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溜井治理的方法_2

文档序号:9197719阅读:来源:国知局
最外端Im处,径向预留布置钢筋5根,间距230mm。环向配置钢筋直径Φ 18mm,间距200mm,预留长度lm,待后续混凝土挡墙施工时,与混凝土挡墙内的纵向钢筋进行焊接。
[0042]托台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级混凝土。
[0043]预应力锚索的选用及安装:
[0044]预应力锚索的选用及安装。底部瓶状刃角处应采用预应力350kN的锚索进行加固,安装上向倾角15° 2?3排安装,每排锚索数η = 18,排间距lm。锚索锚固段的长度13m,外加自由段长度5m,故锚索的长度应为18m。
[0045]第二个托台:托台的宽度为3.5m,高度设置为4m,底部设置成45度瓶状刃角。在设置托台位置处,对原800X800mm锚杆网进行梅花式错位二次锚固,为了便于材料的选购,依然选用Φ 18mm快硬水泥锚杆,共设置7排锚杆,托台上部结构设置5排,托台底部45度底部靠近上端160cm处设置2排。锚杆锚固进加固原岩中的深度设计为L= 1.5m,外留Im的外露端在外露端横向布置Φ18πιπι HRB500级热轧螺纹钢筋与锚杆的外露端进行焊接,形成预埋筋,并加设环形加固筋。辐射预埋筋在靠近托台临空面边缘向下伸150_后截断。环形加固筋钢筋应与横向布置的预埋筋采用相同的钢筋。沿托台环向布置的环向加固筋共12排。为了保证托台的整体性,需设置箍筋对各层环向加固筋筋横向布置的预埋筋进行加固,箍筋沿环向共均匀布置25道箍筋,箍筋直径Φ18πιπι,采用4肢箍。对12排环向加固筋隔一绑一。在托台的最外端Im处,径向预留布置钢筋5根,间距230mm。环向配置钢筋直径Φ 18mm,间距200mm,预留长度lm,待后续混凝土挡墙施工时,与混凝土挡墙内的纵向钢筋进行焊接。
[0046]托台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级混凝土。
[0047]预应力锚索的选用及安装:
[0048]预应力锚索的选用及安装。底部瓶状刃角处应采用预应力350kN的锚索进行加固,安装上向倾角15° 2?3排安装,每排锚索数η = 18,排间距lm。锚索锚固段长度为13m,外加自由段长度5m,故锚索的长度应为18m。
[0049]第三个托台:第三个托台与前两个托台的作用不相同,第三个托台起到转换层的作用,将上部结构的荷载均匀地传递到原岩上。托台位置位于井口以下80m处,该处井筒直径最大已达到9m,按照恢复井筒直径6m,则托台的宽度为1.5m,高度设置为lm,底部不再设置成瓶底状刃角。而是设置成平面状,与原岩平整相接,因此,此处应将第三个平台底部的原岩进行修整。第三个托台宽度采用3.5m,厚度lm。在设置托台位置处,对原800 X 800mm锚杆网进行梅花式错位二次锚固,为了便于材料的选购,依然选用Φ 18_快硬水泥锚杆,共设置2排锚杆,托台上部结构设置2排。锚杆锚固进加固原岩中的深度设计为L= 1.5m,外留Im的外露端在外露端横向布置Φ 18mm HRB500级热轧螺纹钢筋与锚杆的外露端进行焊接,形成预埋筋,并加设环形加固筋。辐射预埋筋在靠近托台临空面边缘向下伸150_后截断。环形加固筋钢筋应与横向布置的预埋筋采用相同的钢筋。沿托台环向布置的环向加固筋共12排。为了保证托台的整体性,需设置箍筋对各层环向加固筋筋横向布置的预埋筋进行加固,箍筋沿环向共均匀布置25道箍筋,箍筋直径Φ18_,采用4肢箍。对12排环向加固筋隔一绑一。
[0050]在托台的最外端Im处,径向预留布置钢筋5根,间距230mm。环向配置钢筋直径Φ 18mm,间距200mm,预留长度lm,待后续混凝土挡墙施工时,与混凝土挡墙内的纵向钢筋进行焊接。
[0051]托台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级混凝土。
[0052]5、混凝土挡墙的设置:
[0053]混凝土挡墙(即恢复后井壁)的作用是临空面直接承受矿石的冲击,隔绝矿石与原岩。混凝土挡墙的厚度设计1000mm,强度等级设计为C30。井壁布置采用双层竖向钢筋,钢筋直径选用直径Φ 18mm,径向布置钢筋5根,间距230臟。环向配置钢筋直径Φ 18mm,间距200mm。竖向间距300mm。混凝土挡墙的最高处与上一托台预留50cm的充填口,以便后续充填施工。
[0054]6、墙后废石充填:
[0055]待全部混凝土挡墙施工完成后,由下至上充填混凝土挡墙与原岩之间的空间。待充填完成后,采用胶结材料对废石进行胶结,使混凝土挡墙、胶结充填体、井壁原岩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受力结构。充填完成后,对预留的充填口进行封堵。封堵完成后对混凝土挡墙墙面受冲击部位安装50mm猛钢板。
[0056]施工步骤:
[0057]根据在国内各大矿山在溜井治理中的应用实践,确定施工方案如下:
[0058](I)逐步放矿,每2m—个循环,边放矿边锚喷支护,直至加固至第一个托台处,施工第一个托台。
[0059](2)待第一个平台完成施工后继续放矿,仍然按照2m—个循环,边放矿边锚喷支护,直至加固至第二个托台处,施工第二个托台。
[0060](3)待第二个平台完成施工后继续放矿,2m—个循环,边放矿边锚喷支护,直至加固至第三个托台处,施工第三个托台,第三个平台施工前应对第三个平台井筒直径突变处原岩进行平整。
[0061](4)待第三个平台完成施工后,利用吊盘由下而上进行混凝土挡墙的施工,待最下部混凝土挡墙施工完成后,首先对最下端的混凝土挡墙内部进行废石胶结充填。
[0062](5)待最下端的混凝土挡墙结构完成后,提升吊盘至第二个托台处,进行第二个平台的混凝土挡墙的施工及墙后的废石的胶结充填。
[0063](6)待第二个托台处的混凝土挡墙结构完成后,提升吊盘至最上部托台处,进行第最上部平台的混凝土挡墙的施工及墙后的废石的胶结充填。
[0064](7)对三个重点冲击部位进行锰钢板加固。
[006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溜井治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首先,在井筒内需保护段的围岩壁上设置锚喷支护层; 然后,在井筒内需保护段的下部设置底层钢筋混凝土托台,向上间隔设置一层或多层上层钢筋混凝土托台,相邻的钢筋混凝土托台之间设有钢筋混凝土挡墙,所述锚喷支护层与钢筋混凝土挡墙之间设有废石胶结填充体; 所述底层钢筋混凝土托台坐落在原岩上,所述上层钢筋混凝土托台与围岩壁之间设有预应力锚索,所述锚喷支护层与围岩壁之间设有锚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溜井治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选用Φ18mm快硬水泥锚杆,锚杆长度为2.5m,锚杆网度为800 X 800mm ; 所述销喷支护层设有Φ4ι?πι钢丝网,销喷支护层的厚度为10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溜井治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井口下第二冲击点处设有第一上层钢筋混凝土托台,井口以下第三冲击点处设有第二上层钢筋混凝土托台,井口下井筒直径突缩处设有底层钢筋混凝土托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溜井治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层钢筋混凝土托台的宽度为2m,高度为4m,底部设置成45度瓶状刃角; 所述第二上层钢筋混凝土托台的宽度为3.5m,高度为4m,底部设置成45度瓶状刃角; 所述底层钢筋混凝土托台的宽度为1.5m,高度设置为l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溜井治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设置托台位置处的围岩壁上设有二次锚固锚杆,托台内的热轧螺纹钢筋与锚杆的外露端进行焊接; 托台底部的瓶状刃角处的围岩壁上向上倾角15°角安装有2?3排所述预应力锚索,每排锚索数η = 18,排间距lm,锚索的长度为18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溜井治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挡墙的厚度为1000mm,靠近钢筋混凝土托台下部的钢筋混凝土挡墙上预留有填充口。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溜井治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挡墙墙面受冲击部位安装有锰钢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溜井治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锰钢板的厚度为50mm。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溜井治理的方法,在井筒内需保护段的围岩壁上设置锚喷支护层,在井筒内需保护段的下部设置底层钢筋混凝土托台,向上间隔设置一层或多层上层钢筋混凝土托台,相邻的钢筋混凝土托台之间设有钢筋混凝土挡墙,所述锚喷支护层与钢筋混凝土挡墙之间设有废石胶结填充体。能简单、有效的对溜井井壁进行修复,提高溜井的使用寿命。
【IPC分类】E21D11/00, E21D9/14
【公开号】CN104912569
【申请号】CN201510306187
【发明人】马海涛, 王云海, 张兴凯, 谢旭阳, 秦宏楠
【申请人】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