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隧道正线断面与辅助坑道交汇的临时支护装置和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649078发布日期:2024-04-18 20:23阅读:8来源:国知局
用于隧道正线断面与辅助坑道交汇的临时支护装置和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临时支护装置和安装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隧道正线断面与辅助坑道交汇的临时支护装置和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1、为了优化隧道施工,需要在隧道正线侧面上先挖出辅助坑道,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在现有的辅助坑道挑顶施工技术中,会在与正线交点处立临时支护装置,然后利用人工挖掘导洞进入正线,随后会安装钢拱架以提供支撑,之后拆除临时支护并向两边开挖,形成正线断面,因此用于隧道正线断面与辅助坑道交汇的临时支护装置是一种重要的隧道施工装置,在现有的用于隧道正线断面与辅助坑道交汇的临时支护装置中,由拱梁,梁柱与横梁组成,通过将拱梁放置在梁柱顶部,再将横梁套接在梁柱之间,通过拧动螺栓将横梁进行紧固,从而形成拱架,但为了保证拱架的稳定,需要等距安装支撑结构,因此需要对大量的横梁进行紧固,使得安装操作较为麻烦,从而影响了隧道施工效率,

2、本发明通过在对接部位处于非螺栓连接状态的技术特征,对由拱梁,梁柱与横梁组成并且通过拧动螺栓行紧固连接形成拱架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有效的探索研究,

3、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基于申请人于2023年9月22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隧道正线断面与辅助坑道交汇的临时支护装置,

2、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隧道正线断面与辅助坑道交汇的临时支护装置安装方法。

3、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隧道正线断面与辅助坑道交汇的临时支护装置和安装方法,因此优化了临时支护装置安装操作,提高了隧道施工效率。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隧道正线断面与辅助坑道交汇的临时支护装置,包含有用于作为竖向支撑的梁柱、用于作为横向支撑的支撑梁、设置在支撑梁与梁柱之间的连接箱。

5、由于设计了梁柱、支撑梁和连接箱,通过梁柱和支撑梁,实现了在隧道正线断面与辅助坑道交汇处放置临时支护架,通过连接箱,实现了在支撑梁与梁柱之间进行运动贯串轴连接,实现了在对接部位处于非螺栓连接状态,解决了对由拱梁,梁柱与横梁组成并且通过拧动螺栓行紧固连接形成拱架的技术问题,因此优化了临时支护装置安装操作,提高了隧道施工效率。

6、本发明设计了,按照在对接部位处于非螺栓连接状态的方式把梁柱、支撑梁和连接箱相互联接。

7、本发明设计了,按照进行运动贯串轴连接的方式把连接箱与梁柱和支撑梁联接。

8、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不再使用螺栓转动进行连接,提高了连接效率,实现在坑道场所进行安装作业。

9、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梁柱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横跨梁。

10、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连接箱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栱梁、第二栱梁和拱圈。

11、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支撑梁与第二附件装置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顶柱。

12、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二附件装置中,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垫座。

13、以上四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扩展了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14、本发明设计了,在梁柱上设置有连接箱,在连接箱之间设置有支撑梁并且在梁柱之间设置有横跨梁,在支撑梁上设置有顶柱并且在连接箱与顶柱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栱梁和第二栱梁,在拱圈与第一栱梁和第二栱梁之间设置有垫座。

15、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梁柱、支撑梁、连接箱、横跨梁、第一栱梁、第二栱梁、顶柱、拱圈和垫座,组成了本发明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发明的技术问题。

16、本发明设计了,梁柱设置为包含有柱部、条部ⅰ、板部ⅰ和加强筋板部并且柱部的内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条部ⅰ的内端端面部联接,柱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板部ⅰ的上端端面中间部联接并且加强筋板部的竖部设置为与柱部的周边侧面下部联接,加强筋板部的横部设置为与板部ⅰ的上端端面边缘部联接并且柱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连接箱联接,条部ⅰ设置为与横跨梁挂接式联接并且柱部的内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位于横跨梁上的螺栓螺纹式联接,柱部设置为矩形筒状体并且条部ⅰ设置为凸字形块状体,板部ⅰ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加强筋板部设置为三角形片状体,加强筋板部设置为沿柱部的周边轮廓线间隔排列分布。

17、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在坑道场所进行扩展面支撑,保证了支撑稳定性能。

18、本发明设计了,支撑梁设置为包含有梁部ⅱ、端头板、塞块部和把手部并且在端头板的角部设置有容纳孔体ⅱ,在端头板的周边侧面角部设置有容纳孔体ⅲ并且在塞块部的外端端面部设置有容纳孔体ⅳ,容纳孔体ⅳ设置为与把手部容纳式联接并且容纳孔体ⅳ的底壁设置为与把手部的内端端面部联接,梁部ⅱ的端面部设置为与端头板的内端端面中间部联接并且容纳孔体ⅲ设置为与塞块部联接,端头板的外端端面部和塞块部的内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连接箱接触式联接并且容纳孔体ⅱ设置为与连接箱联接,梁部ⅱ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顶柱接触式联接,梁部ⅱ设置为工字形棒状体并且端头板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塞块部设置为内端端面部具有c字形凹槽的矩形块状体并且把手部设置为t字形杆状体,容纳孔体ⅱ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容纳孔体ⅲ设置为矩形孔状体,容纳孔体ⅱ的端敞口部设置为与容纳孔体ⅲ的端敞口部呈相互连通式分布并且容纳孔体ⅳ设置为矩形盲孔。

19、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具有安装孔体的梁支撑,实现了对运动贯串轴的再夹持固定。

20、本发明设计了,连接箱设置为包含有箱部、第一移动座部、第二移动座部、插轴部、转动螺杆部、转动轴部和传动齿轮组部并且在箱部的内外端端面角部分别设置有容纳孔体ⅴ,在箱部的上端端面角部设置有容纳槽体ⅱ并且箱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移动座部和第二移动座部容纳式联接,第一移动座部的周边侧面部和第二移动座部的周边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箱部的内壁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一移动座部的角部和第二移动座部的角部分别设置为与插轴部的内端端面部联接,插轴部的外端头设置为与容纳孔体ⅴ贯穿式联接并且箱部的内外端端面中间部分别设置为与转动螺杆部的端头转动式联接,转动螺杆部的端头其中一个内部设置为与第一移动座部螺纹式联接并且转动螺杆部的端头其中另一个内部设置为与第二移动座部螺纹式联接,箱部的上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转动轴部的上端头转动式联接并且在转动轴部的下端头与转动螺杆部的中间部设置有传动齿轮组部,箱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梁柱联接并且箱部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栱梁和第二栱梁接触式联接,容纳槽体ⅱ设置为与第一栱梁和第二栱梁联接并且箱部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支撑梁接触式联接,插轴部设置为与支撑梁贯穿式联接并且箱部设置为矩形盒状体,第一移动座部和第二移动座部分别设置为矩形块状体,插轴部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转动螺杆部设置为光柱螺栓,转动轴部设置为上端头具有环形凹槽体和上端端面部具有内六角孔的杆状体并且转动轴部的环形凹槽体设置为与箱部联接,传动齿轮组部设置为锥形齿轮和端面齿轮的组合部件并且传动齿轮组部3的锥形齿轮设置为与转动轴部联接,传动齿轮组部3的端面齿轮设置为与转动螺杆部联接并且容纳孔体ⅴ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容纳槽体ⅱ设置为具有凸字形截面的匚字形槽状体并且容纳槽体ⅱ设置为沿箱部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21、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由齿轮和螺纹复合驱动下的运动贯串轴设置,优化了对接操作。

22、本发明设计了,横跨梁设置为包含有梁部ⅰ和耳板部并且在梁部ⅰ的端面部上设置有容纳槽体ⅰ,在耳板部上设置有容纳孔体ⅰ并且梁部ⅰ的上端端面端部设置为与耳板部的下端端面部联接,梁部ⅰ的端面部设置为与梁柱接触式联接并且容纳槽体ⅰ设置为与梁柱联接,容纳孔体ⅰ设置为与位于梁柱上的螺栓联接并且耳板部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位于梁柱上的螺栓的凸缘体接触式联接,梁部ⅰ设置为工字形棒状体并且耳板部设置为具有片状体,容纳槽体ⅰ设置为具有凸字形截面的匚字形槽状体并且容纳孔体ⅰ设置为螺纹孔状体,容纳孔体ⅰ设置为沿耳板部的纵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23、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梁柱之间进行加固连接,实现了与梁柱呈架分布。

24、本发明设计了,第一栱梁和第二栱梁分别设置为包含有栱条部、板部ⅱ、条部ⅱ和嵌入块部并且在栱条部中设置有开口槽体,栱条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板部ⅱ的上端端面部联接,板部ⅱ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条部ⅱ的内端端面部联接并且栱条部的上端敞口内壁设置为与嵌入块部侧面部联接,位于第一栱梁上的栱条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位于第二栱梁上的栱条部的上端端面部接触式联接并且位于第一栱梁上的嵌入块部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位于第二栱梁上的嵌入块部的外端端面部接触式联接,板部ⅱ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连接箱接触式联接并且条部ⅱ设置为与连接箱沉入式联接,栱条部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垫座联接并且栱条部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顶柱接触式联接,栱条部设置为c字形条状体并且板部ⅱ设置为矩形片状体,条部ⅱ设置为凸字形块状体并且条部ⅱ设置为沿板部ⅱ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嵌入块部设置为具有通孔体的条座状体,嵌入块部的通孔体设置为与位于第一栱梁和第二栱梁之间的螺栓联接,位于第一栱梁上的嵌入块部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位于第一栱梁和第二栱梁之间的螺栓凸缘体接触式联接并且位于第二栱梁上的嵌入块部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位于第一栱梁和第二栱梁之间的螺母接触式联接,开口槽体设置为呈c字形分布的匚字形槽状体。

25、本发明设计了,拱圈设置为半圆形拱券并且拱圈的内端端面边缘部设置为与垫座接触式联接。

26、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进行罩棚安装,提高了安全防护性能。

27、本发明设计了,顶柱设置为螺纹筒部和螺纹杆部并且螺纹杆部的下端头设置为与螺纹筒部的上端口部螺纹式联接,螺纹筒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支撑梁接触式联接并且螺纹杆部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栱梁和第二栱梁接触式联接,螺纹筒部设置为内壁具有螺纹体的圆形管状体并且螺纹杆部设置为上端头具有通孔体的光柱螺栓。

28、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第一栱梁和第二栱梁进行加固支撑,提高了第一栱梁和第二栱梁的稳定性能。

29、本发明设计了,垫座设置为凸字形块状体并且垫座的扩展部端面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栱梁和第二栱梁联接,垫座的收缩部端面分别设置为与拱圈联接。

30、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拱圈的块体支撑,防止对拱圈产生损害。

31、本发明设计了,梁柱与支撑梁和连接箱设置为按照插接成型的方式分布并且梁柱、支撑梁和连接箱与横跨梁设置为按照加固梁支撑的方式分布,梁柱、支撑梁和连接箱与第一栱梁、第二栱梁和拱圈设置为按照覆盖防护的方式分布并且梁柱、支撑梁、连接箱、第一栱梁、第二栱梁和拱圈与顶柱和垫座设置为按照中间体支撑的方式分布。

32、本发明设计了,四个梁柱、两个支撑梁、四个连接箱、两个横跨梁、两个第一栱梁和两个第二栱梁设置为组成一组立体架部件,至少一组立体架部件设置在拱圈上,多个顶柱设置在支撑梁与第一栱梁和第二栱梁之间,多个垫座设置在拱圈与第一栱梁和第二栱梁之间,螺纹筒部设置为与梁部ⅱ联接,螺纹杆部设置为与栱条部联接,板部ⅱ设置为与箱部联接,条部ⅱ设置为与容纳槽体ⅱ联接,箱部分别设置为与柱部和端头板联接,插轴部分别设置为塞块部和容纳孔体ⅱ联接,梁部ⅰ和耳板部分别设置为与柱部联接,容纳槽体ⅰ设置为与条部ⅰ联接。

33、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隧道正线断面与辅助坑道交汇的临时支护装置安装方法,其步骤是:由梁柱和支撑梁实现了在隧道正线断面与辅助坑道交汇处放置临时支护架,由连接箱实现了在支撑梁与梁柱之间进行运动贯串轴连接,实现了在对接部位处于非螺栓连接状态。

34、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凸显了在对接部位处于非螺栓连接状态的技术特征,引入了在用于隧道正线断面与辅助坑道交汇的临时支护装置安装方法的技术领域中应用。

35、本发明设计了,其步骤是:当需要在隧道正线断面与辅助坑道交汇进行临时支护装置安装时,在隧道正线断面与辅助坑道交汇上进行梁柱的安装位置划线,在隧道施工现场,把其中一个横跨梁的容纳槽体ⅰ分别放到其中两个梁柱的条部ⅰ中,使螺栓在容纳孔体ⅰ中进行转动,使位于横跨梁上的螺栓与柱部的内端端面上部螺纹式连接在一起,得到其中一个框架,把其中另一个横跨梁的容纳槽体ⅰ分别放到其中另两个梁柱的条部ⅰ中,使螺栓在容纳孔体ⅰ中进行转动,使位于横跨梁上的螺栓与柱部的内端端面上部螺纹式连接在一起,得到其中另一个框架,把位于两个框架上的柱部放到安装位置划线点上,把内六角扳手放到转动轴部的内六角孔中,使转动轴部的环形凹槽体在箱部的上端端面中间部上进行转动,由传动齿轮组部3的锥形齿轮带动传动齿轮组部3的端面齿轮进行转动,驱动转动螺杆部的端头在箱部的内外端端面中间部上进行转动,通过转动螺杆部与第一移动座部和第二移动座部之间的螺纹传动,带动第一移动座部和第二移动座部处于收拢状态,插轴部处于容纳孔体ⅴ中,把支撑梁放到位于两个框架上的两个连接箱之间,把端头板的外端端面部与箱部的内端端面接触,使容纳孔体ⅱ与容纳孔体ⅴ对齐,使转动轴部的环形凹槽体在箱部的上端端面中间部上进行反方向转动,带动第一移动座部和第二移动座部处于展开状态,把插轴部从容纳孔体ⅴ中顶出后再插入到容纳孔体ⅱ中,通过把手部,把塞块部安装在容纳孔体ⅲ中,使塞块部的内端端面部作用在插轴部上,把第一栱梁放到位于两个框架上的其中一个连接箱上,把第二栱梁放到位于两个框架上的其中另一个连接箱上,把条部ⅱ插在容纳槽体ⅱ中,把板部ⅱ的下端端面部放到箱部的上端端面部上,把位于第一栱梁和第二栱梁之间的螺栓放到嵌入块部的通孔体中,使位于第一栱梁和第二栱梁之间的螺母在位于第一栱梁和第二栱梁之间的螺栓上进行转动,使位于第一栱梁和第二栱梁之间的螺栓凸缘体作用在位于第一栱梁上的嵌入块部的内端端面部上,使位于第一栱梁和第二栱梁之间的螺母作用在位于第二栱梁上的嵌入块部的内端端面部上,把螺纹筒部的下端端面部放到梁部ⅱ的上端端面部上,把转动橇杆放到螺纹杆部7的通孔体中,通过转动橇杆,使螺纹杆部的下端头在螺纹筒部的上端口部进行转动,使螺纹杆部的上端端面部作用在栱条部的内侧面部上,在垫座的扩展部端面上涂抹粘接胶,把垫座的扩展部端面安装在栱条部的外侧面部上,在垫座的收缩部端面上涂抹粘接胶,把拱圈放到垫座上,使垫座的收缩部端面与拱圈的内端端面边缘部连接,从而完成在隧道正线断面与辅助坑道交汇进行临时支护装置安装,当需要在隧道正线断面与辅助坑道交汇进行临时支护装置拆卸时,通过对垫座进行敲打,使垫座的扩展部端面与栱条部的外侧面部分开,把拱圈从第一栱梁和第二栱梁上取出,通过把手部,把塞块部从容纳孔体ⅲ中取出,把内六角扳手放到转动轴部的内六角孔中,使转动轴部的环形凹槽体在箱部的上端端面中间部上进行转动,使第一移动座部和第二移动座部处于收拢状态,把插轴部从容纳孔体ⅱ中移出后使插轴部处于容纳孔体ⅴ中,把端头板的外端端面部与箱部的内端端面分开,把支撑梁从位于两个框架上的两个连接箱之间取出,把两个框架从隧道正线断面和支撑梁从辅助坑道交汇中取出。

36、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在坑道外对横跨梁与梁柱安装连接,实现了在坑道内对支撑梁与连接箱安装连接,消除了坑道限制空间影响安装作业的因素。

37、在本技术方案中,梁柱、支撑梁和连接箱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发明的必要技术特征,横跨梁、第一栱梁、第二栱梁、顶柱、拱圈和垫座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发明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柱部、条部ⅰ、板部ⅰ、加强筋板部、梁部ⅰ、耳板部、容纳槽体ⅰ、容纳孔体ⅰ、梁部ⅱ、端头板、塞块部、把手部、容纳孔体ⅱ、容纳孔体ⅲ、容纳孔体ⅳ、箱部、第一移动座部、第二移动座部、插轴部、转动螺杆部、转动轴部、传动齿轮组部、容纳孔体ⅴ、容纳槽体ⅱ、栱条部、板部ⅱ、条部ⅱ、嵌入块部、开口槽体、螺纹筒部和螺纹杆部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38、在本技术方案中,在对接部位处于非螺栓连接状态的梁柱、支撑梁和连接箱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隧道正线断面与辅助坑道交汇的临时支护装置和安装方法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