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洞双向行车隧道的新型平导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63264发布日期:2023-06-04 18:34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洞双向行车隧道的新型平导通风系统

本发明涉及隧道通风,具体涉及一种单洞双向行车隧道的新型平导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1、公路隧道在正常运营的过程中,需要开启通风设备对隧道内进行通风,来稀释隧道内汽车排放的污染物浓度,达到净化隧道内空气的目的。对于单洞双向行车隧道,当隧道内设计风速小于等于8m/s时,可采用全射流纵向通风,即利用安装在隧道顶部的射流风机进行通风;当隧道内设计风速大于8m/s时,全射流纵向通风已不再适用,需要新修通风井进行分段通风。对于大于6000m的单洞双向行车隧道,目前国内均是采用平导压入式通风,即由贯通平导两端沿平导向行车隧道压入新鲜空气,并将污浊空气由隧道两洞口排出,如图1所示。图1中风门10设于贯通平导2的两端。该种通风方式虽利用了平导对隧道进行了分段通风,减小了隧道内的设计风速,但通风过程中风速进行了180度转向,实际操作时的难度增加,且无法充分利用自然风,通风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于需要分二段通风且带有贯通平导的单洞双向行车隧道,目前常采用平导压入式通风,而该种通风方式虽利用了平导对隧道进行了分段通风,减小了隧道内的设计风速,但通风过程中风速进行了180度转向,实际操作时的难度增加,且无法充分利用自然风,通风效果较差。

2、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洞双向行车隧道的新型平导通风系统,针对需要分二段通风且带有贯通平导的特长单洞双向公路隧道(一般大于6000m)而提出一种新型平导通风系统,本发明不仅避免了通风风速转向,而且充分利用了自然风,达到提高通风效率的目的。

3、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4、一种单洞双向行车隧道的新型平导通风系统,该系统适应于带有贯通平导的单洞双向公路隧道;该系统包括风机房、送风口、排风口、风门和联络风道;

5、风门设置于贯通平导中,用于将贯通平导分隔为平导送风段和平导排风段;排风口、送风口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于隧道内壁上,且送风口与平导送风段连通,排风口与平导排风段连通;

6、隧道和风机房内均设置有通风风机,联络风道包括联络送风道和联络排风道;

7、结合隧道的通风风机、排风口、联络排风道、平导排风段和风机房内的通风风机形成第一路通风线路,实现隧道前段通风;结合风机房内的通风风机、平导送风段、联络送风道、送风口及隧道的通风风机形成第二路通风线路,实现隧道后段通风。

8、本发明针对需要分二段通风且带有贯通平导的特长单洞双向公路隧道(一般大于6000m)而提出一种新型平导通风系统,通过风机房、送风口、排风口、风门和联络风道的配合设置,结合两路通风线路同时工作,避免了通风风速转向,而且充分利用了自然风,达到提高通风效率的目的。

9、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第一路通风线路与第二路通风线路同时工作,进行隧道通风。

10、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隧道内设有的通风风机为射流风机,风机房内设有的通风风机为轴流风机;轴流风机和射流风机均能够双向转动。

11、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射流风机安装于隧道拱顶。

12、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风机房包括两种方式:地面风机房、地下风机房;当贯通平导洞口场地条件合适时,可设置洞口地面风机房;若场地受限,可设置地下风机房。具体地:

13、第一种方式,本发明的风机房采用地面风机房,地面风机房与隧道位于贯通平导的两侧;且在贯通平导的两端洞口位置均设置有地面风机房。

14、联络送风道包括第一联络送风道和第二联络送风道,联络排风道包括第一联络排风道和第二联络排风道;第二联络送风道与第二联络排风道交叉且不连通;

15、贯通平导前端的风机房与平导送风段之间通过第一联络送风道连接,平导送风段与送风口之间通过第二联络送风道连接;平导排风段与贯通平导后端的风机房之间通过第一联络排风道连接,平导排风段与排风口之间通过第二联络排风道连接;

16、以上技术方案,隧道内射流风机送风,经排风口、联络排风道、平导排风段和第二联络排风道,到贯通平导后端的地面风机房排风,实现隧道前段通风;

17、贯通平导前端的地面风机房送风,经第一联络送风道、平导送风段和第二联络送风道到送风口,由隧道内射流风机排风,实现隧道后段通风。

18、第二种方式:本发明的风机房采用地下风机房,地下风机房设于贯通平导与隧道之间;

19、平导送风段与地下风机房、地下风机房与送风口之间均通过联络送风道连接,排风口与地下风机房、地下风机房与平导排风段之间均通过联络排风道连接。

20、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该系统还包括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测试模块和智能控制模块;

21、测试模块包括自然风测试单元、co浓度测试单元和烟尘浓度测试单元;自然风测试单元用于采集隧道内的实时自然风风速和自然风风向;co浓度测试单元用于采集隧道内的实时co浓度;烟尘浓度测试单元用于采集隧道内的实时烟尘浓度;

22、智能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测试模块获取的实时数据,智能控制通风风机的开启与关闭。

23、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智能控制模块的执行过程包括:

24、若测试到实时co浓度或实时烟尘浓度超标时,则根据实时自然风风向,智能控制模块开启通风风机,使通风风向与自然风风向相同,达到利用自然风节能的目的;

25、若测试到实时co浓度或实时烟尘浓度仍然超标,则智能控制模块开启通风风机的台数增多,直至实时co浓度或实时烟尘浓度达标;

26、若测到自然风风向与通风风向反向,则智能控制模块实时控制通风风机反转,达到利用自然风节能的目的。

27、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当风门关闭时,则实现隧道通风;

28、当风门打开时,则在阻挡风流的同时,可以实现贯通平导的紧急通行功能。

29、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30、本发明一种单洞双向行车隧道的新型平导通风系统,针对需要分二段通风且带有贯通平导的特长单洞双向公路隧道(一般大于6000m)而设计,通过风机房、送风口、排风口、风门和联络风道的配合设置,结合两路通风线路同时工作,避免了通风风速转向,而且充分利用了自然风,达到提高通风效率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单洞双向行车隧道的新型平导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适应于带有贯通平导的单洞双向公路隧道;该系统包括风机房(5)、送风口(8)、排风口(9)、风门(10)和联络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洞双向行车隧道的新型平导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通风线路与第二路通风线路同时工作,进行隧道(1)通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洞双向行车隧道的新型平导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1)内设有的通风风机为射流风机(12),所述风机房(5)内设有的通风风机为轴流风机(11);所述轴流风机(11)和射流风机(12)均能够双向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洞双向行车隧道的新型平导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风机(12)安装于隧道(1)拱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洞双向行车隧道的新型平导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房(5)采用地面风机房,所述地面风机房与隧道(1)位于贯通平导(2)的两侧;且在贯通平导(2)的两端洞口位置均设置有地面风机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单洞双向行车隧道的新型平导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络送风道包括第一联络送风道(61)和第二联络送风道(62),所述联络排风道包括第一联络排风道(71)和第二联络排风道(72);第二联络送风道(62)与第二联络排风道(72)交叉且不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洞双向行车隧道的新型平导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房(5)采用地下风机房,所述地下风机房设于贯通平导(2)与隧道(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洞双向行车隧道的新型平导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自动控制系统(13),自动控制系统(13)包括测试模块(14)和智能控制模块(1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单洞双向行车隧道的新型平导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15)的执行过程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洞双向行车隧道的新型平导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风门(10)关闭时,则实现隧道(1)通风;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洞双向行车隧道的新型平导通风系统,包括风机房、送风口、排风口、风门、联络送风道和联络排风道;风门设于贯通平导中,用于将贯通平导分隔为平导送风段和平导排风段;排风口、送风口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于隧道内壁上,且送风口与平导送风段连通,排风口与平导排风段连通;结合隧道的通风风机、排风口、联络排风道、平导排风段和风机房内的通风风机形成第一路通风线路,实现隧道前段通风;结合风机房内的通风风机、平导送风段、联络送风道、送风口及隧道的通风风机形成第二路通风线路,实现隧道后段通风。本发明适应于需要分二段通风且带有贯通平导的单洞双向公路隧道,避免了通风风速转向,充分利用了自然风,提高了通风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袁松,白赟,王峥峥,曾艳华,王希宝,廖沛源,冉龙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