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28668发布日期:2024-03-25 19:18阅读:19来源:国知局
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煤矿混凝土密闭浇筑,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煤矿对已回采完毕的采空区、巷道封闭需要施工混凝土进行密闭,而现有技术中对巷道进行混凝土密闭的常用技术方法为制作混凝土封闭板,使用预制混凝土板进行巷道封闭,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封闭较小的巷道或需要快速封闭的情况,预制混凝土板可以在工厂预制,然后运输到现场进行安装;灌注混凝土,使用混凝土灌注巷道进行封闭,这种方法适用于较长的巷道,需要在现场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使用模板来固定混凝土的形状,并通过振动来排除空气和水泥浆中的气泡;喷射混凝土,使用喷射混凝土技术进行巷道封闭,这种方法适用于巷道封闭施工较为复杂的情况,可以在施工过程中调整混凝土的组成和流动性,喷射混凝土可以快速施工,且能够适应不规则的巷道形状。

2、然而,上述方法在施工过程中,一些巷道受矿压、地质因素的影响,断面为不规则形状,进行混凝土密闭工作需要大量的材料和人力,人工采用木板进行支护,需要较长的施工周期。首先需要定制木板的尺寸和形状,然后进行安装和密闭,这一过程相对耗时,不利于工程进展,而且一旦木板发生损坏或需要更换,维护工作将变得困难,需要拆除原有的木板以及混凝土密闭层,重新安装新的木板和密闭层,维护成本较高。因此,目前人工采用木板进行支护的工程量大、进度慢,且施工质量差,进而整体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利用木板对巷道进行支护的方式效率较低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护装置,包括:壳体;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支撑部件,多个支撑部件依次间隔地设置在壳体的外周面上,各个支撑部件可伸缩地设置,以使各个支撑部件的自由端用于与巷道断面抵接;柔性部件,柔性部件的两端相对于壳体固定设置,柔性部件的至少部分处于收纳状态,柔性部件依次与各个支撑部件的自由端可滑动地接触,以在各个支撑部件的运动过程中,柔性部件的处于收纳状态的部分逐渐伸展,直至各个支撑部件的自由端带动柔性部件与巷道断面接触。

3、进一步地,支护装置还包括收紧结构,收紧结构设置在壳体内,收紧结构可转动地设置,柔性部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收紧结构上,以通过调整收紧结构,使柔性部件的至少部分具有与巷道断面接触的释放状态。

4、进一步地,收紧结构包括第一驱动部件,设置在壳体内;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一驱动部件上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以使第一驱动部件驱动第一转动杆旋转;转筒,转筒固定套设在第一转动杆上,柔性部件的至少部分绕设在转筒上以处于收纳状态,以通过第一驱动部件驱动转筒转动,以收紧柔性部件。

5、进一步地,支护装置还包括定位结构,定位结构的至少部分可运动地设置,以通过调整定位结构的位置,使定位结构具有与第一转动杆接触以阻止第一转动杆转动的第一限位位置和释放第一转动杆的第一释放位置。

6、进一步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部件和第一配合部件,定位部件的自由端可伸缩地设置,第一配合部件与第一转动杆相互配合,以与第一转动杆限位接触;第一配合部件与定位部件的自由端连接,以通过定位部件带动第一配合部件与第一转动杆接触或与第一转动杆脱离,以使定位结构运动至第一限位位置或第一释放位置。

7、进一步地,定位结构还包括第一柔性套筒,第一柔性套筒固定套设在第一转动杆上,第一配合部件朝向第一柔性套筒的端面具有第一弧形槽,第一弧形槽与第一柔性套筒的外周面相互配合,以通过定位部件带动第一配合部件运动至第一弧形槽与第一柔性套筒的外周面相互抵接的位置,以使第一转动杆停止转动。

8、进一步地,支护装置还包括多个固定块,多个固定块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支撑部件的自由端,各个固定块朝向巷道断面的端面上设置有凹槽,凹槽内可转动地设置有至少一个内轮,柔性部件分别与各个固定块的至少一个内轮接触,以在各个支撑部件的运动过程中,柔性部件相对于各个支撑部件可滑动地设置。

9、进一步地,至少一个内轮包括轮主体和分别位于轮主体两侧的限位部,柔性部件分别与至少一个内轮的轮主体的外周面可滑动地接触,并通过两个限位部对柔性部件沿内轮的轴向方向的位移进行限位止挡;其中,两个限位部的外周面均凸出于轮主体的外周面设置。

10、进一步地,壳体的外周面上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过绳槽和固定杆,柔性部件穿过过绳槽后依次与各个支撑部件的自由端可滑动地接触之后,柔性部件与固定杆固定连接。

11、进一步地,支护装置还包括驱动结构,驱动结构包括第二驱动部件;驱动杆,第二驱动部件与驱动杆驱动连接;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安装在壳体上,第二转动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驱动轮,驱动杆与第二转动杆传动连接,以通过第二驱动部件驱动驱动杆转动,以带动第二转动杆的两个驱动轮转动。

12、进一步地,第二驱动部件上设置有第三齿轮,驱动杆上固定设置有第四齿轮,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相互啮合;驱动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五齿轮,第二转动杆上设置有第六齿轮,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相互啮合,以通过第二驱动部件驱动驱动杆转动,并带动第二转动杆转动。

13、进一步地,支护装置还包括刹车结构,刹车结构的至少部分可运动地设置,以通过调整刹车结构的位置,使刹车结构具有与第二转动杆接触以阻止第二转动杆转动的第二限位位置和释放第二转动杆的第二释放位置。

14、进一步地,刹车结构包括刹车部件和第二配合部件,刹车部件的自由端可伸缩地设置,第二配合部件与第二转动杆相互配合,以与第二转动杆限位接触;第二配合部件与刹车部件的自由端连接,以通过刹车部件带动第二配合部件与第二转动杆接触或与第二转动杆脱离,以使刹车结构运动至第二限位位置或第二释放位置。

15、进一步地,刹车结构还包括第二柔性套筒,第二柔性套筒固定套设在第二转动杆上,第二配合部件朝向第二柔性套筒的端面具有第二弧形槽,第二弧形槽与第二柔性套筒的外周面相互配合,以通过刹车部件带动第二配合部件运动至第二弧形槽与第二柔性套筒的外周面相互抵接的位置,以使第二转动杆停止转动。

16、进一步地,支护装置还包括转向结构,转向结构包括第三驱动部件;第三转动杆,第三驱动部件与第三转动杆驱动连接;连接部件,第三转动杆可转动地与连接部件连接,以带动连接部件摆动;连接部件的两端均设置有转向轮,以通过第三驱动部件驱动第三转动杆转动,以使连接部件摆动进而带动转向轮进行转向。

17、进一步地,第三驱动部件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七齿轮,第三转动杆上设置有第八齿轮,第七齿轮与第八齿轮相互啮合;第三转动杆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凸起,连接部件上设置有通槽,第一连接凸起可转动地设置在通槽内,以通过第三驱动部件驱动第三转动杆转动,以使连接部件带动两侧的转向轮转动;和/或连接部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部,转向结构还包括两个安装杆,各个安装杆的底部均设置有安装支架,各个转向轮可转动地安装在对应的安装支架上,两个安装杆上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凸起,两个第二连接凸起对应地与两个固定部可转动地连接,以通过连接部件的摆动带动两个安装杆转动。

18、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支护装置包括壳体、支撑组件及柔性部件;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支撑部件,多个支撑部件依次间隔地设置在壳体的外周面上,各个支撑部件可伸缩地设置,以使各个支撑部件的自由端用于与巷道断面抵接;柔性部件的两端相对于壳体固定设置,柔性部件的至少部分处于收纳状态,柔性部件依次与各个支撑部件的自由端可滑动地接触,以在各个支撑部件的运动过程中,柔性部件的处于收纳状态的部分逐渐伸展,直至各个支撑部件的自由端带动柔性部件与巷道断面接触。上述设置,柔性部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各个支撑部件上,壳体的外周面上还设置有柔模,柔模的一部分贴在外周面上,另一部分覆盖在各个支撑部件的自由端和柔性部件上,以在各个支撑部件的自由端运动至与巷道断面抵接,以带动处于收纳状态的柔性部件的至少部分伸展至与不规则形状的巷道断面接触,同时,以顶推和支撑柔模与不规则形状的巷道断面接触贴合,柔模上设置有多个浇筑口,以通过多个浇筑口进行浇筑混凝土密闭,进而通过柔性部件和支撑组件对柔模进行支撑并使其与巷道断面接触进行混凝土浇筑,以适应不规则形状的巷道断面,从而实现快速施工,而且也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利用木板对巷道进行支护的方式效率较低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