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水油藏直井注水开发后期的井网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748830阅读:来源:国知局
图4,在油层顶部附近存在一个水平井临界产量最大值,而该最大值所对应的水平井垂向位置即为合理位置。该井网结构位于油层41,油层41的下方为水层43,水平井在底水油藏中最佳位置为Zw =0.8H?0.9H左右,即水平井3距油水界面42的距离为油藏总含油厚度H的80% -90%,如图2所示。考虑油藏水平和垂向渗透率差异,即Kh/Kv,图4中不同水平与垂向渗透率比值下各曲线的变化趋势相同,说明渗透率比不影响水平井最优垂向位置的选取。
[0029]4、生产水平井3部署方位研宄,分别考虑水平井部署平行于构造、垂直于构造、水平井段位于同一有利沉积相带、水平井段跨越不同的沉积相带等情况,对比分析不同水平井部署方位累积产油量变化变化规律,研宄结果表明,水平井部署平行于构造、位于同一有利沉积相带开发效果较好。
[0030]5、生产水平井3长度优化,水平井越长,与油藏的接触面积越大,开发效果越高,但实践表明并非水平井越长越好,一方面由于水平井水平段内存在一定的摩擦损失,随着水平段长度的增加,摩擦也随之增大,水平段内压降增大,水平段产量增长变缓,另一方面,增加水平段长度会导致钻井成本和射孔完井费用的大幅度增加。因此,水平段存在一个合理长度,综合考虑,底水油藏中部署的水平井水平段一般在150m?350m之间。
[0031]6、水平井合理产液速度研宄,考虑直井日采液为5mVd、10m3/d、20m3/d、30m3/d、40m3/d、50m3/d、60m3/d、70m3/d、80m3/d共计9个方案的进行模拟研宄,结果表明:单井产液量为20m3/d左右的开发效果最好。
[0032]7、优化注采比,通常注采比为1.1-1.3.根据某区块目前月注采比和累积注采,优化设计了注采比为1、1.2,1.5,1.7四个方案进行数值模拟预测研宄,结果表明注采比控制在1.2比较合适,既能保持地层能量稳中有升,还不导致油藏综合含水上升过快。
[0033]8、对新部署水平井进行现场实施,保证水平井水平段方位、垂向合理位置、长度精准控制,满足实施步骤2、3、4、5 ;
[0034]9、水平井射孔方式优化。理论上说,水平井水平段的打开程度越大其相应的产能越大,但从经济角度考虑水平井开的最总利益,并不是打开程度越大经济效益越高。底水油藏直井开发后期剩余油富集在井间上部油层,分段投产方案为初期打开近指端的两端,后期从指端到跟端依次打开靠近跟端的两端的投产方式。
[0035]该底水油藏直井注水开发后期的井网结构采用的是在原有正方形生产直井井网结构的中部开设水平生产井的方式,适用于厚层底水油藏,前期采用直井,依靠天然水驱开发,因底水锥进严重,影响开发效果,而采用水平井与直井的组合井网模式,利用水平井动用“倒锥形剩余油”,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提高水驱波及体积,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最终提高采收率。该井网配置模式,打破原有底水油藏采用直井开采至高含水关井的固定模式,实现油藏后期的高效开发,对底水油藏后期改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能以其限定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所以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于本专利涵盖的范畴。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特征与技术特征之间、技术特征与技术方案之间、技术方案与技术方案之间均可以自由组合使用。
【主权项】
1.一种底水油藏直井注水开发后期的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水油藏直井注水开发后期的井网结构包括多个井网单元(I),每个井网单元(I)包括四个注水直井(2)和一个水平生产井(3),四个注水直井(2)成正方形结构分布,该水平生产井(3)设置在该井网单元(I)的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水油藏直井注水开发后期的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水平生产井(3)包括水平井段(31),该水平井段(31)平行于所述正方形结构的一条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水油藏直井注水开发后期的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水平井段(31)到所述一条边的水平距离为150m?500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水油藏直井注水开发后期的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水平井段(31)的一端到与所述一条边垂直的另一条边的距离为75m?250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水油藏直井注水开发后期的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水平井段(31)的长度为150m?350m,相邻的两个注水直井(2)之间的距离为75m?250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水油藏直井注水开发后期的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注水直井(2)为由生产直井转化形成的注水直井(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水油藏直井注水开发后期的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水平井段(31)位于底水油藏中,该水平井段(31)与油水界面的距离为油层厚度的80%?9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水油藏直井注水开发后期的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水平井段(31)的根部含有射孔段。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底水油藏直井注水开发后期的井网结构,包括多个井网单元(1),每个井网单元(1)包括四个注水直井(2)和一个水平生产井(3),四个注水直井(2)成正方形结构分布,该水平生产井(3)设置在该井网单元(1)的中部。该底水油藏直井注水开发后期的井网结构适用于厚层底水油藏,前期采用直井,依靠天然水驱开发,因底水锥进严重,影响开发效果,而采用水平井与直井的组合井网模式,利用水平井动用“倒锥形剩余油”,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提高水驱波及体积,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最终提高采收率。
【IPC分类】E21B43-20
【公开号】CN204457693
【申请号】CN201420845627
【发明人】袁平, 张新培, 谷团, 肖红林, 曹积万, 胡鑫, 史东坡, 郭子南, 韩冬, 樊佐春, 张帅仟, 高丽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