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风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91555发布日期:2024-02-09 12:25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风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矿山井下主巷道风门,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风门。


背景技术:

1、在金属、非金属矿山井下通风系统中,安装风门是控制调节井下通风量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因此,需在主巷道合理设置安装风门,以便既能控制好井下通风系统风量调节,又能保证主巷道生产运输畅通无阻。为确保井下正常安全生产,急需一种自动风门,以便能够满足上述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自动风门,其合理安装在主巷道中,既能控制好井下通风系统风量调节,又能保证主巷道生产运输畅通无阻。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自动风门,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所述第一风门以及第二风门设置在砌筑墙的相关位置处,所述砌筑墙设置在主巷道中,在所述第一风门上设有第一调节风窗,在所述第二风门上设有第二调节风窗,在所述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内侧的上端门梁上设有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动端与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门上的第一支杆相铰接,所述第一支杆设置在内侧的第一风门表面上;在外侧的第一风门表面上设有l形支杆,所述l形支杆的一条边垂直于所述第一风门固定在所述第一风门上,所述l形支杆的另一条边朝向第一风门侧的主巷道侧壁,且所述l形支杆的另一条边与横向的连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二支杆的另一端固定在外侧的第二风门表面上,在所述液压油缸活动端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风门能够朝向内侧打开,在所述l形支杆、连杆以及第二支杆的作用下,所述第二风门能够朝向外侧打开。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杆呈直线形,所述第一支杆垂直于所述第一风门固定在所述第一风门上,所述第一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动端相铰接;所述第二支杆呈直线形,所述第二支杆垂直于所述第二风门设置。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压油缸上的进油口与进油管相连接,所述液压油缸上的回油口与回油管相连接,所述进油管以及回油管分别与电液推杆相连接,所述电液推杆装配至相关位置处,当电液推杆中的驱动电机正转时,通过进油管将液压油输送到液压油缸,驱动液压油缸的活动端动作,使所述第一风门能够朝向内侧打开,所述第二风门能够朝向外侧打开;当驱动电机反转时,所述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关闭。

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风门外侧以及内侧的主巷道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雷达探头和第二雷达探头,所述第一雷达探头和第二雷达探头用于探测是否有人员和/或矿车经过,所述第一雷达探头和第二雷达探头均与控制单元相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电液推杆相连接,用于控制驱动电机的正反转。

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回油管的管路中设置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还与旁路回油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旁路回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液推杆相连接,在所述旁路回油管上设有手动卸油阀,所述手动卸油阀上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穿过砌筑墙延伸至风门的另一侧,且所述拉绳经过若干设于主巷道侧壁的定滑轮进行导向,所述拉绳的末端设有第三拉手,拉动所述第三拉手,能够打开所述手动卸油阀。

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风门上设有第一拉手,在所述第二风门上设有第二拉手。

8、本申请的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自动风门具有安全性高、安装简单、造价低的优点,合理设置安装在主巷道中,既能控制好井下通风系统风量调节,又能保证主巷道生产运输畅通无阻,大大改善了井下通风环境,并且在井下突然停电情况下能够通过手动方式打开风门,确保巷道畅通。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风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所述第一风门以及第二风门设置在砌筑墙的相关位置处,所述砌筑墙设置在主巷道中,在所述第一风门上设有第一调节风窗,在所述第二风门上设有第二调节风窗,在所述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内侧的上端门梁上设有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动端与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门上的第一支杆相铰接,所述第一支杆设置在内侧的第一风门表面上;在外侧的第一风门表面上设有l形支杆,所述l形支杆的一条边垂直于所述第一风门固定在所述第一风门上,所述l形支杆的另一条边朝向第一风门侧的主巷道侧壁,且所述l形支杆的另一条边与横向的连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二支杆的另一端固定在外侧的第二风门表面上,在所述液压油缸活动端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风门能够朝向内侧打开,在所述l形支杆、连杆以及第二支杆的作用下,所述第二风门能够朝向外侧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呈直线形,所述第一支杆垂直于所述第一风门固定在所述第一风门上,所述第一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动端相铰接;所述第二支杆呈直线形,所述第二支杆垂直于所述第二风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缸上的进油口与进油管相连接,所述液压油缸上的回油口与回油管相连接,所述进油管以及回油管分别与电液推杆相连接,所述电液推杆装配至相关位置处,当电液推杆中的驱动电机正转时,通过进油管将液压油输送到液压油缸,驱动液压油缸的活动端动作,使所述第一风门能够朝向内侧打开,所述第二风门能够朝向外侧打开;当驱动电机反转时,所述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风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门外侧以及内侧的主巷道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雷达探头和第二雷达探头,所述第一雷达探头和第二雷达探头用于探测是否有人员和/或矿车经过,所述第一雷达探头和第二雷达探头均与控制单元相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电液推杆相连接,用于控制驱动电机的正反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风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油管的管路中设置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还与旁路回油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旁路回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液推杆相连接,在所述旁路回油管上设有手动卸油阀,所述手动卸油阀上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穿过砌筑墙延伸至风门的另一侧,且所述拉绳经过若干设于主巷道侧壁的定滑轮进行导向,所述拉绳的末端设有第三拉手,拉动所述第三拉手,能够打开所述手动卸油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自动风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风门上设有第一拉手,在所述第二风门上设有第二拉手。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出一种自动风门,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二风门,风门上设有调节风窗,两风门内侧的上端门梁上设有液压油缸,液压油缸活动端与设置在第一风门上的第一支杆相铰接,第一支杆设置在内侧的第一风门表面上;在外侧的第一风门表面上设有L形支杆,L形支杆的一条边垂直于第一风门设置,另一条边朝向第一风门侧的主巷道侧壁,L形支杆的另一条边与横向连杆的一端相铰接,连杆另一端与第二支杆的一端相铰接,第二支杆另一端固定在外侧的第二风门表面上,在液压油缸活动端作用下,第一风门能朝向内侧打开,在L形支杆、连杆及第二支杆作用下,第二风门能朝向外侧打开。上述自动风门能控制好井下通风系统风量调节,保证主巷道生产运输畅通无阻。

技术研发人员:朱根鹏,王志远,许晓红,石文虎,娄来岩,王金波,张闯,姜肖林,勇国栋,王磊,孙德鹏,段苗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金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1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