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结构射孔弹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5367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结构射孔弹壳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新型结构射孔弹壳体。
【背景技术】
[0002]射孔弹是射孔器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着射孔器的完井效果。目前为了提高射孔弹穿孔性能,通过采用增加装药量的办法,但是却增加了射孔弹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的射孔器为提高穿孔性能需要采用增加射孔弹装药量而增加生产成本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结构射孔弹壳体,该新型结构射孔弹壳体在降低了装药量的基础上提高射孔弹的穿深性能,降低了生产成本。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结构射孔弹壳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侧设有相连接的第一锥体和第二锥体,且第一锥体底面直径小于第二锥体顶面直径,所述第一锥体的第一锥角为35° -100°。
[0005]所述第二锥体的第二锥角为10° -40°。
[0006]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该射孔弹壳体内部由第一锥体和第二锥体组成,且第一锥体底面直径小于第二锥体顶面直径,从而在两个锥体之间形成一个平台,提高了射孔弹射流头部速度。并且由于第一锥体的锥角与现有的射孔弹壳体相比缩小,第一锥体高度增加,这使得壳体内容积减小,从而减少了装药量,使该射孔弹装药量是原有射孔弹装药量的50%_90%。该射孔弹壳体充分利用了炸药爆轰能量,在药量减少的情况下却有更高效的爆轰效果,提高了射孔弹头部射流,从而保证射孔弹有更好的穿深性能。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中1-第一锥体,2-平台,3-第二锥体,4-本体,A-第一锥角,B —第二锥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0]由图1所示,一种新型结构射孔弹壳体,包括本体4,所述本体4内侧设有相连接的第一锥体1和第二锥体3,其中第一锥体1在上部,第二锥体3在下部,且第一锥体1底面直径小于第二锥体3顶面直径,这样二者之间形成一个平台2。所述第一锥体1的第一锥角A为35° -100°,第二锥角B为10° -40°,并且与现有的射孔弹壳体相比,第一锥体1的高度增加,相应的则减小了第二锥体3的高度,从而使壳体装药量减少,其装药量为传统射孔弹装药量的50%-90%。同时,由于第一锥体1与第二锥体3之间有平台,提高了炸药爆轰能量,在药量减少的情况下却有更高效的爆轰效果,提高了射孔弹头部射流速度,从而保证射孔弹有更好的穿深性能。
[0011]采用该新型结构射孔弹壳体制作开口为40mm的射孔弹,装药量与现有40开口的射孔弹相比减少了 7克,与89型射孔枪配套组成89型射孔器,混凝土靶穿深1046mm,比同类89型射孔器穿深提高12%。
【主权项】
1.一种新型结构射孔弹壳体,包括本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4)内侧设有相连接的第一锥体(1)和第二锥体(3),且第一锥体(1)底面直径小于第二锥体(3)顶面直径,所述第一锥体(1)的第一锥角(A)为35° -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结构射孔弹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锥体(3)的第二锥角(B)为 10。-4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结构射孔弹壳体。主要解决现有的射孔器为提高穿孔性能需要采用增加射孔弹装药量而增加生产成本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4)内侧设有相连接的第一锥体(1)和第二锥体(3),且第一锥体(1)底面直径小于第二锥体(3)顶面直径,所述第一锥体(1)的第一锥角(A)为35°-100°。该新型结构射孔弹壳体在降低了装药量的基础上提高射孔弹的穿深性能,降低了生产成本。
【IPC分类】E21B43/119, E21B43/116
【公开号】CN205063915
【申请号】CN201520859477
【发明人】姜伟华, 潘永新, 徐志国, 姜彦东, 汤占军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大庆石油管理局, 大庆石油管理局射孔弹厂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