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式闭型反循环气动贯通潜孔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2746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湿式闭型反循环气动贯通潜孔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用于基础工程大口径(φ80-150Cm)卵砾石层、基岩、硬岩地下钻进的钻探机具。
现有大口径卵砾石层、基岩、硬岩钻进用的潜孔锤,如日本发明的MACH钻进方法,是用二个以上小潜孔锤固定组合在一起,钻进中几个潜孔锤冲击不同步,对钻具的反弹力也不同步,应响对钻头的加压和钻速,活塞的作用面积小,要求风压高;而且MACH钻进方法为非贯通式,只能全面钻进,不能取芯,冲击器工作参数不易调整,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钻孔质量、进尺速度和钻探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要实现大口径卵砾石层、基岩、硬岩钻孔的单头潜孔锤,活塞作用面积大,低风压,闭型循环、活塞质量大,性能调节方便,更换个别零件即可改变冲击器工作参数,延长钻头寿命,冲洗液保护孔壁,反循环排渣,即可反循环连续取芯也可全面钻进,成孔速度快,提高钻井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
湿式闭型反循环气动贯通潜孔锤,由上接头1通过螺纹与外套管2联接,外套管2与外缸3构成环状通道18,在内缸4上部设有外环槽17,在衬套6下部设有内环槽13,配气杆16与芯管14合为一体置于筒状活塞5中,从而将芯管内孔15与内环槽13及冲击器工作室封闭隔离,筒状活塞5与芯管14外径构成环状间隙,为后气室排气通道,芯管14下端插入花键轴7上端,经向设置密封圈以防止气液相互渗漏,花键轴7下端以法兰与大口径硬岩钻头9联接,花键套8用法兰与外套管2联解,起传递扭矩作用,钻头底唇10设有吸渣口11,经向圆孔12设置在衬套6中部。
经现场钻探试验,使用湿式闭型反循环气动贯通潜孔锤,采用湿式洗井介质可平衡地层压力,起到防塌作用,保持孔壁稳固,洗井介质的反循环,保证了大口径钻孔施工中的上返流速,使体积破碎的大颗粒岩屑、岩芯及时排出地表,避免孔底重复破碎,提高钻头使用寿命和钻进效率,减少孔内事故。冲击器的闭型结构使压缩空气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实行封闭循环,免受孔内水柱压力的影响,冲击器工作性能不受孔深及水柱高度变化的影响,冲击器保持最优参数工作。用低风压常规钻探设备即可实现,大幅度节省了设备投资及动力消耗,经细粒致密坚硬石英砂岩地层钻进试验,每小时可进尺0.4M-10M,比牙轮钻提高工效十倍以上。为大口径卵砾石层、基岩、硬岩钻孔施工提供了一种新的实用机具。


附图为湿式闭型反循环气动贯通潜孔锤结构图1上接头,2外套管,3外缸,4内缸,5筒状活塞,6衬套,7花键轴,8花键套,9大口径硬岩钻头,10钻头底唇,11吸渣口,12经向圆孔,13内环槽,14芯管,15芯管内通孔,16配气杆,17外环槽,18环状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构成是由三通道钻杆输入压缩空气,经上接头1的进气孔和内缸4上部外环槽17进入冲击器工作室,推动筒状活塞5高频往复运动,撞击花键轴7上端,以应力波形式传至大口径硬岩钻头9破碎岩石。冲击器工作气室作功后的废气经内环槽13、经向圆孔12及外缸3排至环状通道18,最后经上接头1,的排气孔排至三通道钻杆,完成闭式循环。芯管内通孔15内径与三通道钻杆中部通孔直径相等,保证反循环通畅,反循环液流由冲击器外环隙经钻头底唇10及吸渣口11进入芯管内通孔15,携带岩屑或岩样反循环排出地表。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基础工程大口径(φ80-150Cm)卵砾石层、基岩、硬岩钻进的湿式闭型反循环气动贯通潜孔锤主要由上接头1,内缸4,衬套6,花键轴7和花键套8组成,其特征在于设有外套管2,外缸3,筒状活塞5,大口径硬岩钻头9,钻头底唇10,吸渣口11,芯管14,径向圆孔12,内环槽13,芯管内通孔15,配气杆16,外环槽17,环状通道18。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湿式闭型反循环气动贯通潜孔锤,其特征在于芯管11置于筒状活塞5中,将芯管内通孔15与冲击器工作室隔开。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湿式闭型反循环气动贯通潜孔锤,其特征在于配气杆16设置在芯管11上部,芯管内通孔15为反循环通道。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湿式闭型反循环气动贯通潜孔锤,其特征在于环状通道18由外套管2与外缸3构成,并使排气通道与钻孔相互隔开。
5.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湿式闭型反循环气动贯通潜孔锤,其特征在于外环槽17设在内缸4上部,内环槽13设在衬套6下部。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基础工程大口径(Φ80-150cm)基岩、硬岩地下钻进的湿式闭型反循环气动贯通潜孔锤主要由筒状活塞、大口径硬岩钻头、芯管、内环槽、外环槽、配气杆、环状通道等组成,该机具实现了卵砾石层、基岩、硬岩大口径钻孔的单头潜孔锤钻进,活塞作用面积大,性能调节方便,孔底无重复破碎,延长钻头寿命,冲洗液保护孔壁,用低风压常规钻探设备即可实现。大幅度降低设备投资及动力消耗,经石英岩地层钻探试验,比牙轮钻提高工效数十倍。
文档编号E21B4/06GK2066480SQ9020873
公开日1990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1990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1990年6月21日
发明者殷琨, 蒋荣庆, 赵光灼, 穆纪泽, 张赤诚, 郑培根, 周占江 申请人:长春地质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