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助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2880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井下助流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抽油机井的井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能在套压较高的油气井中用来采油的井下工具。
石油开采过程中对于地层能量不足的部分油井,需借助抽油机从井内提取原油。由于在开采过程中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和原油饱合气体充满在油管与套管的环型空间之中,井内会因套管含气量大、套管压力增高而使油井内液面较低,影响井内抽油泵的功效,另外油田一些稠油井在开采时,要往井内掺入稀油进行开采,当井内气量过大时又不易掺入,这样给原油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这种气体的存在,给油田生产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一种能充分借助气体压力提高液流速度的“助流器”是唯一能摆脱这种影响的工具,这种工具至今未见报导。
本实现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抽油机油井内,尤其是含有较高气量的油井内使用的井下助流器;这种技术的实施,可以减少气体对井下抽油泵的影响,从而提高泵的工作效率增加油井产量。
其实现方式是在油井检泵作业时,将井下助流器下至距离井口位置100米以上的任何位置(大约在动液面200米以上),油井抽油机开抽后有大量气体聚积在油井的油套环形空间周围,当套压大0.2兆帕(MPa)时,气体经压帽8的中心孔道1进入主体9内部,推动阀芯5使弹簧3被压缩,此时气体又经助流进入油管内,液流借助气体的推力流向井口,起到辅助助流的作用;当套管压低于0.2MP时,弹簧又恢复到自由状态,此时阀芯推动钢球座入球座内,关闭压帽中心孔道11。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下井前只要将该工具上、下端与油管相接,下井后就可减少井内气体对抽油泵的不利影响,实现利用油管与套管之间的气体举升油管内液面目标,还可在稠油井内消除气流影响进行掺稀油工艺,对提高油井产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附图是井下助流器结构示意图。
它是由油管扣接箍1、调节螺杆2、弹簧3、助流孔4、阀芯5、钢球6、球座7、压帽8、助流器主体9,油管10等部件组成。
制做时要在油管侧面焊一助流器主体9,其主体内有一个调节螺杆2,通过丝扣与助流器主体9联结在一齐,再将阀芯5插入弹簧3内,与调节螺杆互相连;在主体的中心部位有一直径为4-10毫米的助流孔4,其孔道与油管中心线夹角为45度;再将钢球6放入钢球座7内,压帽8上是带有丝扣螺纹的零件可拧在主体9上面;压帽中心位置有一个园形孔道11。工作时,可根据井内气体压力的大小,通过调节螺杆的长度调正弹簧松紧程度,在井内气体压力小于0.2MPa时,可将调节螺杆2松动,弹簧3就可伸开,球座7内的钢球即可把压帽8的中心孔道11封死,如压力大于0.2MPa时,调紧螺杆2使弹簧3受压,因阀芯与钢球直接接触阀芯5在弹簧的作用下,钢球在球座7内密封更严,使外界的气体进入主体腔室的阻力增大,从而实现利用调节螺杆的松紧的办法来控制助流器进气量的多少。
该装置在使用时,只需将其上端通过丝扣与油管联结,下端与油管接箍端联结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高含气抽油井的井下助流器,它是由油管10及其焊接在上面的助流器主体9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9内有一个压帽8与球座7相接触,其球座上面有一弹簧3与调节螺杆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助流器,其特征在于油管1与主体9之间有一个直径为4-8毫米的助流孔4贯通,该孔与垂直中心线的夹角为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助流器,其特征在于主体9与油管10的连结是通过焊接完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助流器,其特征在于压帽8的中心位置有一个圆形进气孔道11。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高含气抽油井的井下助流器属于采油井下工具。由于抽油机井内天然气和原油饱合气体充满在油套环形空间之中,使井下抽油泵效低,尤其是稠油井往往因气体存在于井内,造成不能往井内掺入稀油稀释稠油而影响开采,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抽油机井内借助气体举升原油的装置,它包括调节螺杆、助流孔,阀芯等部件组成,使用时只需将此工具与油管相接即可实现气体举升油管液面目的,又可在稠油井内进行掺稀油的工艺,由于本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可广泛用于高含气的抽油机井中用来提高油井产油量。
文档编号E21B43/16GK2070357SQ9021738
公开日1991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1990年8月2日 优先权日1990年8月2日
发明者李石发, 宋广杰, 徐玉安, 姜广妍 申请人:辽河石油勘探局曙光采油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