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调式滑移隔震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9736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调式滑移隔震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防震、抗震装置,尤其是涉及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自调式滑移隔震座。
现有的抗震方法是以增加建筑物的刚度和强度直接与地震对抗,不仅要多用很多材料,而且抗震效果仍在研究。滑移隔震技术则是制作一个滑移面,当地面加速度达到一定值时自动将建筑物与震源分开,达到防震、抗震的目的,其中滑移隔震装置就是关键,在已知的滑移隔震装置中最有代表性的是94214038.9号中国专利,在防震、抗震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推广应用。但是该装置仍存在角度适应性比较差、滑移面摩擦性能不稳定,防尘保护比较困难等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新型的自调式滑移隔震座,克服上述已知装置的不足,提高滑移隔震的性能,易于系列化成批工业化开发生产,以便在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防震、抗震中广泛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自调式滑移隔震座,包括上滑移板、下滑移板及中间的滑移块和密封圈,其特殊之处是上滑移板1,下滑移板2及中间的滑移块3是通过各自的中心孔由定位螺钉5连接,上滑移板1的双面是平直形的,其内面有基础膜层1-1,表面是复合膜层1-2,下滑移板2的外面是平直形,内面是平凹球形,在其内面中心与滑移块3对应的部位是凹球面2B,在内面上有基础膜层2-1,表面是复合膜层2-2,滑移块3是平凸球形的,上面是滑移平面3A,其上有基础膜层3A-1、表面是复合膜层3A-2,下面是凸球面3B,其下有基础膜层3B-1、表面是复合膜层3B-2,在上下滑移板周围的边缘有整条的密封圈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其特殊之处还在于所述的上下滑移板1、2可以是圆形1-a、方形1-b、五边形1-c或六边形1-d的。
所述的上下滑移板1、2还可以倒置,上滑移板2为平凹球形的,下滑移板1为平直形的,中间的滑移块3其凸球面3B朝上配合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
图1是自调式滑移隔震座结构剖面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平面示意图之一。
图3是图1的俯视平面示意图之二。
图4是图1的俯视平面示意图之三。
图5是图1的俯视平面示意图之四。
图6是图1中上下滑移板倒置的自调式滑移隔震座结构剖面图。
图7是自调式滑移隔震座安装后的静态图。
图8是自调式滑移隔震座平面滑移动态图之一。
图9是自调式滑移隔震座平面滑移动态图之二。
图10是自调式滑移隔震座旋转滑移动态图之一。
图11是自调式滑移隔震座旋转滑移动态图之二。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自调式滑移隔震座结构剖面图。图1中上滑移板1、下滑移板2及中间的滑移块3是通过各自的中心孔由定位螺钉5连接,上滑移板1的双面是平直形的,其内面有基础膜层1-1,表面是复合膜层1-2,下滑移板2的外面是平直形,内面是平凹球形,在其内面中心与滑移块3对应的部位是凹球面2B,在内面上有基础膜层2-1,表面是复合膜层2-2,滑移块3是平凸球形的,上面是滑移平面3A,其上有基础膜层3A-1、表面是复合膜层3A-2,下面是凸球面3B,其下有基础膜层3B-1、表面是复合膜层3B-2,在上下滑移板周围的边缘是整条密封圈4 。在各滑移面无论是平面还是球面的,均设置有基础膜层和表面的复合膜层,可以使各滑移面间的摩擦系数减小,并且在重负荷高压、高温等苛刻的使用条件下,长年保持摩擦系数稳定可靠。整条橡胶密封圈可以使上下滑移板在最大滑移量时,仍能保持密封。
图2是图1的俯视平面示意图之一。自调式滑移隔震座是圆形1-a。
图3是图1的俯视平面示意图之二。自调式滑移隔震座是方形1-b。
图4是图1的俯视平面示意图之三。自调式滑移隔震座是五边形1-c。
图5是图1的俯视平面示意图之四。自调式滑移隔震座是六边形1-d。
图6是图1中上下滑移板倒置的自调式滑移隔震座结构剖面图。图中上滑移板2为平凹球形的,下滑移板1为平直形的,中间的滑移块3其凸球面3B朝上与滑移板2内面中心的凹球面2B对应配合安装,滑移块3的滑移平面3A朝下。定位螺钉5a是圆头的。该倒置结构仍可以旋转滑移,解决各滑移面不平行的角度适应性问题。
图7是自调式滑移隔震座安装后的静态图。图中定位螺钉已取出,上下滑移板1、2及中间的滑移块3相对静止没有滑移。
图8是自调式滑移隔震座平面滑移动态图之一。图中上滑移板1向左滑移但是上滑移板1和下滑移板2相互平行,其间的滑移块3下的凸球面与下滑移板2上的凹球面不发生旋转滑移。
图9是自调式滑移隔震座平面滑移动态图之二。上滑移板1向右滑移但是上滑移板1和下滑移板2仍相互平行,其间的滑移块3下的凸球面与下滑移板2上的凹球面不发生旋转滑移。
图10是自调式滑移隔震座旋转滑移动态图之一。因受外力、应力、加工或安装精度等因素至使上滑移板1和下滑移板2不相互平行,出现倾角δ,其间的滑移块3下的凸球面与下滑移板2上的凹球面产生旋转滑移,此时可自动调整一个δ角,使上滑移板1与滑移块3间仍可进行全平面接触的滑移,解决了滑移隔震装置的角度适应性问题,保证了小摩擦系数的稳定和可靠,从而保证了滑移隔震的可靠性。
图11是自调式滑移隔震座旋转滑移动态图之二。当地震力使上滑移板1与滑移块3间产生平面滑移,同时因受外力、应力、加工或安装精度等因素至使上滑移板1和下滑移板2不相互平行,出现倾角δ,其间的滑移块3下的凸球面与下滑移板2上的凹球面产生旋转滑移,此时可自动调整一个δ角,使上滑移板1与滑移块3间仍可进行全平面接触的滑移,这就解决了滑移隔震装置的角度适应性问题,保证了小摩擦系数的稳定和可靠,从而保证了滑移隔震的可靠性。否则因倾角δ的产生或存在,将使摩察系数急剧增大,甚至损坏滑移隔震装置而使滑移隔震失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因受外力、应力、加工或安装精度等因素至使各个自调式滑移隔震座的工作平面不平行或上下滑移板不相互平行,可自适应的产生旋转滑移,此时仍可保证滑移面是全平面接触摩擦,保证了小摩擦系数的稳定和可靠,解决了滑移隔震装置的角度适应性问题,从而保证了滑移隔震可靠性。2、在各滑移面无论是平面还是球面均设置有基础膜层和表面的复合膜层,可以使各滑移面间的摩擦系数减小,并且在重负荷高压、高温等苛刻的使用条件下,长年保持摩擦系数稳定可靠。3、整条密封圈可以使上下滑移板在最大滑移量时,仍能保持密封。4、由于本自调式滑移隔震座性能稳定可靠,产品质量易得到保证,有利于系列化成批工业化开发生产,有利于在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防震、抗震中广泛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明显的有益效果,并于1998年8月通过了陕西省建设厅、陕西省技术监督局新产品投产鉴定。
权利要求1.自调式滑移隔震座,包括上滑移板、下滑移板及中间的滑移块和密封圈,其特征是上滑移板(1)、下滑移板(2)及中间的滑移块(3)是通过各自的中心孔由定位螺钉(5)连接,上滑移板(1)的双面是平直形的,其内面有基础膜层(1-1),表面是复合膜层(1-2),下滑移板(2)的外面是平直形,内面是平凹球形,在其内面中心与滑移块(3)对应的部位是凹球面(2B),在内面上有基础膜层(2-1),表面是复合膜层(2-2),滑移块(3)是平凸球形的,上面是滑移平面(3A),其上有基础膜层(3A-1)、表面是复合膜层(3A-2),下面是凸球面(3B),其下有基础膜层(3B-1)、表面是复合膜层(3B-2),在上下滑移板周围的边缘有整条的密封圈(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调式滑移隔震座,其特征是所述的上下滑移板(1)、(2)可以是圆形(1-a)、方形(1-b)、五边形(1-c)或六边形(1-d)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调式滑移隔震座,其特征是所述的上下滑移板(1)、(2)还可以倒置,上滑移板(2)为平凹球形的,下滑移板(1)为平直形的,中间的滑移块(3)其凸球面(3B)朝上配合安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防震、抗震装置,尤其是涉及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自调式滑移隔震座。上滑移板1是平直形的,下滑移板2是平凹球形,滑移块3是平凸球形的,各滑移面均有基础膜层和表面复合膜层,解决了滑移隔震装置的角度适应性问题,并且在重负荷高压、高温等苛刻的使用条件下,长年保持摩擦系数稳定可靠。有利于系列化成批工业化开发生产,有利于在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防震、抗震中广泛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E02D27/34GK2355000SQ9823329
公开日1999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25日
发明者税国斌 申请人:税国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