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式建设工程泥浆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37412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装箱式建设工程泥浆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集装箱式建设工程泥浆循环系统,属于集装箱式建设工程泥浆循环系统的创新技术。
【背景技术】
[0002]建设工程的钻孔粧、地下连续墙以及泥水盾构施工中,都要使用大量的泥浆。废弃的泥浆排入城市下水道系统会带来严重污染,如果用环卫车外运则造价过高,施工企业难以承受。因此,施工中泥浆要尽量循环使用。目前,实际工程中,不论泥浆是否循环使用,现场大都采用砖砌或混凝土浇筑泥浆池。这样的做法,对于砌体泥浆池存在泥浆渗漏污染施工场地的问题,而且完工后拆除泥浆池,又增加了建筑垃圾。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经济性较好,可重复使用的集装箱式建设工程泥浆循环系统。本实用新型有利于保护环境,既避免了泥浆渗漏,又可以避免使用砖或混凝土造成建筑垃圾,且节省了工程投资。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式建设工程泥浆循环系统,包括有废浆池、泥浆处理设备、循环浆池,其中废浆池中的废泥浆通过第一连接管道进入泥浆处理设备,在泥浆处理设备处理后的泥浆通过第二连接管道进入循环浆池,循环浆池内存放的泥浆通过泥浆栗送到各粧位。
[0005]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式建设工程泥浆循环系统一次投资可以重复使用,经济性较好。与传统的泥浆一次性使用后排放相比,泥浆经处理后循环使用,不仅在经济上具有较大的优势,而且有利于保护环境。与砖砌或混凝土浇筑泥浆池相比,避免了砖砌泥浆池的泥浆渗漏以及完工后砖砌体或混凝土造成的建筑垃圾。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设计合理,性能优良,方便实用的集装箱式建设工程泥浆循环系统。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7]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实施例:
[0009]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式建设工程泥浆循环系统,包括有废浆池1、泥浆处理设备2、循环浆池3,其中废浆池1中的废泥浆通过第一连接管道5进入泥浆处理设备2,在泥浆处理设备2处理后的泥浆通过第二连接管道6进入循环浆池3,循环浆池3内存放的泥浆通过泥浆栗4送到各粧位。废浆池1与循环浆池3设置在地下,尽量不影响周边施工环境。
[0010]本实施例中,上述废浆池1是集装箱。上述废浆池1使用的集装箱的容积为33立方米?85立方米。如果泥浆量较大,可增加集装箱的个数,即上述废浆池1使用的集装箱可以有若干个,可根据实际灵活选择,以满足工程需要。
[0011]本实施例中,上述循环浆池3是集装箱。上述循环浆池3使用的集装箱的容积为33立方米?85立方米。如果泥浆量较大,可增加集装箱的个数,即上述循环浆池3使用的集装箱可以有若干个,可根据实际灵活选择,以满足工程需要。
[001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回收的废泥浆进入废浆池1,通过第一连接管道5进入泥浆处理设备2,泥浆处理设备2将泥浆中的沙、碎石分离出去,使泥浆的含沙量满足施工要求。在泥浆处理设备2中经泥沙分离后的泥浆通过第二连接管道6进入循环浆池3存放,循环浆池3存放的泥浆使用泥浆栗4送到各粧位。
【主权项】
1.一种集装箱式建设工程泥浆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废浆池、泥浆处理设备、循环浆池,其中废浆池中的废泥浆通过第一连接管道进入泥浆处理设备,在泥浆处理设备处理后的泥浆通过第二连接管道进入循环浆池,循环浆池内存放的泥浆通过泥浆栗送到各粧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式建设工程泥浆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废浆池是集装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式建设工程泥浆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废浆池使用的集装箱的容积为33立方米?85立方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式建设工程泥浆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废浆池用的集装箱有若干个。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式建设工程泥浆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循环浆池是集装箱。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式建设工程泥浆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循环浆池使用的集装箱的容积为33立方米?85立方米。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装箱式建设工程泥浆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循环浆池使用的集装箱有若干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集装箱式建设工程泥浆循环系统。包括有废浆池、泥浆处理设备、循环浆池,其中废浆池中的废泥浆通过第一连接管道进入泥浆处理设备,在泥浆处理设备处理后的泥浆通过第二连接管道进入循环浆池,循环浆池内存放的泥浆通过泥浆泵送到各桩位。本实用新型经济性较好,可重复使用,且有利于保护环境,既避免了泥浆渗漏,又可以避免使用砖或混凝土造成建筑垃圾,且节省了工程投资。
【IPC分类】E21B21/01, E02D15/00
【公开号】CN205047174
【申请号】CN201520081750
【发明人】陈进, 刘承
【申请人】广东重工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2月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