,使得三个胶筒回弹,恢复原来状态,同时上下锥体也失去了支撑,解开卡点,从而实现解封。防顶卡环21在解封时可以防止胶筒回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